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某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0国道清涧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项 目 建 议 书榆林路桥勘察设计院二一三年十一月210国道清涧县城过境线项目建议书一、 项目概况1、项目简介清涧县位于榆林市最南端,东濒黄河,西、南与延安市子长、延川县接壤,北与绥德、子洲为邻。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55公里,全县总面积1881平方公里,辖7乡8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2万。是闻名全国的“红枣之乡”、“粉条之乡”、“石板之乡”、“道情之乡”。清涧县地处陕北高原、榆林地区南缘、黄河中游、无定河下游。它东临黄河,同山西柳林、石楼2县相望,西滨子长,南接延川,北靠绥德,西北与子洲毗邻。清涧县是榆林市的南大门,自古有“全秦要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革
2、命老区;是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粉条之乡”。新的历史时期将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目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与红枣文化,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突出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建设具有陕北文化特色的生态型人文城市。国道210起点位于内蒙古包头,终点位于广西南宁,全程3097km,是重要的南北干线公路,承担着区域间中长途运输的功能,在国家公路网中发挥着骨架作用。G210清涧段北连绥德县,南接延安市延
3、川县,全长52.5公里,公路改建于1999年,现状道路等级为二级,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路面宽度10米,是清涧县南北方向唯一的主干道。G210南北方向穿县城而过,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县城区域范围不断拓展,受地理条件限制,城区主要沿G210南北向伸展, 210国道清涧县城段上至岔口,下至七里湾街道化现象严重,两侧商铺房屋密集,道路混行严重,造成国道210清涧县城段交通非常拥堵,事故频发;此外在K477+000高危边坡处雨季山体滑坡频繁,雨季交通中断时有发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国道210清涧县城段避绕城区,改线建设是清涧县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 本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避绕城区,缓解城镇化对
4、干线公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道路的改线改建,对清涧县城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的拓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提高当地的投资形象,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是适应新一轮城市规划的需要。现有210国道在清涧县城穿境而过,县城范围上至岔口,下至七里湾,该段公路改建于1999年,道路等级二级,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路面宽度10米。目前,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县城区域范围在不断拓展,致使该段国道街道化现象严重,加之在K477+000高危边坡处雨季山体滑坡频繁,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造成国道210清涧县城段交通非常拥堵,雨季交通中断时有发生
5、,所以实现国道210清涧县城过境,势在必行。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纲要;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改委2002年;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 2010年;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其他部颁标准、规范等; 7)、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8)、榆林市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9)、榆林市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会议纪要;10)、清涧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11)、清涧县“十二五”公路建设规划;12)、调查收集相关区域的社会
6、经济、交通运输及工程技术、建设条件等资料。3、研究过程及内容该项目受建设单位委托于2013年11月初开展工作,随即成立了项目组展开工作。首先在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和协助下,项目工作组经过外业实地踏勘和相关资料的调查搜集,拟定了初步方案,明确了路线的大致方向;然后对该项目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旧路现状、沿线各村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该区域的路网状况及该路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路线走向以及修建条件、交通量及运输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调查,通过研究分析,做出对旧路适当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交通量预测,提出该项目的建设方案、技术标准及等级、建设规模等,做出工程投资估算,对方案进行设计
7、、比选和论证;另外对路线方案范围内地质条件、现状及规划路网结构、河流泛区、路网布局等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推荐的技术标准,在1:1万地形图上进行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概略工程设计。在外业踏勘调查期间,项目组结合本项目的建设方案报告中提出的方案,经过初步研究对路线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其间主要对路线方案走廊、主要控制点、工程建设条件等进行了调查研究,补充调查了交通量、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方面的资料,外业调查期间,就路线方案、占地拆迁、工程造价等问题与当地交通局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沟通,并交换了意见。在编写过程中,进行了经济资料整理和分析,交通量预测及建设标准的研
