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案.docx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战略管理 课程教案 任课教师:张卓 2006 年 3 月 第三版 第一讲 战略与战略管理概述 第一节 战略概述 一、战略的定义 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语 Strategos,原意为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而将战略一词应用到企业 管理中,最初是出现在巴纳德(C.I.Bernad)的名著经理的职能一书中。此后在 1965 年美国经 济学家安索夫(H.I.Ansoff)所著企业战略论一书问世后开始被广泛应用。 传统企业战略定义的代表有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所提出的战 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这一定义概括了 20 世纪 60 年
2、代和 70 年代对企业战略的普遍认识。它强调了企业战略的一方面属性计划性、全局性和整 体性。 而近年来,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原有定义以计划为重点的概括已经不够准确, 因为企业中许多成功的战略是在事先无计划的情况下产生的。于是很多学者开始研究组织的有限理 性,并将重点放在组织在不可预测或未知的内外部因素约束下的适应性上。现代企业战略定义的代表 是明茨伯格(H.Mintzberg)于 1989 年所提出的,他将战略定义为一系列或整套的决策或行动方式, 这套方式包括刻意安排的(或计划性)战略和任何临时出现的(或非计划性)战略。这一定义强调的 是企业大部分战略是由事先的计划和突发的应变的
3、组合,即企业战略的另一方面属性应变性、竞 争性和风险性。 对于企业战略,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定义。综合国内外各位学者的定义,结 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将企业战略定义为:企业战略是企业综合考虑其内外部环境和自身 能力后,针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对企业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 二、战略与组织使命 1 企业使命与企业目标的概念 企业使命(mission)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创立的一系列指导思想上的。德鲁克曾说,问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就等于问:我们
4、的任务是什么?,以此作为使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类似企业的长期适用的对经营目标的叙述。 企业使命是说明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宗旨、哲学、信念、原则,根据企业 服务对象的性质揭示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景,为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与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企业使命作为指导企业战略发展的目标和依据,用来指导实践则显得比较抽象和粗略。所以我们 在这里引入了企业目标的概念。德鲁克对于企业目标曾作过恰如其分的概括,他说:各项目标必须 从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它将会是什么,它应该是什么引导出来。它们不是一种抽象,而是行动的 承诺,借以实现企业的使命;它们也是一种用以衡量工作成绩的标准。换句话说,目标是企业的基本
5、战略。 因此可以说,企业使命是企业目标在战略层面上的纲领性文件,而企业目标是以企业使命为基础 的具体化的可实施的方案。一般在制订企业战略的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将两者一起确定下来。 2 企业使命与企业目标的作用 明确了企业使命与企业目标的概念后,我们来介绍一下确定企业使命与企业目标对企业战略管理 的重要作用,主要有: 1)保证整个企业经营目的的一致性。 2)为配置企业资源提供基础或标准。 3)建立统一的企业风气或环境。 4)通过集中的表述,使员工认识企业的目的和发展方向,防止他们在不明白企业目的和方向的 情况下参与企业活动。 5)有助于将目标转变为工作组织结构,以及向企业内各责任单位分配任务。 6
6、)使企业的经营目的具体化,并将这些目的转变为目标,一边使成本、时间和绩效参数得到评 估和控制。 3 企业使命与企业目标的内容 企业使命的内容就是它的定义,即阐明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通常包含企业目的,企业 宗旨和经营哲学等多个方面。而企业目标作为企业使命的具体化,应该包含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按 时间长短,一般可以分为战略目标、长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1)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标,包括 在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总体规模、竞争能力、技术能力、市场份额、收入和盈利增长率、投资回收率 以及企业形象等。 2)长期目标。是指企业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期间内,所力
7、求实现的生产经营的结果。长期目标的 计划期一般为 310 年,是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并以市场占有率、投资收益率与股票 价格等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战略的最终有效性。 3)年度目标。是指企业实施企业战略的年度作业目标,是战略实施中的一种必要手段。它与企 业的长期目标有着内在联系,为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绩效提供具体的、可以衡量的依据,具有较强的可 操作性。 为了全面地对企业经营起到战略指导作用,具体的企业目标体系应包含盈利能力、生产效率、市 场竞争地位、产品结构、财务状况、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业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的开发、职工福 利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突
8、出几项作为对未来发展有关 键作用的战略目标。 4企业战略目标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沿其经营方向所预期达到 的理想成果。企业目标体系的建立就是将事先设定的企业使命转化为具体的业绩目标。企业战略管理 简单来说就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建立企业目标体系,并为达到这些目标而采取适当的行 动。 三、战略的层次:总体、业务、职能 企业战略目标是个十分复杂的目标体系,往往牵涉到企业内部很多部门的直接利益,为了能够在 总体和细节上都很好地贯彻企业战略,我们将企业战略分为三个层次:总体战略(Corporate Strategy)、业务战略(Business Str
