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象山县大目湾新城战略策划报告_155页_王志纲.docx
《宁波市象山县大目湾新城战略策划报告_155页_王志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象山县大目湾新城战略策划报告_155页_王志纲.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宁波市象山县大目湾新城战略策划报告王志纲工作室 158战略策划提要随着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休闲经济大潮的涌动以及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象山港大桥的建设,象山将从交通末端跃升为浙江省和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前沿。象山抢占海洋经济的制高点,提升城市能级、扩大城市影响力,融入长三角,对接大上海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已充分具备,而大目湾新城正是象山实现战略突破,打造海洋象山、文化象山和休闲象山的重要抓手区域。大目湾新城应通过前瞻性和富有操作性的战略策划,其总体定位为“长三角海洋游乐中心,大宁波滨海休闲新城”。对于象山,其辅助诉求为“休闲象山核心代表区”;对于旅游休闲、度假居住市场,其辅助诉求为“宁波游乐
2、港,东海度假城”。应构建在大目湾新城开发领导小组下,以大目湾新城管委会为主导,组建大目湾新城的城市运营商来进行全局开发,走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市场化开发道路。通过五大引擎来推动大目湾新城的综合开发,使大目湾新城成为百里黄金海岸带的综合服务中心和消费中心,成为休闲象山的核心城区,成为浙江省滨海旅游的出发台和回归台,成为长三角的滨海度假胜地和海洋人居福地。大目湾新城的开发要通过原创性、领先性的“中国海洋博览会暨海洋休闲博览会”这一超级的城市营销活动(先期可以休闲博览会为主要活动形式),抢占海洋经济发展话语权,以海博会打包城市营销、区域开发、产业整合等一系列动作来带动整个大目湾新城及周边区域的开发,
3、把大目湾新城送出去,将世界请进来,闯出一条让象山县和大目湾新城实现超常规推进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道路来!目 录第一部分 态势分析1一、海洋时代,宁波崛起1二、发现象山6三、聚焦大目湾23第二部分 总体定位32一、战略定位32二、形象定位38三、产业定位45四、市场定位47第三部分 新城构建53一、大目湾新城功能分区53二、大目湾新城开发的引擎54三、大目湾新城规划建议74第四部分 开发策略88一、开发模式88二、土地开发策略100三、开发分期103四、招商策略106第五部分 营销突破109一、为什么要办海博会109二、如何举办海博会115附件一:大目湾新城引擎性项目可行性研究120附件二:大目湾
4、新城在十一五期间的操作建议133附件三:中国(象山)海洋博览会暨海洋休闲博览会方案137附件四:大目湾新城重点招商项目列表142附件五:大目湾新城推荐定向招商企业、机构列表151第一部分 态势分析欲策划大目湾,必先跳出大目湾,从全球化浪潮下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和大宁波走势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大目湾。一、海洋时代,宁波崛起21世纪是海洋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海洋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发力点和突破点。海洋中国看浙江,海洋大省战略使浙江成为中国海洋经济的先锋;海洋浙江看宁波,海洋大市战略将宁波推向浙江海洋经济格局的前台。当前,以信息经济、生物技术经济、太空经济、海洋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的发展日新月异。世
5、界各国纷纷制定海洋发展战略,投入巨资以开发海洋资源,力图占据全球海洋经济的制高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呈现两个趋势:一是海洋产业稳步增长,滨海旅游业成为龙头。目前我国海洋产业占GDP的4%,到2010年将达5%以上。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是我国海洋产业三大支柱,其中又以滨海旅游业居首。2005年,中国滨海旅游增加值达2031亿元。二是海洋经济战略引领区域竞争。沿海各省市掀起了海洋经济竞争大潮,制订了各自的海洋经济战略。上海从黄浦江时代进入海洋时代,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芦潮港、海港新城等大型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投资2000亿;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
6、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面向台湾海峡,发展海峡西岸经济综合体等。 图 1:中国海洋经济产值表 1:“海洋中国”竞争格局省市海洋经济战略战略产业辽宁“海上辽宁”海洋运输、海洋化工、海洋旅游等河北“环渤海”海洋运输、海洋化工、海洋旅游等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海洋运输、海洋化工、海洋旅游等山东“海上山东”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洋化工等江苏“海上苏东”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洋化工等上海“海上上海”海洋运输、海洋化工、海洋医药等浙江海洋经济强省海洋运输、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广东海洋经济强省海洋运输、海洋化工、海洋旅游等海南海洋强省海洋旅游、海
