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课件.ppt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国际,心肺复苏的历史,1958年美国人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1960年Kouwenhoven发明了胸外心脏按压,从而奠定了现代心肺复苏的基础分别于1966,1973,1985,1992召开全国性的CPR会议;1983召开首次儿科CPR会议(美国);2000年召开首次世界CPR和ECC大会;2005年1月23-30,在美国达拉斯召开第二届世界CPR和ECC会议。1974年AHA开始制定心肺复苏指南,1980,1986,1992多次修订。欧洲于1992,1996,1998制定修订指南。,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2,心肺复苏的历史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心肺复苏概述,心肺脑复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循环骤停后心、肺、脑功能的重建。可分为三个阶段: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心肺复苏简称为CPR(Cardial Pulmonary Resuscitation)也称为初级复苏BLS(Basic Life Support)是指在没有任何条件下的徒手复苏操作技术。目前该观念已发生变化,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心肺复苏概述心肺脑复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循环骤停,概述,高级心肺复苏ALS(Advanced Life Support)采用各种辅助设备、药物和特殊手段等进行的复苏技术。脑复苏:
3、成功的心肺复苏是脑复苏的前提,复苏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复苏的成败。复苏后处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4,概述 高级心肺复苏ALS(Advanced Life S,概述,成人生存链要求四早: 早期识别和求救; 早期CPR,心跳骤停后立即进行CPR,生 存的机会可提高2-3倍; 早期电除颤,如果心跳骤停后3-5分钟内开展CPR加除颤,生存率可高达49-75.8%(VFSCA)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国际心肺复苏指南,5,概述成人生存链要求四早:国际心肺复苏指南5,生存链,早期获得帮助,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ACLS,国际心肺复苏指南,6,生存链早期获得帮助 早期CPR 早期除颤早期ACLS国
4、际心肺,2005指南最重要的修订是改进原有CPR措施使其简单但更为有效。近年一系列研究表明:急救人员对心搏骤停的快速判断与反应、现场早期CPR和室颤发生5分钟内的早期除颤治疗是最重要的改善患者生存率的复苏措施。,国际心肺复苏指南,7,2005指南最重要的修订是改进原有CPR措施使其简单但更,0 - 2%,除颤,除颤,除颤,20%,10,8,6,4,2,分钟,患者生存率,无CPR、除颤延迟,早期CPR、除颤延迟,早期CPR、早期除颤,2 - 8%,国际心肺复苏指南,8,0 - 2%除颤除颤除颤20%108642分钟患者生存率无,过度通气、胸外按压频繁被中断、按压频率过低或幅度太浅。这些可导致心输
5、出量和冠脉灌注压明显下降而影响复苏效果。 2005指南突出强调高质量CPR重要性,将其定义为 “ 用力、快速胸外按压,以达到每分钟100 次的按压频率,按压时胸廓应充分回弹,同时尽量避免胸外按压的中断”。,国际心肺复苏指南,9,过度通气、胸外按压频繁被中断、按压频率过低或幅度太浅。这,EMS急救人员对非目击情况下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除颤前,先行约5组(包括30次按压、2次通气)或约2分钟CPR,尤其是EMS抵达现场距呼救的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无脉性心搏骤停患者两次心律检查的间期应给予约5 组(或约2分钟)CPR。电击复律治疗后急救人员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CPR,5组(或约2分钟)CPR
6、后再检查患者心律。,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0,所有急救措施的实施(包括人工气道开放、给药和对患者重新评估)均应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限制无脉性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期间的脉搏检查。治疗VF/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时,于1次电击后(非3次)立即进行CPR。专业急救人员双人或多人复苏时,应每隔两分钟轮换位置以避免胸外按压者疲劳导致按压的质量和频率下降。轮换时要求动作尽可能快(最好不超5秒钟),以避免中断胸外按压。,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1,所有急救措施的实施(包括人工气道开放、给药和对患者重新评估),CPR程序简化,心搏骤停患者救治是否成功取决于早期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许多国家E
7、MS从接到求救到到达现场的时间需78分钟或更长。因此患者能否存活取决于有无非专业急救人员在现场进行CPR。然而实际情况是只有大约1/3的心搏骤停患者现场接受了非专业人员早期CPR,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复杂的CPR程序难以学习和掌握。因此2005指南强调简化复苏程序以方便非专业人员学习、记忆和掌握,相关修订:,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2,CPR程序简化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2,非专业急救人员开始胸外按压之前不再需要评估循环体征: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所有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辅助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并保证有足够气体量以使患
