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项目建议书.docx
《某县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项目建议书.docx(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甘肃省甘谷县项目建议书 二九年一月目录一、项目背景二、项目目标13三、两年里程碑15四、项目内容16第一领域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建设16第二领域改善卫生服务提供系统22第三领域提供核心公共卫生服务29第四领域项目协调与政策开发33五、第一年项目活动计划与经费预算38附件一:项目五年总费用概算与第一年采购计划49附件二:社会评估报告54 附件三:甘谷县关于成立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70附件四:甘谷县关于成立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专家技术组的通知72附件五:甘谷县关于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
2、农村卫生发展项目承诺书75一、项目背景(一)基本情况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49公里,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县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交错如棋,山多川少,水源贫乏,年平均气温12.0,年降水量485.4mm左右,渭河两岸为冲积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宜于种植,为主要经济区。 甘谷县历史悠久,公元前688年建县,为全国置县肇始地,被称为“华夏第一县”。全县总人口61.20万,农业人口56.29万。辖5镇10乡,405个村委,6个社区,2210个村民小组。2007年全县GDP19.8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29亿元,第二产业5.90亿元,第三产业
3、8.65亿元,财政收入77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8元,外出务工人员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6%。(二)社会卫生状况1.居民健康状况:近年来,甘谷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农村居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从1980年的65岁提高到了2005年的72岁,卫生服务提供能力不断增强。但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健康保障制度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不相适应,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降低,卫生工作的体制性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我县卫生投入不足,且有限的卫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周边工矿企业,加之健康知识
4、普及和健康生活行为差异的影响,造成了人群健康状况存在巨大差异。根据我县历年来对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的监测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县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速度已经减慢,而且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等部分健康指标还不能稳定在较低水平。2007年我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61.7%;儿童保健覆盖率为73.29%;孕产妇死亡率77.18/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27;婴儿死亡率16.4;新生儿死亡率12.5。 2.疾病流行情况:传染病防治形势严峻。2007年我县共发生乙类传染病16种1298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11.2/10万,死亡4例,死亡率为0.31/10万。除艾滋病外,在乙类传染
5、病中,排名前五位依次为: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其中乙肝2007年发病358例,发病率还较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率前五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排位情况为高血压病、 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慢性胃肠炎、椎间盘疾病。其原因一是注重了计划免疫,忽视了其他传染病的管理;二是随着农村人口流动增加,相互传播机会增加;三是外出打工人员由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差,饮食水平低,抗病能力下降,传染机会增加;四是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变化。 3.居民生活环境状况。我县总人口中,15%居住在城镇,85%分散居住在农村,集中度较差。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95亿元,农民
6、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94台,电话36台,移动电话29台。全县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0.7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5.2%, 95%的行政村通公路和广播电视。(三)卫生事业发展状况1.卫生资源。截止2007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4所,其中:县级医院2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1所,卫生监督机构1所,地方病防治机构1所,爱国卫生机构1所,乡镇卫生院15所,村卫生室405所,私立医院3所,个体诊所153所,开放病床642张,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1.08张。县乡两级公立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11人。其中副高级职
7、称24人,中级职称210人,分别占其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9%和34.4%,每千人口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人。 2.资产状况:截止2007年底全县卫生系统有净资产4315.4万元,其中医疗设备价值共计1827.3万元,价值在2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有27台,包括CT机1台、彩超1台、500mA光机1台等设备。卫生资源分布见表1-1。甘谷县卫生资源分布情况(表1-1)机 构床 位专业技术人才医 疗 设 备数量(张)所占比例(%)数量(人)占总人数比例(%)价值 (万元)所占比例(%)县级医疗机构35855.7645073.6171193.64乡镇卫生院28444.2416126.4116.36.36
8、3.卫生服务提供和卫生资源利用情况。我县卫生事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初步能够为全县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卫生服务,对常见病、多发病能够进行有效处治,初步满足了全县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2007年全县门诊总人次为145189人次,住院总人数为8737人次,与往年相比两项指标均有所上升,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35天,其中县级医院为7.9天。乡镇卫生院近年来病床使用率呈上升趋势,但仍处在较低水平。全县医疗机构服务项目有内、外、骨、妇产、儿、中医、眼、口腔等科目;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碘缺乏病防治全省首家达标,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于1996年提前达标。(四)农村医疗
