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81页).docx
《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8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81页).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良种繁育专项繁育基地项目吉林省长岭种马场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性质:改扩建项目建设地点:长岭县北正镇腰井子建设单位:吉林省长岭种马场项目主管部门:吉林省牧业管理局技术依托单位:吉林省生物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报告编制单位:中计信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报告编制时间:2008年9月 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二、建设规模1三、建设内容1四、项目总投资1五、资金筹措1六、投资使用计划2七、建设期限2八、项目效益2九、可行性研究依据2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5一、项目背景5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三章 建设单位的基本情
2、况12一、建设单位的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12二、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能力12三、人员及其构成12四、现有基础设施及技术条件12五、资产与财务状况13六、技术依托单位情况13第四章 市场或需求预测15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8一、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18二、建设规模18三、产品方案18第六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19一、选址原则与要求19二、项目建设总用地规模19三、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20四、自然条件20五、建设地点的主要资源与基础设施条件25六、项目实施的有力条件26七、拟建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应性27第七章 工艺(或农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28一、工艺(或农艺)技术方案28二、
3、设备选型30第八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32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32二、项目建设目标32三、项目建设思路32四、建设内容33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34一、环境保护34二、安全生产36第十章 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37一、项目实施组织管理37二、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40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43一、投资估算依据43二、资金来源47三、资金运用47第十二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48一、 经济效益分析的依据48二、生产总成本的汇集48三、项目盈利能力50四、不确定性分析51五、社会效益分析53六、生态效益53第十三章 结论和建议54一、综合评价54二、问题和建议54 项目附表、附图
4、、附件附表:1、总投资估算与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2、流动资金估算表3、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计划表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5、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费估算表6、总成本费用估算表7、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项目现金流量表9、利润和利润分配表10、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11、资产负债表附图:1、项目区域位置图2、场区平面布置图附件:1、项目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附件2、审计报告附件3、资产负债表4、损益表附件5、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6、所得税完税证书附件7、项目单位存款证明附件8、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承诺函9、草种经营许可证附件10、草种生产许可证11、品种审定证书附件12、现有设备仪器清单13、项目
5、建设需占用土地使用证明14、建设地点规划设计平面图附件15、协议书A. 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吉林省长岭种马场吉生1号羊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改扩建项目3、建设地点:长岭县北正镇腰井子4、建设单位:吉林省长岭种马场(国有企业)5、法人代表:张恒国6、技术负责人:穆春生7、项目主管部门:吉林省牧业管理局二、建设规模年繁育1.5万亩吉生1号良种羊草三、建设内容1、土建工程 建筑面积800m2,其中,仓库500 m2,农机具库300 m2,晾晒场2000 m2;围墙200m;输变电线路10km。2、草场工程土地平整5000亩;土壤改良2000亩;排灌渠10k
6、m;机井10眼;工作室150m2;田间道路5km;围栏1.5万亩。同时配套购置仪器设备10台。四、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412.5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400.00万元,流动资金为12.50万元。五、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412.50万元,建设投资400.00万元,其中,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00.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50;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00.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25;其余100.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25,由建设单位自筹。流动资金为12.50万元,由建设单位自筹。六、投资使用计划建设期投入全部资金。七、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1年,即2008年9月2009年9月八、项目效益经测算,项目建成后,
