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项目深基坑土方支撑梁施工方案.docx
《园区项目深基坑土方支撑梁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区项目深基坑土方支撑梁施工方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述31、基坑支护结构形式:32、编制依据33、地貌与土层、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描述44、工程特点、施工重点、难点分析6第二章施工方案部分8第一节 施工部署及管理目标81、 施工部署82、管理目标122.1质量目标122.2安全目标122.3工期目标:根据业主要求,确保在业主指定时间节点内完成。122.4施工流程122.5施工段划分122.6施工部署步骤详见下表:123、项目管理组织机构配置13项目管理人员一览表14第二节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41、土方开挖原则142、基坑土方的开挖与外运153、土方开挖施工164、土方开挖方法305、开挖技术措施306、土方开挖期间排水317
2、、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18、挖土操作技术要点32第三章基坑土方回填33一、施工准备:331、回填土:33二、技术准备34三、现场准备34四、材料要求和施工方法34第四章项目安全与质量管理36第一节、施工安全管理及周边设施保护36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职责网络36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职责网络图363、已运营轨道交通1号线的保护措施374、工程桩的保护38第二节、施工安全管理措施39一、管理措施39二、安全保障措施40第三节、安全生产技术保障措施43第四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3一、质量管理组织机构43第五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46一、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46二、文明施工措施47三、
3、环境保护措施48第六章应急预案48一、应急处理指挥系统49二、人身伤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理措施49附:1、专家评审意见回复单 2、园区项目土方开挖及水平支撑梁施工进度计划表 第一章 工程概述本拟建工程为苏州工业园区宗地编号DK20110062地块项目,位于苏州市园区现代大道南、南施街西、翠园路北。本工程0.000=+3.200,北侧自然地面平均绝对标高为+3.200(相对标高0.000),南侧自然地面平均绝对标高为+2.700(-0.500)。本工程结构负三层板面相对标高为-11.65,基坑边主楼结构承台厚度为1.2m,考虑垫层厚度100mm,则基坑边大面积开挖深度为12.95m及12.45m。1
4、、 基坑支护结构形式:1)、挡土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及地下连续墙支护,钻孔灌注桩桩径为1000mm,桩间净距为200,桩身砼强度等级为水下C30;地下连续墙墙宽1000mm,墙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40(水下混凝土等级按有关规范提高),地墙按抗渗等级P8处理。地下连续墙竖向主筋保护层厚度迎土面与迎坑面均为70mm。2)、北坑(1#基坑)竖向设置两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支撑平面布置采用对撑+角撑的支撑体系。支撑的中心标高为-0.950m、-6.450m,支撑系统的砼强度等级为C30;南坑(2#、3#基坑)竖向设置三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支撑平面布置采用对撑+角撑的支撑体系。支撑的中心标高为-
5、0.950m、-5.250m、-9.250m,支撑系统的砼强度等级为C30。3)、立柱桩采用800mm钻孔灌注桩,上部与支撑结构连接,采用460X460mm(4L160X16角钢)格构柱。4)、基坑止水帷幕采用850600mm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形成连续的封闭止水体系。2、 编制依据2.1依据的资料、文件1)、苏州工业园区宗地编号DK20110062地块项目基坑围护工程设计图纸(工程编号JK-12-16)。2)、本工程地质报告,招标文件,施工合同。3)、2013.1.24专家评审意见。2.2依据的规范、标准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标准、规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
6、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0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2.3企业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公司
7、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公司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公司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3、地貌与土层、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描述3.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3.1.1 地形地貌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三角洲东南缘太湖水网平原。拟建场地现为绿化空地,场地地形经人工处理,场地中部为景观水池,中间低,场地北侧较高。场地地面标高在1.743.75m,本场区地形地貌条件单一,无不良地质作用。3.1.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根据勘察资料揭示,拟建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分为11个工程地质层,各土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场地内各土层的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层:素填土层
