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第三版)培训课件.ppt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第三版)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第三版)培训课件.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2022/12/14,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2022/9/27,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设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设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干预措施效果,确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承受能力适时调整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公共卫生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干预措施效果,确,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
2、公共卫生服务技术体系,设计思路,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公共卫生服务技术体系设计思路,前言: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11-2016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5元提高至45元,先后增加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基础上,组织专家对规范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
3、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前言: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规范包括12项内容,即: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在各服务规范中,分别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要求、工作指标及服务记录表等作出了规定。规范中针对个体的相关服务记录表应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统一管理,工作指
4、标标准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规范包括12项内容,即: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规范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免费、自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计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相关业务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本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
5、卫生服务项目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不断调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规范进行修订。 各地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过程中,要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模式,积极采取签约服务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规范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辖区内常住居民(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
6、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辖区内常住居民(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城乡居民
7、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1.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逐步为服务对象制作发放居民健康卡,替代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作为电子健康档案进行身份识别和调阅更新的凭证。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
8、记录。 3.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按照标准规范上传区域人口健康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规范上报。 4.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1.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1.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2.入户
9、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机构应同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 3.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 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1.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和保存,1.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缘由包括死亡、迁出、失访等,均需记录日期。对于迁出辖区的还要记录迁往地点的基本情况、档案交接记录等。 2.纸质健康档案应逐步过渡到电子健康档案,纸质和电子健康档案,由健康档案管理单
10、位(即居民死亡或失访前管理其健康档案的单位)参照现有规定中的病历的保存年限、方式负责保存。,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和保存1.居民健康档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第三版)培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第三版)培训,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时汇总、更新至健康档案;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 (二)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注意保
11、护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应保证居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能汇总到电子健康档案中,保持资料的连续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四)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五)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
12、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如果服务对象需要可提供副本。已建立电子版化验和检查报告单据的机构,化验及检查的报告单据交居民留存。 (六)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和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电子健康档案应有专(兼)职人员维护。,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四)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七)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八)电子健康档案在建立完善
13、、信息系统开发、信息传输全过程中应遵循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与规范。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应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系统相衔接,逐步实现健康管理数据与医疗信息以及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九)对于同一个居民患有多种疾病的,其随访服务记录表可以通过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信息整合,避免重复询问和录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七)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一)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注:建档指完成健康档案封面和个人基本信息表,其中06岁儿童不需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其基本信息填写在“新生
14、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上。 (二)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三)健康档案使用率=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档案总份数100。注: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与患者的医疗记录相关联和(或)有符合对应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一)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六、附件1 居民健康档案表单目录1.居民健康档案封面2.个人基本信息表3.健康体检表4.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表(见各服务规范相关表单)4.1 06岁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4.1.1 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4.1.2 18月龄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4.1.3 1230月龄儿
15、童健康检查记录表4.1.4 3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4.1.5 男童生长发育监测图4.1.6 女童生长发育监测图4.2 孕产妇健康管理记录表4.2.1 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4.2.2 第25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六、附件1,4.2.3 产后访视记录表4.2.4 产后42天健康检查记录表4.3 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4.4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4.5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记录表4.5.1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4.5.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4.6 肺结核患者管理记录表4.6.1肺结核患者第一次入户随访记录表4.6.2肺结核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4.7 中医药健康管理
16、服务记录表4.7.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4.7.2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5.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表5.1 接诊记录表5.2 会诊记录表6.居民健康信息卡,4.2.3 产后访视记录表,健康教育服务规范,健康教育服务规范,健康教育的内容,辖区内常住居民,健康教育服务管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辖区内常住居民健康教育服务管理,服务形式及要求,健康教育服务管理,服务形式及要求健康教育服务管理,健康教育服务管理,健康教育服务管理,健康教育服务管理,健康教育服务管理,4.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5.加强与乡镇政府、街
17、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社会团体等辖区其他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6.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接受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7.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健康教育服务管理,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中医养生保健,4.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健康教育服务管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健康教育服务管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预防接种服务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预
18、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服务管理,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簿)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3.每半年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簿)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查缺补漏,并及时进行补种。,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服务管理,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
19、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或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服务管理,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并核对受种者姓
20、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进行“三查七对”,无误后予以预防接种。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 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预
21、防接种,预防接种服务管理,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并核对,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预防接种服务管理,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服务管理,预防接种服务管理,1.接种单位必须为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备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2.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工作,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
22、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预防接种服务管理,1.接种单位必须为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通过公安、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多种渠道,利用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入户排查等方式,向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或监护人传播相关信息,主动做好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4.根据预防接种需要,合理安排接种门诊开放频率、开放时间和预约服务的时间,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预防接种服务管理,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通过公安、乡镇(街道)、村(居)委,1.建证
23、率=年度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年度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00分子“年度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是指辖区内实际建立预防接种证的06岁儿童数分母“年度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0-6岁儿童)”是指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数2.某种疫苗接种率=年度辖区内某种疫苗年度实际接种人数/某种疫苗年度应接种人数100,1.疫苗免疫程序 2.预防接种卡,预防接种服务管理,1.建证率=年度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年度辖区内应建立预,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新生儿出院后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
24、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等,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应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母子健康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对家长进行喂养、发育、防病、预防伤害和口腔保健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新生儿家庭访视,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新生儿出院后,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
25、出生缺陷等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家庭访视次数。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新生儿家庭访视,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出生后2830天,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头围测量、体格检查,对家长进行喂养、发育、防病指导。,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基本 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 规范 第三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9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