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docx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docx(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Ningx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二一三年三月71目 录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2(一)项目建设目标2(二)项目建设内容3(三)建设项目资金预算13(四)项目管理与保障措施16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17(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17(二)项目资金完成情况20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的举措与成效21(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举措21(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成效44四、专业建设对区域经济的贡献53(一)为宁夏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2、的人才支撑53(二)积极面向企业开展各种培训、技术改造,成效显著55(三)承办全区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促学,实现成果共享56五、示范与辐射成效57(一)发挥技术培训中心的服务功能,面向院校、企业开展服务57(二)举办中短期职业技能专项培训班,突出培训功能58(三)主动开展与区内中高职院校对口交流帮扶,实现建设成果共享58(四)积极投身社区服务59六、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亮点总结60(一)实施了“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效显著60(二)建成了“倒流反馈,三用一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61(三)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成效突出63(四)校内实训基地及其内涵建设成效显
3、著65(五)形成了两先两后,逐层递进的教师培养模式66(六)技术服务成绩突出66(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突破66(八)校中厂建设成效好67(九)利用优势资源,承办全区技能大赛67(十)院校间交流合作成效显著68七、项目建设体会与展望68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总结报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始建于1994年,2005年升格为高职层次,并于当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是伴随着宁夏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而建立的紧缺型高职专业之一,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突出。2007年,该专业被确定为学院首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被国家两部委批准为全国骨干高职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属于
4、地方资金重点建设专业。在教育部领导和专家、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在行业、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遵照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2号)、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对我院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批复的
5、内容和要求,经过三年建设,全面完成了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确定的各项指标,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一)项目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服务于宁夏地区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需求,以创新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为引领,创新“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领域开发为核心,推动和完善“倒流反馈、“三用一突出”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以“两先两后,逐层递进、校企共育”的师资培养思路,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教学内容工学融合,教学人员校企互聘,教学质量双向考核,技术服务相互合作、成果共享的“双主体,双责任”校企合作
6、育人的运行机制。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带动宁夏及周边省区同类专业改革发展的骨干专业,为宁夏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人力资源支撑。(二)项目建设内容1.创新“双主体、双责任”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改革目前由学校单一办学的模式,充分体现“行业、企业、院校”三方合作办学的特色。建立由行业、企业、系部三方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校企合作运行保障措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师聘任与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组织调研,开展研讨论证,制定了专业指导委员
7、会工作职责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制度等配套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双主体、双责任”校企合作育人、评价机制运行顺畅,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根据专业特点,细化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兼职教师聘任与考核、校企人员互聘、教师流动中心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技术研发与推广、企业冠名订单培养,学生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校中厂、厂中校”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与山东星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分公司、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宁夏新瑞长城机床有限公司合作成立4个区内外教师流动中心,作为教师进行技能培训、生产实践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有效平台,形成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鼓励专业教师
8、定期下企业锻炼,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通过有效手段培养企业兼职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规律,对有条件的要帮助他们申报教师资格证,参加职称的评定,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形成“校企融通,互惠双赢”的良性机制。2.创新“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1)结合机电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和我区企业产业结构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自治区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导向,依托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瞄准宁夏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召开专业指导委员
9、会专题研讨会,对宁夏地区机电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及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预测,在此基础上,把培养服务于宁夏装备制造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且具有跨职业发展能力的专门人才确定为该专业培养目标。2)根据培养目标创新“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职业能力构成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教育资源,遵循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利用院内外实训基地先进的设备和“校中厂”、“厂中校”等便利的实训条件,对在校学生(前两年)采取“课堂-校内实训车间-课堂-校中厂”反复交替的工学模式,采用“学做一体”和“任务引领”等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10、,注重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高,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步提高。最后一学年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厂中校)兼职教师为主体实施顶岗实习,接受校企双重管理和指导,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全方位了解职业特点和要求,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坚持把企业文化与学生思想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达到机电行业从业基本要求,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顶岗实习相融通。通过岗位轮换,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形成互相理解、相互合作与支持的和谐气氛。顶岗历练结束后,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鉴定,对技能合格学生
11、颁发“顶岗工作鉴定证书”,争取合格率100%,优良率80%。3.采用“倒流反馈”的思路,构建“三用一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依据“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分析调研企业岗位需求和梳理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把企业生产要求与行业企业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起来确定课程学习领域;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学习情境和编写特色教材;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教、学、做一体的形式组织教学;把学校“双基训练”和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既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方法能力的培养,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线。采取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
