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农资配送中心及连锁经营网点建设项目.docx
《丽江市农资配送中心及连锁经营网点建设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江市农资配送中心及连锁经营网点建设项目.docx(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丽江市农资配送中心及连锁经营网点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改扩建1.1.3项目投资主体丽江市古城区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1.1.4项目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车文辉项目法人代表:车文辉(董事长)项目实施负责人:和云龙1.1.5项目选址改扩建项目选址古城区金虹路,古城区农资公司原有土地。下属10个中心网点分别位于黎明乡、黄山镇、七河乡、金安乡、大具乡、拉市乡、太安乡、石鼓镇、巨甸镇、九河乡供销点。1.1.6项目类型项目依托覆盖古城区、玉龙县各乡镇的连锁经营网络,通过整合现有的经营网点,改造、提升农资流通设施水平,运用农资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覆
2、盖古城区、玉龙县内县、乡、村三级农资连锁配送网络,建立集团化的丽江农资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统销集团化仓储配送,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仓储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是结合丽江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提出的新农村农资配送及连锁经营网点建设项目。1.1.7项目目的 通过实施丽江新农村农资配送及连锁经营网点建设,拟建设成以农资产品集中采购仓储统一配送为核心的集团化、规模化、信息化的丽江现代农资经营体系。1.1.8项目预期达到的结果项目建成后,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古城区、玉龙县农资经营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企业农资经营的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
3、,形成较为完善的农资经营网络服务体系,扩大地方劳动就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1.2项目描述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下设四县一区。丽江市拥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玉龙雪山、老君山、虎跳峡、长江第一湾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和以古城和东巴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闻名于世,使丽江成为云南旅游的新热点,旅游业成为丽江的支柱产业。丽江市的水能资源也极为丰富,国家确定的一库八级梯级电站有六个位于丽江境内,开发水能资源将是丽江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立体气候的地形特征造就了生物多样性,为丽江市集聚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为丽江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丽江进
4、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大丽铁路即将建成,公路等级和里程不断提高,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契机。该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县乡村三级农资经营网络设施水平,完善网络服务体系,提升农资经营网络服务功能。不断拓宽农资经营渠道,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该项目建设,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减轻农民负担,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良好的农资经营服务。同时增加地方税收,扩大劳动就业,增强我市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1.3项目编制依据(1)国家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2)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3)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玉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5、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4研究范围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预期目标 效益分析1.5项目内容概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丽江市农资配送及连锁经营网点建设项目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仓储、货运调度、农资配送中心;(二)县、乡、村三级农资经营网点建设。(一)仓储、货运调度、农资配送中心;(1)改扩建农资公司仓库3000平方米(2)新建货运调度中心200平方米;(3)新建农资配送中心300平方米;(4)农资咨询与培训及综合服务楼500平方米,区(县)两级农资和农副产品信息平台建设;(5)配套电力、供排水、电信、绿化、卫
6、生设施、大门等基础工程;(6)购置农资配送车7辆;(二)县、乡村三级农资经营网点建设。(1)改扩建10个中心连锁点(改造现有基层仓库计2400平方米;改造基层经营网点门市计1080平方米);(2)改造其余65个网点(二期)。总规划用地: 30亩(农资配送中心16.7亩, 基层经营网点13.3亩)。总建筑面积: 7480平方米其中:新建1000平方米,改造6480平方米16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161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估算1749.8万元,其投资组成如下:(1) 工程建设费1011.80万元,占估算总投资的57.82%;(2) 工程建设其它费70万元,占估算总投资的4.0%;(3) 预备费60万元
7、,占估算总投资的3.4%;(4) 铺底流动资金450万元,占估算总投资的25.71%;(5) 建设期贷款利息158万元,占估算总投资的9.03%;1.6.2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总投资估算1749.8万元,由以下渠道筹措:(1)申请农业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贷款900万元;占估算总投资的51.43%;(2)企业自筹850万元(含铺底资金450万元和建设期贷款利息158万元); 占估算总投资的48.57%。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可促进农资市场的有效管理和经营,规范市场秩序,降低农资产品经营成本,稳定农资价格,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本项目的实施,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古城区、玉龙县农资经营网络基础设施
8、水平,促进企业农资经营的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形成较为完善的农资经营网络服务体系。本项目的实施,将较大程度地改变供销系统设施滞后、信息不畅、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以项目建设带动企业发展,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同时有利于扩大地方劳动就业、和地方税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本项目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依托城乡广阔的农资市场,通过实施农资配送及连锁经营网点建设,满足古城区、玉龙县及邻近县、乡农资需求,通过实施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广泛开展种植、植保、测土施肥等农业科技培训,不断开拓创新,提高服务水平,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项目定位准确,符合丽江市及古城区农业生产资料发展实际。设计构思合理,采用的技术可行,建
