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X线诊断报告书写ppt课件.ppt
《常规X线诊断报告书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规X线诊断报告书写ppt课件.ppt(2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规X线诊断报告的正确书写,中卫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张涛,放射科的一份X线检查报告,不仅是对病人诊断治疗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一份书面资料的永久记录,不但是对医疗教学、科研做依据,而且是对健康检查、劳动力鉴定、法律鉴定提供的书面资料。,原则,X线检查报告,以求清晰、醒目、简易明了而又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而且不致有所遗漏,为此在书写报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基本内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住院科室、床位号、摄片日期、报告日期等。,二、检查项目,核对检查申请单投照部位(包括左或右)、投照方向(正侧或者斜位)、站立位或卧位等一般信息是否无误。,三、报告内容,1、报告要按一定的观察顺序书写。
2、胸廓(骨性及软组织)-肺纹理(清晰、增粗、紊乱)-肺野(体积、透光度等)-肺门(淋巴结钙化、占位)-纵膈(包括心影及血管影)-膈肌(常见一侧膈肌抬高),2、要重点叙述病变的部位、性质(如渗出、肿块、增生、破坏等)、数目、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与相邻结构的关系,要特别注意描述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的阳性与阴性征象。,3、应简要描述片内已显示但未发现病变的其 它 组织和器官。 4、报告内容应该使用描述性语言,而非诊断 性语言,四、诊断结果,“印象”(或“诊断”)是诊断报告书的最终结论,需特别注意其准确性,要求如下:“印象”应与“表现”所述内容相符,绝不能相互矛盾和相互混淆。 肯定诊断、否定诊
3、断、可能诊断,五、常用的“建议”内容包括:,1、详查XX病或除外XX病:根据影像学表现发现可能存在与临床诊断不一致的其他疾病时使用。,2、进一步XX检查:提示临床医生使用对诊断的某些方面更有力的检查方法以完善诊断或鉴别诊断。无论阳性诊断或阴性诊断病例,都可以通过恰当地使用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检查方法使诊断进一步明确,避免错漏。,3、结合临床:在临床病史不详细,请临床医生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作出判断。4 、对比旧片:如果复诊病人不能提供全面的旧片资料且临床医生可能掌握病人情况更多时,提示临床医生对比旧片作出更准确的对比分析。,5、定期复查:在某些检查存在不明显病变(随时间推移可能变为明显)
4、被遗漏的可能性或所怀疑疾病具有动态变化特点时,提示临床医生嘱患者定期复诊重新检查已确定或排除疾病诊断。,胸 部 X 线 诊 断,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肺野,a) 三个带: 1) 内带:指肺野的内1/3部分,包括肺门结构及一部分较粗大的肺纹理。 2) 中带:指肺野的中1/3部分,此部肺纹理显示较细。 3) 外带:
5、指肺野的外1/3部分,为肺之边缘部分,正常时可以显示显示有极细小之肺纹理。 b) 三个野: 1) 肺上野:为第二前肋端下缘画一水平线以上的肺野,有时又称为上肺野。 2) 肺中野:为上述线与第四前肋端下缘所划水平线之间的肺野,有时又称为中肺野。 3) 肺下野:中肺野以下的肺野,有时又称为下肺野。 4) 肺尖部:指位于锁骨水平以上的肺野。,纵膈,上纵隔:自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四胸椎椎体的下缘连线之以上区域。 中纵隔:自胸骨柄柄体交界处至第四胸椎椎体的下缘连线以下至肺门下缘与T8连线以上区域。 下纵隔:自肺门下缘与第八胸椎椎体的下缘连线之以下区域。 又以心影的前后缘为界分为纵隔之前、中、后纵隔三个部分
6、 前纵隔:胸骨与气管,升主动脉,心脏前缘之间的区域,其内为胸腺、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中纵隔:居中,主要组织与结构有心脏及大血管。 后纵隔:心后缘、食管前缘与脊柱之间的区域,有食管、降主动脉、气管下段和神经及其它组 织。,纵膈分区示意图,正常胸部平片描述,双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双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无增粗、增多、变形;双肺门无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其它:未见异常。,女性胸片,两肺纹理增粗,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两
7、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其它:未见异常。,大叶性肺炎,充血期:X线片可阴性,或受累肺叶肺纹理增多,伴或不伴浅淡的片状阴影。实变期:受累肺叶密度增高,含气消失,可见支气管气相。以叶间裂为界,边缘光滑,病变肺容积无明显缩小。消散期:实变阴影渐变淡、分离呈多发斑片状阴影,最终完全吸收,不留后遗改变并发症:可有胸腔积液。,右肺上叶大叶性肺炎,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右上肺野见密度均匀增高大片状阴影,下缘清晰,止于横裂,其内可见支气管气像;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
8、;其它:未见异常;侧位:病灶位于右肺上叶。,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见沿肺纹理分布斑点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淡且模糊不清,病灶以两下肺明显;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肺脓肿,急性肺脓肿:病变区呈大片状实变影,边缘模糊,可累计数肺段,部分脓液经支气管排出后空气进入脓腔,在立位胸片上显示为一个含有液平面的空洞阴影,内壁多光滑,壁厚,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侵润,这是肺脓肿的典型变现。,慢性脓肿:脓肿壁变薄,气-液平面消失,病变周围出现多量索条状影,纤维组织收缩,可有受累肺