8、究,结合路网规划、城镇规划、现状及规划的产业格局、资源分布情况,在广泛征求地方政府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路线方案,完成了项目的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4、项目功能定位(1)、榆林市重要纵向干线公路210国道是中国的一条国道,起点为内蒙古包头,终点为广西南宁的国道,全程3097km,是重要的南北向国道干线公路,承担着中长途运输的功能,是公路网中重要的骨架道路,是区域路网中的大动脉,本项目作为国道210是市区及沿线各县(市) 的重要运输通道。(2)、清涧县城市道路外环清涧县城沿沟而设,秀延河南北贯穿县内使得县城一分为二,县城内东西向地形受限,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规模目前已延伸至东侧支沟内,所有东
9、区车辆南下或北上需全部穿过县城内,使本就不宽余的县城内交通十分拥挤,本项目的实施,将国道210向东绕城而过,削弱国道210对清涧县域交通的干扰同时,还承担着清涧县东环线的功能,将对疏导过境交通,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起到重要功能。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论证1、是解决城区道路拥堵,减少交通安全事故,提高国省干线公路整体服务水平的需要。国道210是南北方向的重要交通要道,在清涧县城穿境而过,而县城以清涧河为依托,形成北至上七里湾、岔口、南至下七里湾为南北狭窄的城市框架,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该段公路日趋街道化,直接承担城市和干线公路的功能,造成清涧县城的交通环境拥堵。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打破区域交通“瓶
10、颈”制约,缓解清涧城区过境交通压力、改善城市形象和环境,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吸引过境车辆,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是拓展清涧城区范围,实施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清涧县城沿沟而设,秀延河南北贯穿县内使得县城一分为二,县城内东西向地形受限,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规模目前已延伸至东侧支沟内,所有东区车辆南下或北上需全部穿过县城内,使本就不宽余的县城内交通十分拥挤,增大了县城内的交通压力。本项目的改建,可在上、下十里铺之间南北释放5公里的空间,为清涧创造良好的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国省干线公路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3. 是完善干线路网、进一步提高道
11、路通行能力的需求“十二五”期间,清涧交通将实现“内通、外联、中心疏散”、建成以三纵(210国道、沿黄公路、折淮公路)三横(清石路、清辛路、双石路延伸徐家畔)为主骨架,以县城环线(一大环)为中心,辐射全县、连接东西、贯通南北、串联乡村的全县公路交通网及半日交通圈。本项目的建成,将与现有的国道210、在建的省道205以及即将建设的榆商高速一起形成县城环线,使得南下交通流得以在清涧县城外围完成快速、有效的转换和疏导,对完善清涧县公路网和提高清涧县交通运输网的综合运输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将使得区域路网布局更趋合理。4、是促进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清涧自古名人辈出,人文底蕴深厚。其中不乏名将能臣
12、,革命功勋、新中国的建设者、作家等诸多历史的佼佼者。同时清涧位于黄河中游,属于黄河贵德至孟津段的黄土高原流域,此段因河水卷带泥沙而成为黄色,故名“黄河”,河水湍急,百转千回,自然景观奇特,著名的“太极湾”就位于清涧玉家河赵家畔。按照清涧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清涧县将形成“三区三心”的旅游发展大格局。三个旅游区为:红色革命旅游基地;民俗文化体验基地;沿黄河双红旅游区。三个旅游配套服务中心为:宽州镇配套服务中心;乐堂堡配套服务中心;解家沟配套服务中心,旅游业已成为清涧县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清涧县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及红色旅游基地,榆林市红枣及农副产品加工及贸易基地,是具有陕北文化
13、特色的生态型人文城市。国道210清涧段作为清涧县主要纵向公路,是县城东部生态带上的交通轴线和产业隆起带,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构建旅游景区的快速便捷通道,为旅游景区提供优越的交通环境,促进旅游资源的共享及协同发展,形成为清涧县及周边县市重要的居民休闲度假走廊,对促进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和丰富城市居民业余休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5、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需要清涧县结合城市建设现状及布局形态,在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与需要的同时,塑造贯彻绿色生态理念的可持续发展型城市。将构建“一轴一环两心七片区,中心结合组团,整体协调发展”城市建设布局。一轴:以秀延河走廊为中轴,包括河道两侧的210国道与滨河路。这是
14、县城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和交通干道,城市所有区域均被这一轴联系统筹起来;一环:是城区东侧环路。依托已建成的东环路,将生产用地布置于道路两侧,更好的利用川道剩余用地与交通资源,又能将生产用地与外围生产基地保持更好的联系,避免更多的交通量进入县城;两心:是老城综合服务中心和岔口行政商务中心。该项目的实施,从微观上,加强了县城中心城区与李家塔镇及东部村镇的联系,为县城东部区域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保障;从宏观上,构建新的产业经济带,利用产业组团乡镇的物流、工业、科研功能优势。实现对黄河沿线乡镇形成黄河红枣产业轴,县域腹地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区起到推动作用。三、沿线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清涧县地处陕北高原、
15、榆林地区南缘、黄河中游、无定河下游。它东临黄河,同山西柳林、石楼2县相望,西滨子长,南接延川,北靠绥德,西北与子洲毗邻。该项目位于榆林市西部,路线走廊总体呈北南走向,沿县城东侧布线,是榆林市纵向国道干线公路,同时是清涧县东部外环路。 2、地形地貌清涧县境内梁峁蜿蜒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地表支离破碎,河谷深切,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属典型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900m,最高点1282.2m(乐堂堡乡董家沟),最低点559m(双庙河乡贺家畔村黄河河道)。 3、地质构造清涧县地质构造属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台向陕北斜坡东翼。基岩为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岩,中生代岩层出露颇多,
