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docx
《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docx(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IANJIN BINHAI GAOZHI JIAOYU天津滨海高职教育2007年第1期(总第19期) 目 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杜学森(1)工学结合条件下教学质量的内涵分析阎 泽(7)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初探李荣华(11)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点及启示王淑文(14)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与实践研究电子注册制度与我校学籍管理现代化研究郭 玮(20)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浅谈会计教育中的教学改革创新王 静(25)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刘春玲(28)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战略思考杨中柱(32)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会计李金茹(36)个人所得税引起的税收制度的思考王晓
2、薇(39)员工工作满意感理论来源研究熊明良(42)应用技术研究使用异步调用技术扩展web服务李 民(47)文化与文学研究浅析基于“博客”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仇旺龙(50)从文选看萧梁以前旅游文学文体的使用和发展姜 勇(53)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境赵京立(57)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天津滨海新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教 琳(62) 编辑委员会主 任:马连华副主任:杜学森阎 泽常 务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列:马连华 于崇起 王 俐王洪军 王淑文 刘 峰刘树密 许荣振 张华成李 煦 杜学森 杨 莉孟 恬 武少文 尚书清要同林 徐 芳 徐秀卿窦俊洁 执行主编:阎 泽专职编辑:姜 军专职编务:刘兆媛 责任校对:
3、姜 军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地址:天津市塘沽区庐山道1101号电话:02225215119电子信箱:kyc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杜学森(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市 300451)摘 要: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水平来实现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运作方式,在目前的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作方式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与特征全国三次职业教育产学研会议之后,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
4、的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定格、定向、定位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二者间的矛盾,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2005年8月19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会议主题是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周济部长指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
5、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职业教育战线要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路子上来,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
6、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定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是将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工作经历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计划,使学生既能获得学历教育,
7、又能经历职业资格培训。2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3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都是经学校开发或认定的,是从事专业工作适宜的学习培训环境。企业对学生的录用是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的。4学生从事的是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企业对学生按正式员工要求和管理。5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工作与其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密切相关。6学生在实践中的工作进展是由学校主导和监控的。7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察评价参加合作教育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作者简介:杜学森(1963),男,天津市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8企业要把录用和培养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作为
8、发展企业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部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带来诸多的益处:第一,增长工作经验。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第二,增长工作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第三,增长信息判断力,准确职业定位。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第四,增加工作机会。实现实习就业一条龙。第五,增加对社会的体验。第六,增加收入,补偿学费。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依据是职业能力分析。包括职业描述、职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职业综合能力分析。下面以会计专业为
9、例加以说明。(一)职业描述:会计是一种以价值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进行汇报总结、提出管理决策建议等。会计执业的显著特征是处理单位与单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协调单位内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及与单位外部的关系。作为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会计要对单位的资金安全及其有效运作负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熟悉专业业务、掌握会计与同级知识、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方面具有举足轻
10、重的作用。(二)职业要求与培养目标:随着人们对信息化与社会化的理解和接受,会计职业的工作性质也将出现两大趋势:一是专业知识集成化,主要表现为以往从事单一岗位工作和基本会计实务的会计人员将大量减少,而取而代之的则是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能够承担起多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会计人员;二是会计职业的社会化,通过建立会计事务所,集各种专业精英于一体,这无论对于企业帐务的客观性、公正性、还是对于会计人员本身的透明性、独立性,无疑都是利多弊少。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和比较全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强,熟练掌握会计软件,
11、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为满足会计职业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能,熟悉会计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既要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更要注重专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零距离接触会计岗位,以便在学习中积累实践经验,较好、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三)职业综合能力分析: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被西方公认是一种经济的、有效的职业能力分析模式,它以能力为基础,并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与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即DAC
12、UM表,确定学校应开设的专业,学校再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进行工作分析、任务分析、教学分析并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发,组织教学的实施,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要瞄准职业能力需要,这些能力分析的来源取决于一线的专家和同仁的意见。综合职业能力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KAQ(知识、能力、素质)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对专业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先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分析培养目标的内涵要求;二是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应变与创新能力素质来充实专业的KAQ内涵;三是按照高职教育要求,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和应变岗位能力要求来分析KAQ结构。1、知识结构:(1
