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步行桥建设项目.docx
《跨步行桥建设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步行桥建设项目.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宁市湟水河、南川河人行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号:HP201399西宁市湟水河、南川河人行桥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委托单位(盖章):西宁城市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西宁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日期:二零一三年七月项目名称:西宁市湟水河、南川河人行桥工程项目类别:I 城市交通设施编制单位(公章):西宁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李慧姓 名职 称上岗证书号职 责签 名李慧高级工程师登记证字第B39020051000号项目负责人、编写姜晶高级工程师登记编号第B39020070400号审核王宁高级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B39030006号审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
2、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2个英文字段作1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
3、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西宁市湟水河、南川河人行桥工程建设单位西宁城市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刘毅联系人马海云通讯地址西宁市城西区五四大街13号联系电话13519711861传真邮政编码810000 建设地点西宁市南川河六一路至五四大街立项审批部门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宁发改投资2013318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53-城市公共交通业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64其中: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评价经费 (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
4、规模:1项目由来湟水河、南川河两岸设有公园、广场、学校以及大型娱乐场所,日人流量较大,尤其是在大型娱乐活动或集会后,人群较难疏散。根据国内外城市居民出行的发展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出行频率和强度将有所增长。建成的步行桥,将会与周围路网有效结合成为一体,能及时疏散积攒的人流量,方便湟水河、南川河两岸的人流连接汇聚,实现公园、学校、娱乐场所之间的短距离接洽,疏散人流量。对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交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西宁市市政工程
5、管理处委托西宁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西宁市湟水河、南川河人行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西宁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接受委托后,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立刻组织人员对工程资料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对建设项目工程沿线及附近区域进行了现场调研和踏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工作,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编制依据2.1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5)中华人民
6、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0.4.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0.4.1);(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253号文,1998.11.29);(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起执行);(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5年);(11)青海省用水定额(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政办200962号);(12)西宁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1998年9月7日,西宁市人民政府);(13)西宁市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1月1日);(14)西宁市水环境功能区划(
7、2004年)。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刚(HJT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2.3 项目文件与资料 西宁市环境监测站及其它监测部门提供的监测资料;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及其它调查资料;西宁市湟水河、南川河人行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O一三年五月)