16、多系泥岩、沙岩、页岩。地面覆盖第四纪黄土,地貌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表破碎,梁峁起伏,河谷深切。整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571.61282.511米。4、工程地质 、地质构造清涧位于鄂尔多斯盆地I级构造间歇陕北斜坡东翼,由于前震旦纪古老结晶岩第构成古老晶基底,且上覆沉积盖层巨厚,故区内岩层受构造应力微弱,形变不显,为一向西缓倾的单斜构造,无明显褶皱构造,仅见一些岩层呈缓坡状起伏,其中规模较大者为子长园子至清涧折家坪一带一个南北宽512公里、东西向延伸60公里的东端翘起、西端倾伏的鼻状拱起带;断裂构造也不发育,仅在石盘沟与黄河交汇处见有一断距3米左右的小规模正断层。、地层岩性调查地层总体上走
17、向近南北,向西缓倾、倾角13,区域上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出露由新到老,依次为:风积黄土(马兰黄土)Q3m。全调查区均有分布、均分布与老地层之上。岩性为浅黄色,浅灰白色粉土质亚粘土,结构疏松,具大孔隙及柱状节理,厚1030m。冲洪积层(Q31aL-PL):即萨拉乌苏组。主要分布于坝地、涧地。岩性下部为灰黄色、灰褐色细砂、粉细砂及次棱角状砾石、碎石,分选性差,含泥量高;上部为灰黄色、褐黄色次生黄土,结构疏松。离石黄土(Q2L):岩性为棕黄色、桔黄色粉土质亚粘,夹数层矸土壤及钙质结核。为黄土梁峁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厚3080m。三迭系中统铜川组(T2t2):岩性为紫红色、紫灰色、灰绿色砂质泥岩、页岩,
18、泥质粉砂岩夹灰绿色、肉红色厚层状中细粒砂岩。底部泥岩中含灰质团块或结核。砂岩交错层理发育。、不良地质类型及分布设计线路区构造活动微弱,地势起伏较大,不良地质不甚发育。5、河流水文项目影响区域内的河流均属黄河水系,主要有秀延河、无定河及黄河。地下水以潜水和承压水为主,潜水分布普遍,但富水性极不均匀。径流年内变化与降水年内变化相同,大部分径流集中在汛期(69月),径流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双汛型特征明显。由于过于集中的降水同过于集中径流在同一季节,径流泥沙量大,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侵蚀模数高达18530吨/平方公里,年平均输入黄河沙2264.1万吨。6、地震就陕北地区而言,地震活动相当微弱,仅发生十次较
19、小地震(4级以上6级以下),且分布十分零散。据清涧县志记载:汉建始元年九月(前32.1010)上郡地震。明弘治十四年一月一日(1501.1.19)朝邑发生7级大地震,清涧地震有声。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1.23)午夜,华县发生8级大地震,波及甚广,同日夜半清涧地震。万历四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1614.10.23)山西平遥发生6.5级地震,同日戊时清涧、绥德有震。从地震活动现象看,陕北块体继承早期构造运动的特征,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状态。根据国家地质局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显示,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为56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
20、.05g。7、气象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雨,冬季寒冷。据吴堡气象站19942003年气象资料,日最高气温达40.8,最低气温20.7,年平均降雨量277.1625.3mm,年蒸发量1674.42320.3mm,相对温度5064%。年最大冻土层厚度5889cm,无霜期179232天,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21m/s。四、建设项目起终点论证1、起点本项目起点位于210清涧县上十里铺村,起点桩号为:K471+760。将起点放在此处,一方面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将国道210清涧县城过境公路段避绕城区,有利于提高国道210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避免形成瓶颈路段,同时将东区北
21、向车辆快速疏离,有利于交叉口车辆交通组织转换;另一方面方便利用现有的清辛二级公路,降低工程造价。图4-1 起点示意图 (图中红色箭头示意车流可行驶方向,右转车流按虚线方向行驶)图4-2起点交通组织示意图2、终点本项目终点位于在下十里铺村跨秀延河,顺接到旧路K481+100处,将终点放在此处,实现避绕城区,疏导分离过境交通,保证区域行车安全。图4-3 终点方案示意图五、技术标准的采用和工程规模1、技术标准从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公路建设项目所选用的技术标准,不但要能与项目所处区域的自然、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其功能定位的使用要求,而且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
22、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资源。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以及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有关规定,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条件,项目在区域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交通量预测结果、通行能力分析及相连路段技术标准的衔接,综合研究初步拟定采用行车速度60km/h的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0.0米,路面满铺。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1 名 称项 目单 位210国道清涧县城区过境公路备注公路等级二级起讫桩号K0+000-K15+337路线长度公里15.337设计速度公里/小时60路基宽度米10.0路面宽度米10.0满铺)行车道宽度米23.5一般最小半径米200极限最小半径米12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米1500最大纵坡%6
23、.0荷载等级新建桥涵:公路II级 桥梁净宽米净11+2*0.5米,其余净9+2*0.5米,涵洞同路基宽隧道净宽米净0.75+7.5+0.75桥梁设计洪水频率大桥1/100,其它1/502、建设规模本项目路线全长15.337公里,其中利用清辛二级公路共线改造4.145Km(包含完全利用2.536Km, K2+216K3825段改善纵坡新建1.609Km),K4+945至终点为完全新建11.192公里,共计新建12.801Km。按双向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设置大桥699米/4座,中桥195米/3座(新建137米/2座,完全利用58米/1座),小桥32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县城 过境 公路 改建 工程项目 建议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10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