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5地下水ppt课件.ppt
《工程地质学5地下水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学5地下水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地 下 水,工程地质学,5.1地下水概述5.2地下水类型及其主要特征5.3地下水的性质5.4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退出,5.1 地下水概述,自然界的水分布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中,分别称为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地下水是积存并运动于岩土空隙中的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能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地下水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中的地基承载力、滑坡、沉降、地面塌陷等,地下水位高低、水量大小、化学成分等亦直接影响到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空隙类型,1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2坚硬岩石中的裂隙3可溶性岩石中的溶隙、溶洞,岩土的空隙:通常将岩石空隙的大小
2、、多少、形状、连通程度以及分布状况等性质统称为岩石的空隙性。岩土的空隙是地下水存在的空间。,空隙率,岩土孔隙率的大小,主要与颗粒的形状、排列情况及颗粒的分选性和压密、胶结情况有关。松散沉积物的孔隙率一般很大,可达20%-60%,孔隙:松散沉积物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颗粒间普遍存在着孔隙,沉积物的孔隙率范围,孔隙率,裂隙主要是地壳运动对岩石造成破坏而形成的,岩石成岩时及在地表遭受风化也会形成裂隙。岩石的裂隙率一般比松散泥积物的孔隙率小得多。裂隙率常小于3%,裂隙:存在于坚硬岩石中的裂缝状空隙称裂隙,裂隙率,溶隙:溶隙是可溶岩(如石灰岩)在地下水流长期溶蚀下形成的空隙,溶隙率,5.1.1 地下
3、水及含水层,土中水根据物理力学性质分类,土中水,结合水,非结合水,弱结合水,强结合水,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毛细水,重力水,毛细水(Capillary Water),毛细水上升高度,地面冻胀,沼泽地(湿地),c.助长地基土的冰冻现象,使地下室潮湿,危害房屋基础及公路路面,促使土沼泽化,盐渍化,毛细水对建筑工程意义,a.产生毛细压力,b.对土中气体的分布和流通有一定影响,产生封闭气体,重力水(Gravity Water),结合水(Absorbed Water ),可产生浮力、空隙水压力,有溶解能力,不能传递静水压力,没有溶解能力,5.1.2 岩土的水理性质,1.岩土的含水性,容水性岩土能容纳一
4、定水量的性能。衡量指标:容水度。持水性岩土在重力作用下仍能依靠分子力和毛细管力在空隙中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衡量指标:持水度。,2.岩土的给水性,岩土在势能作用下向外释放水量的性质和能力,给水度。,砾石及砂性土的给水度,达西定律,1856年法国学者Darcy对砂土的渗透性进行研究,结论: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试样的水力梯度成正比,渗透试验,水力梯度,即沿渗流方向单位距离的水头损失,3.岩土的透水性,岩石允许重力水渗透的能力称为透水性,常用渗透系数表示,透水性取决于空隙度、空隙大小、空隙连通性。空隙较大,且相互连通的岩石,地下水可以在岩石中流动。有些岩石虽有很高空隙度,但空隙不连通的岩石和空 隙过小
5、,且连通性不好的粘土和泥岩,地下水也很难在其中流动,1.含水层饱含重力水而又能给出水(透水)的岩层2.透水层可以透水,渗透系数较大的地层。但(目前)不一定含水3. 隔水层相对不透水的岩层。它可以是饱水的粘土层,也可以是致密完整的基岩,岩土体透水性类型,5.2 地下水类型及其主要特征,5.2.1 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起源分类,渗透水,埋藏水,凝结水,原生水,大气降水冰雪溶水地表水渗入地下聚集的水,水蒸气凝结后渗入地下的水,地史时期沉积物空隙中被封闭保存下来的水,又称古水,岩浆中析出的结晶水和水汽又称岩浆水,动画,靠静电和分子引力吸附于岩土颗粒表面,不受重力影响,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受重
6、力影响可自由流动。是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状态和水源,受表面张力作用保存于毛细管中的水,易被植物吸收,吸着水表面厚度超过几百个水分子直径的薄层状水,按赋存状态分类,包气带水,潜 水,承 压 水,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根据含水介质的不同,地下水的分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喀斯特水),土壤水 土壤中未饱和的水;上层滞水 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贴近地表的气态水、土壤颗粒水吸附毛细水分子。这些水虽可连结起来成为液体,但因是充填在细微的孔隙中而不能自由运动,5.2.1包气带水,位于第一层稳定的隔水层以上的含在透水层中的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动的地下水 。此水层的水面称为潜水面。潜水面与地表面的形
7、态具有相似性。,5.2.2 潜 水,潜水面形态的变化规律,受地形和河流位置的影响,受底板隔水层高度变化的影响,受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的影响,潜水的补给和排泄,补给源:大气降水、地表水、深层地下水及凝结水,其中大气降水是主要来源。排泄方式:河流一般中、上游 (动画)蒸发泉,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它的运动受到上下隔水层的约束和水压的作用 。打井穿过上面的隔水层时,承压水就可向上涌出来,稳定水位高于初见水位。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水质、水量、水温受气候影响小,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不易受污染,,5.2.3 承压水(层间水),承压水蓄水构造,1.向斜构造盆地(自流盆地)2.单斜构造(自流斜地
8、),自流斜地,承压水的补给和排泄,补给:补给区直接裸露于地表,接受降水的补给;当含有几个承压水层时,根据正地形或负地形提供的条件形成补给关系排泄:排泄区直接裸露于地表,以泉(动画)的形式排泄;承压水位高于潜水位时,向潜水排泄;正地形或负地形条件下,形成向上或向下的排泄。承压水径流条件取决于地形、含水层透水性、补给区和排泄区水压等,正地形,负地形,按成因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5.2.4裂隙水及岩溶水,裂隙水,埋藏在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风化裂隙水,特征:多为层状裂隙水;水平方向透水性均匀,垂直方向随深度减弱;多属潜水,也有上层滞水;大气降水补给;明显季节性循环交替;常以泉的形式
9、排泄,成岩裂隙水,特征:岩浆岩中成岩裂隙水发育多为层状裂隙水,在一定范围内互相连通;多属潜水,也可是承压水;,构造裂隙水,特征:构造应力分布均匀,形成层状构造裂隙水;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匀,形成脉状构造裂隙水可以是潜水,也可是承压水渗透性各向异性;,脉状裂隙水,层桩裂隙水,岩溶水,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石膏、岩盐等)的溶隙溶洞(洞穴、管道、暗河)中的地下水,又称喀斯特水。,按埋藏条件分为:岩溶上层滞水、岩溶潜水、岩溶承压水,特点:是分布极不均匀在可溶性岩层裸露于地表的补给区,入渗补给有两种方式:灌式补给,渗入式补给岩溶水可通过一个泉或泉群集中排泄;而补给区则成为地表水缺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地质学 地下水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9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