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1,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声带黏膜上,临床上,声带黏膜的鳞状上皮病变统称为声带黏膜白斑或喉角化症,表现为声带表面或边缘附着的白色斑块状或疣状隆起病变,病变范闱或局限于声带前端,或遍布声带全长,病变深度位于黏膜层或侵及黏膜下层。由于患者的病史、发病原因、病变的范围及深度不同,其治疗方式及预后也不同。,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2,临床上,声带黏膜的鳞状上皮病变统称为声带黏膜白斑或喉角化症,,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分型,I型:炎性渗出型:均为双侧病变,声带表面附着一层白色膜样物。保守治疗2周后患者的症状一般都有改
2、善。长期保守治疗不能痊愈的患者归入第型。,喉镜检查见双声带黏膜充血,中部表面可见白色斑片样物。,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3,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分型I型:炎性渗出型:均为双侧病变,声带,型:息肉摩擦型:病变位于声带息肉对侧声带相应部位,呈斑片状,范围局限,局部黏膜增厚。,喉镜检查见双声带黏膜充血右声带前中I3交界处膨出淡红色息肉样物(白色箭头),左声带中部相对应处可见白色角化样物(黑色箭头),左声带中部黏膜波轻度减低,双声带活动好。,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4,型:息肉摩擦型:病变位于声带息肉对侧声带相应部位,呈斑片状,型:伴发声带沟型。病变侧声带同时合并型或型声带沟,即病
3、变侧声带表面或侧缘有深浅不一、长短不等的沟,病变基底位于沟的底部,呈疣状、角状或锥状突起。,3a:病变切除前支撑喉镜下检查,右声带前部可见白色角化物隆起;3b:支撑喉镜下手术时切除病变后。,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5,型:伴发声带沟型。病变侧声带同时合并型或型声带沟,即病,IV型:单纯角化型:病变位于声带黏膜层或侵及黏膜下层,呈斑块状、疣状或乳头状,病变范闱或局限于声带膜部,或累及声带全长。,4a:手术前频闪喉镜检查,右声带全长膨出白色斑片状物,表面不平,局部黏膜波僵硬,双声带活动好;4b:手术时切除右侧声韧带下病变后;c:病理检查,右声带鳞状上皮呈慢性炎性反应,增生伴过度角化及不全
4、角化。,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6,IV型:单纯角化型:病变位于声带黏膜层或侵及黏膜下层,呈斑块,5 a:切除前手术显微镜检查,右声带近全长、左声带前12表面可见红白相间斑片样物,累及前连合。双声带活动好;5b:手术时切除双侧声韧带下病变后;病理示双声带黏膜组织慢性炎性反应被覆鳞状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部分区癌变,伴固有层浅浸润。,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7,5 a:切除前手术显微镜检查,右声带近全长、左声带前12表,治疗方式-保守治疗,1保守治疗:适用于I型病变,给予声休、抗炎、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8,治疗方式-保守治疗1保守治疗:适用
5、于I型病变,给予,2手术方法:适用于型病变,采用插管全麻,应用支撑喉镜、手术显微镜暴露声门区及病变,直视下应用15 W C02激光切除病变,辅以各种喉显微外科手术器械。,手术方式:声带黏膜上皮下切除术:适用于型病变,白斑位于声带息肉对侧声带的相应部位,由于摩擦导致上皮过度角化所致,病变范围局限,仅累及黏膜层上皮。,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9,2手术方法:适用于型病变,采用插管全麻,应用支撑喉镜,黏膜切开挖槽术,适用于型病变,型病变均合并型或型声带沟,病变侵及固有层,累及声韧带,手术时沿声带沟上下缘纵向切开黏膜至声韧带表面,白声韧带表面分离,将病变及声带沟一并切除,注意保护声韧带及声带
6、肌。,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10,黏膜切开挖槽术适用于型病变,型病变均合并型或型声带,声韧带下切除术或声带肌切除术,适用于型病变,根据病变范围决定切除范围,切缘25 mm,疑有癌变的病变组织术中常规行冰冻病理组织学检查,如证实有癌变者则行声带全切除术或声带扩大切除术。手术时注意保护声带正常黏膜组织,特别是前连合处的黏膜,对于病变范围累及前连合者,如术中冰冻明确没有癌变的情况下,则采取分次手术方式,手术间隔时间23个月,防止声带粘连。手术标本术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抗炎及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11,声韧带下切除术或声带肌切除术适用于型病变