9、ategy)和职能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 1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又称公司战略,是企业中最高层次的战略。它需要根据企业的目标,选择企业可以竞 争的经营领域,合理配置企业经营所必须的资源,使各项经营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总体战略常 常涉及整个企业的财务结构和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图 11 展示了业务多元化企业总体战略的核心 要素。 各个业务单元之间投 资 资 本 的 分 配 方 式 (企业是如何分配其 资本资源的) 实行什么样的多元 化(相关,非相关, 还是兼而有之) 是实行狭窄的多元化经 营,即进入少数几个行业, 还是实行广泛的多元化经 营,即进入很多的行业 采取措施,
10、分离衰弱 或者没有吸引力的业 务单元 总体战略 ( 管 理 一 家 多 元 化 企 业 的 行 动计划) 努力将多元化同那种 能够创造强大企业认 知的主题联系起来 采取措施将新的业务加 进业务组合中去,在有 吸引力的行业中建立新 的地位 目前采取一定的行动来 加强企业多元化经营所 进入的各项任务的竞争 地位和盈利水平 使多元化经营进入相关 各项业务并抓住可获得 的协同作用,从而建立 竞争优势 图 11 公司战略的核心要素 1业务战略 业务战略也称竞争战略,它是多元化经营企业的二级战略,其内容涉及到各业务单位的主管和各 级管理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将总体战略所包括的企业目标、发展方向和措施具体化,
11、形成本业务单 位具体的竞争与经营战略。为了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制订的业务战略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合理有效地控制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在各自的经营领域中展开竞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只有多元化企业才需要区分总体战略和业务战略,而对于一家单一业务的企业来说,业务战略也就是 总体战略。图 12 向我们展示了业务战略的核心要素。 同其他公司或组织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和战略联盟 基本竞争策略 低成本 差别化 聚焦于特定的市场点 采取行动对变化的 行业环境及外部环 境中的其他新兴发 展态势作出反映 制造及运作 市场营销促 销及分销 业务战略 (管理一家单一 业务企业的行动 计划) 采取行动以
12、确保竞争优 势(加速研究开发,改 善产品手机,增加新的 特色,推出新技术,提 高质量或服务,以卓越 的资源和竞争能力为基 础击败竞争对手) 研究与开发 /技术 制定关键职能战略, 建立对市场有宝贵 价值的资源 人力资源/劳工 关系 地理区域性市场 覆盖面及纵向一 体化程度(全部、 部分) 财务策略 图 12 业务战略的核心要素 3职能战略 职能战略,又称职能层战略,它涉及的是企业内各职能部门,如营销、财务、生产、R&D、人力 资源、信息技术等部门。职能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各部门能够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组 织效率,以便更好地为上一级战略服务。 由于各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不同,在企业经营中
13、所起的作用也大相径庭,故很难归纳出职能战略 的核心要素和特点。但在各部门的职能战略中,协同性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要素,这种协同作用 首先体现在单个的职能中各种活动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上,其次体现在不同职能战略和业务流程或活动 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上。图 12 的左下角就体现了职能战略的基本内容以及职能战略与业务战略 的关系。 介绍过三个层次的战略后,我们可以看出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都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区别在于其侧重点和影响的范围有所不同。 第二节 战略与竞争优势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而言,制定战略最关心以下问题:企业战略分析的关键要素是什么?企业的竞 争优势从何而来?如何保持的
14、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如何扩张?下面介绍两种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 用于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 一、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又称产业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 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 一。它起源于本世纪 30 年代。与现代企业理论(1937 年源于科斯)大致同时产生。该理论始于哈佛 大学的梅森(Edward S. Mason,Price and Production Policies of Large-Scale Enterpris
15、e,1939)。 他本人与他的学生 Joe S. Bain 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哈佛学派。 该学派使用的是结构一行为一绩效方法(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认为大企业对于市 场具有控制力,产业的集中度与非竞争行为有关。所使用的是描述的方法(Descriptive method)。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芝加哥学派产生于本世纪 60 年代末。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1968)。该学派认为市场上不存在持久的垄断力量。市场 的竞争会在短期消除垄断。主张用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即价格理论
16、研究产业组织。两个学派在垄断对 市场的控制力上有分歧。但是二者所研究的问题则相互补充。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博弈论(Game Theory)则作为一种新的方法用于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 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地研究非竞争条件下的策略行为。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它的理 论基础,不过,产业组织学虽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但在近 1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又 有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相当理论化的学科。关于产业组织学的学科范围在主流经济学界意 见也是基本一致的,1996 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一部由阿宁德亚森(Anindya Sen)
