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
《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温县赵堡镇陈沟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项目实施地点: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沟村项目申报部门:温县财政局项目申报文号:温财字【2013】50号项目申报日期: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五日目 录第一章 综合情况- 1 -1.1项目背景- 1 -1.1.1项目来源- 1 -1.1.2项目意义- 1 -1.2基本现状- 3 -1.2.1项目建设地概况- 3 -1.2.2区位条件- 4 -1.2.3自然条件- 5 -1.2.4旅游资源- 5 -1.2.5人口及经济状况- 6 -1.2.6居住建筑情况- 7 -1.2.7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现状- 7 -1.2.8市政基础及公用设施现状-
2、 8 -1.2.9环境保护现状- 9 -1.2.10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9 -第二章 项目可行性- 10 -2.1项目必要性- 10 -2.2项目优势- 11 -2.2.1政策优势- 11 -2.2.2自身优势- 11 -2.3项目目标- 12 -2.4村民意愿- 13 -第三章 项目实施内容- 14 -3.1项目建设内容- 14 -3.2工程数量、规模及标准- 15 -3.2.1道路工程- 15 -3.2.2给水工程- 16 -3.2.3排水工程- 17 -3.2.4垃圾治理工程- 18 -3.2.5卫生工程- 20 -3.2.6道路照明工程- 21 -3.2.7精神文明设施建设工程- 21
3、 -3.3项目投资估算- 22 -3.4项目实施机构设置安排- 24 -3.5项目后期运行管护方案- 24 -3.5.1管护主体- 24 -3.5.2管护范围- 24 -3.5.3管护方式- 24 -3.5.4管护标准- 24 -3.5.5管护措施- 25 -3.5.6管护资金来源- 26 -第四章 项目资金来源- 27 -4.1上级补助资金- 27 -4.2地方配套资金- 28 -4.3集体投入或个人捐赠资金- 28 -4.3.1集体投入和村民自筹- 28 -4.3.2个人捐赠资金- 29 -4.4社会其它资金- 29 -第五章 项目效益- 31 -5.1经济效益- 31 -5.2社会效益-
4、 31 -5.3生态效益- 32 -5.4示范作用- 33 -5.5项目的创新性- 33 -5.6可持续发展- 34 -第六章 项目规划设计- 35 -6.1规划总则- 35 -6.1.1指导思想- 35 -6.1.2项目进程- 35 -6.1.3规划依据- 35 -6.1.4规划范围- 36 -6.1.5规划原则- 36 -6.1.6规划重点- 37 -6.2项目总体规划及说明- 37 -6.2.1相关规划解读- 37 -6.2.2人口规模- 38 -6.2.3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39 -6.2.4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40 -6.2.5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41 -6.2.6环境保护目标
5、- 43 -6.3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说明- 43 -6.3.1用地布局规划- 43 -6.3.2控制性详细规划- 44 -6.4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说明- 44 -6.4.1道路交通规划- 44 -6.4.2给水工程规划- 45 -6.4.3排水工程规划- 46 -6.4.4供电、电信工程规划- 48 -6.4.5广电规划- 49 -6.4.6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9 -6.4.7防灾减灾规划- 50 -6.5建筑设计- 51 -6.5.1建筑风格- 51 -6.5.2住宅设计- 51 -第七章 项目执行保障- 52 -7.1组织领导- 52 -7.2部门协调- 52 -7.3资金筹措与整合
6、- 52 -7.4招标采购- 53 -7.5施工管理- 53 -7.6资金管理- 53 -7.7完工验收- 54 -第八章 附件- 56 -(一)附表- 56 -(二)附图- 60 -IV温县赵堡镇陈沟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第一章 综合情况1.1项目背景1.1.1项目来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财政部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和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豫财农改201327号)要求,现就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推动各县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建设美丽乡村是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根据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本项目以建设“文化陈沟、生态陈沟、养生陈沟”为总体目标,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为切入点,通过4大体系(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生态旅游体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休闲旅游经济,着力打造构筑“美丽陈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快速实现美丽乡村必须达到的“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基本要求,并通过本项目摸索因地制宜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方法与模式,进而带动和推进焦作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促进美丽中原建设。1.1.2项
8、目意义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温县陈沟村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和省级生态文明村,生态优势明显、地域特色鲜明、后发优势强劲。以“美丽陈沟村”为试点,探索建设中原美丽乡村,打造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个性化典型试点,构建同类生态旅游村科学发展的示范性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一)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
9、永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丰富的物质生活,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美丽乡村,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二)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河南省提出要保持生态省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温县是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县,致力打造河南省“生态宜居县”、“太极拳文化旅游县”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继
