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pptx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pptx(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消灭心律失常?改善症状?改善预后?方法:抗心律失常?基质治疗?手段:药物?非药物?评价:心律失常情况?硬终点?,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消灭心律失常?改善症状?改善预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应用的历史心律失常治疗理念的变化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性新的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应用的历史,抗心律失常药应用的历史,奎尼丁是第一个在临床正式使用的药物,用来治疗各种心律失常。该药曾在这一领域独占鳌头数十年之久普鲁卡因胺和苯妥英钠也在其后开始用于临床 在上一世纪70年代开始,新的抗心律失常药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地问世。V
2、aughan Williams分类的各类药物都有新药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药应用的历史奎尼丁是第一个在临床正式使用的药物,用,抗心律失常药的历史,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理论逐渐建立 细胞电生理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的血流动力学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在整体心脏中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对心电图的影响 药物的抗心律失常谱 药物电生理试验 ,抗心律失常药的历史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理论逐渐建立,抗心律失常药的历史,20实际90年代以前,无论药物品种和理论如何发展,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消灭心律失常各项指南,药品管理当局的指导意见,都以心律失常减少为依据“疗效评价”: 显效:心律失常消失或减少超过90%
3、有效:心律失常减少50-90% 无效:心律失常减少50%或加重,抗心律失常药的历史20实际90年代以前,无论药物品种和理论如,一切随着一个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CAST!1989年,一切随着一个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CAST!,CAST: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设计,患者:1725 例 心肌梗死6 室早/小时,LVEF 90 天 LVEF0.40随访和终点:平均随访10个月主要终点心律失常死亡治疗15天开放滴定期:选择英卡胺,氟卡胺或莫雷西嗪可以抑制心律失常的患者 在选定的患者中随机使用 安慰剂 英卡胺3550 mg tid 氟卡胺100 mg tid 莫雷西嗪20
4、0250mg tid,CAST: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设计患者:1725 例,CAST: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 结果,All-cause mortality,Days after randomization,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85,90,95,100,Survival,(%),Placebo (n=725),Encainide or flecainide (n=730),CAST Investigators.,N Engl J Med,1989;,321,:406,12.,P=0.0003,80,CAST: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 结果Al
5、l-cause m,CAST N Engl J Med, 1991, 324: 781-788, 1992, 327:227-233,结果 1374例进入莫雷西嗪试验 14天心脏骤停安慰剂组0.5%,用药组2.6%,RR=5.6 2年生存率二组无异 莫雷西嗪组非致命性副作用明显多于安慰剂组结论: 在心肌梗死半轻度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 英卡尼、氟卡尼可有效地抑制心律失常,但却使心律失常和再次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增高 莫雷西嗪可有效地抑制心律失常,但有早期死亡率的增高,长期服用对预后无任何益处,CAST,抗心律失常药应用的历史,CAST试验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在过去的20年间经历过一次大的洗牌相当多数的药
6、物或因没有改善预后的作用,或因明显的副作用而缩小了使用范围,甚至走向消失。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只有很少的几个品种阻滞剂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新药的开发十分缓慢,抗心律失常药应用的历史CAST试验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在过去的,I类抗心律失常药,1989年CAST试验结果公布之后,就再也没有新药出现其他没有经过系统评价的药物,也都受到“株连”奎尼丁因为副作用严重,目前全球已很少使用目前的使用情况: 在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如终止室上速和治疗心房颤动)中应用氟卡尼和普罗帕酮, 普鲁卡因胺的静脉制剂用于某些急性心律失常 其他I类抗心律失常药已很少用于其他心律失常 丙吡胺用于夜间发作的阵发房颤
7、? 奎尼丁用于过早复极综合征?,I类抗心律失常药1989年CAST试验结果公布之后,就再也没,II类抗心律失常药:-阻滞剂,阻滞剂目前在临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直接抗心律失常作用并不很强,但却是目前唯一能减少猝死并改善预后的药物,在预防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期的指南中都把-阻滞剂作为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预防的基石,在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都是高度推荐使用的药物,II类抗心律失常药:-阻滞剂阻滞剂目前在临床中占有十分,B-HAT试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93;118:99,B-HAT试验,-受体阻滞剂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猝死的发生率,-受体阻滞剂多中心
8、临床试验中猝死的发生率,III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 在上世纪70年代问世 起初只是作为抗心绞痛药物使用,后发现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80年代中期,美国的系统评价中发现其有明显的远期副作用,特别是肺间质纤维化,胺碘酮的应用曾一度跌至谷底 CAST试验后又对其进行了大量的重新评价,发现小剂量规范使用并加强随访,该药并不使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预后变差,III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III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 该药不能改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预后,远期副作用仍是一个问题,在后来的指南中,没有将其列为严重心律失常预防猝死的首选药物 经过一些临床试验,胺碘酮在某些新的领域中重新找到了定位,如减少ICD的