7、洋化工等广西“蓝色计划”海洋渔业、海洋石化等浙江作为中国海洋资源大省和海洋经济强省,是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急先锋。2005年,浙江颁布了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以港口和临港工业为突破口,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五大海洋产业。宁波作为浙江省承上启下的海陆中枢,上承上海的产业转移之势,下启温台经济的北上通道,既是浙江内陆经济腹地的出海通道,又是浙江面向世界的桥头堡,宁波将成为长三角南翼副中心、浙东海洋大都市以及浙江海洋经济格局的中心。与此同时,长三角空间格局的重构促使了城市群的重新洗牌:跨海大桥与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形成,使原来以上海为单核、以宁沪杭甬为四大节
8、点的“Z”字型空间格局将演变成“”字型空间格局。大宁波得益于交通枢纽区位和产业集聚优势而迅速崛起,已经开始将产业拓展与空间拓展的目光重点投向了海洋。图 2:长三角区域空间发展格局演变 图3:宁波将成为“南上海” 图4: 长三角崛起众多滨海新城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以及上海宁波舟山世界级主枢纽港口群的形成,将直接使宁波与上海实现无缝对接,宁波将成为大上海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南上海”。同时,长三角沿海将崛起多座滨海新城:上海临港新城300平方公里、80万人口。包括主城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和综合区5大功能板块。嘉兴滨海新区217平方公里,以嘉兴港为基础,将成为嘉兴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
9、长三角临港型工业新区和区域物流中心。海盐大桥新城2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密仪表、精细化工、信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钱江北岸的生态旅游滨海城市、东方物流大港。南通江海港区200平方公里,上百万人口,以天然气贮备为核心,建设临港重化工区,成为江苏省的主要出海通道。慈溪杭州湾新区慈溪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杭州湾新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首期已启动13平方公里工业区,投入上百亿,启动“百亿大桥经济应对工程”,最大限度地承接上海及国际的产业转移。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枢纽港、大型远洋集装箱转运中心和东南沿海重要的产业基地与物流中心。(1)宁波成为大上海的“辅城”。随着跨海
10、大桥和世界级港口群的建设,宁波与上海直接对接。宁波将被纳入到世界城市体系中,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组团,成为大上海的“辅城”,接受上海的人才流、产业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集聚和扩散。(2)宁波成为浙江沿海经济带的龙头。浙江沿海经济格局历来是甬、温、台三分天下,随着“上海宁波舟山”世界级主枢纽组合港群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形成,宁波将成为浙江省经济走向海洋和承接上海辐射“大十字”交叉的枢纽,担负起带动浙江沿海经济带的龙头职能。图5:宁波成为浙江沿海经济带龙头()宁波的发展重心向滨海转移。宁波由小宁波到大宁波,不仅由原来的中心城区向鄞州新城、东部新城等拓展,更进一步向余姚、慈溪、镇海、北仑、象山等滨海城市组
11、团拓展,随着“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海盐大桥新城慈溪杭州湾新区镇海北仑港区象山”这一强势的滨海产业带的形成,宁波的重心逐步向滨海地区转移,宁波将全面走向海洋时代。二、发现象山 “大桥效应”彻底改变了象山的区域地位,使象山从末端走向前台。象山如能心怀浙江省和大宁波“海洋战略核心”的梦想,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开发基础,将海洋资源、旅游资源成功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强势产品,成功打响“休闲象山、文化象山、海洋象山”牌,将实现城市能级的迅速提升。(一)象山“十一五”期间战略目标整个十一五期间,象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桥海经济,实施桥海兴县战略;突出旅游带动,实施
12、旅游富民战略;突出以人为本,实施和谐惠民战略,全力打造现代滨海新城、滨海产业新区、滨海休闲中心和海洋文化大县,全面推进海陆一体,努力构建和谐象山。十一五期间,象山将实现“三大跨越”:在发展理念上,实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向区域财富(包括物质、人力、自然和社会)的积累跨越;在发展定位上,实现从滨海半岛向宁波大都市重要的滨海功能区、区域性交通要道跨越;在发展空间上,实现偏重陆域开发向海陆并重发展跨越。1.构建现代滨海新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全面推进海陆一体,推动中心城区南扩东拓,加快沿象山港和环石浦港区域的城镇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富有滨海特色的城市形象。2.构筑滨海产业新区。依托丰富的海
