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课件常见残疾的心理康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心理学课件常见残疾的心理康复.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残疾的心理康复,常见残疾的心理康复,肢体功能障碍的心理康复脏器功能损伤的心理康复其他疾病的心理康复,肢体功能障碍的心理康复,脑血管意外后的心理康复脊髓损伤后的心理康复截肢后的心理康复,1.抑郁: 心理社会因素; 生物学因素;表现: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意志活动减退、 睡眠障碍、 躯体症状,心理障碍的原因及表现1,心理障碍的原因及表现2,2.紧张与不安原因:估计肢体功能障碍可能永久存在;对于再次发作的不安和死亡的恐惧;经济负担加重;家庭职责和社会地位的改变;给家人带来负担和麻烦,心理障碍的原因及表现3,2.紧张与不安原因主要表现:情绪紧张不安坐立不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心理干预,热情地
2、接待患者宽容地对待患者耐心倾听治疗康复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症和精神症状家庭社会关系及居住环境的调整出院前的指导,脊髓损伤后的心理特征,1.终生残废:无法接受终生残废的现实,拒绝康复或辅助器具的使用;愤怒、抑郁的情绪;长期使用镇静药和镇痛药物。2.合并症:关节挛缩、骨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中枢性和躯体性疼痛3.婚姻及生育:不同程度的性功能和生育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的心理康复,支持性心理治疗: 建立信心,积极参加康复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积极鼓励回归家庭和社会:利用自助自助器具或轮椅,截肢后的心理康复,(一)影响肢体残障者心理状态的因素1.截肢的部位和范围2.个体情况:年龄、性别、职业、人格
3、3.截肢的原因:,截肢后的心理康复,(二)肢体残障者的精神症状抑郁幻肢:指截肢后的患者感觉现实中已经缺如的肢体存在于自己的肢体中的现象。 幻肢感;幻肢痛创伤后应激综合征:不安、紧张,截肢患者康复中的心理干预,1接受并适应截肢(1)身体功能 回避这些活动;不使用假肢; 不能很好地利用残存的功能(2)美容(3)能量的消耗(4)假肢(5)经济问题2家属的心理干预,脏器功能损伤的心理康复,高血压病的心理康复冠心病的心理康复糖尿病的心理康复,高血压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冲突: 被压抑的敌意所造成的心理冲突环境与文化因素: 文化不同和所受的压力不同, 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造成的心理紧张人格特征: 经常焦虑
4、和易于发生心理冲突的人; A型行为模式,高血压临床特征与心理障碍,身体活动能力下降血管疾病发作危险性增大长期药物治疗的困难心理情绪变化,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生物反馈和松弛随意控制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单纯的自我松弛训练加入音乐和指导语纠正A型行为模式,冠心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应激:人际关系紧张、职业的变化、恋爱挫折、婚姻的不幸福、亲人的死亡等行为模式:A型行为模式,A型性格,主要特征:(1)对时间有紧迫感,感到时间不够, 终日忙碌不休;(2)情绪急噪,易激动,长期的亢奋紧张;(3)个性强,过分的抱负,争强好胜;(4)遇到挫折变得敌意和攻击,对人有戒心, 缺乏耐心和容忍。,
5、A型性格,“AIAI情绪反应”: 恼火(Aggravation)、激动(Irritation)、发怒(Anger)、急躁(Impatience),B型性格,主要特征: 悠闲自得,不爱紧张,一般无时间紧迫感,不喜欢争强好胜,有耐心能容忍等。,矫正A型行为,克服急噪情绪克服匆忙症克服敌意坚持模仿B型性格人的行为,糖尿病的心理康复,我国20岁以上糖尿病人数估计超过4000万人其中至少有2550的人未被诊断在已诊断的患者中只有1/3得到较好的控制到2015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将达到8000万,糖尿病的病因,应激:强烈的生理应激和精神创伤可以导致激素水平的改变,出现血糖升高生活环境:紧张、抑郁、悲伤、生活
6、变化剧烈人格:性格不成熟、被动依赖、做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有不安全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内向投射:自我压抑,对治疗和康复失去信心,外向投射:易激怒、任性、挑剔,人际关系紧张认知功能损害:沮丧、压抑;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人格变化:性格孤僻和不成熟的人格,习惯病人角色,糖尿病的心理干预,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宣传教育, 改变自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放松疗法,其他疾病的心理康复,烧伤的心理康复肥胖症的心理康复癌症的心理康复,烧伤患者的生理变化及心理障碍,疤痕关节挛缩和活动障碍,烧伤康复中的心理干预,早期康复阶段:支持性心理治疗制动阶段:认知行为治疗愈合成熟阶段:正确地评价躯体功能状
7、况,制定康复计划,鼓励长期锻炼,肥胖症的心理康复,在最近的10年内,中国人肥胖增长率已接近美国50年的肥胖增长率, 中国也首次被列入一项世界肥胖发病率排行榜,肥胖者的心理特征,认知错误不良生活习惯,肥胖者的心理干预,认知重建应对应激处理行为疗法 自我监测:指行为模式以及行为 反馈的观察和记录 刺激控制:识别与不良生活方式 有关的环境因素 厌恶疗法社会支持,癌症的心理康复,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癌症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每年癌症的发病人数约为200万,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140万。,癌症与心理社会因素,某些负性生活事件与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负性情绪与癌症某些个性特征的人癌症发病率较高: C型行为:不善于表达自己,高度顺从社会,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变化,休克-恐惧期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告诉癌症患者真实信息 在恰当的时机告诉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真实信息 有利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接受癌症诊断的事实,及时进入病人角色;又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对治疗中的各种副作用、并发症及预后有心理准备,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时纠正患者对癌症的错误认识 “癌症等于死亡” 承认癌症的严重危害性;让患者相信,积极的治疗、良好的心态是可以战胜癌症的。情绪问题的处理 支持性心理治疗,疏泄性心理指导,利用转移机制;认知疗法,放松疗法,必要时使用抗焦虑药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05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