10、续保持生态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美丽中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建设美丽乡村,是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陈沟村为全省典型的生态旅游村,加快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和放大先发优势,推进错位式、差异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是基于对陈沟村特色优势(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生态文化背景和四大怀药原产地等原生态资源优势)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建规律的全面把握、基于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提升、基于对陈沟村优势劣势的科学洞察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四)建
11、设美丽乡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温县加速崛起的必由之路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把农村作为发展重点和用力方向,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基础支撑,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走出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特色发展道路,从而促进和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五)建设美丽乡村,是造福农民的民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从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是造福农民的民生幸福工程。(六)建设美丽乡村,是展示温县陈沟村特色的有力抓手2009年以来,省委
12、、省政府确立了“旅游立省”战略,并明确提出要将陈沟村太极拳塑造成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作为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源地,陈沟村近年来,充分利用太极拳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资源,紧紧抓住省市要求“打造太极圣地、世界级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历史机遇,以“做大太极品牌,做精太极文化,做强太极文化产业”为目标,高起点、高品位重点实施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扩建和太极文化村建设。随着陈沟村旅游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借助“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重点体现温县生态特色和太极拳文化,将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整体化实施、品牌化经营的探索,把陈沟村打造成有全国性影响力的美丽乡村、“中国太极拳之
13、乡”和“生态旅游村”。1.2基本现状1.2.1项目建设地概况温县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铁棍山药原产地、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县,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怀药之乡”和优质小麦种子基地。近些年来,温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强县,环境立县”,加快建设高效农业县、生态宜居县、太极拳文化旅游县,攻坚克难、多策并举,扎实工作,使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4.1亿元,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4亿元,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6亿元,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
14、成48.1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26元,分别增长12%和13.5%。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60余家,形成了温县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制革制鞋等优势产业。温县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增长剂。农业优势独特明显。温县土地肥沃,物华天宝,盛产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四大怀药”,特别是“铁棍山药”品质地道、功效独特,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另外,温县还是黄河以北第一个吨粮县,小麦单产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是全国重要的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温县坚持高起点规划、
15、大手笔建设,确立了“一城四区,四区联动,协调发展”战略,通过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扩张产业集聚区、开发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形成了功能互补、产城互动的良性发展格局。近几年来,温县县委、县政府一直把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先后制定了各类发展规划11项,县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以陈沟村为核心的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建设,主要领导亲自上阵、主动招商、积极运作,群力群策开发太极拳文化,弘扬太极拳精神,打造太极拳品牌。1.2.2区位条件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北纬34.48,东经112.02,南滨黄河,北依太行,古时因境内有温泉而得名,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铁棍山药原产地、中国
16、十大休闲旅游县,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怀药之乡”和优质小麦种子基地。温县处于郑州、焦作、济源、洛阳四市“一小时经济圈”中心位置,南与陇海铁路、北与焦枝铁路毗邻,境内有黄河公路大桥和焦温高速公路,与连霍、焦晋、焦郑等高速路相通,距新郑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区位优势明显。赵堡镇位于温县城东10公里处,南滨黄河,与荥阳市相望,东接武陟县,北依太行,与武德镇相邻。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新洛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赵堡镇辖22个行政村:赵堡村、西水运村、南孟丰村、北孟丰村、南保丰村、郑老庄村、大黄庄村、小黄庄村、东辛庄村、西辛庄村、陈沟村、刘圪当村、陈辛庄村、辛堂村、西马村、中马村、东马村、北平皋村
