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控制人、机构投资风格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docx
《终极控制人、机构投资风格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极控制人、机构投资风格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docx(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东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第53页终极控制人、机构投资风格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摘要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治理,一直是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近年来随着机构投资者兴起和壮大,其对公司资源配置效率有何影响,能否缓解公司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本文以我国2005-2011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可以优化公司资源配置,且优化程度是否受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性质和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不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提升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基金整体持股和成熟型基金持股可以提升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不显著。进一步还发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性质会影响机构投资
2、者持股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这种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关键字:资源配置效率、过度投资、投资不足、机构投资者、终极控制人Ultimate Controlle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vestment Style and Corporate Resources Allocation EfficiencyAbstractHow does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affect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always a topic which people pay attention in the f
3、ield of capital structure. Recent year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ve rapid development. Whether they can affect corporate capital allocation efficiency? Usi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 ownership data of Chinese listed firms over the period 2005-2011, we investigate whethe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can o
4、ptimize corporate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whether the degree of optimization varies with different ownership property or different behavior style of institution? We find that institution ownership really can promote corporate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While Fund and Dedicated Fund
5、can cut down over-investment and alleviate under-investment, Transient Fund and Quasi-indexer Fund cannot affect corporate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Further, we find that ultimat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of listed companies will affect institutional investor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resource a
6、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this kind of influence mainly reflect in company which controlled by local governments.Key words: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ver-investment, Under-investmen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Ultimat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目录第一章绪论1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1.3创新点与研究局限21.4
7、 论文结构3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52.1 相关概念界定52.1.1 机构投资者的概念界定52.1.2 企业投资的概念界定62.1.3 非效率投资的概念界定62.1.4 非效率投资的产生62.2 机构投资者分类的相关文献72.3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文献92.4 终极控制人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文献102.5 简单评论12第三章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133.1 内部治理的“三会”机制133.2 外部治理的市场机制143.3 公开建议和法律诉讼14第四章 机构投资者分类164.1 研究设计16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164.1.2 模型设
8、计与指标选择164.2 基金因子分析与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184.3 基金聚类分析结果214.4 其他机构投资者行为风格描述统计224.5 本章小结23第五章 终极控制人视角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245.1 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245.1.1 研究设计245.1.2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简要分析265.1.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实证结果275.2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设计285.2.1 变量选择与定义285.2.2 模型设计305.3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结果分析305.3.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简要分析305.3.2 独立样本T检验315.
9、3.3 相关性分析325.3.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35.4 终极控制人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结果分析35第六章 稳健性检验396.1 剩余所有权模型396.1.1 模型设计396.1.2 变量选择396.1.3 多元回归结果406.2 PSM倾向得分匹配检验41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447.1 研究结论447.2 相关建议447.3 未来研究方向45参考文献46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在现代公司的理财管理中,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时公司最重要的三大决策。投资决策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三大财务决策之一,它吸引人们兴趣的魅力在于:一方面它涉及资金的筹集问题,即
10、投资资金的来源问题,另一方面它涉及资金的配置效率问题,及筹集的资金如何有效利用的问题,而公司做出这种决策时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以及项目的未来价值又是不确定的。由于投资决策作为公司成长的主要动因和未来现金流量增长的重要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公司的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风险、盈利水平以及资本市场对其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评价,并使其成为公司财务决策的起点。我国资本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影响着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而投资行为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公司价值。近年来,机构投资者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资本市场中不容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对成本收益分析,当公司股权较为分散或高度集中在控股股东手中
11、时,小股东不愿支付较高成本实施监督行为,因为其行为的收益由全体股东平摊后无法弥补其指出的成本,同时每个股东都怀着“搭便车”的心态期待其他股东的行动。机构投资者在规模、资金、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以及人员结构等方面具有优势,大量持股的机构投资者更有动力去监督管理者,因此可以缓解“搭便车”问题。关于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的之间的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这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2004年2月2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资本市场提升至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地位,并首次确定了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投资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已
12、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地评价我国机构投资者在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中的作用和完善证券市场功能,是市场各方包括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层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Shleifer and Vishny(1986)认为机构持股股东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机构投资者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者,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2006年8月,面对机构投资者的合力反对,五粮液放弃对普什集团股权的收购,改为仅收购普什集团的酒类相关资产,使得低市盈率的汽车业务无法进入上市公司。究其原因,是自1997年以来,五粮液集团在多元化方面鲜有成功。从此案例说明,在管理层过度投资情况下,机构投