9、放电。 在房颤的治疗中,该药是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此类患者超过一半是在使用胺碘酮,近来的地位因其兄弟-决奈达隆的出现而尴尬 静脉制剂在多种急性心律失常中有十分出色的表现,一直使用至今,III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索他洛尔 具有一定的-阻滞作用 半衰期较短,抗心律失常作用广泛 因为有致长QT和扭转性室速的作用,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目前用于房颤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对心功能异常者增加死亡率,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索他洛尔,SWORD病人:3121例心肌梗死后病人,LVEF0.40,心功能级,Lancet. 1996 Jul 6;348(9019):7-12.,SWORD
10、病人:3121例心肌梗死后病人,LVEF0.4,III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 静脉应用是转复近期(90天)房颤的有效药物 转复成功率可达70% 因长QT致TdP限制了应用 2010年ESC房颤指南中将其推荐由IA类下降为IIb类(2014年ACC/AHA/HRS仍为IA),III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IV类抗心律失常药,钙拮抗剂作为抗心律失常应用的药物有限,而且没有什么新的品种问世目前只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两种,适应症主要是终止室上速和房颤的室率控制维拉帕米可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室速这两种药物也有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的作用,IV类抗心律失常药钙拮抗剂作为抗心律失常应用的药物有限,而且,心律失常
11、的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应用的历史心律失常治疗理念的变化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性新的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应用的历史,2018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和临床决策共识,2018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和临床决策共识,个人观点: 这一共识提出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理念十分重要,应该贯彻执行 有关各种心律失常的具体处理方法,共识提出的意见不完全适合中国,需要结合我国的情况执行,2018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和临床决策共识,个人观点:2018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和临床决策共,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现状,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实践显示,与其他治疗相比,医生较少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大多只简单依赖抗心律
12、失常作用分类,而此种分类与临床的相关性很小,Europace (2018) 0, 142,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现状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实践显示,与其他治疗,心律失常处理理念的变化,长期处理: 室性心律失常的长期处理 房颤的长期处理急诊处理: 另有讲座,心律失常处理理念的变化长期处理:,长期处理原则,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重点从长期预后的角度处理: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预防各种事件的发生,包括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明确改善预后的措施和改善症状的措施有所为有所不为,长期处理原则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长期处理:CAST试验的启示,长期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理念逐渐明确: 对心律失常要进行危险分层 明确了不同心
13、律失常的治疗目标不同:对器质性心脏病,改善预后是重要的目标 心律失常本身的改变并非预示着相同的预后变化 治疗手段(药物)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室性心律失常长期处理:CAST试验的启示长期抗心律失常治疗,ESC2015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猝死的预防指南基础疾病的治疗,基础疾病治疗是根本,药物和ICD要在当今疾病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10.1093/eurheartj/ehv316,ESC2015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猝死的预防指南基础疾病的治,室性早搏的检查项目,常规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Holter运动试验:作为冠心病的初筛,同时了解
14、运动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特殊检查:MRI若有发现,进行针对性更强的检查,室性早搏的检查项目常规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Hol,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若无器质性心脏病,首先要使患者明了早搏的良性本质,打消其各种顾虑,进行心理治疗从预后角度讲不支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症状明显而一时无法耐受者,可以首选-受体阻滞剂可短时间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可选Ib类(如美西律)和Ic类(如普罗帕酮)以缓解症状,以利患者逐渐适应和耐受不宜选用Ia类或III类药物,尤其不要使用胺碘酮尽量不要用数早搏或Holter的方法来评价所谓的“治疗效果”,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若无器质性心脏病,首先要使患者明了早,无器质
15、性心脏病的室速,预防复发的药物治疗: 对右室流出道室速,-阻滞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如果无效,可换用Ic类(如普罗帕酮、氟卡尼)或Ia类(如普鲁卡因胺,奎尼丁)药物,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的有效率为50%左右 对左室特发性室速,可选用维拉帕米,160-320mg/天 特发性室速(右室流出道和左室分支性)可用射频消融根治,成功率很高,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预防复发的药物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一级预防有危险因素但尚未有致命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二级预防 已有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史,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一级预防,2014年室性心律失常共识,“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常常是基础心脏病而非心