7、,根据病变范围决,随 访,I型病变者每2周复查一次,病变彻底消退后终止复查。型病变者,手术1个月后开始复查,行电子鼻咽喉镜或频闪喉镜检查,每3个月复查一次,随访1年以上,癌变者随访3年以上。,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12,随 访I型病变者每2周复查一次,病变彻底消退后终止复查。,治疗后声带的形态学变化,型病变及型病变者,手术后1个月时声带黏膜充血,表面附有伪膜样物;术后23个月声带表面伪膜脱落,黏膜光滑,黏膜波正常或轻度减低。型病变者,根据病变范围的大小及切除方式的不同,声带修复时间为36个月,声带表面呈瘢痕样改变,黏膜波轻中度减低。行声带肌切除术或声带全切除术者,术后可有肉芽组织增
8、生。,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13,治疗后声带的形态学变化型病变及型病变者,手术后1个月时声,WHO的分类方法,鳞状细胞过度增生,即单纯的基底层细胞数量增加;轻度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的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中度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的细胞扩展到上皮层的中13,病变与角化有关;重度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的细胞扩展到上皮层的全层;原位癌,上皮细胞出现恶性转化,但没有深层浸润的表现。,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14,WHO的分类方法鳞状细胞过度增生,即单纯的基底层细胞数量增,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I型为炎性渗出型,病变位于双侧声带,声带表面附有一层白色膜样物,发
9、病前多有急性感染、大喊或剧烈争吵等声带急性创伤、胃食管反流以及剧烈咳嗽等病史,声音嘶哑明显甚至失音。给予抗炎、雾化及休声等保守治疗12个月,声带多恢复正常。由于局部活检有可能造成黏膜组织的瘢痕修复,影响发音,因此保守治疗的患者可不取局部组织行病理检查。,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15,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I型为炎性渗出型,病,型为息肉摩擦型,病变位于声带息肉对侧的声带相应部位,由于长期摩擦引起声带黏膜角化或不全角化。切除息肉后,病变组织行声带黏膜上皮下切除术。,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16,型为息肉摩擦型病变位于声带息肉对侧的声带相应部位,由于长期,型为伴
10、发声带沟型,病变侧声带同时合并型或型声带沟,即病变侧声带表面或侧缘有深浅不一、长短不等的沟,病变基底位于沟的底部,呈疣状、角状或锥状突起,推测是由于声带沟的存在导致声带振动异常引起的,病变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声带沟的深浅和范围。手术时需彻底切除位于声带沟底的病变,减少复发,同时尽量保留正常的和相对正常的黏膜组织,如病变切除创面较大,可行显微缝合,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利于嗓音的恢复。,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17,型为伴发声带沟型病变侧声带同时合并型或型声带沟,即病变,型为单纯角化型,病变位于声带黏膜层或侵及黏膜下层,呈斑块状、疣状或乳头状,病变范同或局限于声带膜部,或累及声带全长,局部可
11、癌变。在手术时应尽可能彻底切除病变,减少复发率;双侧病变者,病变未累及前连合者,手术时要注意保护前连合的黏膜;病变累及前连合者,应根据术中冰冻结果,如冰冻未证实癌变者,可采用分次手术,两次手术间隔时间23个月,以防止声带粘连的发生。,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18,型为单纯角化型病变位于声带黏膜层或侵及黏膜下层,呈斑块状、,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的转归和嗓音评估,I型病变经保守治疗l2个月,患者声嘶消失,声带形态恢复正常。一次性治愈率大于90%。型病变,由于病变较浅,仅累及黏膜层,术后病理为单纯增生伴不全角化,或轻度不典型增生,术后1个月左右声音恢复正常。型病变,由于合并声带沟,部分病变可深达声韧带层,如病变切除不彻底可出现复发,由于切除范围大,声音恢复为23个月,局部检查声带光滑,局部黏膜呈瘢痕样改变。型病变的癌变率约为11,术后声音恢复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3个月;声音质量取决于病变切除的范围和深度。,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19,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的转归和嗓音评估I型病变经保守治疗l2,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17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