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入门》.docx
《《战略入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入门》.docx(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战 略 入 门战略入门是法国军事理论家安德烈博福尔1963年出版的一本战略理论著作。 博福尔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法国在越南、阿尔及利亚进行的殖民战争。50年代末,他先后担任驻德法军副司令、驻欧盟军最高司令部副参谋长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常设小组法国代表。60年代初,他退出现役,专心研究军事理论并著书立说。他的著作,除本书外,还有1940年法国的陷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欧洲和历史的本质等。 本书探讨了战略的内容、分类、原则和运用等问题。作者认为,战略是“两个对立意志使用力量解决其争执时所用的辩证法艺术”。他这里所说的“力量”是指政治、外交、经济、心理等各种力量。他十分推崇“间接战略”,即“使用军
2、事胜利以外方式取得某一结果”。这是西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中颇有影响的一种流派。为了使读者了解这种理论的内容,现全文译出。书中有些观点是片面的或错误的。请读者在阅读中分析、鉴别。 中译本是根据1965年版RH巴里少将的英译本转译的。译文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 1989年9月 序 利德尔哈特 英国 出自战略入门 在当代,没有一个撰写战略专著的人,具有比博福尔将军更为丰富的实际经验。也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高级将领对这个问题曾写过如此全面而出色的理论研究专著。 我第一次认识他是在1935年,他那时是在法国总参谋部供职的一个最年轻的军官。但是他敏锐的洞察力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
3、象。我记下了那一次访问法国我遇到4位最有希望的军官,他就是其中的一个。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4个人当中有3个还活着,都在法国陆军中升到了高位。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安德烈博福尔已经是法国第1集团军的作战处长。 当我在1950年再次见到他的时倏,他是西欧地面部队的副参谋长,后来去远东,当了越南法军总司令塔西尼元帅的副手。回到欧洲后,他又被派去领导盟军战术研究小组。我在巴特诺因阿尔他的总部访问他时,了解到在这个研究小组他对如何应付苏联入侵西德的可能性,提出了许多新概念。以后他又接任法国第2机械化步兵师师长。他成功地研究出一种新的五群制,那就是我早已提倡的概念,而在法国陆军则是首次试行。1955年,他
4、奉派前往阿尔及利亚,指挥一个战区,次年又被选派指挥在苏伊士参战的法军。此后升为驻德法军副司令。1958年,又调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副参谋长,主管后勤及行政。两年后又前往华盛顿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常设小组中的法国代表。 这些非凡的经验,给这位好学深思的军人提供了极好的环境和机会,使他能在实际情况下和作战中研究战略的计划和应用。最近,当他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令人惋惜地退休了。他把自己的精力用在这个深远的主题上著书立说,这足以实现其经验的最大潜在价值。 他称其书为战略入门,但对于任何有知识的读者或研究这个主题的人来说,这明显地是个过于谦虚的书名。事实上,他的书是迄今所出版的一本内容最丰富、写得最严
5、谨的战略专著,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过去的任何著作。这本书可能成为这门学问方面最优秀的一本教科书。诚然,在某些观点上,我和他的意见并不一致,但在相当多的观点上,我同意他的见解。这本书对于战争基本思想的研究,是一个杰出的贡献,我非常欢迎它的出版。 BH利德尔哈特 1963年3月 引言 安德烈博福尔 法国 出自战略入门 1963年 在现时(1963年),任何人出版一本讨论战略的书,似乎都可以说是一种愚蠢的鲁莽行为。今天已经没有人相信战略天才。两次大战的巨变和当前各种事变的压力,已经使那些伟大的战略家销声匿迹。他们已经走完了自己的路,留下他们以其朴素简单的手法和惊人出色的行动所创造的光辉战绩,留下古老文
6、明解体过程中一幅幅难忘的画面。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工业化的和群众运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和平与战争看来都要以比较复杂的技术为基础:一方面是科学性的技术,它与美国所发动的核军备竞赛有关;另一方面是更神秘的心理技术,那是苏联革命的产儿。战略这个词现在仍然常被使用,不过其意义已被曲解或误解,而真正的战略科学和艺术,却早已像腓特烈大帝的鼻烟壶或拿破仑的帽子一样,变成了博物馆的陈列品,只有克劳塞维茨 译者注:克劳塞维茨(1780-1831)是普鲁士将军,军事理论家。 还能保持相当的威望,尽管真正读过他的著作的人很少。学术界之所以还有人崇拜他,主要是由于列宁对他的推崇。 然而在今天的世界上,巨
