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二期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11F.docx
《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二期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11F.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二期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11F.docx(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二期建设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2015年2月项目名称: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二期项目 版本: 需求规格说明书 日期: 2015/2/2文件状态: 草稿 正式发布文件编号:ZJPORT-RM-D-002项目编号:责任部门:版本修订历史版本日期章节号CADM修订说明作者/参与者审核者V1.02015-2-2全文C创建本需求规格说明书张志高官正旺V1.12015-3-2第五章M修改和补充业务功能需求官正旺注意:1. 对本规格的所有增加、修改或者删除都必须填写修订记录,详细记载其修订内容,使其具备
2、强可追溯性。2. 修订记录按修订时间倒序排列;3. 修订类型:C-CREATED创建 AADDED增加 M-MODIFIED修改 D-DELETE删除;4. 对章节进行修订的务必给出修订章节的超链接;目 录文档介绍11.1文档目的11.2文档范围11.3读者对象11.4图例2项目概述32.1项目背景32.2系统定义32.3项目范围42.4项目目标5总体规划73.1建设思路73.2建设原则103.3系统特点123.4技术要求143.4总体架构设计163.4.1系统蓝图163.4.2功能架构183.4.3数据架构223.4.4技术架构23数据架构设计274.1数据分类274.2数据逻辑分布284.
3、3数据物理分布294.4数据质量管理原则31业务及功能需求设计325.1搭建公共节点跟踪模块325.1.1界面设计325.1.2技术架构385.1.3节点覆盖一览表395.2供应链跟踪管理支持进出口业务415.2.1空运进出口需求415.2.2 海运进出口需求425.2.2界面设计495.2.3流程和结构505.2.4各环节主要事件以及各事件的数据项525.3跟踪中心移动应用建设535.3.1主要功能模块535.3.2界面设计545.3.3用户体验575.3.4对主流移动终端的支持575.4跟踪中心一期功能的优化585.4.1完善注册、登录、用户管理585.4.2优化运单跟踪流程校验功能595
4、.4.3优化跟踪中心上传报文标准595.4.4支持更丰富的查询条件605.4.5支持更深入的报表和数据分析615.4.6优化异常处理功能615.4.7优化定位服务接入615.4.8提升系统可维护性645.4.9增加订阅、推送功能655.5系统管理655.5.1用户管理665.5.2权限管理665.5.3日志管理665.5.4用户管理666.1系统性能设计666.1.1性能设计原则666.1.2系统性能要求676.1.3系统性能优化方法686.2系统可靠性、易用性设计706.3系统安全设计726.3.1系统安全设计原则726.3.2系统安全设计要求736.3.3系统安全设计策略737.1试点应用
5、思路837.2试点的原则837.3应用企业建设-泛远物流和融易通847.4试点效益分析897.5应用场景市场推广应用的保障措施917.6试点进度计划9391文档介绍1.1 文档目的本文档详细描述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二期项目必须满足和实现的需求规格,包括功能性需求、非功能需求与约束条件等。本文档为本项目的项目管理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编码实现和测试人员开展系统分析与设计、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等工作提供基础参考和输入依据,同时为后继这些活动提供了约束和限制,也界定了本项目的工作内容。1.2 文档范围本需求规格说明书将用户的需要转化为软件的需求,将软件需求转化为设计依
6、据,使软件需求具体化、定量化和准确化,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定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二期项目背景; 定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二期项目整体目标; 定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二期项目系统改进点、及新增内容; 定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二期项目进出口业务场景建设及试点; 定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二期项目详细功能需求。 1.3 读者对象本文档适用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二期项目面向的用户群;适用于开发和实施本项目的项目管理人员、系统分析员、软件开发人员、软件测试人员、实施部署人员等项目相关人员。上述预期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项目建议书对将要开发的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7、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货物跟踪中心项目二期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和认识。1.4 图例项目概述2.1 项目背景物流跟踪中心是物流公共应用中心重要的对外应用服务之一,是基于平台负责交换的电子单据(包括托运单、作业单等运输企业的业务单据)数据,并整合外部相关车辆定位服务商、电子口岸通关服务平台、港口EDI服务平台、集装箱跟踪增值服务商等,提供陆运、海运、空运、铁路等物流状态的静态跟踪、动态跟踪及相关增值服务的公共应用系统。物流跟踪中心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实现陆运、海运公共信息节点跟踪,以及陆运供应链跟踪管理,实现包括车辆定位服务在内的陆运物流跟踪可视化。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货主、
8、货代企业、运输公司、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对物流信息化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对物流信息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在陆运和海运过程中物流信息的需求,对空运、铁路、物流园区、进出口物流信息提出了新的需求,对实现全程供应链信息化、可视化需求日益加剧。为满足用户对物流信息的需求,跟踪中心二期建设将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增加物流园区、空运、铁路等物流公共信息节点的信息对接,实现供应链跟踪管理的进出口跟踪可视化,并增加移动应用终端和定制化接口服务等功能。2.2 系统定义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在交通运输部的领导下,浙江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牵头,以“共建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共享网络成果、共担物流产业发