7、年平均营业收入574.36 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104.59万元,平均年上缴税金26.15万元;总投资收益率25.36,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2.12,税后投资回收期5.24年。从财务评价的角度看,项目可以接受。九、可行性研究依据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的通知;4、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5、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可研编报要求(良种繁育专项草种繁育基地项目);6、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吉林省牧业管理局十一五发展规划;8、长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8、要;9、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编制单位编制可研报告的合同书;10、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1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 万元412.50 1.1建设投资 万元400.00 1.2建设期利息 万元1.3流动资金 万元12.50 达产年份2营业收入 万元574.36 各年平均值3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0.00 增值税 万元0.00 各年平均值4总成本费用 万元469.77 各年平均值5利润总额 万元104.59 各年平均值6所得税 万元26.15 各年平均值7净利润 万元78.45 各年平均值8总投资收益率 %25.36 息税前利润/总投资9总投资利税率
9、%25.36 10资本金净利润率 %19.02 11总成本利润率 %22.26 12销售利润率 %18.21 13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5.74 14盈亏平衡点 %63.98 达产年值15投资回收期 年4.53 所得税前 年5.24 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 万元695.30 i= 5% 所得税前 万元493.09 i= 5% 所得税后17财务内部收益率 %27.97 所得税前 %22.12 所得税后18资产负债率 %0.87 达产年19流动比率 %2511.73 达产年20速动比率 %2245.07 达产年B.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背景羊草(Leymus chinensi
10、s),又名碱草,属赖草属根茎型多年生禾草。羊草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特有的一个群系,广泛分布于俄罗斯的外贝加尔、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东北部,以及我国东北平原西部和内蒙古高原东部,是松嫩平原草地的建群种。全世界羊草总面积达42万km2,其中我国境内约占50,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草场之一。羊草不但具有耐寒、耐旱和耐盐碱等抗逆性强的生态特性,在保持水土和生态建设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植株叶量大,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良牧草之一。在东北松嫩平原,羊草4月上旬返青,5月末开始抽穗,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其后进入果后营养期。因风媒异花的羊草属于多年生根茎型草本植物,在自然生境中以根茎进
11、行无性繁殖占优势,不但有性繁殖能力较弱,而且年度间或同一年度不同斑块间的种子产量变化极大,集中表现在抽穗率和结实率分别处于1040之间。牧草种子生产是草地恢复和重建的根基,也是牧草生产与整个草业发展的前提。由于长期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东北草地(4115.8万ha)3/4以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1/3左右的面积已严重退化成盐碱裸地和沙地。但是,由于羊草种子产能低,即使在我们建植的人工草地上,帯稃种子产能也只有100kg/ha左右。所以,如何提高羊草的种子产能,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系到国家生态完全,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和社会问题。牧草种子生产是草地恢复和重建的根基,也是
12、牧草生产与整个草业发展的前提。由于长期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以及东北草地(4115.8万ha)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东北地区的羊草草地,1/3左右的面积已严重退化成盐碱裸地和沙地。但是,由于羊草种子产能低,即使在我们建植的人工草地上,帯稃种子产能也只有100kg/ha左右。所以,如何提高羊草的种子产能和生产优良的羊草良种,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系到国家生态完全,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和社会问题。吉林省作为我国的第一个生态省,提出了进行生态治省的决策。吉林省西部地区地处东北腹地,即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盐碱地之一,又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在吉林西部将人工种草,改良草原
13、,进行草原建设纳入到全省的生态治理的活动中,并成立了一些相关机构,有力地加快了生态治理的进程。但是,在吉林省的草地恢复和草地治理方面,仍然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恢复草原植被,防止生态环境、土地荒漠化的进一步恶化,做到草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仍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吉林省西部草原的原生植被就为羊草草原,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羊草的生长发育,提高优质羊草良种,建设羊草人工草地是恢复草原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最有效途径。然而,羊草最为东北地区草原的建群种和当家品种,在种子生产上还没有一块专业的繁育基地,种子的品质和良种化程度极低,严重地制约着生态建设、草地恢复和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14、,影响着农民种草的积极性。目前我国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对羊草种子的需求与其优良种子产能低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出发,而羊草良种的质量和数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瓶颈。吉林省长岭种马场成立于1958年,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生产和其管理工作。长岭种马场全场幅员面积16万亩,其中草原面积8.3万亩,耕地面积3万亩,林地面积2.2万亩,废弃草原2.5万亩。近年来,吉林省长岭种马场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生物研究所羊草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本项目选择的“吉生”一号羊草品种,是在东北师范大学郝水院士的指导下及相关科技人员的参与下,由吉林省生物研究所羊草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运用20 世纪70 年
15、代采用“植物轮回选择育种”技术,历经10 年,于1989 年育成并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和农业部批准推广的高产、优质、抗旱、耐盐碱的羊草新品种,与野生羊草相比,使其优良性状更加突出, 不仅优质高产, 解决了产种量低、出苗率低、产草量低的难题,而且更加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践踏, 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口性好、保持水土效果最佳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是治沙止漠、改良盐碱地和林间草地、建设人工草地的优良草种,解决了野生羊草生产上的“三低”难题。根据吉林省乃至全国对羊草种子的需求,以及长岭种马场可实施的实际情况,为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吉林省长岭种马场提出了吉生1号羊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本项