13、)基本素质知识: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时事政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2)社会能力知识:包括体育运动、身心健康、生活、情商、艺术、哲学、自然科学等知识。(3)职业基础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网络知识、会计写作知识、会计法规、会计管理、会计礼仪等。(4)专业技术知识:包括业务处理与实务操作技术知识等。(5)综合与创新知识:包括专业综合理论、案例分析与解析、创新与创业知识等。(6)专业拓展知识:会计文化、市场调研、跨文化、人际关系等知识。2、能力结构: (1)基本能力:包括政治与法律的认识能力;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英语听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人沟通的合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自我认知与自我控
14、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择业能力。(2)核心能力:经济业务判断能力;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会计监督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3)关键能力:包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技能应用能力;技术应变能力;改革与创新能力;管理调研与策划能力;有效沟通能力;任务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3、素质结构:(1)思想政治素质: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懂得人生哲学,爱党、爱国、爱岗、敬业。(2)职业道德素质:有责任心、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合作共事能力、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创业精神、管理能力、成本观念、风险意识等诚实、守时、讲信用、有社会责任感。(3)身心素质:身体健康;
15、心理调适力;情趣、情感、意志品质、情操方向;奋发精神。(4)人文科学素质:包括文学艺术修养、美学修养、语言表达、与人交往等。(5)创新素质:自我意识与主动精神;参与和实干精神;善于观察与发现;坚强、执著、刚毅、果敢。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方式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模式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范型性。“双元制”、“工学交替式”、“国家职业资格模式”、“CBE模式”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运行规律。2+1工学结合模式,对我国的高职院校来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2+1工学
16、结合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方法,是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具体讲,就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程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兼学部分专业课程,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实践环节(包括企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2+1”工学结合模式,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是通过创设校企结合的内外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作模式上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其中,“十双”运作模式是“2+1”工学结合模式实践的支撑。十双模式是“双元”
17、、“双体系”、“双纲”、“双教材”、“双师”、“双基地”、“双改”、“双强”、“双证书”、“双身份”。(一)双元 1含义双元,即学校和企业要密切结合,形成双元驱动、联动、互动的关系体。双元驱动:发挥两个载体(理论传授载体、实践体验载体)的作用,调动企业培养急需人才的动机与欲望,驱动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积极性;调动学校开拓办学渠道和拓宽学生就业空间的动机与欲望,驱动学校利用企业资源的积极性,实现双赢。双元联动: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上联动;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产品、业务推广上联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改变学校办学思想定位上的联动。在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改善企业人才结构上的联动。双元互动:企
18、业经理人员成为专业建设的顾问,学校的教授到企业开展相关的理论咨询;企业学校协作攻关;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二法则。2运作方式:(1)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2)建立董事会,明确权利、义务关系。(3)开展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运作,规定校企合作完成的项目,以人才需求订单和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双方关系。(二)双体系 双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线运行。涉及三个问题:一是两个体系如何来设置的问题?二是设置什么内容?三是如何使其有效运行?1、 双体系改革与设置背景高职教育的教学体系的实质是课程体系,课程是培养人才的总
19、方案。课程体系是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需求的一系列方案和文件。课程是对教学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课程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中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教学就是按照课程所提出的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各种学习活动,实现课程所规定的各项教学目标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课程设置是按层次结构来分的,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知识传授和记忆,课程易于编制,有助于打好理论基础,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自成系统缺乏联系、增加了知
20、识的冗余度和学习时间等问题。为此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行、互动的课程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觉得,图(1)的体系思路是可行的。职业素质理论教学与实践专业支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理 论 教 学 体 系实 践 教 学 体 系专门技能理论与实践教学专业核心理论与实践教学专门拓展理论与实践教学职 业 能 力 培 养 图1 双体系架构思路这一课程结构表明了高职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使教育者形成特定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使之顺利进入岗位工作的同时,还强调职业转换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基础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科技进步职业快速演变的新形势。它突出了适岗、综合、应变、
21、创新发展的高职课程特征,解决了素质教育、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问题,因而具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2、理论教学体系的建立与运行(1)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精简、必需、够用、适用。(2)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3)设置程序:围绕企业订单要求,逆序设置,即专门技能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支持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根据各层次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安排理论部分的内容。(4)理论课程体系的运行:层级之间独立运行,同层级课程并行交叉运行,例如国际贸易概论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前者先于后者;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属于国际商务专业
22、的专业核心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为同层次课程,分成两个课程并行交叉展开。形成理论认知与实践体验的互动、互补。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运行(1)设置原则:培养动手能力第一,与实际岗位零距离衔接。(2)设置依据:企业的订单需要;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规范要求。(3)运行:校内、校外课堂联动;实践环节遵循项目的方法,模块运作,逐层递进。l 校内课堂,分为两个渠道,即主导渠道和自主渠道。两个渠道互补、互联,相互照应,主导渠道是在教学计划中的纳入课程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完成每天的实践内容。自主渠道是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参加的学生社团、俱乐部、各类培训、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具体内容见表1。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学 结合 人才培养 模式 运作 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1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