17、主编的产 业组织学论文集,汇集了 19 篇产业组织学领域的名作,森在导言中指出:产业组织学(IO)的定 义可以较宽,包括企业理论、规制、反垄断政策、合同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的某些内容。 简单地说, 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产 业 组 织 理 论 在 企 业 战 略 管 理 领 域 中 的 主 要 贡 献 就 是 将 以 结 构 一 行 为 一 绩 效 方 法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为主要内容的有关产业理论引入到战略分析中来,比如产业结 构、产业内优劣对比、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壁垒后的相互勾结等,为解
18、释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和获取 持续超额利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济分析依据。 但该理论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l)仍然将企业作为黑箱,产业内企业是同质的,企业战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与外部力量的 外部位势,未来企业的内部成长和自身力量的变化并不是现在企业制定战略所考虑的问题。对于这个 问题,波特在竞争优势中做了一定的修订,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内部相互关联的活动, 但从逻辑上,这是第二位的。 (2)波特是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企业在进入一个新产业时,首先是根据产业的结构吸引力选 择一个产业;然后,在竞争者理性的前提假设下,对其战略作一个合理判断后制定一个进入战略;最 后,进行战略性投资,购买所需的资产
19、,整合企业内部活动,参与竞争。因此,用该理论指导企业, 很容易诱导企业进入一些看似利润高、但缺乏经验或与自身竞争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 多元化战略。而进入 80 年代后期后,出现的事实却是大量的企业开始回归主业。一些实证显示同 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异小,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中可以存在利润水平很 高的企业,而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 二、资源基础理论 针对产业组织理论的上述不足,80 年代中期,一些学者摒弃主流经济学派的价格均衡分析方法, 在以潘罗斯(Penros)倡导的企业内在成长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资源基础的公司战略理论,主 要代表人物有:
20、鲁梅尔特(Rumelt)、沃尔纳菲特(Wermerfelt)等学者。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各个企业之间的资源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当一个企 业拥有一种竞争对手所不具有的特殊资源时,这种特殊资源就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潜在的比较优势。具 有行政组织结构的企业之所以赢利,是因为他们拥有企业特有的稀缺资源,它可以产出成本显著低或 质量非常高的产品,即有效益的产品;这种资源依附于企业内在组织中,具有无形性和知识性,难以 模仿,为企业专有。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在产业组织理论所强调的市场中,而是在企业内部, 依赖于企业的异质性的、非常难以模仿的、效率高的专有资源;并且企业有不断产生这种资源的
21、内在 动力,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不断地形成、利用这些专有的优势资源。从这里看出竞争优势是内生 的,同时是存在路径依赖(Path Depend)。按此理论,企业在实施一个进入战略时,首先是确定公司 的独特专有资源;而后,确定在何种市场上可使这些资源获得最优效益;最后,确认实施的方法:是 进入该领域,还是出售这些专有资源给该领域的相关企业。因此,用该理论指导企业进行扩张时,通 常是相关多元化。 该理论可以弥补产业组织理论存在的不足,但同样存在着缺陷:过分强调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外 部重视不够,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对专有资源的确定过于模糊,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尤其重要 的是,正如能力学派批评波特的
22、竞争位势容易被模仿一样,波特认为由于大量存在的企业管理咨询专 家,企业的这种专有资源同样容易被仿制,并且非常容易过时。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比较重要的战略分析理论,例如竞争位势理论、战略缺口理论、动力能力理论 等在此就不再一一介绍了。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企业在进行战略与竞争优势分析时,应该综合 采用考虑行业和其自身的竞争优势,结合实际制订自己的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令 企业的竞争优势发挥至最大。 第三节 战略管理过程 进行战略管理的过程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步骤,图 13 就是一个典型的综 合战略管理模型。 反 馈 实施外部 分析 制定使命和 目标陈述 建立长期 目
23、标 制定、评价 和选择战略 战略实施: 管理问题 战略实施: 营销、财务、会 计、研究和开发 及计算机信息 系统问题 度量和评价 业绩 实施内部 分析 反 馈 战略制定 战略实施 战略评价 图 13 综合战略管理模型 一、战略制定 一般来说,战略制定包含三个关键步骤:企业使命陈述了解企业使命与企业目标;环境分析 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条件和竞争优势进行分析;战略分析与选择根据战略目标对备选 战略进行选择。 由于环境分析和战略分析与选择在以后各讲有详细介绍,所以这里我们仅就企业使命陈述进行详 细的介绍。 1企业使命陈述 使命陈述(Mission statement)有事也被称为任务陈述、纲领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战略 管理 课程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0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