13、陆资源优势,加快园区开发,大力发展滨海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县,构筑富有滨海城市特色的新型产业体系。3.打造滨海休闲中心。打响“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品牌,建设旅游经济强县,形成“一带四区”旅游格局,成为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4.建设海洋文化大县。“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以渔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海洋文化得到保护和开发,继续保持海洋文化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未来,象山将按照“北接南聚、海陆并举”的空间发展导向。以象山港大桥为纽带,向北融入宁波大都市区,接轨长三角,实现进入“宁波半小时,杭州两小时,上海三小时”经济
14、圈目标;向南进一步增强石浦的集聚、带动作用,以陆促海,以海补陆,实现海陆互动发展的大格局,形成海陆一体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四大片区:中心城市片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涵盖东陈、大徐、墙头、茅洋、涂茨,形成中心城市框架,强化其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大目湾新城是象山中心城市片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沿象山港片区:以指西周、贤庠和黄避岙为主体,依托港口优势和象山港“大桥效应”,提升产业层次,成为宁波南部特色制造基地和大桥经济核心区。环石浦港片区:以石浦为中心,含鹤浦、高塘岛,以构筑百里黄金海岸为南端节点为核心,发展海洋旅游、现代渔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大塘港片区:含定塘、新桥、晓
15、塘等,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具有优势的果蔬种植加工、影视文化产业等,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基地。图6: 象山各大片区产业经济发展格局(二)象山的优势国务院已经批复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将象山定位为“宁波市二级中心城市”,象山的战略地位得到巨大提升。我们认为,象山的地位不仅在于其在全国百强县中的排名,更重要在于将其发展思路从县域经济思维提升为城区经济思维,努力成为国际化、现代化和休闲体验化的大宁波的“滨海休闲新区”。因此,应梳理出象山的优势:1海洋资源优势。象山县三面环海,两港相拥,海域面积达5335平方公里,由象山半岛东部和608个岛礁组成,海岸线800公里约
16、占浙江省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1/8。象山绵长的海岸线(百里黄金海岸带)兼具有休闲型和生产型两种岸线,而且在长三角大都市圈中,象山的海洋资源条件、资源组合条件、经济开发条件都属最优。经过多年的努力,象山县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象山的海洋旅游资源正处于开发利用初期,只要运作得当,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的潜力相当巨大。大桥效应优势。随着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象山港大桥的建设,象山港大桥可以视为跨海大桥的延伸,象山实际上相当于获得了与上海直接对接的超级机遇,象山将成为连接上海杭州湾大桥宁波(东钱湖)象山温
17、台地区长三角南翼的黄金旅游轴线上的重点旅游目的地城市,进入“宁波半小时、杭州两小时、上海三小时”的快速交通圈,正在实现由交通末端向交通要道、从旅游景点到旅游目的地的巨大转变。“大桥效应”催生的大桥经济、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所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迅速在象山产生叠加效应,象山的客源市场将由原来的沪、杭、甬地区进一步拓展到整个长三角及华东、华南乃至全国、海外。另外,随着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2008建成通车和象山港大桥的兴建,将使象山从长三角、大上海远郊的临海型旅游地进一步提升为长三角核心区的综合性的滨海旅游休闲目的地。图7:象山港大桥是宁波杭州湾大桥的延伸生态资
18、源优势。象山素有“海山仙子国、东方不老岛”之美誉,是浙江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也是全国第七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象山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级,人居环境良好,城市宜居程度高。蓝天碧海、青山绿水、特质泥沙、优质空气等生态资源,为“不老岛”象山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优势条件。据象山县生态环境和气象资料称,象山的温度、湿度、降雨等多年持续保持良好,县域人类生存环境与全球、全国近年来环境普遍恶化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象山大气负氧离子含量达到了每立方厘米15000个,是目前全国公告的最高值。海涂泥沙中含氨基酸、钙、镁、钠等元素,并含有一定量的氡,海泥存在保健康疗的经济性开发条件。不少景区还蕴藏着