9、展重任”为宗旨,共同建设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平台以企业信息系统为基础、公共信息平台为载体、企业信息系统与数据交换平台联网为核心。平台目前建设了五大物流公共应用中心,主要包括物流跟踪中心、信用中心、资源中心、交通物流运行监测中心、东北亚物流公共服务系统。2.3 项目范围为了确保本项目建设过程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用户对物流信息和物流业务的需求,并考虑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强大的物流数据整合能力和物流信息服务能力,项目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搭建多种运输方式的公共节点跟踪模块;(2)供应链跟踪管理支持进出口业务;(3)跟踪中心移动应用建设;(4)对一期功能的优化和提升;完善注册、登录、用户管理
10、;支持运单跟踪不需要流程校验功能;支持更多标准报文的接入;支持部分跟踪信息的页面录入功能(Web EDI);支持更丰富的查询条件;支持更深入的报表和数据分析;优化异常处理功能;优化定位服务接入;增加订阅、推送功能。(5)完成物流跟踪中心进出口应用场景建设;2.4 项目目标物流跟踪中心一期完成了整体规划中的采集层、交换层、数据层、应用层的基础架构应用设计和硬件采购部署,主要实现了软硬件基础框架的搭建,以及道路运输领域的运单跟踪和供应链可视化管理。满足了个体、货主、货代、运输公司、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等物流信息服务需求主体对普通道路运输和仓储物流状态节点的跟踪。随着跟踪中心应用企业的增加,以及物流信
11、息化的快速发展,陆运节点物流状态跟踪信息已不能满足跟踪中心应用企业对物流信息的需求,用户对海运、空运、铁路、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的物流信息需求日益明显,在进出口物流和多式联运方面,全程供应链可视化和跟踪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了满足应用企业及潜在用户对物流信息服务的需求,跟踪中心将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的建设。物流跟踪中心二期将提供的物流信息服务从普通道路运输领域的运单跟踪和供应链可视化管理扩展到集陆运、海运、空运、铁路、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信息以及进出口物流信息于一体的全面、综合的物流信息服务,实现全程供应链跟踪和可视化。二期建设将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增加海运、空运、铁路、物流园区等物流公共信息节点的信息
12、对接,供应链的可视化方面将侧重进出口物流领域,主要增加进出口的数据采集工作,采集数据来源包括船货代系统的委托单据、船公司订舱确认、港口系统上下船、进出门数据、海关和电子口岸通关数据等。根据进出口物流跟踪节点信息的外部系统的不同特点,节点信息获取从外部系统直接将数据发送到物流跟踪中心、物流跟踪发起请求向外部系统调用数据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WEB EDI节点信息获取方式。为方便用户对跟踪数据的获取方式,二期将在应用服务模式上扩展移动应用、定制化订阅服务等服务。并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系统现有功能,实现商业运营的目标。跟踪一期与二期区别图解总体规划3.1 建设思路为落实国务院物流业发展
13、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为重点,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要求,我省将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整合各环节信息资源,促进物流信息与相关信息的有效衔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服务能力,以此带动我国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服务能力的提升。跟踪中心作为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重要的对外服务应用,将打造集陆运、海运、空运、铁路、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信息以及进出口物流信息于一体的全面、综合的物流信息跟踪服务体系,并根据物流企业对多种运输方式物流节点物流信息的需求,以交通运输物
14、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为数据交换基础,实现全程供应链跟踪和可视化。跟踪中心的建设工作需结合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步骤,分阶段、按实际需求完成。为确保项目在各建设过程中,在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基础上,能够保持一致的建设思路,充分利用前序经验和成果,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对全面、综合的物流信息跟踪服务需求,确保系统最终建设成效,结合二期项目的建设要求,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以供应链跟踪信息的完整性、服务的便利性为引导,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引进移动终端服务方式物流跟踪中心二期建设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为满足用户对集陆运、海运、空运、铁路、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信息以及进出口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物流
15、信息跟踪服务需求,以及为更方便用户对跟踪数据的获取,二期建设增加了一些系统功能。增加的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搭建多种运输方式公共节点跟踪模块;在一期运单跟踪查询的基础上增加多种运输方式的公共节点状态跟踪。实现港口、机场、铁路、海关等节点状态查询功能。供应链跟踪管理支持进出口业务;一期的供应链跟踪管理只支持道路运输业务的单据和状态节点跟踪,二期需要支持进出口供应链业务的单据管理和跟踪。完成出口流程的整合和应用,包括实现货代、仓储、集卡车队、堆场、港口、船公司、海关等多个环节的整合,实现出口物流整合跟踪支持。为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实现订舱基本数据的导入,提供以订舱单为中心的一站式查询服务。跟踪
16、中心移动应用建设;开发跟踪服务移动应用程序,实现基于节点状态的普通物流运输单和供应链跟踪信息查询功能。对一期功能的优化和提升。跟踪中心一期试点应用的过程中,试点企业提出了一些优化和完善功能。为满足供应链企业进一步使用跟踪中心的需求,还需完成以下内容: 完善注册、登录、用户管理 支持运单跟踪不需要流程校验功能 支持更多标准报文的接入 支持部分跟踪信息的页面录入功能(Web EDI) 支持更丰富的查询条件 支持更深入的报表和数据分析 优化异常处理功能 优化定位服务接入 增加订阅、推送功能2、以对外功能服务可靠、安全、易用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系统的非功能性系统性能设计为了保证系统能够长期、安全、稳定、
