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服从依从ppt课件.ppt
《从众服从依从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众服从依从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影响,主要内容,从众,依从,服从,社会影响: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社会影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的重点是探讨人类在社会情境之中的行为表现,换言之是探讨人类的行为是如何受到社会情境影响而发生或是改变的一门心理学。,从众的实验研究,谢里夫(Sherif,1935)的“游动错觉”研究,阿希(Solomon Asch,1951,1956)的线段判断实验。,米尔格拉姆(Milgram,1969)的现场实验,抢“盐”风波,2011年3月17日,北京某超市顾客排队购买食盐 。,从众,第一节 从众、依从和服从概述 第二节 从 众 第三节 依 从 第四节
2、 服 从,从众、依从和服从,第一节 从众、依从和服从概述,一、基本概念二、从众、依从与服从的联系与区别三、少数人影响,第一节 从众、依从和服从概述,一、基本概念 (一)从众的概念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行为的本质,是个体受到某种社会影响力作用之后,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反应。 (二)依从的定义 依从(compliance)指人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他人请求,行为符合别人期望的现象。无外来胁迫和无明显压力下自觉自愿 (三)服从的定义 服从(obedience)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权威命令之下,迫于直接的或规范的压力而做出命令指
3、定行为的现象。,第一节 从众、依从和服从概述,二、从众、依从与服从的联系与区别 (1)从众与依从的关系 相同点: 二者都是个体受到某种影响而产生的行为变化,其发生机制都不存在对权威者的绝对服从。 区别: 依从行为是由一个特定的影响对象对个体施加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从众没有特定的影响来源,是个体在一定的群体压力之下自发产生的一种跟从行为。,抢盐背后的从众心态,(2)服从与依从的关系 服从的引发,具有某种强制的特征,命令者与服从者之间存在着规定性的社会角色联系。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 依从的理由的内在的,请求者与依从者之间,并没有规定性社会角色关系的束缚,面对请求者的请求,依从者必须有一定的认同,才会
4、顺应其要求去行为。,第二节 从 众,一、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二、从众的类型三、从众行为的利用与控制四、从众的动机五、从众的条件,1、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盲目从众的现象。2、盲目从众的现象有很大的危害。,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从众现象?,说一说,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认知上从众)看见大家买这种资料,我也买这种资料。(行为从众),一、从众含义 从众是指个体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笑话一:一天,三毛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
5、,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个字:公共厕所! 笑话二: 非典期间,四毛看见别人都去买米醋,还听说米醋可以防治非典,就花 30块钱去买了一瓶原来只卖1块钱的米醋。笑话三: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头思考:上面三则笑话中的人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点?,注意:从众不见得符合本意,但从众却是自愿的。,注意:,从众现象是一种较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直觉的心理反应,不能与丧失立场、没有原则这些问题混为一谈。,二、从众的研究,阿希(S. Asch) (1951
6、),实验情境,实验材料,实验步骤与方法: 1、主试者对被试说:请你们从三条垂直中选出一条与标准垂直线等长的来。 2、实验中按控制的特殊情境实施。 (1)每次实验只有一个真被试参加 ,让其余假被试一同参加实验; (2)主试者每拿出一套卡片,被试逐一回答,但规定先由几个假被试回答,真被试总安排在最后第二个回答。 (3)18套卡片呈现18次,第1至第6次,假被试都作正确选择。但第7次开始,假被试都故意作出错误选择。 (4)认真观察真被试的选择是从众还是独立。 3、实验结束后,主试者要个别访问真被试的态度,询问其发生错误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1)大约1/4到1/3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
7、众行为;(2)大约有15%的被试,在回答次数中平均有75%的从众行为,即每12次回答中就有9次表现出从众;(3)所有被试平均从众行为是35%。,视频,从众的情况有三种: (1)真被试确实观察发生了错误,把他人(假被试)的反应作为自己的参考点。这是一种知觉的歪曲。 (2)真被试虽然意识到与他人不同,但却认为多数人的看法总是比自己的意见正确些。这是一种判断的歪曲。 (3)真被试明明知道他人的反应是错误的,但自己却跟着他作错误的反应。这是一种行为的歪曲。,三.从众类型,(一)真从众: 外显行为,内心看法皆一致表里如一,心服口服 任务难度大,依赖性较强评价:真从众,是个人与群体最理想的关系,不会引起个
8、人心理上的任何冲突。,(二)权益从众: 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 表内不一致,迫于群体压力 阿希实验中的从众评价 权益从众是由于种种利害关系,个人在许多情况下,不管内心看法如何,必须保持与群体的一致,否则将由群体制裁而使个人付出太大的代价。(怕丢人、怕得罪某些人、怕被穿小鞋.),(三)不从众1表里不一致的假不从众 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群体的领导者,面对群体激奋)2表里一致的真不从众 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常见于比较自我,主见非常强的人),四、从众的原因,(一)行为参照(信息性动机) 寻求准确性 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从众所指向的多数人的行为,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
9、统。 为什么用“托”的原因(二)对偏离的恐惧(规范性动机) 寻求归属感 五只猴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对于偏离者,群体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因此,任何人对群体的偏离都有很大冒险。(三)人际适应 寻求他人及群体接纳与认可无论人归属于哪个群体,都会期望在这个群体中获得认可,维持与他人的良好人际关系。为了获得归属与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在必要的时候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保持和大多数人的一致。,五、影响从众的因素(从众条件),群体的一致性 群体的规模 群体的凝聚力,个性特征性别差异个人卷入水平文化差异年龄差异
10、,刺激物的性质权威人士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时间因素,影响因素,群体因素:,个体因素:,情境因素:,社会地位与从众,中层的社会地位的人较高从众;高的人自认处于较高的地位,所以无需从众;低的人觉得没希望,所以不必从众,群体的一致性 群体自身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只要群体中出现了不一致的意见时,都会导致从众率的下降。,群体的规模一般来说,群体的规模越大,引发的从众率也越高。按照社会作用力原则,影响源群体增大,相互作用力也会相应增大,从而诱发更多的从众。研究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而增大,但群体超过4人以上时,从众行为的增加速度开始缓慢。,凝聚力越高,个
11、体对群体的依附性和依赖心理越强烈,越容易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美国一著名军事专家在报纸上发表评论员文章(汶川地震),“中国人一瞬间由一盘散沙凝聚成钢板一块,真是太可怕了!”,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从众?研究表明,问题难度与从众率的相关系数男性为0.58,女性高达0.89。,刺激物的性质与从众,(1)清晰程度1 2 判断涉及的事物客观标准越明确,人们对自我判断的肯定程度也越高,相应的行为从众率也越低。(2)重要性 客观刺激物对人们越重要,原则性越强,从众率也越低。全家人一致认为小王做你的伴侣最合适,是不是你就会选择小王? (3)任务难度 难度越大,引发对团体观点的从众行为就更多。 (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众 服从 依从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9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