16、目的实施,不但将规范羊草良种的供种体系和市场,在我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还将为区域的经济建设、社会和生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促进区域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保证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盐碱化土地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特别是碳酸盐盐碱地,被认为是世界生态的“癌症”、造林绿化的“禁区”。目前,全世界盐碱地面积近10亿公顷。我国约有盐碱化土地3467万hm2,集中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我国碳酸盐盐碱地的主要土地类型是草地碳酸盐盐碱化和耕地碳酸盐盐碱化。其中,草地碳酸盐盐碱地约占碳酸盐盐碱地总面积的90%以上。碳酸盐盐碱化地区与其毗邻的农牧交错带所覆盖的区域为中国大陆的
17、上风、上水向,其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据2002年调查数据,以碳酸盐盐碱化类型而闻名的松嫩草原吉林西部的盐碱化草原面积达93万公顷,占该区草原总面积的70.0%,其中光斑连片重度盐碱地23万公顷,占该区盐碱化草原面积24.7%;松嫩草原黑龙江西部的盐碱化草原47万公顷,其中连片碱斑26万公顷,占盐碱化草原面积55.3%。目前,松嫩草原盐碱化仍以每年2.5%的速度扩展。草地盐碱化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直接诱发了沙尘暴等生态灾难,对国家的生态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将草原区确定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八个类型区之
18、一,并作为2010年之前优先实施建设规划的四个重点地区之一。在国家正在实施的六大生态建设工程中,近三分之二的工程位于北方地区。该区域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在本区域的实施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东北的羊草草地,是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不仅是现代农业基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基因库、草食家畜的重要饲料来源、发展多种经济的原材料基地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而且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卫士,并密切关联着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目前,“三化”草原面积已超过了70%,使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遭
19、到了严重的破坏,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尤为严重的草原盐碱化,诱发的碱性沙尘暴,对生态安全造成极端威胁。由于盐碱的特殊性,增加了盐碱化草地改良治理的难度,因此,行之有效的盐碱化草原改良治理措施成为东北地区草原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中的迫切需要。2、提高区域产量,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需要 饲料用粮占据我国粮食消耗的很大部分,发展草产业有利于缓解饲料用粮对粮食生产的压力,是对粮食安全的补充和支持。大力发展草产业,把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牧草转化为肉和奶等动物性食品,相对降低人们对谷物的需求,不仅是改善我国人民膳食结构迫切而长期需求,亦是维护我国食物安全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我国人、畜
20、的食物安全是关系到2l世纪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5hm2,单靠有限的耕地满足16亿人口的食物需求具有很大的困难。再加上我国现在的畜牧业产业结构属耗粮型畜牧业,猪肉占总肉类的70%,用于饲料粮食消耗已达粮食总产量的30%以上,预计下个世纪初我国每年需2.55亿吨的饲料粮,饲料粮供应将出现很大的缺口。以增加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而增加粮食产量来解决我国的食物安全问题,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带来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而大力发展以草地农业为主体的营养体农业,实现耗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畜牧业的转变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
21、要措施。依靠优良牧草品种,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改良天然草地,发展农区草地畜牧业,实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的调整,拓宽食物生产系统的范围,延长农业产业链,藏粮于地,藏粮于草,增加奶肉蛋供应,减少化肥施用对环境的污染,维护国家的食物安全。据测算,如果以全国可利用草地的8%建立丰产人工草地,以耕地面积的20%(不适宜农耕的山地,以及林间果下等)种植饲料作物,可增加相当于数亿亩耕地的产出。牧草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和繁育是发展草地农业的基础和保证,本项目的实施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食物安全保障提供保障。3、保障地方经济发展,促进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东北寒温带草原水热条件较好,很适宜牧草
22、的生长发育,因此,草原集中连片,广袤千里,不但草原类型丰富(疏林草原、草甸草原、沼泽草甸、盐生草甸、灌丛草原、旱地草甸等),而且产量高,草质优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优良牧场。曾繁育了许多优良牲畜,在马群中主要有蒙古马、三河马、鄂伦春马、黑龙江马、吉林马、金州马等;在牛群中主要有三河牛、草原红牛、延边黄牛、复州牛等;绵羊主要有蒙古羊、三北羊、东北细毛羊等;山羊主要有蒙古山羊、辽宁绒山羊等。此外在内蒙东部还有骆驼。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70%以上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三化”,草产量减少了40-90%,杂草、毒草和光斑盐碱地蔓延,草地承载能力急剧下降,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持续降低。本项目的羊草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81页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doc 81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1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