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及病毒性心肌炎课件.ppt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及病毒性心肌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及病毒性心肌炎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先天性心脏病及病毒性心肌炎,1,先天性心脏病及病毒性心肌炎1,一、解剖、生理特点,1心脏的胚胎发育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时开始形成4周开始形成间隔,并有循环作用8周房室中隔已形成,成为具有4腔的心脏所以,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2,一、解剖、生理特点 1心脏的胚胎发育2,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1.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2.只有体循环,没有有效的肺循环。含氧较高的动脉血经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3.胎儿体内绝大部分是混合血液。4.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的特殊通道。5.胎儿肝脏的血氧含量最高,
2、其次为心、脑及上肢,下半身血氧含量最低。,3,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3,胎儿血液循环,两个途径 脐静脉与门静脉汇合经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1/3卵圆孔-左心房-升主动脉供应头部上肢脐静脉与门静脉回合经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2/3右心室-肺动脉-少部分进入肺,大部分经动脉导管-降主动脉升降主动脉汇合供应腹腔和下肢,左后经脐动脉回到胎盘气体交换,4,胎儿血液循环两个途径4,5,5,出生后血液循环改变,出生后血液循环的主要改变是胎盘血液循环停止而肺循环建立,血液气体交换由胎盘转移致肺肺循环阻力下降 出生后脐血管剪断结扎,呼吸建立,在肺脏开始进行气体交换,由于肺
3、泡的扩张和氧分压的增加,使肺小动脉管壁肌层退化,管壁变薄,扩张,肺循环压力下降,使肺血流量明显增多卵圆孔关闭 肺膨胀后肺血流量明显增多,由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血液增多,左心房压力因而也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则发生功能上的关闭,生后5-7个月时,卵圆孔解剖上大多闭合,15%-20%的人可保留卵圆孔,但无左向右分流。动脉导管关闭 出生后3-4个月80%的婴儿,1岁时95%的婴儿形成解剖上的闭合。,6,出生后血液循环改变出生后血液循环的主要改变是胎盘血液循环停止,7,7,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心脏血管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 心脏病,发病率占活产
4、因而的7-8,而在早产儿中发生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为活产儿10倍。,8,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病因,任何影响胎儿心脏发育的因素都可以使心脏的某一部分出现发育停滞和异常内在因素遗传,特别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外在因素1)孕早期宫内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柯萨奇等病毒感染2)与大剂量放射线接触、3)药物影响(抗癌药、甲苯磺丁脲等)4)患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或能造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9,病因 任何影响胎儿心脏发育的因素都可以使心脏的某一部分出现发,分类,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在左右心之间或住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异常通路,正常情况
5、下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所以血液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屏气,剧烈哭闹或者任何病理情况致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氧含量低的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故称潜伏青紫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右向左,10,分类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在左右心之间或住动脉与肺动脉,分类,分流型(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组,由于畸形的存在,致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而被血液从右向左分流。法洛四联症 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在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没有异常分流或交通存在,故无青紫现象肺动脉狭窄,11,分类分流型(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组,由于畸形的存,
6、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约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30%50%是在心脏胚胎发育异常而形成左右心室的异常通道,可单独存在。,12,室间隔缺损 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12,病理生理,室间隔缺损主要是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交通。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室间隔缺损 所引起的分流是左向右分流,所以一般无青紫。分流致肺循环血量增加,回流致左心房和左心室的血量增加,使左心房和左心室的负荷加重,导致左心房和左心室肥大,随病情发展或分流增大,可产生肺动脉高压。此时自左右向右分流或反向分流而呈现青紫。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症,13,病理生理室间隔缺损主
7、要是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交通。由于左心室,VSD血液动力学变化,14,VSD血液动力学变化14,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决定于缺损的大小和肺循环的阻力小型缺损(缺损0.5cm)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正常,胸廓无畸形,多于体检时发现杂音,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中型缺损(0.51.0cm),大型缺损(1.0cm)喂养困难,吸吮时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晚期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肺动脉高压,活动能力下降,青紫和杵状指,15,临床表现15,体检心前区隆起L34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心界扩大胸骨左缘 L34可闻及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向心前区广泛传导,肺动脉第二心
8、音增强,临床表现,16,临床表现16,辅助检查心电图中型缺损者左心室肥大大型缺损者有左、右心室肥大胸部X线检查 小型缺损者无明显改变,中大型缺损者肺血增多,心影增大,肺动脉段凸出,搏动强烈,肺门阴影扩大,心脏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左心房和常增大,晚期可出现右心室增大。超声心动图 可见缺损部位、大小及分流方向,可见左心室、左心房、和右心室内经增大,主动脉内径缩小心导管检查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他心脏畸形或对解剖有疑点,须做右心导管检查,可发现RV血氧含量高于RA,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增高,导管可通过缺损进入左心室,17,辅助检查17,VSD的治疗1 预防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手
9、术治疗小型VSD:不一定需要治疗,有自然闭合的可能中型VSD:56岁做手术大型缺损、反复肺炎、心衰者在6个月 2岁内做手术介入性心导管术,18,VSD的治疗18,预后预后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小型缺损预后良好,大部分在3岁内关闭,尤其是1岁以内,小型缺损及时是不关闭也无大碍,19,预后19,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7%15% 女性较多,男女比例1:2是在胚胎时期发育过程中房间隔发育不良,吸收过度或心内膜垫发育障碍,导致两心房之间存在通路,房间隔缺损,20,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7%15% 房间隔缺损20,病理生理出生后随着肺循环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大于右心房压力,出现左向右分流,分流量的大小决定
10、于缺损的大小,和两侧心室顺应性。随年龄增长,体循环压力增高,肺阻力及右心室压力下降,心房水平自左向右分流增加,分流造成右心房和右心室负荷过重,而出现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肺循环和体循环血量减少。分流量大时可产生肺动脉高压,晚期当右心房压力大于左心房压力时,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21,病理生理21,ASD血液动力学变化,22,ASD血液动力学变化 22,临床表现症状决定于缺损的大小缺损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缺损大者由于分流量大,使体循环血量减少,表现为易感乏力,体型瘦长,面色苍白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多使肺充血,患儿活动后气促,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当哭闹
11、,肺炎或心衰时,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出现青紫,23,临床表现23,临床表现体检发育落后,消瘦,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不伴震颤心浊音界扩大L2 3可闻及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或亢进,并呈固定分裂,24,临床表现24,辅助检查心电图 电轴右偏和不完全性右束传到阻滞胸部X线检查 心脏外形呈轻-中度增大为主,以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凸出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和右心房内经增大心导管检查 疑有肺动脉高压存在,可做心导管检查,25,辅助检查25,ASD的治疗介入性心导管术 扣式双盘堵塞装置蚌状伞或蘑菇伞手术治疗房间隔修补术,26,ASD的治疗26,预后一般预后较好,小型房间隔缺
12、损在1岁内有自然的可能,一岁以上自然愈合可能性很小,27,27,动脉导管未闭,PDA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9%12%女性较多见是胎儿时期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的正常通道。是胎儿循环的重要途径动脉导管于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天功能上关闭,生后3月左右解剖上完全关闭。若持续开放并出现左向右的分流者及为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28,动脉导管未闭 PDA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9%12%动,病例生理动脉导管的开放使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存在通路,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导管粗细,主、肺动脉之间的压力差,由于主动脉压力高于肺动脉,无论收缩期还是舒张期均自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肺循环血量增加,回流至左心房和左心室的血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先天性 心脏病 病毒性 心肌炎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8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