8、者胸廓有明显起伏。不再要求非专业急救人员进行不需胸外按压的人工呼吸。对除新生儿外所有年龄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按压/通气比例统一为30:2。,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3,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3,CPR,适应症 任何原因造成的呼吸停止 心脏停搏:包括室颤、室速(无脉搏)、 心脏静止和电机械分离诊断 神志不清 无自主呼吸 大动脉无搏动,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4,CPR适应症,CPR操作方法,顺序 ABC A:Airway B:Breathing C:Circulation。最近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提出CAB抢救程序。具体步骤 1.判断有无反应,确定是否意识丧失 2.放好体位 3.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托颌法
9、 4.判断有无呼吸若无呼吸即进行两次人工呼吸如病人仅有临终呼吸应判为心脏停搏。 决定胸外心脏按压前只检查生命体征,如呼吸等,无须检查是否有脉搏。,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5,CPR操作方法顺序 ABC A:Airway B,具体步骤,实施救生呼吸方法; 口对口法,口对鼻法及口对气管呼吸孔法等首次吹气2口;吹气法:持续1秒以上,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500-600ml,6-7ml/kg),以胸廓上台为原则;避免大潮气量和用强力,避免过度通气,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呼吸频率8-10次/分,不强调与按压同步,尽量减少对按压的干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6,具体步骤 实施救生呼吸方法; 口对口法,口对
10、鼻法及口对气管呼,具体步骤,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6秒钟吹气一口(10-12次/分);吹气应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吹气时防止漏气。并且每2分钟检查一次脉搏,每次检查不超过10秒钟。,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7,具体步骤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6秒钟吹气一口(10-12次/,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胸骨下1/2,胸廓正中,乳头线之间;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深度:4-5cm,。“push hard and push fast” ,胸廓恢复到原来位置后进行下一次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基本相等。尽量保持胸外按压不受干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8,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胸骨下1/2,胸廓正中,乳头线之
11、间;国,胸外心脏按压,在CPR中,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提供血流的基础 2人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和人工呼吸角色,最好每2分钟互换;如多人进行心肺复苏,按压人员每2分钟换一次,更换时间少于5秒钟。CPR中,如需检查心律和脉搏等,应在充分的按压和人工呼吸后进行(约2分钟),每次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钟,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9,胸外心脏按压在CPR中,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提供血流的基础国际心,胸外心脏按压产生循环的机制,心泵机制:认为按压使心脏产生压力,加上心脏瓣膜的作用,使血液向动脉流去;放松时则心脏复原,静脉血回流。胸泵机制:认为按压时胸腔内压增高,血液向胸腔外动脉流去;放松时胸内压可降至零,静脉血回流。目前
12、倾向于后者。,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胸外心脏按压产生循环的机制心泵机制:认为按压使心脏产生压力,,有力按压:胸壁下陷45cm 快速按压:按压速率为100次/分(30/2)每次按压后,胸壁复位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按压轮换,2分钟一次,保证质量,什么是有效胸外按压?,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1,有力按压:胸壁下陷45cm什么是有效胸外按压?国际心肺复苏,按压/通气比例,专业急救人员单人CPR、针对成人的双人CPR和非专业急救人员CPR按压/通气比例统一为30:2 。 针对婴儿的专业急救人员双人CPR按压/通气比例为15:2。,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2,按压/通气比例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2,什么是有效
13、人工呼吸?吹气1秒以上,可见胸廓明显起伏。低于正常的潮气量(500-600ml,即6-7ml/kg)及低于正常呼吸频率可以使通气/血流比值保持正常!,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3,什么是有效人工呼吸?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3,单次电击与3次连续电击除颤策略,当患者为VF/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时,予以1次电击除颤,除颤后立即进行5组或约2分钟的CPR,然后分析患者心律或脉搏。,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4,单次电击与3次连续电击除颤策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4,修订依据:,3次除颤策略基于原来使用的单向衰减正弦波除颤器初次除颤成功率低,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双向波除颤器可达90以上的初次除颤成功率;如果单次双向波除颤不成功
14、,则可能VF振幅较低,此时再次除颤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小,最重要的治疗应该是立即进行CPR,尤其是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VF终止后大多数表现为无灌注心律(无脉性电活动),CPR是针对无灌注心律最恰当的治疗。,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5,修订依据:3次除颤策略基于原来使用的单向衰减正弦波除颤器初次,无脉电活动(PEA ),有组织的电活动存在无可感知的脉搏与病因、心率、心电图特点无关,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6,无脉电活动(PEA )有组织的电活动存在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6,Stueven对503例PEA患者EKG分组,1组:P-QRS-T及ST段正常2A组:有心房活动(P),QRS增宽(0.12”),ST段升高