7、大的事变纷至沓来,正如我们所看到,历史以缓慢而庄严的步伐,展示着自从罗马衰亡之后人类所经历的一次最大变动。那些芸芸众生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们是幸福的毫无疑问,这是自然的一种恩赐,有助于我们度过这个漫长的艰苦时期。也有迹象说明,某些人开始尝试了解这种变动,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企图对它施加某种影响,但是即令如此,他们的步履还是落后于事变的进展。经过一场里普万温克尔的大梦 译者注: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1783-1859)在其小说里普万温克尔中叙述主人公里普万温克尔在山中一睡20年,醒来发现世事全非 ,被马克思宣称为支配因素的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或至少是一门技术),能够产生相当可靠的预测。社
8、会科学正在迅速发展,而且渴望在其广阔的活动领域内,清除各种障碍物。在这种革命中,国防问题的重要性是明显的。尤其是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分析家正把全部精力用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并且试图建立作为进步基础的知识储备。但是,在社会科学所造成的这种迟缓和痛苦的进步中,缺少了两样东西:一是指导性原则,也就是一种哲学;一是行动的思想,也就是战略。这两个学术活动领域虽然最近也受到了某种注意,但总的说来,还是落后的和被忽视的。 40年来,当时代的大多数重大事件发生时,我或者是观众,或者就在台上。因此,我深信正是由于缺乏这两种指导之光,我们才在客观规律面前碰壁。因为缺乏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哲学,我们在变乱中就会随波逐流
9、;当一些较有活力的哲学思想向我们发动攻击时,我们就会屈从。这些思想本身,不一定有多少正确性,这常常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们在表面上都能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统一体,因而其正确与否就不太要紧了。同样,因为缺乏一种战略,我们就始终未能了解敌人企图打垮我们而采取的行动,我们也就经常不断地把自己的努力引向死胡同。1936年3月,希特勒第一次证实了我们缺乏反应能力,于是从那一年起,直到1939年止,他作了一连串的跃进。我们先是听任他横行,到了忍无可忍之时孤注一掷,予以回击,结果必然导致我们自己的毁灭,这无疑是因为,我们的整个军事体系是根据错误的假定建立起来的。它只是以战术为基础,而且是过时的战术!法兰西垮台
10、了,整个欧洲同归于尽。从1942年到1945年,发动反攻的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因为他们具有一种哲学和一种战略。胜利不久,在巨大的反殖民主义运动中我们又再度发生偏差。印度支那的丧失,是因为我们为敌人的战略所击败。我们没有进行名副其实的战略回击,虽然我们的战术可能还是出色的。我们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在阿尔及利亚又在更大的规模上犯了同样的错误。苏伊士是一个战术的胜利,却带来了可怕的政治失败,因为我们对于促成这一行动成功的必要战略条件甚至一无所知。以上只列举了法国人的失败,我同样能描绘出在朝鲜、古巴、柏林和北约组织的类似的景象。我认为,不可避免的结论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战略的无知已经是我们的致命性错误。
11、这种无知的原因是有趣的,我将在本书中及时指出。然而重要的事实是,1918年的胜利者们对战略失去了兴趣,因为他们被教给了唯一的一种战略,据说它囊括了这门艺术的全部内容。这种特殊的战略被证明是谬误的。于是,偶像破灭了;没有人认识到,这种战略之所以使他们失望,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自己背离了它。 我们将会看到的一点是:战略不是能够简单地下个定义的教条;它是一种“思想方法”。其目的就是要把事件加以整理,将它们按先后次序排列,然后再选择最有效的行动步骤。对于每一种情况,都有一种相应的特殊战略;某种战略在一定情况下也许是最适当的,但在其他情况下,又可能变为最不适当的了。这是基本的道理。 至于方法的选择,我自然无
12、意认为,仅限定在军事领域内进行。任何人都知道,今天的战争是总体性的。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换句话说,战争将在所有领域内展开,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诸领域。无论其着重点如何不同,这样的战争样式(我在1939年称它为“和平时期的战争”)就是冷战。同样,战略也必须是总体的。这个要求十分尖锐地引出了政策与战略之间的关系问题;与此同时,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各自的真正活动领域是什么。更进一步的结果是:战略不能再是军人独占的禁区。我个人对此是欢迎的。因为只有当战略不再是一种奥妙的、特殊的活动时,它才能同其他的思想活动协调起来,才能担当它永远应当担当的角色是一代代不断增长的知识储备,而不是为眼前的事件所左右的