19、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供开发康体健身的温泉浴场。总体来看,象山地处世界黄金海岸旅游资源线上,又与佛罗里达、墨西哥湾、夏威夷三大世界休闲胜地同处相近纬度线,还是21世纪中国旅游重点开发和布局的“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两条重要轴线的交汇地,最宜人类休闲、度假、居住和养生。近年来,象山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进行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已经成功闯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象山优良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象山的核心竞争力,优良生态效益在不远的未来将进一步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洋文化优势。千百年来,象山先民耕海牧渔,与海为伴,与风浪作抗争,创造
20、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象山海洋文化、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五彩纷呈的渔文化、大气磅礴的海塘文化、令人感叹的海防军事文化和辉煌灿烂的海商文化。同时,象山独特的海洋文化,也塑造了“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在“桥海经济时代”的新征程中,将体现为不断创新,协作宽容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象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化基因”。此外,象山的“不老文化”底蕴深厚,这也将成为象山发展特色海洋休闲旅游、高端养生度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据象山县志载:早在秦代,“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曾留居县城北蓬莱山。”象山就是我国最早的炼丹发源地之一。早在唐朝以前,陶弘景就在西山炼丹,故象山县城雅称“丹城”。蓬莱仙岛的传
21、说、炼丹术及其文化,是中国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这也正是“不老岛”的文化支撑,也是象山在下一步发展海洋休闲、海洋养生的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与中国沿海其他城市相比,象山的海洋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内容丰富多元,并且海洋文化与养生文化复合,这在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象山的海洋文化还在不断发展创新之中,象山历史成功举办的“开渔节”就充分说明这一点。由此来看,象山的海洋文化不仅强于“海天佛国,渔港古都”的舟山,还强于上海、青岛、烟台、大连等近现代海滨名城。如何在新的时代,利用好象山海洋文化这张牌,构建海洋象山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摆在象山面前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利用海洋文化发展海洋休闲是发挥象山海洋文化
22、优势的一条捷径。海洋旅游开发先行优势。象山县旅游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县拥有各类旅游资源170多处,涵盖8大主类旅游资源的7大类,涉及47个基本类型,“山、海、岛、礁、岩、崖、滩、涂、塘、港、湾、渔、流、潮、林”等各种要素资源与景观风貌组合度较好。象山对于渔文化和海洋产业的开发和推广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一带四区六大产品”的旅游发展框架,涌现出松兰山、象山影视城、中国渔村、石浦渔港等精品旅游项目和以中国开渔节为代表的海洋文化等节事活动。象山滨海旅游区已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旅游胜地、浙江省最佳休闲度假胜地。在“十一五”规划中,浙江省重点发展海洋经济,而象山将成为浙江省和宁波市海洋战略
23、的核心和主要载体,大量的优势产业资源和市场资源将在象山集聚和扩散,打海洋牌,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将成为象山获得差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三)象山发展的劣势1象山城市地位不高,综合实力不强。象山已经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但是象山城市地位不高,综合实力不强,城市竞争实力还相当薄弱。象山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素质整体不高,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任务艰巨,资源要素供给短缺等深层次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因此,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县,对于提升城市地位,扩大城市影响力,有效缓解资源不足、环境空间受限的困局,促进要素资源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象山城市集聚度不高,中心性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市 象山县 大目湾 新城 战略 策划 报告 _155 王志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0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