8、,灰灰黄色,不均匀,结构松散。该层主要由粘性土(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组成,局部夹少量碎石,工程性能差。根据调查,该层填土堆积时间大于5年。层: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夹青灰色网状条纹。切面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较好。层:粉质粘土层,灰黄色,软塑-可塑,夹少量粉土,含铁锰质结核,夹青灰色网状条纹。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中等。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层,灰色,软塑,局部流塑,具层理,粉土为稍密状。切面稍有光泽,摇振反应缓慢,干强度低,韧性低。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基坑坑底主要所在层。
9、层:粉质粘土层,灰色,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等偏高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1层:粘土,暗绿色,下部褐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含铁锰结核,夹青灰色网状条纹。切面光滑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中等偏低压缩性,工程性能良好。-2层:粉质粘土层,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较好。-3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层,灰色,软塑-流塑。切面稍有光泽,摇振反应缓慢,干强度低,韧性低。中等偏高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层,灰色,软塑-流塑,稍有光泽,摇振反应缓慢,干强度低,韧性低。中等偏高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粉质粘土层,灰
10、色,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等偏高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其余土层详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上土层,基坑围护工程涉及的土层为层,以下土层与基坑围护及土方工程关系不大。3.1.3水文地质条件据枫桥水文站资料,苏州地区历史最高水位2.69m(黄海高程,1999年测水位),历史最低水位0.01m(1934.8.27测水位),年平均水位0.88m。本次勘察深度内共揭露3层地下水,类型分别为:A、孔隙潜水;B、微承压水;C、承压水。孔隙潜水赋存于上部素填土、粘土孔隙之中,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与地表水补给,通过自然蒸发与侧向径流排泄;微承压水赋存于粉质粘土夹粉土中,主要由侧向径流补给,通
11、过侧向径流排泄。承压水赋存于粉土夹粉砂中,主要由侧向径流补给,通过侧向径流排泄。潜水和微承压水的水位对本工程建设有影响。潜水含水层水位,量测得地下水的稳定水位为1.20米左右,丰水期与枯水期地下水稳定水位变化幅度在0.501.00米;本区域微承压水年变化幅度为0.50米;承压水含水层稳定水位为-2.90米左右(以上水位均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苏州地区潜水历史最高水位为标高2.63米,苏州地区潜水历史最低水位为标高-0.21米,近3-5年来,最高潜水水位为标高2.50m。苏州市微承压水历史最高水位为标高1.74米,历史最低水位为标高0.62米,近3-5年来,最高微承压水水位为标高1.60m。
12、本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和干湿交替条件下的腐蚀性等级均为微腐蚀级。3.2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本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环境条件东侧基坑边线距离用地红线约为5.56.00m,红线外为南施街,道路下存在电信管线、污水管线等。南侧北坑(1#基坑)边线距离用地红线约2.44.1m,红线外为道路,道路下存在直径800的污水管。距用地红线约16米为在建恒丰银行(两层地下室在建)。南坑(2#、3#基坑)边线距离用地红线7.29.3米,道路下存在已竣工燃气管线等。南坑南侧用地红线距离轨道交通一号线最近距离约为13.0m,地块东南角为已建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南施街
13、站。西侧基坑西南侧边线距离用地红线4.37.3m,红线外为道路,道路西侧为恒丰银行(两层地下室在建),西北侧内边线距离用地红线约4.24.8m,红线外为宜必思酒店。北侧基坑内边线距离用地红线5.43m,红线外侧依次为绿化景观、现代大道。根据现场踏勘基坑边线与红线之间存在多种地下管线,如电缆、污水管、燃气管等,在基坑北侧红线外约1.0m处有一埋深约1.5m,直径100mm的天然气管道。4、工程特点、施工重点、难点分析4.1工程特点4.1.1工程量大、工期紧,劳动力、机械设备投入大 项目前期的工期压力特别大,需要很多工作面、各分项工程同时展开,设备和人员的投入量相应要大,施工的组织协调及进度管理上
14、要求高。4.1.2基坑土方开挖深、方量大、难度及风险大本工程基坑面积约1.07万m2,开挖深度为12.4512.95m,总开挖方量约为13.95万m3,所以本工程基坑开挖难度及风险较大。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快速、有序地进行,我们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工程特点,对基坑内开挖土体分区、分块、分层、定量、定时进行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开挖,并在具体施工中严格执行;同时加强周围环境变形监测,及时反馈监测数据,根据反馈信息,合理调整,做到信息化施工,动态管理;还要根据本工程特点及以往工程实践之经验,对在开挖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危害情况做出事先控制,编制应急预案,现场项目部成立各种应急状态工作小组,准备
15、好各种应急机械与物资,来积极应对各种应急情况之发生。4.1.3本工程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园区现代大道南、南施街西、翠园路北,南侧紧邻轨道交通1号线,因此对基坑施工的安全性要求高。4.2施工重点、难点4.2.1基坑周边管线的保护1)本基坑北侧现代大道、南侧翠园路及东侧南施街地下均有燃气、自来水及雨水、污水等市政管线,施工前应进行探明,并做好标记,在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及监测。2)根据业主提供的市政管线图及现场踏勘,基坑边线与红线之间存在多种地下管线,如电缆、污水管、燃气管等,在基坑北侧红线外约1.0m处有一埋深约1.5m,直径100mm的天然气管道,施工时对管线的保护至关重要。在施工前对相关资料和现场实