13、不断随意改变的思想过程。 我们的时代是个太艰难的时代,人类征服自然所取得的成功已经太大,以致我们不能再象过去漫长时期里已经做的那样顺其自然地继续工作下去。战争曾经是国王们进行的一种竞赛,现在却成为孕育着极大死亡危险的一个行当。我们的文明需要一种研究如何采取行动的科学,而在这种科学里,战略能够也应该起关键性的作用。战略应该保证对未来某种政策所作的决定都是自觉的和经过充分思考的。这是任何战略研究都企求达到的目标,也正是我自己所拟定的目标。 读者们也许感到奇怪,我这本书与大多数战略著作不同,对于历史很少引用。我对于往事的提及往往简单得只用一个词一个将军或一场战争的名字。主要原因是我试图简化论述,只写
14、出体现思想概念的那些最本质的东西。而且我认为,几乎任何一种结论都是可以用历史来论证的。同样,虽然我非常强调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但我对于战争的情感方面却并不那样重视。而从克劳塞维茨和福煦以来,战争的情感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研究主题。我试图掌握支撑战争这一暴力表现形式的“代数学”;其无理成分虽被公认为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必须作为有理成分来考虑。 这个主题实在是太复杂了,以致我也许不能如我所希望的那样,把那些我认为是合理行动之必要基础的思想概念清楚地陈述出来。这本书只应看成是这个领域的开篇。我挑起担子去写它,尽管写得也许很粗糙,还是希望它成为其他著作的先驱,这些著作将使当代迫切需要的、不朽的战略
15、艺术得以恢复其青春的活力。 第一章 战略概述 安德烈博福尔 法国 出自战略入门 1963年 第一节 战略的分析 战略的含义 战略的目的 战略可用的手段 战略计划 战略的样式 结论 第二节 战略的分类 第三节 战略的原则 理论 主要概念 第四节 战略决定的成分 (a)动作的因素 (b)动作的原则 (c)战略的“调式” (d)易变性因素 小结 第五节 战略的应用 第六节 结论 莫利哀剧本中的约尔丹先生能写出好的散文,却并不了解这种文体,今天许多人正象约尔丹一样,在运用战略,也并不了解它。不过,他们同约尔丹先生不同的是,产生好的战略要比写出好的散文困难得多。战略这个词经常被使用,但实际了解其意义的人
16、相对来说很少,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产生这种现象有许多不同的原因。这个用得很多的词,长期以来只是指一位统帅所实际使用的科学或艺术。很明显,这种科学或艺术只是极少数人所从事的行当。其诀窍多少采取秘传的方式,由上一代传授给下一代,也就是跟着著名指挥官的范例去学,就象在其他各行学习名师的手艺一样。尽管战争比起其他任何手艺,是一个远较复杂的行业,但因为战争的发展缓慢,所以这种向经验学习的方式似乎就可以满足需要了。 但是逢到变革时期,这种传统的传授手艺的方法就变得不适用了。作战行动的实施会造成许多显然不可解决的问题,其结果是旧有思想破产,并且使整个上层社会,而不仅是某些王公或将帅,都面临着那个时代的战略
17、问题。于是,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人在战略领域内努力研究。这种研究从根本上说是追随着那个时代的思想主流的。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韦格提乌斯和其他古代历史学家的著作内去寻找当代战争的秘密;到了18世纪,纯理性主义又产生另外一些思想方法,后来被拿破仑出色地加以利用;在19世纪,人们仍然迷信拿破仑的成功,相信他对于那时的一切问题都能提供解答。不过在19世纪,又出现了克劳塞维茨,这位一代宗师的理论,部分是社会学,部分是哲学,其地位介乎康德和卡尔马克思之间。造成20世纪战争具有异乎寻常形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这种理论作了过分浪漫化的解释。 20世纪是一个大变动的时代,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上,战略却蒙上
18、了一层阴影。1914年到1918年的阵地战,常被人用来证明“战略破产”,但事实上,它所证明的不过是一种特殊战略的破产而已。主要在法国(但当时的法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国家),战略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科学,一种虽然与战争有关,但已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思想方法。变革看来使物质较之思想、战争潜力较之作战行动、工业和科学较之哲学处于更重要的地位。这种观点披上了现实主义的外衣。结果,“战略家”被认为是一群赶不上时代的腐儒;一切的努力都集中在战术和装备方面。可是正因为时代的发展迅速,所以这个时候更需要一种特别高明的远见而只有战略才能产生这样的远见。法国人在1940年遭到军事上的失败,但德国人也同样未能消化其胜利的成
