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建设七项实务.docx
《班组建设七项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组建设七项实务.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学习型班组建设开篇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个金手指的故事。从前,有三个年轻人一起上山拜师学艺,三年后学成。临下山时,师傅说要送他们每人一件礼物。听说师傅有点石成金的本事,他们都很想见识一下。大徒弟在地上随手捡了一块石头,让师傅把它变成了金子,带着金子很开心地下山了;二徒弟贪心,自作聪明地费了很大劲从后山搬来一块像小山一样大的石头,也让师傅变成了金子,却搬不走,只好守着金山过日子;三徒弟没有要金子,却提出要师傅能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于是师傅将点石成金的本事传授给了三徒弟。结果,三徒弟也成了点石成金的奇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拥有了创造“金子”的能力,比拥有数量再多终也有限的金子更有价值。对于班组建设
2、来说,传授给每个人具体的知识,不如建立起一种适宜于班组建设的理念和模式、创建出一套实用的方法和工具更有价值,从而使得班组内每个人愿学习、爱学习、善学习,形成班组自我吸纳、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能力。学习型班组建设就能赋予班组以“金手指”。第一节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型班组真正的学习型班组,是会系统思考、自我超越、主动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的团队。建设学习型班组,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型班组?在这一问题上,不管是企业的中高层领导,还是企业的基层班组长,不少人都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常见的有:建设学习型班组就是搞职工的培训教育,让员工多读几本书或者多组织几场培训、多举办几场活动;建设
3、学习型班组就是多搞些“争创”、“比武”之类的竞赛活动。其实,读书、培训、争创、比武等,只是学习型班组建设内容的一部分,却不是它的全部。特别是学习型班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是一种常态化、日常化、例行化的运行和管理方式,是再造班组愿景、管理模式、班组长领导方式、学习方式、员工心智模式等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种阶段性、临时性的活动或者任务。结合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及学习型班组建设的实操经验,我们认为学习型班组建设必须包括以下内容:培养系统思考的刚队一一没有系统思考就有极大风险;共同修炼自我超越一不能自我超越就是自我虐待;共同改善心智模式不能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自我伤害;建立共同愿景一一没有共同愿景就缺乏
4、无限张力;建设团队学习文化一一脱离了团队学习就等于选择了被淘汰;建设透明的信息反馈管理系统一一没有回馈就会使思考受限;建设信息共事管理系统一一没有共享就是浪费才智和资源;建设循环的过程反思管理系统一一没有总结、反思就没有进步;健全班组知识管理系统能够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能力。 那么,学习型班组又如何来创建呢?具体的操作方法、工具是什么?我们将给予一一阐述。一、突破“温水之蛙”困境美国的位心理医生曾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只青蛙突然丢进煮沸的水里,反应敏捷的青蛙奋力跳出,安然逃生。随后,他将青蛙抓住再次放进冷水里,慢慢对水加温,青蛙毫无防备地在水中“惬意”地享受,当它感觉到水温升高、无法忍受
5、,想再跃出逃生时,为时已晚。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温水之蛙效应。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真理:强者主动求变,弱者被动应变。存当今这样一个学习能力竞争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今天我们或许还是人才,明天可能就是需要补课的学徒。不学习,时刻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不进取,“温水之蛙”的后果就会降临到我们的头上。由于人类天生具有的惰性,如果一个人周围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没有一个学习型团队的力量做支撑,要想做到持续的学习是很困难的。只有置身于一个学习型的团队中,在学习型文化的熏陶之下,在团队的带动下,才能让你克服惰性,避免温水之蛙的厄运。所以,学习型班组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团队的学习方式,有分享互动的评分,这样才