17、、南平皋村、军地滩村、东平滩村、汜水滩村。镇政府驻赵堡村。陈沟村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上,赵堡镇西南侧,北邻南孟丰,南邻滩地,西邻刘圪垱村,东邻陈辛庄村,与古虎牢关、伏羲台、河洛文化遗址等隔河相望,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村外交通便捷,南有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公路相连,北有焦温高速与长济高速相交,东有桃花峪黄河大桥,西有建设中的焦桐高速巩义至登封段。陈沟村因村中原有一座常阳古寺,古时名为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该村,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家传精湛武艺,加上该村特有的沟壑连绵地形,且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人们便呼其村为陈沟。后来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创编太极拳,陈沟村由此闻名。
18、1.2.3自然条件陈沟村建设用地面积为1750亩,耕地面积2800亩,现剩余耕地面积1050亩。属黄河、沁河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自然坡降约1/2000,海拔102.3116.1米。由于古代沁河洪水频发,向南流入黄河,年长日久的冲击,在清风岭上形成了无数条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沟壑。村内有三条长约1500米的大沟,分别为东沟、西沟和中沟。村内土质肥沃,土壤、气温、雨量均适宜作物生长。项目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太平洋欧亚大陆等大范围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寒暑适中,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日夜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4.4;无霜期年平
19、均2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17.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41.8mm;风向多为西西南和东东北。年均风速为2.5米/秒。1.2.4旅游资源陈沟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太极拳祖祠、祖林、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园、东大沟习武场、西沟皂角树、太极拳博物馆、中华太极拳文化园以及待建和在建的名人故居、大皂角树造拳处、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太极学院、太极养生旅游基地等,总占地3500余亩。陈沟村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7年,陈沟村被中国武协、民协、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太极拳祖祠:自陈王
20、廷创编太极拳以来,历经三百多年,名家辈出。为弘扬太极文化,彰显太极名师,在陈氏后人修建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的基础上修建了太极拳祖祠,用于太极拳爱好者纪念、瞻仰。太极拳祖祠由山门、碑廊、拳谱堂、祖师堂、扬武殿、耀德殿等组成。整个建筑结构充分展示了太极拳文化的底蕴及太极拳人的武术精神,为后辈人所敬仰。杨露禅学拳处:坐落在青峰岭下,杨露禅常常攀上青峰岭头,藏在树丛中向下面的武学园内猎看传拳情景,并在门前空地上练习,电视连续剧太极宗师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杨露禅正是在这里拜陈长兴为师,并获得陈氏秘传拳谱的。之后,太极拳又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陈沟村武术馆:在此可以一
21、览当代太极拳师的风采。在武术馆大厅的四面墙壁上,可以看到当代太极拳名家以及后起之秀的展板。其中当代太极拳大师、陈氏十九世太极拳传人陈小旺,曾多次夺得全国太极拳、太极推手冠军,以其精湛的武技折服武林。与他相邻的是当代太极拳大师、陈氏十九世传人、全国武术十大名师陈正雷;以及与陈小旺、陈正雷并称为“四大金钢”的王西安、朱天才,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人人身手不凡,传拳授艺于五湖四海,名声远播于世界各地。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主要内容为演武馆、名师武馆、王廷文化广场等,是国际性太极拳文化研究、交流和表演、比赛场所。目前,演武馆、接待中心等建筑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王廷文化广场
22、已正式开始启动。随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和焦作、温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使用可谓是及时雨,由此陈沟村将越来越受到国际太极拳爱好者的关注,势必会成为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心目中的“太极圣地”。陈沟村,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动人的传说;太极拳,一招一式都渗透着古老而神秘的太极文化和中华文明。自1992年第一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成功举办以来,每年来陈沟村寻根问祖、拜师学艺、健身养生,感受博大精深太极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已成为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及游客心中的太极圣地。1.2.5人口及经济状况陈沟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农户约630户,人口2830人。劳动力
23、大约1000人左右,外出打工人数约300多人,国内外学拳爱好者3000余人,年均游客量120万余人,村人均收入为5000元左右。陈沟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旅游附属产业为辅助产业。在农业生产方面,陈沟村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和花生,其中小麦种植面积900亩,平均亩产1080斤;玉米种植面积550亩,平均亩产1100斤,花生种植面积300亩,平均亩产600斤。同时,陈沟村重点在滩区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了600余亩以“四大怀药”为主的特色农业区,成立了由30个农户参加的怀药加工合作社。把发展以怀药为主的特色农业作为调整传统农业产品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陈沟村依靠丰富的水利资源、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建设 试点 项目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0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