9、叶变形,相邻胸膜增厚、凹陷。,两肺间质性肺炎,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结构紊乱,见多发不规则条状阴影,交织成网状,其间见散在小点状阴影,以两下肺明显;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急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暴发性疾病,通常发生在先前健康的人,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HRCT表现性双肺斑片状毛玻璃影及网格影。,慢性支气管炎,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模糊,以两下肺明显;两下肺野见网状及小点状密度增高影;两侧肺门影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
10、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模糊,以两下肺明显;两下肺野见网状及小点状密度增高影及斑片状密度增高、边缘模糊影;两侧肺门影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胸廓呈桶状胸,肋骨呈稍水平状走向;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结构紊乱,间有点状及网状阴影;两肺野透光度增高;两膈低平,位于第10后肋间处,肋膈角增大;心影狭小,未见明确增大现象;两侧肺门增浓、增大; 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
11、,右下肺霉菌性肺炎,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右下肺野见散在分布、边缘模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右下肺见一薄壁空洞,洞内见一球形肿物,肿物上缘与洞壁间见一新月状透亮间隙;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外伤性湿肺,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纹理增粗、模糊,以两中下肺野明显,且见散在分布,边缘模糊之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各肋骨未见明确骨折;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右肺下叶炎性假瘤,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相当于右肺下叶
12、后基底段见一直径约为4.0cm球形病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两侧肺门未见增大;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 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侧位:病灶位于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左肺下叶支原体肺炎,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左肺下野见自肺门下缘向肺野伸展、呈扇形大片状阴影,密度较淡,其内可见肺纹理影;两侧肺门未见增 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结构紊乱,边界不清,以左下肺野明显;左下肺野见多发囊状透亮影及支气管双轨征;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
13、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左肺多发支气管囊肿,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左肺纹理模糊不清,左心缘旁见多个囊状透亮影,可见部分囊腔内可见液平;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右主支气管异物,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吸气相见,右侧肺野透过度较左侧低,纵隔向右侧移位;呼气相见,右侧肺野透过度较左侧增强,纵隔向左侧移位;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其它:未见异常。,左侧肺不张,左侧肺野呈均匀一致性密
14、度增高影;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膈升高,膈影及心缘不清;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肺结核,肺结核分型(1998年)型 原发型肺结核(1)原发综合征 (2)胸内淋巴结结核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2)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型 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型 结核性胸膜炎 型 肺外结核(骨、肾、中枢神经系统),右肺原发综合症,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右上肺野外带见片絮状阴影,边缘模糊,其内隐约见一密度较高结节状阴影;右肺门增浓、增大,边缘模糊,见结节状肿大淋巴结影;片状阴影与肺门
15、影间见数条索条灶;左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 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两肺急性粟粒型(血播)肺结核,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野满布分布均匀,大小、密度一致粟粒状阴影;肺纹理被掩盖;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两肺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野见多发大小不等、密度不均粟粒状、小结节状及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部分锐利,部分模糊,病灶以上肺野明显,部分为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
16、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右上肺野见斑片状及索条状阴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清晰;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右肺上叶结核球,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右上肺野见一直径为2.3cm球形病灶,边缘光整,其内隐约可见点状钙化灶;病灶周围见散在纤维索条灶及星点状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右肺上叶干酪性肺炎并右肺下叶播散