6、能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必须是日常化的、制度化的例行的学习行为,这样才能使学习长期进行下去。在学习型组织文化的影响下,养成持续学习的好习惯,最终培养出超越变化、享受变化、以变求生的强者人格特质来。这样,我们今天是人才,明天、后天都可以持续是人才,我们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就是一片阳光。二、员工有自我超越的动能谁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自己。”对!所以一定要自我超越,也就是自我创造,这是突破现有自我的唯一选择。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班组的一项重要修炼,具有高度自我超越精神的人,会持续地积极主动学习。1自我超越的价值能够实现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冷静客观地看待现实,对待自我,非常清楚自己
7、的生活日标或个人愿景。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愿意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力量,并由内而外地铸就坚强的意志,形成对实现愿景的持续发展动力,以至最终实现令他人和自己都感到神奇的真正的自我修炼。归纳而言:自我超越,就是理清自我。理清自我是实现自我超越的前提,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我们追求的愿景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7自我超越,就是自动自发。有着强烈自我超越精神的人,不须扬鞭自奋蹄,会自动自发地进行自我学习和修炼。自我超越,就是无限张力。当愿景和现实产生距离的时候,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勇于自我超越的人会产生无限的创造性张力。自我超越,就是能力爆发。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潜能被最大限度地
8、挖掘不和释放出来。自我超越,就是精神历练。自我超越的过程是一个人的精神历练过程,我们要不断与自己的惰性、自卑、怯懦等人性弱点作斗争。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就是自我创造。自我超越是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愿景和目标,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而不是被动应变。为实现愿景和目标,主动地去克服自己的惰性,弥补自己的不足,充电完善自我。自我超越,就是实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才能体会到战胜自我、实现自我、突破自我的成就感和快乐感。自我超越,就是高贵人格。自我超越的“知易行难”,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做到。但凡成功者、伟人,必定都是实现自我超越的人。所以说,自我超越是一个人的高贵品格。2不能自我超越的负面影
9、响不能自我超越,时刻都会自我设限,无法得到自我实现的终极快乐;不能自我超越,无法融入团队中,必然形成一个自我虐待的人格特质;不能自我超越,无法最大化地激活自身精神潜能,从而失去创造力。3融入学习型团队,实现自我超越一个人如果不能融入学习型团队之中,毫无疑问,他就必然成为弱者。这是因为:个人的动力远不如团队的动力足。现代社会,终生学习已成为人在职场生存的必然要求。追求永续的学习动力,使动力永不枯竭,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面对长期枯燥、艰苦的学习,没有一种顽强的毅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反而,忽冷忽热或十分钟热度,却是许多人的共同特点。所以说,自我超越,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做到。学习型班组就像一个动车
10、组,每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能,当个人的动能缺失时,团队其他人就会自动白发地来推动你。在一种大环境的支持和督促下,再加自身的动力,自我超越才有可能。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环境塑造人”。个人自我超越的品格修炼,需要周围环境的友好型支持。个人的毅力远远不如团队的毅力。坚持,或者说坚强的毅力,是已被很多成功人士所验证的真理,它最易理解,也最难做到。“雁行理伦”告诉我们:只有团队真诚合作,才能飞得更远。班组或者说团队如果以学习型文化为推动力来建设,那么,团队中的个人受这样的团队氛围熏陶和外力的持续推动,就会不断地向前走,这又反过来增强了团队的毅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闭队文化的持续推动)),个人的毅力往往
11、持久不了。可以说,团队学习文化是“道法自然”的团队建设策略,是个人品行修炼的互补、互促平台,是“内化于必、外化于行”的修行哲学境界。自我超越,绝不是一日之功可实现的,而需要持续性修炼才可获得,是持续学习的结果,是“习惯塑造品格”的持续性学习过程的价值体现。总之,个人的成功,需要优秀的学习班组或者说团队来做环境支撑。学习型班组就是为员工构建了一个员工自我超越的修炼环境。建设学习型班组,是以人为本的最基础的设计,也是员工自我超越的精神修炼的需要。三、 改善员工心智模式一般人的心智模式存在以下必须改善的四大顽疾:一是归罪于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旦出了问题,人们不是先去