12、研讨会、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工学结合实施教学、顶岗实习、毕业生跟踪反馈、采用“倒流反馈”的方法,构建“三用一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1)广泛开展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研讨机电一体化人才成长规律,梳理典型工作任务,探讨开发专业学习领域;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在对机电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召开由企业技术能手和一线技术骨干组成的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探讨机电一体化人才成长规律,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徒阶段 独立完成简单操作 独立操作 技术能手。梳理出8个典型工作任务-机电设备的认识、机电设备操作、机电产品的加工与装配、机电设备维护
13、与保养、班组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技术交流与共享、工艺流程制定、机电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依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能力要求,参考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证考核鉴定要求,校企合作开发出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研讨论证,在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制定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2)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围绕11个学习领域对应开发编写11门工学结合教材,每门课程不是传授单纯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机电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和相关工作任务要求,以学生为
14、主体完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学习任务。3)采用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教师要根据学习情境设计课业,科学系统地组织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主完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改变传统的课程与工作缺乏联系的状况。教师是参与课程开发工作的生力军,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学习情境、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编写以“工作页”和“引导文”为代表的课业文本,包括任务描写、学习目标、内容说明、时间要求和评价标准等,为任务引领式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4)按照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工学结合课程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教特色的行动导向教学方式,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在校内生产性
15、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完成教学。体现“行动过程完整”和“手脑并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验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三个教学层次实施教学。5)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促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开发确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的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加工、室内、外电气布线的计划和实施、典型零部件的加工与装配、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机电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机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制定6门课程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其中,机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制定、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二门课程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并出版工学结合教材,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加工、计划
16、和实施室内、外电气布线、典型零部件的加工与装配、机电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四门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并编写校本教材。机电设备认识、常用机电设备的操作、机电新技术的综合运用3门课程编写校本教材。编写生产组织与指导、技术培训与指导、机械加工生产实训、电气设备生产实训、职业技能考证训练5本特色讲义。6)发挥专业教学团队优势,不断完善专业资源库建设。以专兼职教师团队为主做好专业资源库建设。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深入教育、人力资源等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及兄弟职业院校进行广泛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学院信息中心的技术协助下,围绕11门学习领域课程和3门生产性实训课程建设、
17、教材开发、讲义编写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学习资源库建设。专业资源库主要完成包括专业标准库、网络课程库、多媒体课件库、案例库、试题库、试卷库、专业图片库、专业视频动画库、专业信息文献库等子库的主要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资源库建设,为教师进行课程学习领域开发,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学习和在职人员培训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7)坚持以教学研究引领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以机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制定、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等6门核心课程为重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以此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4.按照“两先、两后,逐层递进,校企共育”的模式培养双师队伍制定出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师资
18、队伍建设规划,细化和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选拔实施方案、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实施细则、专兼职教师外出培训选拔管理实施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兼职教师聘任与考核实施方案、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工作流程等措施,以此为载体形成教师队伍培养管理激励机制。充分发挥4个企业教师流动中心的培训功能,通过技能培训、生产实践、产品研发和教学交流等形式提高专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形成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经过3年的建设,使本专业专任教师达到21人,其中引进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专业骨干教师12名和专业教师6人。建成40余人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每年聘用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22名以上
19、,使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1,专业教师队伍全部具备双师素质,其中,“双师型”教师达到20名以上,比例达到100%以上。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课时达到50%。团队中有院级教学名师、技术专家、培训专家,整体水平达到院级优级教学团队要求。1)重视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体现其引领作用。引进1名在区内本行业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立足本系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安排其到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进行1个月的学习培训,拓展视野,提高专业建设和教学能力;通过主持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参加行业技术学会、国内外学术会议,跟踪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提升专业带头人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推广、应用能力。
20、2)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突出其核心作用。从本专业现有教学团队中,分批选派12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的职业院校进修,到企业实践锻炼,主持或参加教研课题、精品课程建设,参与技术攻关项目。经过3年的培养,建成一支视野开阔、掌握先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与研究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并使其成为教师队伍中的核心力量。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和到国内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或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安排6名青年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培养和提高教师在机械加工、电工、钳工、数控加工、数控维修等工种的实践能力。4)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由企业推荐
21、,校企共同选拔建立40余人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制定企业兼职教师培训计划,针对企业兼职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理念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技能。5.按照“围绕生产性、体现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原则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1)利用自治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机械加工中心和电工电子及自动化中心建设两个“校中厂”区域。根据专业教学和顶岗实习特点,在2011年2012年以“筑巢引凤、合作投资共建”的形式,引进银川新长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数控机床制造及维修改造生产线一条,企业投入资金(设备、材料周转)500万元,进行机械加工,数控机床装配与技术改造生产;为学生提供机械加工、电气设备生产、组装、调试顶岗实训岗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 一体化 技术 专业 建设项目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1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