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检查ppt课件.ppt
《临床免疫检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免疫检查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 高惠英,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免疫功能检测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血清补体 细胞免疫 自身抗体 肿瘤标志物检测病毒性肝炎病原标志物检测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免疫检测,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IF)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法(RIA)被动血凝法(PHA)颗粒凝集法(PA)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免疫双扩散法(ID)流式细胞术(FCM),一、免疫功能检测(一)血清免疫球蛋白 体液免疫 (immunoglobulin,Ig),由浆细胞合成分泌具有抗体活性的一组球蛋白存在于血液、体液、外分泌液、细胞膜据功能和理化性质不同分五大类 IgG IgA IgM
2、 IgD IgE,免疫球蛋白-体液免疫,IgG 含量最多,占70-80%,唯一能通过胎盘 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IgA 分两型:血清型,分泌型 分泌型机体局部免疫(呼吸道、消化道、 泌尿道感染)起更重要作用IgM 分子量最大 占510%。 初次免疫应答的Ig,最早出现的IgIgE 与型变态反应有关 ,血清中含量最少约 0.002% 与过敏原测定相关,免疫球蛋白,临床意义1.IgG IgM IgA 均升高:见于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 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IgE升高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相关 2.单一免疫球蛋白增高: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3.免疫球蛋白降低 各
3、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血清M蛋白单克隆Ig,由单克隆B细胞增殖产生临床意义 提示单克隆Ig增殖性疾病,见于 多发性骨髓瘤(MM) 巨球蛋白血症 恶性淋巴瘤等,(二)补体(complement,C)检测,补体是一组具酶原活性的糖蛋白九种成分C1-C9参与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也介导病理性反应补体功能下降、成分减少可用于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检测 反映补体传统途径活化的活性程度补体C3 含量最多 是经典和旁路途径被激活 的关键物质 补体C4 功能较多 经传统途径活化 促进吞噬 中和病毒 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总补体溶
4、血活性(CH50)、补体C3 C4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炎症 急性组织损伤 恶性肿瘤 急性传染病等减低:各种免疫复合物性疾病 如肾小球肾炎 SLE、RA等自身免疫病 慢性肝病、肝硬化、肝坏死、 AIDS、重度营养不良症、遗传性补体缺乏症,补体C1q检测 意义 增高:骨髓炎、痛风等 减低:SLE、MCTD、重度营养不良等,(三)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 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测定T细胞数量) T细胞转化试验(体外测定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 CD3、CD4 (TH)、CD8 (TS)、 CD4 /CD8 (FCM):检测AIDS、血液肿瘤分型、自身免疫疾病,(三)细胞免疫检测,临床
5、意义CD3(总T细胞)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SLE RACD3/ CD4 (TH)降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用免疫抑制剂者CD3/ CD8 (TS)降低: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疾病CD4 /CD8 比值增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病毒性感染CD4 /CD8 比值降低:艾滋病、恶性肿瘤复发,(三)细胞免疫检测,B细胞 浆细胞 体内唯一能产生抗体(Ig分子)的细胞 CD19等单克隆抗体测定B细胞数 升高 见于急性白血病 降低 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化疗和免疫抑制剂后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测定 判断机体抗肿瘤、抗病毒的指标,(四)细胞因子(cytokine,CK)检测-,CK为
6、免疫调节性小分子多肽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测定ELISA PCR技术白细胞介素2活性及受体 免疫应答、 抗病毒等作用肿瘤坏死因子 抗感染效应、抗肿瘤作用干扰素 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因子 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控制细胞增殖,二、自身抗体检测,风湿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常见自身抗体,抗核抗体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血清学自身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 核 抗 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 结 缔 组 织 病,(1)抗核抗体ANA定义,ANA:指抗细胞核成分(DNA,RNA,蛋白质和酶)的抗体。 ANA是结缔组织病的筛选试验。ANA谱: 针对不同成分,构成抗核抗体谱(Anti-nuc
7、lear antibodies,ANAS)。有助于CTD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判断疗效及预后。,()按抗不同靶抗原成分抗体分类,抗单链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 抗体抗SSB抗体抗Scl70 抗体抗Jo1 抗体,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抗核仁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DNA抗体,ANAS分类,抗组蛋白抗体,抗ENA抗体,(3)抗核抗体检测原理,+,复合物,抗原抗体,底物(抗原),被检血清(抗体),+,第二抗,(4)检测方法及荧光图谱: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Hep-2细胞(人喉癌细胞)作抗原底物, 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方法 是金标准,均 质 型,又称弥散型
8、,染色质均匀一致,此型与抗ds-DNA 、抗组蛋白抗体和核小体抗体有关。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斑点型,又称颗粒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斑块状,此型与可溶性核抗原抗体有关。,膜 型,又称周边型,荧光染色在核周围,此型与抗纤层蛋白和抗ds-DNA抗体有关,多见于SLE,特别是狼疮肾炎患者。,核 仁 型,仅核仁着染荧光,此型与针对核仁内的RNA多聚酶抗体、抗Scl-70和PM-Scl抗体有关。多见于SLE、SSC患者。,(5)ANA临床意义:筛选实验A 出现于各种结缔组织病中 SLE 95、SS 20-60% 、 RA 20-50%、SSc 30% 、PM/DM 20-30%、MCTD 99 B
9、 出现于其它恶性疾病中,往往是低滴度阳性,如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等。C 核型的意义:均质型和膜型提示抗ds-DNA阳性,斑点型提示抗ENA阳性。,表 ANA在某些CTD中的阳性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活动期 95-100% 非活动期 80-100%药物性狼疮(DLE) 95-10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95-100%硬皮病(SSc) 70-90%干燥综合征(SS) 60-80%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 40-60%类风湿关节炎(RA) 30-50%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RA) 20-40%,CTD疾病,ANA阳性率,2.抗ds-DNA对SLE高度特异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10、特异性达95,敏感性仅70 与疾病活动 性及预后相关 提示肾脏损害,3.抗Sm抗体 SLE标记抗体,特异性达99,敏感性仅25可作为回顾诊断与活动无关,、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RF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是抗人IgG Fc段的自身抗体。分型:IgM; IgG; IgA; IgD; IgE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类风湿因子临床意义,主要出现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敏感性70%,特异性60%。高滴度病情活动,有关节外表现时滴度高可出现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
11、某些感染性疾病和老年人也可呈阳性。 RF对类风湿关节炎(RA)不特异,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血清学自身抗体RF(类风湿因子)APF(抗核周因子)AKA(抗角蛋白抗体)抗CCP(环瓜氨酸肽)抗体,5.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小血管炎,胞浆型cANCA (cytoplasmic pattern)核周型pANCA(perinuclear pattern),ANCA主要靶抗原,cANCA (cytoplasmic pattern) 蛋白酶3 (Proteinase 3 ,PR3)pANCA(perinuclear pattern) 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 ,MPO),AN
12、CA临床意义,诊断系统性血管炎C-ANCA对WG高度特异(95%),且和活动相关 抗PR3抗体P-ANCA可见于多种疾病:MPA、CSS等血管炎和其他继发性血管炎等 抗MPO抗体,6、其他组织和细胞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 AMA-M2 PBC抗心磷脂抗体 ACL 抗磷脂综合征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疾病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甲状腺疾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重症肌无力抗平滑肌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三、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检测,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有助于:肿瘤诊断、疗效、监测复发、预后评估,、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免疫 检查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9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