17、可靠、高效的运行,系统应满足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安全性、易用性、易维护性、先进性等性能要求。系统可靠性建设为保证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系统应满足在硬件寿命、网络系统可靠性、数据可靠性、系统故障修复能力等方面的安全性要求。系统易用性建设为了方便跟踪中心用户对跟踪数据的获取,应满足系统内容易用性、系统功能易用性、系统服务易用性、系统外观设计易用性等方面的要求。系统安全性建设为保证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应充分考虑系统的网络层、系统层、信息交换层、应用层、数据层和管理层等方面的安全性。3、以示范应用效果为检验标尺,进一步完善供应链跟踪服务的适用性随
18、着企业或个人对物流服务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现有企业的跟踪功能只能获取部分的跟踪信息,缺乏完整的供应链信息的获取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更高信息化服务水平的要求,急需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加大物流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建设物流跟踪中心,实现全程供应链的跟踪可视化,并推动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物流数据交换标准的应用。随着个体对国际快件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多式联运的普遍化,急需要将陆运跟踪扩展到集陆运、海运、空运、铁路运输、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信息以及进出口物流信息于一体的信息跟踪,实现从国内物流跟踪到国际物流可视化跟踪。为了使物流跟踪中心系统满足用户所要求的能力和水准,并能为用户提供操作方便
19、的物流信息服务,同时满足未来物流业发展的需求,使跟踪中心系统能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对物流跟踪中心选择应用试点对象进行应用场景建设。选择2家进出口物流企业进行应用场景建设。每个应用场景应至少包含货代、仓储、集卡车队、堆场、港口、船公司、海关等环节中的三个环节在内的业务节点跟踪,并且必须将进出口供应链订舱委托单接入跟踪中心系统中。图建设思路3.2 建设原则为了保证物流跟踪中心的顺利建设,在系统设计和规划时须遵守以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系统应具备完成本项目中所要求功能的能力和水准。在符合本项目实际需要的国内外有关规范要求条件下,打造出能够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且操作方便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2)先进性原则
20、采用国内外先进性、前瞻性技术来完成系统设计,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物流服务模式,为个体用户、货代、运输公司、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乃至整个物流行业提供国际领先的物流服务平台和物流服务模式。(3)开放性原则系统设计遵循开放性原则,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方面的接口与工具,提供标准数据接口,支持异构数据源间的数据访问,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能够适应并满足物流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物流业务需求和物流信息服务需求。(4)可持续发展性原则项目要充分考虑未来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在物流服务业务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不需要重新对系统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就能
21、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能够顺利、平稳地向更新的运营模式及实现技术进行过渡。(5)创新性原则在管理模式、制度建设、设施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寻求创新,发挥优势,兼顾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为物流行业打造符合未来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服务体系。(6)模块化原则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应注重业务逻辑的细化,采用模块化、组件化和开放性设计,方便实现应用模块的增加和删除,满足不同时期用户对物流功能、物流信息服务和用户数据获取方式的需求。(7)经济性原则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拥有杭州海关、宁波港口、萧山机场、货运站场、内陆监管区的口岸通关数据和国际物流数据,能够为跟踪中心数据采集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性,降低外部数据接
22、入造成的成本费用,同时,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具有“大通关”平台运维、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运维等多个系统运维经验,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准照全省“大通关”规则、开发、建设和运维单位,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在软件开发、运维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为更好、更快速的完成本项目系统开发、实施、维护等工作提供了保障,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易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3.3 系统特点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物流业对货物跟踪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需要寻求更高、更全面的货物跟踪服务。随着多式联运的普遍化,用户需要多种运输方式物流节点的跟踪服务,同时,物流国际化已成为发展趋势,用户对进出口供应链跟踪的需求更是迫切
23、,而平台跟踪中心现有跟踪服务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次建设的物流跟踪中心旨在增加用户需求的功能模块以及方便用户查询跟踪信息的移动应用终端和定制化接口服务,并对一期功能进行优化和提升,为用户提供全程供应链跟踪可视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用户类型多样性跟踪中心一期货物跟踪用户类型主要是货主企业、运输公司、物流企业等物流运输环节的托运方和承运方。二期将用户类型扩展到港口、海关、物流园区、提供通关物流服务企业、个体用户等用户类型,将用户类型延伸至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所有参与方。不同类型用户对跟踪信息的侧重点不一样,个体用户侧重对国内、国际快件跟踪信息的需求;货主企业侧重对货物在途中的运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 平台 货物 跟踪 中心 项目 需求 规格 说明书 11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0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