8、;关于西宁市湟水河、南川河人行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宁发改投资2013318号,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5月28日);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西宁城市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3工程内容及规模项目拟建的4座湟水河人行桥位于同仁路高架桥与在建共和桥之间约4km范围内;项目拟建的1座南川河人行桥位于六一桥与解放渠之间。五座人行桥上部结构为钢结构(钢箱梁或钢箱拱),下部设柱墩。五座人行桥的桥型如下: 3.1湟水河1号步行桥:位于同仁路高架桥与长江路桥之间,北接玉树州驻西宁办事处规划路,南接秀水路湟岸巷小区。本桥桥型以田园式钢箱梁桥为主,采用5跨连续钢箱梁桥,桥梁全长103.65m,桥宽5m
9、。3.2湟水河2号步行桥:位于长江路桥与现状廊桥一之间,北接滨河北路三合小区,南接滨河南路省委家属院。本桥采用4跨连续钢箱梁桥,桥梁全长106.3m,桥宽5m。3.3湟水河3号步行桥:位于现状廊桥一与五一路桥之间,北接滨河北路,南接滨河南路民惠海德堡小区。本桥采用5跨连续钢箱梁桥,桥梁全长107.6m,桥宽5m。3.4湟水河4号步行桥:位于五一桥与现状廊桥二之间,北接滨河北路碧水外滩小区,南接滨河南路青藏铁路公司小区。本桥采用4跨连续钢箱梁桥,桥梁全长107.6m,桥宽5m。3.5南川河1号步行桥:位于南川河六一桥以南600米处,西接东台小区,东接南川东路滨河小游园。本桥采用4跨连续钢箱梁桥,
10、桥梁全长87.5m,桥宽5m。4施工原辅材料及能源本工程筑路材料主要包括路基填筑材料,路面、桥梁结构材料,主要材料为石料、砂料、水泥及钢材。均通过汽车运输。本项目位于西宁市地区,受自然条件及地质背景的影响,除工程用水运距较短外,其余材料需远距离运输。水泥和石灰西宁周边地区有国家名牌的优良水泥和石灰可供选用。石料西宁市周围地区料场较多,石料加工水平较高,质量好。可供工程所需的全部石料。砂、砾石西宁市有湟水河、南川河等主要河流,在市区外均分布较多砂石厂,有较多充足的天然砂砾,有经筛选的各种粒径规格的砂石,砂、砾粒的磨圆度、硬度和天然级配较好。沥青混凝土本项目不设置沥青混凝土拌和站,路面所用沥青混凝
11、土可由西宁市二十里铺的市政沥青拌合站购买。其它条件工程区自来水取用方便,沿线电网密布,电力充足,用电方便。可满足工程用水、用电要求。5征地及拆迁安置本项目是在湟水河、南川河新建5座人行桥,不涉及到拆迁村庄,无需进行拆迁安置。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拟建的4座湟水河人行桥位于同仁路高架桥与在建共和桥之间约4km范围内,项目拟建的1座南川河人行桥位于六一桥与解放渠之间,不存在原有环境污染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地形、地貌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黄河支流湟水上游,东经10149 17,北纬3
12、63413。市区海拔标高2240.452250.71m,高差10.3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四山夹三河”的形势分布,即冷龙岭大通河达坂山湟水拉鸡(脊)山黄河谷地黄河南诸山脉。西宁盆地为祁连山构造带和青海南山构造带控制的断坳盆地,下伏为第三系红层夹石膏岩。建设项目位于湟水河右(南)岸级阶地后缘地段,横跨南川河,地形平坦开阔,总体呈南高北低。气候、气象评价区地处高原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具有寒长暑短、风多雨少、昼夜温差大等特征。年平均降雨量约为367.5mm,最大降水量541.2mm,年平均蒸发量1676.8mm,历年平均气温约3.1,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10.0,极端最低气温-31.7
13、,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14.3,极端最高气温29.4,区内雨热同期现象十分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8米/秒,年最大风速达20米/秒。水系和水资源湟水河为西宁市的主干河流,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市域西邻的海晏县大坂山南坡,流经本市域及其东邻海东地区的平安、乐都等县,入甘肃境后再汇入黄河。在西宁市域内的流域面积为7200平方公里。河川径流以降雨径流为主,多年平均流总量16.6亿立方米,径流深230多毫米。南川河发源于昆仑桥系垃圾山北麓的上新庄境内,全长49公里,河口海拔2225m,流域面积380km2,平均河宽30m,河床由砂砾石组成,平均比降36,降水量自河
14、口向河源递增,河口一带380mm左右,河源处650mm左右,年平均流量2.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0.6亿m3。地质条件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地层岩性为低液限粉质土(黄土状土),岩芯特征分述如下:低液限粉质土(黄土状土):褐黄土黄色,稍湿、稍密,虫孔、孔隙发育,以褐黄色粉质粘土为主,可塑,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韧性低,厚层8.6m。根据其湿陷性及饱和度进一步分为:-1湿陷性黄土状土,-2非湿陷性黄土状土,-3饱和黄土状土。-1湿陷性黄土状土:灰黄色。稍湿、稍密,具大孔隙,天然含水量12.0-18.3%,平均15.1%;天然孔隙比0.80-1.20,平均0.98;饱和度29.9-56.1