16、律失常所致,因此推荐对基础心脏病和危险因素的最佳治疗”“非频发无症状的室早,二联律,三联律,如果不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或遗传性心律失常,应考虑为正常变异”,2014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14年室性心律失常共识“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常常是基础心脏病,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猝死一级预防,单个临床试验没有证实胺碘酮能够减少总死亡率,但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死亡荟萃分析显示胺碘酮可使总死亡率明显下降SCD-HeFT(高危患者的一级预防)证实胺碘酮对轻、中度心衰患者不能提高生存率,不能预防CHF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不增加死亡率在降低总死亡率方面ICD明确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20
17、08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猝死一级预防单个临床试验没有,ATMA(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荟萃分析),总死亡率,研究(索引)EMIAT(8)CAMIAT(7)GEMICA(9)PAT(10)SSSD(11)BASIS(12)HOCKINGS(13)CAMIAT-P(14)CHFSTAT(15)GESICA(16)EPAMSA(17)NICKLAS(18)HAMER(19)总括,相关性检验P=0.030异源性检验P=0.058,比数比,1/81/41/21248,0.87(95% Cl 0.780.99),ATMA(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荟萃分析)
18、总死亡率研究,心律失常/猝死,研究(索引)EMIAT(8)CAMIAT(7)GEMICA(9)PAT(10)SSSD(11)BASIS(12)HOCKINGS(13)CAMIAT-P(14)CHFSTAT(15)GESICA(16)EPAMSA(17)NICKLAS(18)HAMER(19)总括,相关性检验P=0.00026异源性检验P=0.24,比数比,1/81/41/21248,0.71(95% Cl 0.590.85),ATMA,心律失常/猝死研究(索引)相关性检验P=0.00026比数比,猝死一级预防的临床试验,猝死一级预防的临床试验,HR97.5% CIP-ValueAmiodaro
19、ne vs. Placebo1.060.86, 1.300.529ICD Therapy vs. Placebo0.770.62, 0.960.007,SCD-HeFT:意向治疗患者的死亡率,N Engl J Med. 2005 Jan 20;352(3):225-37.,HR97.5% CIP-ValueSCD-HeFT:意,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博,基础心脏病的治疗是首要的任务注意寻找有无造成早搏的诱因 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系统的过度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电解质紊乱等使猝死的危险增加。 -受体阻滞剂和转换酶抑制剂都已证实有疗效一般不要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果早博很多,
20、或有多形复杂室早,可以使用III类药物胺碘酮,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博基础心脏病的治疗是首要的任务,Trials Therapy Study Size All-cause mortality Population (F-U duration),CASCADEWever et alAVIDCASHCIDS,Empirical amiodarone vs guided conventional AAD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as first choice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vs class III(mainly amiodarone)G
21、roups: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amiodarone, metoprolol,Propafenone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vs amiodarone,n=202(6 years)n=60(24 months)n=1016(18.2 months)n=346(2 years)n=659(3 years),Including resuscitated VF and syncopal defibrillator shocks 47% vs 60% P=0.007Including sudden circulatory arrest an
22、d terminal pump failure 14% vs 35% p=0.0215.8% vs 24.0%(drugs)P0.02Propafenone limb interrupted due to excess mortality 12.1% vs 19.6% (drug limb) p=0.04725% vs 30% (amiodarone)p=0.072,Cardiac arrest survivorsCardiac arrest survivors Pts resuscitated from cardiac arrest or poorly tolerated VT Cardia
23、c arrest survivorsCardiac arrest survivors and patients with poorly tolerated VT,抗心律失常治疗对猝死二级预防的研究汇总,结 论: 目前支持用ICDs进行二级预防,ICDs已成为心脏猝死病人复苏后首 选的预防措施,关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Trials Therapy,猝死二级预防,早期的临床试验中,胺碘酮较其它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减少心脏骤停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复发,改善长期生存AVID研究显示ICD较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显著降低总死亡率对于已经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目前已明确二级预防应该首选ICD在无条件或无法
24、置入ICD的患者应该使用胺碘酮。单用胺碘酮无效或疗效不满意者可以合用受体阻滞剂即使不能完全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但胺碘酮可使室速的频率明显减慢,血流动力学可以耐受引自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应用指南,猝死二级预防早期的临床试验中,胺碘酮较其它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作为ICD的辅助治疗,胺碘酮与-阻滞剂的联合治疗比单用索他洛尔或-阻滞剂明显减少ICD放电JAMA.2006;295(2):165-171,胺碘酮作为ICD的辅助治疗胺碘酮与-阻滞剂的联合治疗比单用,心房颤动:循证医学对患者处理的影响,ESC心房颤动处理指南2016,心房颤动:循证医学对患者处理的影响ESC心房颤动处理指,AF患者的整体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律失常 药物 治疗 现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99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