12、找问题的原因,而是忙着推卸责任,归咎于外,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二是墨守成规。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常常容易固守既有的、习惯性的东两。认为过去我就是这样做的,现在还应这样做;别人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习惯像副无形的枷锁,使我们自我设限,难以摆脱僵化、不变的桎梏。三是局限思考。盲人摸象的故事非常典型地说明了人看问题的局限性。每个人都将自己感觉到的部分当作整体来认识,并据此片面认知来做决策,导致许多决策错误。四是心态不正。人的心态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看问题的角度和结论。赌气、骄气、泄气、不服气、埋怨、自以为是、本位主义等种种不健康的心态,只要存在其中的一种,就会影响你的精神、情绪、人格的正常发展,笋且使你
13、快乐不起来,从而出现负面效应。这四大痼疾的顽同性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深蒂固。一个人的心智模式是存日常生活的长期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它会特久地影响人的信念,甚至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通常我们不易察觉到自己的心智模式。一旦心智模式变成我们认识新环境和接受新理念的阻碍时,这样的心智模式就必须革除。通过否定和抛弃旧有的心智模式,建立新的心智模式,来适应新的环境和行为方式,这是一个心灵转变的痛苦过程,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二是自我感觉良好。期待员工自己去改善心智模式,这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人的同有心理定式决定了每个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总是认为“我是对的”,所以,必须为员工的心智模式改善树
14、立一面可以看见自己的镜子,也就是必须建设一个团队同馈系统,来支持员工的心智模式改善。三是牢骚满腹。在我们许多人的心智模式中,要求的都是别人做到完人,甚至是圣人,对自己则什么都可以降低标准。于是,个人的心里总是充满埋怨、不满和痛苦。这就需要组织对员工经常予以人文关怀。学习型组织理论大师彼得圣吉认为,人的旧有心智模式如果不去掉,所有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会被旧的“心智模式”这块隐藏在暗处的“顽石”所阻碍。如果要使员工真正成为团队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搬掉现有人的心智模式中的四大绊脚石。那么如何来搬掉这四大绊脚石?这是学习型班组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班组内建立起反思系统和分
15、享回馈系统,彼得圣占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跳跃式推伦”这一概念,意思是说,我们很容易从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片段、事件直接地或者根据自已假设的一些前提来得出结伦性的论断,而且还视为理所当然的正确,是不需再加以验证的定论。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在班组建立起反思系统,引导班组成员反思,大胆质疑自已的一些跳跃式推论是否正确,进而引导班组成员发现一些错误的心智模式,逐渐来改善它,这里的分享和回馈系统相当于给每个人树立一而镜子,通过大家的交流、沟通甚至争辩,使人看问题更加系统、全面,进而修正自己的心智模式。班组的反思系统、分享系统、回馈系统具体怎么建设、运用,在本书的相关章节中有详细的操作方法和工具介绍,
16、在此不做赘述。四、 建立共同愿景在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理论中,建立共同愿景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修炼,也是一项基本内容。“愿景”为创建学习型班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那么什么是“愿景”?著名作家萧伯纳的话会帮助我们对此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他说:“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心力的时候。它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狭隘地局限于一隅,终日埋怨世界未能给你快乐。”这种“至高无上的目标”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愿景。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共同愿景,不仅是团队的悲哀,更是个人的悲哀。因为没有共同的愿景,团队将失去前进的方向,员工将没有永续的激情。共同愿景是一种神奇
17、的资源,它可以使人超越自我,可以给人无限张力,可以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可以给人以澎湃的激情,可以重塑人的价值,可以建构人的协作精神,可以激发团队的无限活力,可以改变人的品格,可以增进团队成员的感情。共同愿景是让个人价值、团队价值最大化的原动力。建立共同愿景,需要以学习型班组为基础,而学习型班组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就是通过建构共同愿景,使易班组的活力和激情始终处丁饱满的状态。如何确定班组共同愿景?简单来说,一方面班组愿景要体现企业的大愿景,另一方面,也要与班组成员的个人愿景结合起来。首先,要引导班组成员了解什么是愿景,为什么要确立班组共同愿景;其次,让每位班组成员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个人愿景;最后