17、,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右侧中上肺野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下缘以水平裂为界,其内密度不均,隐约见不规则透亮区影;右下肺野见散在斑点状播散阴影,边缘模糊;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双上肺可见纤维索条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右上肺似可见空洞形成;右侧肺门上提,右下肺纹理上提呈“垂柳征”;其它:未见异常。,一个肺野或两个肺野广泛的纤维索条 病变同侧或对侧可见斑片状及结节状病灶。 纵隔向患侧移位 无病变区呈代偿性肺气肿,左上肺陈旧性肺结核部分硬结钙化,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左上肺野见边缘清
18、晰索条状纤维硬化灶及斑点状密度增高不均影;边缘清晰,部分为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气胸,一侧肺野外带(相当于占肺野?)见带状异常透亮无肺纹理区;内侧缘可见发线状被压缩肺组织之外侧缘,肺被压缩约?%;肺野未见明确实变影;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其它:未见异常。,气胸程度,胸腔内透亮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的1/4时,代表肺约被压缩35左右。 胸腔内透亮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的1/3时,代表肺约被压缩50左右。 胸腔内透亮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的
19、1/2时,提示肺约被压缩65左右。液气胸:胸膜腔内有上部为气体与下部为液体的致密影,形成典型的空气液平面征象。,胸腔积液分四类,(1)游离性胸腔积(freepleuraleffusion):a、少量积液最先积聚于位置最低的后肋膈角,因而站立后前位检查多难以发现。液量达250ml左右时,于站立后前位检查也仅见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其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下,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b、中量积液上缘在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肋前端平面以下,中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c、大量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可见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中量,大量,少量,胸
20、腔积液报告举例,右第7肋骨以下见片弧状密度增高影,右膈、肋膈角及右下心缘被遮盖;右侧肋间隙狭窄不明显、所见骨质未见明显破坏;余肺纹理清晰,无增粗、增多、变形;两肺门无增大、增浓;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宽;其它:未见异常。,(2)局限性胸腔积 液(localizedpleuraleffusion):又名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effusion)为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一部位,多见于胸下部侧后胸壁。切线位片上,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之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其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密度均匀,
21、边缘清楚,常见于结核。,(3)叶间积液(interlobareffusion)为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的叶间裂积液,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游离性积液并存。发生于斜裂者,正位X线检查多难以诊断,侧位则易于发现,典型表现是叶间裂部位的梭形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游离性积液进人叶间裂时多局限于斜裂下部,表现为尖端向上的三角形密度增高影。叶间积液可由心衰或结核引起,少数肿瘤转移也可表现为叶间积液。,叶间积液,(4)肺底积液(subpulmonaryeffusion)为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腔积液右侧较多见。被肺底积液向上推挤的肺下缘呈圆顶形易误诊为横隔升高。肺底积液所致的“横隔抬高”圆顶最高点位于偏外1/3,
22、且肋膈角深而锐利,可资鉴别。,液气胸,右侧肺野外带沿侧胸壁内缘见一窄带状异常透亮无肺纹理区,内缘可见发线状肺组织压缩缘,右肺被压缩约20%;右下肺野见大片状致密影,上缘见液平面;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 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双侧胸膜肥厚,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双侧膈肌平直,见幕状粘连,双侧肋膈角变钝;余肺野未见异常密度影;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胸膜粘连,双侧胸廓对称。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正常,未见异常高密度影;两肺门不大, 心影不大,纵隔
23、不宽。双膈面欠光滑,可见蓬状突起。 双侧肋膈角清晰。,胸膜肥厚、粘连、钙化,当胸膜粘连的范围比较小时,可单纯表现为肋膈角变钝或消失,卧位检查肋膈角也不能显示。 当胸膜粘连广泛时,可见胸壁有致密的带状致密影,肋间隙变窄,膈肌上升,纵隔向患侧移位。当膈顶与胸膜粘连时,可见膈肌顶部呈幕状凸起,为粘连与牵拉所致。膈肌活动度减弱。当胸膜有钙化时,还可在增厚的胸膜中见到片状或条状不规则的密度增高的钙化阴影,此表现 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脓胸、血胸等。,右侧胸膜间皮瘤,右侧胸腔见多个大小不等丘状、波浪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部分清晰,部分模糊;,右肺中央型肺癌并右肺上叶阻塞性肺膨胀不全、阻塞性肺炎,两侧胸廓对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规 诊断 报告 书写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9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