9、设规模适当。能够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本项目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必要的,为促进丽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请求给予立项支持,争取尽快实施。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类型、目的、预期结果2.1.1项目类型项目依托覆盖古城区、玉龙县各乡镇的连锁经营网络,通过整合现有的经营网点,改造、提升农资流通设施水平,运用农资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覆盖古城区、玉龙县内县、乡、村三级农资连锁配送网络,建立集团化的丽江农资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统销集团化仓储配送,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仓储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是结合
10、丽江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提出的新农村农资配送及连锁经营网点建设项目。2.1.2项目目的通过实施丽江新农村农资配送及连锁经营网点建设,拟建设成以农资产品集中采购仓储统一配送为核心的集团化、规模化、信息化的丽江现代农资经营体系。实现丽江市四县一区的农业生产资料统销集团化仓储配送提供有效保障,为滇西北地区提供一个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系统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时解决滇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料仓储快速配送;实现丽江市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渠道的集团化、规模化,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仓储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提供100150人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农资货物配送5
11、万吨。2.1.3项目预期达到的结果:项目建成后,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古城区、玉龙县农资经营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企业农资经营的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形成较为完善的农资经营网络服务体系,扩大地方劳动就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提出的理由(1)丽江市所辖四县属于农业县,对化肥等农资的依赖性较大,而农资经营企业规模小,服务能力弱,辐射力不强,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要求。(2)当地没有化工企业,没有化工产品,区域内除华坪华盛公司生产部分尿素及碳铵外,化肥供应基本从外地州购进,公路运输成本高昂,时效性差,受运力影响大,受柴油供应影响大,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12、(3)公司是供销社老企业,随着市区的不断扩大,公司仓库现已属市区范围,受市区交通管制的影响,大型货车进出公司极不方便,农药、化肥仓库坐落于市区也不符合规范,从保护世界遗产古城的角度出发,公司的主要仓库需要从古城里迁出。(4)公司原有的基层网点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原有的库房和经营用房大部分建造年代久远,急需改造,现有规模已远不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为保障农村农资供应和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实际,改变网点用房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基层农资经营网点建设势在必行。 2.2.2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1)项目建设是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开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新局面的需要。必须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以建设社会主
13、义新农村为主题,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改革创新组织体制,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乡村流通工程,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网络,全面提升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充分发挥现代流通中的主导作用,在农村社会服务中的骨干作用。力争实现90%的农资商品的连锁经营。(2)项目建设是解放思想,为“三农”服务的需要。通过一个平台,一个网络,把农民需要的农资送到田间地头,支持了农业生产,方便了农民群众,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降低成本、严格质量、杜绝假冒,符合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也符合各级政府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2.2.3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丽江位于云
14、南省西北部,与大理、保山、迪庆、怒江、四川凉山州接壤,是云南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云南通往南亚的重要通道,丽江有通往昆明和迪庆的高等级公路。机场航班通往全国重要城市,即将竣工的大理到丽江的铁路更将进一步使丽江成为滇西北的重要枢纽和农资货物集散地。我省滇西北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全国发达地区,商品交易大多还处于面对面的集贸阶段,效率低、规模小,与丽江社会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丽江市是以一个农业和旅游为主的新设市,现有耕地面积101247公顷,每年需要化肥10万吨,农药400吨,农膜800吨。作为丽江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古城区多年来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至今没有一个有一定规模档次的农业生
15、产资料仓储服务中心,农资经营网点小而分散,农资仓库绝大部分属土木结构,缺乏加固维修,假种子,假农药不断流入市场,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现有农资市场设置,已远远满足不了丽江农业生产的需求。为有效建立淡季储备,旺季供应体系,客观上提出了农业生产资料仓储配送的要求,快速发展的农业及农业加工业迫切需要一个BTOC和CTOC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拉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滇西北及云南农业生产资料发展的档次,为我省农业发展做出新贡献。2.2.4项目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项目主体“丽江市古城区农资有限公司”,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五十多年,现有资产1800多万元,现有市场年营业额近4000万元,已成