16、际情况必须仔细分析,要充分认识到工程施工期间若对管道造成损坏的严重性。对进场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详细阐明煤气管道位置等相关参数。3)禁止在基坑周边和煤气管道上方堆放重物,并设置安全标志以示警示。4.2.2土方开挖时注意工程桩、支撑、钢立柱及围护结构的保护在土方开挖阶段应制定相应措施保护工程桩、内支撑、钢立柱及围护结构。4.2.3项目周边环境复杂,要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周边设施安全1)基坑南侧毗邻轻轨一号线,其中南施街站位于项目的东南侧;轨道交通1号线从场地南侧穿过,基坑外边线距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外边线最近距离为为17.5m(关系如下图3)。本项目施工过程可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需
17、要在围护、降水、挖土、支撑等施工过程中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并切实做好基坑监测工作,加强与苏州轨道交通安全监督处的联系,确保周边现有设施的安全。2)开工前编制专项地铁保护方案提交地铁单位审批,严格按照通过审批后方案中的各项技术参数执行,不得任意更改。3)施工前会同地铁主管部门人员,确认地铁边线的准确位置,基坑与地铁间的实际距离。会同业主及地铁主管部门,进入地铁结构内对原始状况做好记录,并根据先前地铁监测数据,对变形较大的区段在施工时重点进行防范,确定施工监测初始值,保证今后监测的准确性。及时并动态掌握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4)项目西南侧为在建恒丰银行项目,两基坑间距不足
18、20米,施工过程中应相互协调,确保基坑安全、顺利的开挖。第二章 施工方案部分第一节 施工部署及管理目标1、 施工部署本工程预计5月中旬开始上层土的开挖工作,根据设计文件及业主的要求,先开挖1号基坑,待1号基坑地下室结构施工至0.00时再开挖2号基坑,等2号基坑施工至负二层时(保留2号坑的第一道支撑)进行3号基坑开挖。1.1、1号基坑支撑施工及土方开挖阶段总体安排1号坑基坑面积为7944m2,大面积开挖深度为12.95m,预计1号基坑土方开挖量为102900m3。根据基坑设计文件,本基坑上下共有二道水平支撑,因此土方开挖将按照支撑位置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层开挖。由于从基坑土方开挖到支撑形成时间对围护
19、墙体和坑周地层位移有明显的相关性,为了充分考虑时空效应,以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约束位移的潜力而达到控制位移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本工程每阶段均采用首先开挖中央区土方后挖四周土方的方法(即盆式开挖方法),留出护壁土体,形成较大的作业空间,为后期关键区域争取时间,可做到缩短无支撑暴露时间,相对的抑制位移发展。当一个施工段围护桩施工结束达到设计强度值后,随即开始土方开挖,在土方开挖过程每道支撑梁紧跟土方开挖顺序进行流水施工,同时进行深井施工并开始降水。1号基坑土方开挖顺序如下:第一阶段土方开挖及第一道钢筋砼支撑及冠梁施工:开挖标高为自然地面0.000m支撑梁底-0.300m(冠梁底相对标高-1
20、.45m),该阶段土方开挖量约为13900m3,每天每台挖土机械出土量为800m3, 考虑土方需用挖机坑内转运因素,平均每天投入7台大挖机(PC-250),40台运土车,土方开挖工期预估为3天,冠梁及支撑施工27天,混凝土养护28天,考虑到可穿插施工,本阶段施工期安排55天;第二阶段土方开挖须在第一道支撑系统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根据土方开挖流向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现场共设二个出土口,进行分层分段开挖,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20m,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2m。开挖至第二道钢筋砼支撑底-0.100米(冠梁底相对标高-6.95m,)开挖深度为5.5m,该阶段土方开挖量约为,44000m3,每天每
21、台挖土机械出土量为600m3, 平均每天投入7台大挖机(PC-250),40台运土车,考虑到土方坑内转运, 预估本阶段开挖工期为15天,第二道支撑及围檩施工需要45天,混凝土养护需28天。考虑到穿插施工等因素,综合考虑本阶段工期为59天工期;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第二道支撑梁紧跟土方开挖顺序进行流水施工,施工中须加强沉降、位移、地下水位等监测工作,以指导施工。第三阶段土方开挖须在第二道支撑系统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根据土方开挖流向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现场设二个出土口,进行分层分段开挖,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20m,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2m。本阶段开挖深度为6.0m,该阶段土方开挖量约为45000
22、m3,机械挖至基底上0.300米,0.3米以下土方由人工铲槽清底。每天每台挖土机械出土量为500m3, 考虑土方需用挖机坑内转运因素, 平均每天投入7台大挖机(PC-250),1台长臂挖机,小挖机4台,40台运土车,考虑到土方坑内转运, 预估本阶段开挖工期为15天.根据土方开挖进度,分区分块及时浇筑C15混凝土垫层,确保暴露基坑底面积不超过200m2。垫层浇筑以后,及时放线、桩基验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基础施工。 综上,考虑支撑养护时间及流水作业节省的时间,1号基坑支撑及土方开挖、基础施工阶段需总工期134天左右。详见附表:园区项目土方开挖及水平支撑梁施工进度计划表1.2、2#、3#基坑支撑施工
23、及土方开挖阶段总体安排1.2.1、根据基坑设计文件要求,2号基坑土方开挖必须等1号基坑回填至0.000m后方可进行2号坑的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2号基坑基底面积为1998m2,大面积开挖深度为12.45m,预计2号基坑土方开挖量为24900m3。根据基坑设计文件,本基坑上下共有三道水平支撑,因此土方开挖将按照支撑位置分四个阶段进行分层开挖。由于从基坑土方开挖到支撑形成时间对围护墙体和坑周地层位移有明显的相关性,为了充分考虑时空效应,以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约束位移的潜力而达到控制位移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本工程每阶段均采用首先开挖中央区土方后挖四周土方的方法(即盆式开挖方法),留出护壁土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基坑 土方 支撑 施工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0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