9、保障制度2007年1月甘谷县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试点,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把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作为工作重点,形成了集筹资、管理、监管、支付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相互监督的管理体制;在补偿模式上,实行住院大病统筹和门诊家庭帐户相结合的补偿模式;住院病人医药费用报销设立起付线和封顶线;甘谷县2008年新农合住院报销起付线、封顶线(元)医院级别起付线封顶线乡镇卫生院503000/次、年累计40000县级医院10010000/次、年累计40000市级医院50030000/次、年累计40000省级医院60030000/次、年累计
10、40000住院分娩乡镇卫生院0250县级医院300妇保院300在费用控制方面,按项目付费的基础上,采取单病种限价付费、定额付费方式。 2007年我县有478361人参合,参合率85.71%,低收入人口参合率91.4%,全县共筹集统筹基金2368.083万元,新农合为参合对象提供医疗费用补偿883.527万元,全年参合农民住院8737人次,其中乡级1009人次,占住院总人次的11.6%,县级5871人次占67.2%,县级以上1852人次占21.2%,住院次均费用乡级696.9元,县级2272.3元,县级以上8325.6元,参合农民住院率1.83%(其中低收入人口住院率1,16%)。以户为单位计算
11、,参合农民住院报销受益率8.36%,年度基金使用率44.5%,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为30.8%(其中低收入人口实际补偿比36.82%);门诊145189人次,门诊次均费用80.3元。 2008年全县有508263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90.4%,低收入人口参合率93.2%,全县共筹集统筹基金 4477.5万元,17月新农合共为参合对象提供医疗费用补偿1191.82万元, 参合农民住院7906人次,其中乡级1126人次占14%,县级4940人次占63%,县级以上1840人次占23%,住院次均费用乡级640.68元,县级2149.59元,县级以上8806.95元,平均实际补偿比为52.37,低收入
12、人口实际补偿比为57.87%;门诊14523人次,门诊次均费用79.96元。医疗救助与新农合的衔接明确是医疗救助基金为特困户、五保户缴纳参合费,特困户、五保户住院费用经新农合补偿后的剩余部分按5-10%的额度进行补偿,2007年医疗救助基金共为1684名参合对象缴纳参合费1.684万元,对1623名医疗救助对象的住院费用进行补偿,医疗救助基金使用率84.5%。目前我县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还很局限,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医疗救助的覆盖面相对狭窄。城镇居民中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还没有开始,广大低收入群体医疗费用负担依然很重。(五)主要卫生问题与挑战1.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不健全(1)现有
13、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一是筹资水平低,保障能力有限。2007年我县的新农合筹资水平为50元/人/年,2008年为90元/人/年。受筹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全县参合农民实际补偿比2007年平均为30.8%,2008年1-7月为52.37%,对农村居民健康保障能力十分有限。二是缺乏稳定的筹资机制和筹资增长机制,筹资成本较高。目前我县新农合筹资方式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中,虽然中央、省、市和县级财政的资金配套政策已经确定,但农民参合的随意性较强,收取参合农民集资款时需要乡镇村干部走村串户,反复宣传,筹资成本较高,每收取一个农民的10元参合金就需要1-2元的筹资成本;受地
14、方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和县级财政供给能力的影响,我县的新农合筹资机制还不是很稳定,尤其是缺乏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筹资方式单一,我县还是执行的一年一宣传一发动的传统筹资方式,这也是筹资成本较高的因素之一。三是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执行的是按服务项目收费,这种支付方式很难控制医疗成本,容易刺激医疗机构过度服务,而产生更多的医疗费用,给农民加重经济负担。我县人均门诊次均费用由2002年的30.62元上升到200年的79.96元,住院次均费用由2002年的1113.8元上升到200年的2149.59元。(2)现行的多种健康保障制度缺乏统筹,目前存在有新农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15、等多种保障制度,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资源浪费。各机构的管理办法也不一致(如: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等),加大了医疗机构的运行和管理成本,并且各种健康保障制度对健康保障对象的保障水平差异显著,容易导致社会排斥。(3)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有待加强。县合管办信息化建设滞后,办公条件和办公经费有限,监管手段落后,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监管难度较大。(4)监督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2.卫生费用增长过快,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比例过重,看病难、看病贵未得到根本解决2007年全县卫生总费用为5286万元,较2002年的2024万元增长了3262万元,平均增长27.45%,高于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覆盖人口最多
16、的新农合来看,对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补偿仅占农民实际支出的30.8%,由此可以看出我县的卫生总费用主要由居民个人负担,卫生服务的购买实际以居民个人购买为主。我县人均门诊次均费用由2002年的30.62元到2008年上升到79.96元,住院次均费用由2002年的1113.8元到200年上升为2149.59元,远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2002年1150元,2007年1801元)的增长比例。实际上,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已经成为我县许多家庭主要的经济负担。据我们组织开展的卫生服务调查显示,经医生诊断应住院而未住院者的比例30.13%;其中因经济困难而未住院的占74.6%。在住院患者中,自己要求出院的占47%
17、(其中经济困难原因占55.3%)。调查还分析了调查对象中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28.6%因疾病、损伤而陷于贫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存在缺陷,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院要维持生存和发展,存在着逐利倾向,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公益性淡化是看病难、看病贵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另外,随着近年来我县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设备投入和新技术的开展,也是卫生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之一。3.卫生服务提供不足(1)农村卫生补偿机制不健全。因农村卫生补助政策尚未完全落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长期以来只能靠医疗服务收入(主要是药品收入)生存。政府对村卫生室的投入不足问题尤为突出,村卫生室建设长期没有专项经费,乡村医生每月仅拿着1