18、,存个人愿景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提炼出班组的共同愿景。五、 培养系统思考力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班组实现团队修炼的核心价值。如果个团队缺乏系统思考的能力,就变成了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所描述的:人人都是只认识事物局部的“井中之蛀”。如表1 -1所示。 表l -1 人类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自己知道 自己不知道 自由活动领域 盲目领域 别人知道 (公众我) (背脊我) 逃避或隐藏领域 处女领域 别人不知道 (隐藏我) (潜在我) 这也就是说,没有团队学习文化,团队成员只会局部地、片面地看问题,而不会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团队中经常能够见到这样的“井中之蛙”,他们常常为自已的无知和片面见解
19、而得意,发自内心地、很激动地向人们自诩“我因愚蠢而骄傲,我将持续这样”。而在学习型班组里,在团队学习文化的驱动下,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井中之蛙”,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体悟、不同的视角系统地思考问题,即: 整体思考全面地看问题; 动态思考发展地看问题; 本质思考辩证地看问题。这三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学习型班组的显著特征。如果不具备这三种系统思考问题的方式,人们就会犯以下错误: 局限思考而自我设限; 归罪于外而祸害自我; 适得其反而反向推动; 专注个别而普遍失败; 习而不察而智商下降; 经验错觉而有违规律; 压力妥协而错误不断。六、 成就伟大的团队建设学习型班组是成就伟大团队的根本路径,是每个员工快速成
20、长的最佳基础建设。学习型班组之所以能够造就出一个伟大的闭队,主要是因为以下十个方面:第一,注入了一种心态阳光心态;第二,营造了一种氛闱激情网队;第三,锻造了一种精神自我超越;第四,灌输了一个理念持续创新;第五,强调了一种观念系统思考;第六,培养了一种习惯事事反思;第七,激发了一种热情追求愿景;第八,拨亮了一盏心灯活出精彩;第九,打下了一个根基学习能力;第十,明白了一个道理理解万岁。第二节 学习型班组学什么,怎么学学习型班组要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方式,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建设学习型班组必须耍弄清一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建设学习型班组就是多搞几场培训、组织几
21、次研讨会或者给班组成员发几本书。这是对学习型班组建设的一种误解。建设学习型班组绝非那么简单,而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方式,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一、 拜实践为师, 向实践学习图1 -1的人的增智赋能模型表明,人类的知识能力有90%源于实践,其具体的构成是,环境影响给予人36%的能力,创造体验给予人32%的能力,重大事件影响给予人22%的能力,课堂书本给予人10%的能力。图I-I 人的增智赋能模型1人类90%的能力源于实践就像毛泽东所说的“以战教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一样,以实践为师,向实践学习是塑造学习型团队的最重要方法。以实践为师,就能不断地存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因子
22、而持续发扬,找到问题所在而持续改善,能够培育和提高人们反思、改善、创新的能力。这种方法即为当今的“全员参与、持续改善”的精益管理哲学思想的体现。在相同的实践环境下,为什么有的班组进步快,有的班组进步慢呢?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进步快的班组团队必然有三个系统支撑:一是事事都反思有一个反思系统;二是时时都分享有一个共享系统;三是处处都回馈有一个回馈系统。这三个系统可以被认为是学习型班组的文化内核,是班组成长的关键要素和成功模式。把这三个系统建设好了,就会使班组成员快速进步,能力大大提高,铸就出善于思考、善于分享、善于分析、善于纠错的良好素质来。2环境给予人36%的能力 “环境翅造人”这句话人
23、人皆知,但环境是如何塑造人的,却很少有人去深究和能够回答出来。这其实是说环境对人的思考能力的影响和改造程度,因为思考力是最根本的学习力。以实践为师,在环境中历练,就是修炼班组成员思考能力的最好方法。3体验给予人32%的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将学过的东西不断付诸新的实践,以实践的方式学习理论,通过体验获得感悟,就会得到最大的成长快乐。体验型学习,对于员工的心态、心智模式和思维系统的改善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它最大化地帮助员工修炼反思能力,很有实际意义?4重大事件影响给予人22%的能力一个人当被重大事件影响后,他的价值观和思想观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这种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组 建设 实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1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