13、资者并不是选择沉默或退出公司,而是合力反对,导致最终收购规模减小并合理化。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次验证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资源配置的可行性。Cella(2012)发现长期型机构投资者的增加,会使得过度投资公司之后的投资减少,投资不足的公司之后的投资增加;而短期型机构投资不能对公司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Najah Attig等(2011)、Elyasiani(2010)的研究显示机构投资者更有动力监督投资支出。Huddart(1993)、Vishny(1996)、Gasparetal(2005)、Noe (2002)等认为因持股比例较大带来的话语权使机构投资获得了较高地位,从而促使机构投资者通过参
14、与,监督和控制公司事务,发挥其对公司决策的影响。我国学者王琨和肖星(2005)、熊远(2009)、薄仙慧和吴联生(2009)、潘立生 (2010)、杨清香(2010)等的实证结果也显示,机构投资者有利于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前人的研究为我们开辟了很好的视角,但还有些问题值得深究,如由于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不同,上市公司特征具有差异性,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是否会受到机构投资风格、终极控制人性质的影响。本文以我国2005-2011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可以优化公司资源配置,且优化程度是否受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性质和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不同而不同进行研究。1.2 研究思路
15、与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公司不同终极控制人条件下机构投资风格对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其目的在于揭示是否不同投资风格的机构投资者在面对公司非效率投资时都表现出一致行为,机构投资者在不同终极人控制的企业中行为存在怎样差异。一般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以采用“用脚投票”或“用手投票”等手段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图1.1 本文研究思路Fig. 1.1 research ideas1.3创新点与研究局限从选题上来看,本文较好地实现了我国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促进证券市场建设相关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的结合。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将机构投资者的行为风格引入资源配置
16、效率领域,探讨不同投资风格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2)研究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对机构投资者治理作用的发挥具有影响,从国有终极产权和民营私有终极产权分别研究不同类型的机构持股对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将国有终极产权划分为中央政府控制与地方政府控制两个维度。本文的局限在于:首先,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对适度投资、投资过度、成长性指数等的计量比较多地参考了Richardson的方法,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故本文的计量方法也会存在一些局限性。其次,构建回归模型时,适度投资水平可能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管理者偏好、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无法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未加入模型考量。
17、再者,机构投资者根据不同的标准有很多划分方法,而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的目的存在不同,势必对公司治理乃至投资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差异也可以做出进一步的研究。1.4 论文结构为了实现预期的研究目的,本文共分为五章,每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机构投资风格对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然后较为详细地指出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为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本文以界定机构投资者、企业投资、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概念为起点,通过整理回顾国内外学者对机构投资者分类、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终极控制人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相关
18、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发现目前学术界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中的不足。为此,进一步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第三章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从内部治理“三会”机制、外部治理的市场机制,及公开建议和法律诉讼这三个途径来分析机构投资者的作用。第四章为机构投资者分类。根据Bushee(1998)分类方法,结合我国基金的特点,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按照投资集中度、投资周转率、交易敏感度3个特征对我国基金进行分类,得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风格特征,为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打好基础。第五章为终极控制人视角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在本章中
19、我们控制企业终极控制人性质,对前两章区分出来的机构投资者类型和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并对不同形式模型结果做出适当评价。 第六章为稳健性检验。在本章中我们通过Ramalingegowda and Yu (2012)的剩余所有权估计法和Rosenbaum and Rubin (1983)提出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究竟是机构投资者的存在治理和抑制了非效率投资行为,还是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公司吸引了机构投资者去持股,并得到一致的结果。第七章为研究结论、建议及未来研究方向。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和研究分析,本章总结全文的观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展望了后续研究的方向。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20、图所示:图1.2 本文的结构安排Fig. 1.2 Structure arrangement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2.1 相关概念界定2.1.1 机构投资者的概念界定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词典的定义:“机构投资者就是许多西方国家管理长期储蓄的专业化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尤其管理着养老基金、投资基金或单位信托基金,其基金的管理和运用都由专业人员完成。因为要负责确保基金受益人获得满意回报机构投资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就是进行组合投资和积极管理。”所以从本质上说,机构投资者是以获得证券投资收益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专业团体机构或企业。机构投资者从广义上讲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的资金专门进
21、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在西方国家,以有价证券投资收益为其重要收入来源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各种福利基金、养老基金及金融财团等,一般称为机构投资者。其中最典型的机构投资者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投资的共同基金。在中国,自2000年以来,在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指导下,我国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OFII、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券商等其他机构投资者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具有以下几个属性: (1)投资管理专业化。 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投资决策运作、信息搜集分析、 上市公司研究、投资理财方式等方面都配
22、备有专门部门,由证券投资专家进行管理。1997年以来,国内的主要证券经营机构,都先后成立了自己的证券研究所。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有限而高度分散,同时绝大部分都是小户投资者,缺乏足够时间去搜集信息、分析行情、判断走势,也缺少足够的资料数据去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因此,从理论上讲,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对理性化,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从而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2)投资结构组合化。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越多,承受的风险就越大。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进行合理投资组合。机构投资者庞大的资金、专业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场研究,也为建立有
23、效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可能。个人投资者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难以进行投资组合,相对来说,承担的风险也较高。(3)投资行为规范化。 机构投资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投资行为受到多方面的监管,相对来说,也就较为规范。一方面,为了保证证券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资金安全,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投资机构本身通过自律管理,从各个方面规范自己的投资行为,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自己在社会上的信誉。2.1.2 企业投资的概念界定企业投资是现代经济生活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政府、企业、金融组织还是个人,都在不同程度
24、上直接进行或间接参与投资活动。目前,经济学家对“投资”一词的确切内涵拥有各具特色的回答。本文认为,投资是资金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根据范围和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投资分为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两种:广义投资偏重于理论概括,是指经济主体投入经济要素以形成资产、获取预期收益的经济活动;狭义投资则具体到特定的资产投资,是指经济主体实施投资项目以形成某种生产能力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等长期实物资产的新建和改扩建。很多研究表明,企业投资支出中最大的部分是长期实物资产投资,约占总投资的四分之三。因此,研究是投资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中的投资亦指长期实物资产。2.1.3 非效率投资的概念界定在理想状态下,企业投资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终极 控制 机构 投资 风格 公司 资源配置 效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1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