16、为滇西北地区知名品牌,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单纯从体量扩充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交易效率低下等问题日趋突出。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嫁接现代先进技术,改革“农资市场”运作方式已成为企业发展课题。顺应时代发展,建设集电子农资商务功能和第三物流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农资仓储配送中心,无疑是丽江市古城区农资有限公司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以项目促进企业发展,将是企业二次腾飞,挤身于省内大型农资企业的一次良好机会。丽江市古城区农业生产资料仓储配送中心,同时提供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既是市场的客观需求,也是两种现代商业模式的内在联系,也是滇西北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22.5项目的实施是古城区、玉龙县少数民族地区
17、解决温饱问题的迫切需要。一区一县的农业人口中,有7万绝对贫困人口,他们迫切需要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帮助下,立足当地资源,提高科学种植能力,依靠科技寻找一条能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本项目的建设将给他们必要的物质支持。第三章 市场预测分析3.1农资市场分析近年来,种植业对化肥等农资商品的依赖性加大,化肥市场进一步繁荣,复种指数的提高也对化肥用量有促进使用。化肥年施用量从上世纪来每亩100公斤上升到现在的200公斤(包括尿素、普钙、钾肥、复合肥、中量元素肥等)。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和直补力度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带动化肥用量上升。国家将继续加大惠农支农力度,化肥等农资
18、需求量也将继续增大,每年需要量化肥将超过10万吨,农药400吨,农膜800吨规模。市场前景广阔。3.2供销企业在农资流通渠道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政府规划,90%的农资供应将通过供销社的销售渠道,现实是我市90%以上的农资供应靠供销企业完成,周边县市的情况也基本相同。在农资市场,供销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3.3基础市场和目标市场丽江市的一区四县是农资配送中心的基础市场,基础市场10万吨的销量将得到进一步巩固。随着火车站的建成,由于铁路运输成本远比公路低,农资商品大都由远处运来,丽江通铁路后,将向剑川、兰坪、维西、德钦、香格里拉等目标市场辐射,将改变市场物流方向。第四章 项目建设环境的研究4.1项
19、目区自然、经济、概况4.1.1古城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位置概况古城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区政府所在地海拔2400米,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摄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丰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全区幅员面积1255.4平方公里,下辖大研、金山、七河、金江、龙山、大东等6个乡镇53个村(居)委会。古城区总人口14.2万人,有纳西、汉、白、藏、彝、普米等10余个民族,其中纳西族人口有8.6万人,占总人口的60.22%。古城区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世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
20、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长期的民族交融、多种文化的汇交、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纳西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境内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灿夺目。(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002年,古城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54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364万元,占总产值的10.8%,第二产业30167万元,占28.6%,第三产业63929万元,占60.6%。工业总产值为10754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595万元。2000年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28658亩。粮食产量38873吨,油料14809百公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67.1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92美元,约为全市平均水平
21、的2.2倍,已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2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005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9平方米,城镇化率达44.2%,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基本达到小康水平4.1.2玉龙县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位置概况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与古城相邻,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全县辖16个乡(镇),一个办事处,97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913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6,392.6平方公里,总人口2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9.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9%,耕地面积39.3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2004年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玉龙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有纳西、汉、
22、白、傈僳、彝、藏、普米等10多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17.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4.9%。其中,纳西族11.82万人,占56%;全县幅员面积广阔,资源富集,有玉龙雪山、虎跳峡、长江第一湾、老君山和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还有滇金丝猴、中华秋沙鸭、南方红豆杉、滇山茶等野生动植物资源;境内水能资源丰富,金沙江流经我县364公里,可建一个大型调节水库和5个大型梯级电站。(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0.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7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丽江市 农资 配送 中心 连锁 经营 网点 建设项目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0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