19、果;其原因是双方对于情况的分析判断都犯了错误,双方都是在过分狭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的。 于是欧洲的世界霸权随之崩溃,剩下来的是面对面的两大强国,美国和苏联。两大强国之间的冲突由于有了核武器而显得更加可怕,现在已经对真正的和平与战争问题投下阴影,但并不能掩盖这样的事实,这就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观念还不存在。我们只说一切都要归咎于新出现的核武器,但没有真正认清,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全盘性的观念,以致不能预知和控制世事的演变。在苏联方面,很早就有人企图以马克思主义为起点研究战略,并在斯大林统治下,发展了一套以社会学为基础的总体战理论;这种理论是经不起技术发展的考验的。在美国方面,人们嘴上推崇克劳塞
20、维茨,而实际上轻率地想解决完全以战术为基础的一整套技术问题。然而战略这个主题毕竟太重要,它终于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他们循着科学发展的新趋向,开始以一种分析的体系为基础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多久,每一所美国大学都有了自己的研究机构,并都有充足的经费供其支配。研究论文大量积累,许多几乎是故弄玄虚的抽象思想体系建立起来。然而,正是这样,现阶段最需要的全面战略中的某些精粹内容开始一点一点地问世了。不过,这种热烈的思想追求对于欧洲却难以产生影响。某些材料偶尔也有人研读,但一般说来,欧洲人都认为只要采用美国的术语和美国的装备就够了因为人们还是相信装备比思想重要,虽然没有人公开承认这一点。尽管法国的雷蒙特艾
21、仑和英国的利德尔哈特都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但他们的思想对一般的人民,甚至军人,都不曾产生影响,军人还是只根据技术的进步与战术来考虑问题。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出现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再加上印度支那、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等战役失败的教训,这多少使人们模糊地认识到,有必要更好地了解有关战争的一切现象。所以这似乎是很自然的希望:早在1915年被判死刑的战略,现在将恢复生命并进入鼎盛期。 第一节 战略的分析 战略的含义 战略这个词作何解释? 依照军事战略的传统观念,它应该指运用军事力量以达到政治策略所定目标的一种艺术。这个定义是利德尔哈特1929年拟定的,与克劳塞维茨的定义并无太大的差异。雷蒙特阿龙在他的近著中
22、,几乎一字不漏地照抄这个定义。 依我看,这个定义的局限性太大,因为它只说到军事力量。我愿予以修正如下:一种运用力量使之对于政治策略目标的达到作出最有效贡献的艺术。不过,这个定义对于整个的战争艺术都可以适用。按照传统,战争艺术分为战略和战术,最近又加上了第三个部分,那就是后勤。如果战略既非战术,又非后勤,那它又是什么呢?战术显然是在会战中使用武器的艺术,其方式要能使武器产生最大的威力。后勤是补给与运动的科学。二者所关心的都是“物质因素的相互作用”,所以二者更多地具有物质科学的性质,例如工程学。 劳埃德曾经划清“天赐的火花”与“物质因素的相互作用”之间的区别,而在拿破仑的词汇中“天赐的火花”就是战
23、略。从这里只要再前进一步(这是常采取的一步),就可以把战略等同于天才的火花。但是又有人说天才就是一种无限度忍受痛苦的能力,所以不管是不是天赐的火花,战略必须以思想和理智为基础。如果它既不是一种物质科学,又不是政策的一个方面,那么它又是什么呢? 依我看,战略的本质就是一种抽象的相互作用,用福煦的说法,它是从两个对立意志之间的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战略是一种艺术,它使一个人不管使用何种技术,都能驾驭任何意志冲突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其结果也就能使技术的使用发挥最高的效率。所以,它是力量的辩证法艺术,说得更精确一点,是两个对立意志使用力量解决其争执时所用的辩证法艺术。 这个定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措词很普通。
24、但如果我们要想了解战略的思想过程,以及由此所产生出来的原则,就必须从这个水准上来思考。 战略的目的 一旦开始研究战略的目的,上述定义的重要性就很清楚了。 可以认为,战略的目的就是对于所能动用的资源作最好的利用,以达到政策所拟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又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性质,或者是进攻性的(例如胁迫对方接受某种不利的条件),或者是防御性的(例如保护某些地区或利益),也可能只是维持政治现状而已。因此,十分明显,象克劳塞维茨提出的“决定胜负是会战中胜利的结果”这个公式并非对于所有的目标都适用。只用下述这条一般原则可以适用于一切情况:不考虑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而只考虑想要达到的结果。这个想要达到的结果就是迫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略入门 战略 入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0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