15、或降低、T波可倒置2B组:与2A组类似,无心房活动(无P)3组:完全为单相波,浑沌(Slurred)的RS-T综合波,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7,Stueven对503例PEA患者EKG分组1组:P-QR,缩血管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还没有一种缩血管药物在有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被证实可提高心搏骤停患者存活出院率。 没有证据表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改善心搏骤停患者存活出院率。,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8,缩血管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8,复苏后治疗,2005指南相关修订:尚无标准的复苏后治疗程序,指南建议注意心脏等器官的功能支持、维持血压、控制血糖水平和体温(尤其注意防治体
16、温过高)、避免过度通气。 亚低温治疗:治疗性低体温可改善院外室颤后昏迷的成人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但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病因以及院内发生的心搏骤停患者是否有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9,复苏后治疗 2005指南相关修订: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9,BLS操作流程,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0,如患者无呼吸,进行两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1次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应证 呼吸骤停:溺水、卒中、气道异物阻塞、吸入烟雾、会厌炎、药物过量、电击伤、窒息、创伤、电击伤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 心跳骤停: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形式:心室停搏:电的或机械的静止 电机械分离现象 心室颤动:包
17、括某些室速和扑动,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1,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应证,检查患者反应拍打患者肩部,询问:您怎么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2,检查患者反应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2,启动EMS如果患者没有反应,急救者应立即启动EMSS,如果可能取得AED。,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3,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3,BLS的程序,气道(Airway)患者的体位:平卧位,头、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整体翻转,避免躯干扭曲。急救者的位置:经过训练的急救者应位于患者一侧,或两人分为两侧。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托颌法,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4,BLS的程序气道(Airway)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4,开放气道非专业急
18、救人员:无论患者有无外伤,使用仰头抬颏法。(建议等级IIa)非专业急救人员难以学习和使用托下颌法,不再建议其掌握。(建议等级II),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5,开放气道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5,专业急救人员:患者无头颈外伤证据时采用仰头抬颏法。怀疑患者颈椎损伤时,采用托下颌法 (建议等级II)。,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6,专业急救人员:患者无头颈外伤证据时采用仰头抬颏法。怀疑患者颈,BLS的程序,人工呼吸(Breathing)检查呼吸:开放气道后,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觉有无气息,再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动作,最后仔细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人工呼吸:急救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必须使患者的肺膨胀充分,国际心肺复
19、苏指南,37,BLS的程序人工呼吸(Breathing)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检查呼吸专业急救人员和非专业急救人员如果不能肯定患者呼吸是否“适当”或“正常”时,给予两次人工呼吸。(建议等级IIa) 。非专业急救人员如果不愿进行人工呼吸,则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建议等级IIa) 对于抽气样呼吸患者视为无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建议等级I),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8,检查呼吸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8,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每次通气维持时间应超过1秒。(建议等级IIa)建议每次通气量500600mL,强调应产生明显的胸廓起伏。双人CPR时如果人工气道已建立,人工通气按810次/min频率进行,不需与胸外按压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复苏 指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9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