15、%;隙度45.6-54.3%,平均49.42%;液限22.4-26.3%,平均24.45%;塑限14.4-17.1%,平均15.84%。湿陷深度4.00-5.50m,埋深0.4m,层厚3.70-5.20m。-2非湿陷性黄土状土:灰黄,稍湿、稍密,具大孔隙,湿陷系数小于0.015,天然含水量16.86-23.6%,平均20.02%;天然孔隙比0.70-0.80,平均0.76;饱和度57.16-87.0%;隙度41.33-45.70%,平均43.15%;液限23.80-26.5%,平均43.15%;塑限15.4-17.8%,平均16.27%。埋深4.5-5.5m,层厚3.0-4.0m。-3饱和黄土
16、状土:灰黄,稍湿、稍密,具大孔隙,湿陷系数小于0.015,天然含水量大于80%;天然含水量平均23.4%;天然孔隙比0.669-0.817,平均0.747;隙度40.1-45. 0%,平均42.7%;液限26.2-32.6%,平均29.8%;塑限17.3-21.0%,平均19.3%。埋深1.0-8.5m,层厚1.0-5.0m。土壤及生态环境西宁地区土壤主要发育在黄土性母质上,其次是坡残积母质及第三系红土母质,贫瘠干旱,植被稀少,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川水河谷盆地包括湟水两岸一、二级阶地,河漫滩和南川河两岸阶地及山前冲积扇,其次是耕灌淤积物,土层厚度30-50厘米,pH值8
17、-9,耕灌条件优越,肥源充足。项目区土地类型以栗钙土和灰钙土为主,自然植被种类较少,人工植被以适宜当地生长的杨树、柏树为主,绿化面积较小。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西宁市现辖有城东、城西、城北和城中四个行政区,市区面积350km2。依据青海省统计年鉴2009年末西宁市常住人口232.9万,其中市区人口109.14万人。由汉、回、土、藏、蒙、满、撒拉等36个民族组成,是黄河上游第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城中区辖区总面积151平方公里,下辖仓门街、礼让街、饮马街、人民街、南滩、南川东路、南川西路6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镇,28个社区居委会及32个行政区,总人口25万,有
18、汉、回、藏、蒙、满、土、撒拉等28个民族。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15亿元,增长16.9%;区属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增长36.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38元,增长8.3%;农民人均收入达5223元,增长1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7亿元,增长30.9%。 项目拟建的4座湟水河人行桥位于同仁路高架桥与在建共和桥之间约4km范围内;项目拟建的1座南川河人行桥位于六一桥与解放渠之间。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之势。项目区无野生动植物和国家保护文物。项目所在地交通便利。详见所附地理位
19、置图1和项目总平面布置图2及外环境周边敏感目标示意图3。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位于西宁市大气环境功能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本次评价以2011年西宁市监测站监测点的年平均监测值来说明评价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因子为SO2、NO2和PM10;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监测及评价结果见下表。表1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单位:mg/m3)评价因子SO2NO2PM10监测结果mg/m30.0360.0
20、220.095评价标准(年日均值)mg/m30.06 0.04 0.07 评价结果达标达标超标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价结果表明,环境空气中SO2、NO2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浓度,PM10年日均值浓度超标0.36倍。造成PM10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评价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植被覆盖率低,植物生长期短,生态环境较差等。2评价区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区地表水环境以2011年小峡口断面的监测数据来说明,评价标准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级标准,评价因子为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如下:表2 2011年湟水河小峡口断
21、面监测结果(mg/l)评价因子pH值CODCrBOD5氨氮监测结果8.232292.98评价标准6-93061.5评价结果达标达标超标超标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价结果表明小峡口断面主要污染指标BOD5超标0.5倍,氨氮超标0.98倍。湟水河在进入市区后,由于城区各类污水的大量排入,导致小峡口断面BOD5和氨氮超标,水质呈有机型污染。3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拟建的4座湟水河人行桥位于同仁路高架桥与在建共和桥之间约4km范围内,项目拟建的1座南川河人行桥位于六一桥与解放渠之间,为城镇地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本环评声功能区划参照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跨步 建设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16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