布病防治知识课件.pptx
《布病防治知识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病防治知识课件.ppt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布病的危害,布病的损失是双重的,即人、畜两方面都受损失。(一)影响人的健康。人患布病后由于误诊误治而转成慢性,病情反复发作,肉体和经济双重损失。(二)阻碍畜牧业的发展。家畜由于患布病而出现死胎、死产、流产、空怀,繁殖成活率低,产奶、产肉量下降。(三)经济损失。人得病花钱,家畜无害化处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布病的危害布病的损失是双重的,即人、畜两方面都受损失。,二、概念,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也称波状热,俗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
2、泌尿生殖器感染等。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而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因患布病整天无精打采的,所以有的地方又称布病为“蔫巴病”等等。因布鲁氏菌病是由一类很小的细菌称为布鲁氏菌,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就称为布鲁氏菌病,被简称为布病,是乙类传染病。,二、概念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也称,三、流行病学分布,本病全球分布,每年上报WHO的病例数愈50万。地中海地区、亚洲及中南美洲为高发地区。国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特区,全国104个
3、疫区均达到基本控制标准,但90年代以来,散发病例以30%50%的速度增加,个别地区还发生暴发流行。,三、流行病学分布本病全球分布,每年上报WHO的病例数愈50万,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4月产羔时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第二个发病高峰在7-11月,这与泌乳、剪毛、鉴定、整群及配种有关。牛、羊、猪幼畜感染率低,随着畜龄增加,感染率逐渐上升。家畜布病主要通过消化道、生殖道、皮肤黏膜等感染。人间疫情流行特点主要与畜间疫情有关,畜间疫情高发则人间疫情上升,但主要是人与牲畜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病原体的毒力、数量、及潜伏期密切相关,如果病原体毒力强,数量多则人间疫情的发病高峰与畜间一致,或者再加
4、最长一个潜伏期。,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4月产羔时出现第一个发,四、布病的病原学,布病的病原学为布鲁氏杆菌,有6个生物种19个亚型,即:羊种菌(3型)、牛种菌(8型)、猪种菌(5型)、绵羊附睾种菌(1型)、沙林鼠种菌(1型)、犬种菌(1型);它呈球杆状,大小约为0.30.6um,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大多数情况下不形成荚膜,是革兰氏染色阴性菌。,四、布病的病原学布病的病原学为布鲁氏杆菌,有6个生物种19个,五、布病的发病机理,布鲁氏菌可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侵入机体。无论经哪种途径,最终都能引起全身性感染。侵入的布鲁氏菌首先进入组织间隙,然后随淋巴系统达到局部淋巴结,在此
5、被吞噬细胞所吞噬。被吞噬的细胞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成为病原体的贮存地,从而形成了原发病灶。这一感染过程称为淋巴迁徙阶段。此期一般不出现临床表现,相当于布病的潜伏期。布鲁氏菌在淋巴结内繁殖到一定程度冲破淋巴屏障,沿着淋巴管进入血流,形成病原体的血行播散。此时布鲁氏菌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破坏,释放出内毒素。在临床上出现菌血症,表现有发冷、发热、出汗和全身不适等症状。这是布鲁氏菌的菌血症阶段或称为全身泛化阶段。,五、布病的发病机理布鲁氏菌可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在菌血症阶段,血流中的布鲁氏菌随着血流,或被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吞噬后的布鲁氏菌随着吞噬细胞的游动散及全身各个部位,尤其是属
6、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组织器官,如肝、脾和骨髓等,则引起了全身组织脏器的损害,临床症状也表现出多样性。此为布鲁氏菌病发病过程的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在菌血症阶段,血流中的布鲁氏菌随着血流,或被中性粒细胞及巨噬,机体为了清除布鲁氏菌,逐渐发挥了免疫功能。大量的吞噬细胞集聚到各病灶内,尤其是在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建立之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使更多的巨噬细胞聚集于炎症区域,形成了布鲁氏菌性肉芽肿。肝、脾和淋巴结等受累器官由于细胞增殖而发生肿大。随着病理过程的发展,特异性免疫过程不断形成和完善,通过特异及非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单独作用和协同作用而控制了感染,最后多数机体清除病原体而趋向康复。,机体为了清
7、除布鲁氏菌,逐渐发挥了免疫功能。大量的吞噬细胞集聚,在叙述布鲁氏菌病病灶泛化和康复的过程中,也不应忽视有一部分感染机体成为慢性化过程。布鲁氏菌抗原不断作用使机体致敏,致敏的T淋巴细胞在抗原作用下释放淋巴因子。后者作用于各组织引起变态反应性病变,此为形成布鲁氏菌病慢性过程的一种因素。另一个原因是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功能不能完全控制病势发展,而对病原体只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转化为慢性阶段。,在叙述布鲁氏菌病病灶泛化和康复的过程中,也不应忽视有一部分感,六、传染源,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有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
8、乳汁、尿液也常染菌。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六、传染源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这些家畜得本病,七、传染途径,在国内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粘膜感染细菌。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和性器官粘膜而发生感染。,七、传染途径在国内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八、易感人群,人们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
9、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特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患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不太少见。,八、易感人群人们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九、布病暴发,布病暴发疫情一般是指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局部地区或一个单位内发生了3例以上病人称为暴发。,九、布病暴发布病暴发疫情一般是指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局部地区或,十、临床表现,布病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最长可达数月。布病患者在临床上分为:1-3个月急性期、亚急性期、3个月以上慢性期、6个月以上器官损伤性并发症期、反复发作2-3次以上顽固性期、各器官组织并发症晚期。 临床上,在布鲁氏杆菌病的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治 知识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1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