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ppt课件.ppt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与个性相比,个性强调的是独特性,是个人的行为方式;社会性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共性的行为方式。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的关系。,一、学
2、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一)学前儿童依恋发展的阶段1谢弗和爱默逊的阶段模型 谢弗和爱默逊从儿童依恋对象的选择性, 即依恋行为的指向性发展的角度, 将儿童早期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非社会性阶段(06周)该阶段婴儿只能发出哭、笑等无定向的信号。(2)无分化的依恋阶段(6周7个月)该阶段婴儿会对任何人发出信号并从中得到安慰与关注。(3)具体依恋阶段(711个月)该阶段婴儿的依恋集中指向特定的个体, 依恋行为的组织也更具有选择性。,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
3、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2鲍尔贝的依恋阶段论 鲍尔贝根据儿童行为的组织性、变通性与目的性发展的情况, 把儿童依恋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 前依恋期 (03个月)。这期间婴儿对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他喜欢所有人,最喜欢注视人的脸。(2) 依恋关系建立期 (37个月)。这期间婴儿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3)依恋关系明确期(7个月2岁)。这一时期婴幼儿对特定个体的依恋真正确立,出现了分离焦虑与对陌生人的谨慎或恐惧,出现了对人的持久的依恋情感,并能与人进行有目的的人际交往。(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2岁以后)。这时,幼儿开始考虑母亲
4、的愿望、需要和情感。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婴儿在1岁左右都能与抚养者形成某种依恋关系。,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二)学前儿童依恋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 (Ainsworth,1973) 在著名的“陌生情境”研究中观察了一批白人中产阶级母亲与其婴儿的相互作用,观察每3周进行4小时,从出生持续到第54周。观察发现,不同婴儿对陌生情境的反应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儿童和依恋对象的关系密切程度、交往质量不同,儿童的依恋存在不同的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混乱型依恋,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5、(三)依恋对儿童后期发展的影响1对儿童认知的影响2对儿童情感及同伴关系的影响 总之,对于父母的健康依恋将会促进儿童对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奥秘的探索和好奇。同时,早期依恋增加了儿童对其他社会关系的信任,并使儿童以后能对同伴发展起成熟的情感关系。显然,早期依恋对于日后发展确实产生了影响。,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四)建立良好亲子依恋关系的策略1 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2 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3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并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
6、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生和发展1、婴儿同伴关系的发生 有人对2岁以内儿童的同伴交往进行研究,并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1) 物体中心阶段。(2) 简单相互作用阶段。(3) 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婴儿早期的社会交往通常是积极的,到了1岁左右则有近半数的同伴交往是攻击性、冲突性行为,如打架、揪头发、推人等行为。,二、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2、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的发展 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交往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
7、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3)5 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显地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好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的交往水平高于男孩,表现在女孩的合作游戏明显多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二)同伴的作用 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社会游戏规则的学习,同伴从不同于家庭的角度为儿童提供关于这些规则的信息,
8、并评价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如何。同伴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强化者榜样社会比较的参照,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三)影响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因素早期亲子交往经验儿童自身不可控的特征社交技能 此外,研究发现,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性格的特点有是否友好、帮助、分享、合作、谦让、性子急慢、脾气大小、活泼程度、爱说话程度、胆子大小等。,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四)四种社交类型的儿童受欢迎型幼儿被忽视型幼儿被拒绝型幼儿一般幼儿,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9、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婴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一)师幼关系的类型 李红 (2007) 结合我国当前幼儿园的实际,从师幼接触的性质,将师幼交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亲密型紧张型淡漠型,三、学前儿童师幼关系的发展,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二)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 师幼互动指基于教师与幼儿交往而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根据庞丽娟等的研究,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种:教育性交互性和连续性网络性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三)建立良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人际关系 社会 行为 发展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9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