18、00元的定额劳务补助。据统计,2007年我县卫生业务总收入为2850万元,县财政对全县卫生机构的直接投入为1273万元(主要是人员工资),业务支出3620万元,2007年盈利只有64.9万元。(2)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功能定位模糊,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我县传统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功能定位缺乏可操作性和规范要求,县内各级医疗机构间为了生存无序竞争,三级网的整体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全县大多数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由于设备简陋、人员素质低下,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而应以疑难病、危重病诊治为主的县级医疗机构仍然承担着大
19、量的基本医疗服务,致使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3)农村三级卫生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网底薄弱。我县405个村卫生室中,均没有达到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公共财政对村卫生室建设投入不足,致使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非常简陋、医疗设备缺乏,大多数村卫生室没有政府提供的房屋,村医只能在自己家中执业,部分村卫生室生活区和工作区不能分离,仅靠温度计、血压计、听诊器等极简单的设备开展服务,设备和基础条件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当。(4)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卫生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无法保证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分类统计情况见表1-3所示表1-3 : 2007年全县乡镇卫生院、
20、村卫生室人员结构统计表(人)单 位学 历医师资格执业护士大专及大专以上中专无专业学历执 业医 师执业助理医师乡镇卫生院7112054462043村卫生室231642181304.公共卫生面临严峻挑战(1)三级防保网基础薄弱,功能定位模糊,乡镇卫生院防保枢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乡村医生承担的防疫与保健工作,没有有效的补偿激励机制,工作积极性不高,落实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效果较差。疾病防控工作还局限于计划免疫和一部分重点传染病控制上,疾病监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等工作开展一般,特别是在通过主动的疾病监测发现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防控干预工作上还尚未起步,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十分有限。(2)政
21、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本应由县财政补助开展的疾病预防、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没有很好落实,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不能保证正常的工作需要, 2006年,中央和甘肃省补助我县预防接种经费10.4万元,由于县财政困难未补助预防接种经费。县乡两级的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工作的考核也仅停留在对常规报表的评价阶段,缺乏考评和激励机制。(3)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匮乏,业务水平低下,难以应对和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目前我县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造成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高,难以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据统计,在全县405名乡村医生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只有23人,执
22、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共4人;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临床医技人员,并呈现年龄老化趋势。村级卫生所(室)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大多是由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赤脚医生”转化而来,年龄普遍偏大,大多数无学历,知识更新不足,只能承担发药、打针等简单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相关的咨询服务、农村慢病、出院病人后续治疗等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大多数没有能力开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是严重制约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问题。(4)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我县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主要依托于国家疫情网络管理系统。一是网络覆盖率低,全县共有20个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管理系统报告,个别偏远地区的乡镇卫
23、生院由于网络维持经费不足等原因,疫情网络直报不稳定,村级的疫情报告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填写纸质卡片的水平。二是信息系统管理、报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从而造成了管理人员对传染病网络管理困难,漏报、误报、空报现象严重存在。三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除传染病疫情报告外,对疾病监测、死因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还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管理网络。(5)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有待加强。流动儿童的建证率、建卡率和“ 七苗”接种率较低,流动儿童“ 七苗”接种率只能达到73%。随着流动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幼保健工作的困难将会更加突出。(6)健康教育普及率低。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建议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1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