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精神科应用ppt课件.ppt
《中西医结合精神科应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精神科应用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 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科 罗诚,题外话,中医与西医的差异用药如用兵 (杀人一万,自损八千)医学-中医(理论、方法) 战争-兵法、武术?多一种选择,多一种力量成为一名“中医 ” 只需要40分钟,提纲,1.中医精神病史2.中医精神病基本理论3.中医治疗精神病的理论支持4.循证医学下中医的临床应用5. 中成药精神科临床应用6.中西医结合使用注意事项7.我院中医门诊服务介绍,1.中医精神病史,汉.黄帝内经。这部书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也是精神病学的理论基础。灵枢 癫狂篇中对癫狂的论述提出脏腑功能与精神活动的理论学说,并指出证治针药等理论根据和治疗原则。灵枢
2、.癫狂: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若怒善恐者,得之忧饥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li,日夜不休狂言、惊、善笑、为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灵枢.本神:“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汉.难经沿用内经的分类,并提出:“重阳则狂,重阴则癫”的看法,为区别癫与狂提供了根据。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热病或传染病所致的精神紊乱描述甚细致对治疗和预后也有较深的创见。脏躁、奔豚气、百合病。这些临床描述颇具现代医学的癔症及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在内经“癫狂”的基础上补充了精神病的内
3、容。,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根据病因和症状分别列出三十多种精神异常的综合征。把“癫狂”归纳在风类诸候中。风狂病候、风邪候等,大都是描写精神失常的症状。唐 孙思邈千金方对癫狂的症状描述十分细微,生动如画, “凡诸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象,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而不声,或复多言而漫说,或歌、或哭、或热、或冷、或笑、或坐沟渠,啖食粪秽,或裸形露体,或昼夜游走,或嗔骂无度 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令针灸与药方并主之 ”。对精神病的药物治疗与针灸治疗都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为以后区分癫狂痫分为三类打下基础,在治疗方面,丹溪创立了“活套疗法”,以情胜情,似现代精神疗法,是朱丹溪的伟大创
4、举,他同张从正二氏首创痰迷心窍学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的医药学知识,大胆的纠正了历代本草学中的谬误之处,整理收集二百余种治疗精神病的有效药物,如对中药蔓陀罗服后能“令人笑,令人聋”,作了实验观察,对精神病的认识更加明确,分类更精确了一些。,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专门列出神志门,对精神病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精神病学专章,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是把“癫”与“狂”两症明确划分,改变了以往精神病学分类的混乱的情况,他将精神病分成癫狂痫、烦躁、惊悸恐三大类。在癫狂痫下又将癫、狂、痫三者明确区分。烦躁下列:烦燥、谵妄、循衣模床、喜笑不休、怒、善叹息、悲。在惊悸恐下列:惊、悸(怔
5、忡)、恐、健忘、不得卧诸类,分类明确。,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痴呆” ,并作了详细的症状描写及预后观察,其描述与十九世纪末德国人克雷丕林所描述的早发性痴呆颇为相似。但在时间上却早了两个多世纪。清陈士铎石室秘录把精神病划分为狂病、癫病、花癫、呆病四类,治疗方药有新的创见和补充,并有生动的病案记录。对研究中医精神病学实为一部重要著作。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将李挺提出的“产后癫狂”列入分类,使得精神病的体系更趋完善。还有一些类似神经官能症的病症,则分散于头痛,眩晕,怔忡,惊恐,烦躁,不寐,健忘,遗精等诸症中。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用四十年时间观察了一百多具尸体,著了此书。提出人的“灵机记性,不在心而
6、在脑”、“小儿无记性都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提倡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精神病。,2.中医基本理论,2.中医基本理论,1.中医精神科疾病病名:“癫病”、“狂病” “痴呆”、“郁病”、“健忘”、“不寐”“多寐”、“痫病”、“阳痿” “早泄”、“虚劳”、 “梅核气”、“疼痛”2.整体观念 :天人合一,形神合一3.辨证论治:脏腑、八纲、七情.,2.中医精神病基本理论,重阳则狂,治宜重、下、润,重阴则癫 治宜化、散、补,火、瘀、阴血虚,痰、气滞、气阳虚,热、实、阳、无形、急,寒、虚、阴 有形、慢,躁狂, 青春型,抑郁,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气,阳,阴,3中医治疗精神病的理论支持,“中医尽管
7、能够治好病,却没有人能够说明中医之所以能够治好病的道理” -梁启超“西医能说清楚病人得了什么病,虽然治不好,但西医是科学的;中医虽然能治好病,就是因为说不清楚得的是什么病,所以不科学”- 胡适,百年逻辑困惑,3中西医治疗的国家保障,国内目前拥有一所国家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大学6所,中医学院21所,中医研究所45所,其中国家重点中医实验室21所,2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目前拥有中医杂志170种,其中中国核心期刊19种,结合医学英文版为SCI数据源期刊。精神病学:行业标准1981,1991,1998。,3中西医治疗精神病现况,至2008年底,国际SCI论文检索,相关报道和研究7篇,分裂症3篇,抑郁
8、症4篇,均为肯定结论。国内核心期刊相关报道和研究有80余篇,均为肯定结论。普通杂志有300余篇,但方法不一,无否定肯定结论。,3.中医精神病治疗基本方法,1.药物: 汤药、成药(传统、现代)、食疗2.针灸: 电针、毫针、耳穴治疗、微波、穴 位注射、埋线 等 3.中医情志治疗:克胜法、移精变气4.养生: 四时养生、饮食养生、行为养生、 情志养生、房室养生等,3.中西医辨证论治基本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1981年制订了精神分裂症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草案),199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精神分裂症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躁狂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 神经症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三
9、种疾病的中西结合辨证分型。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法,部分方剂通过二期临床试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3.中西医治疗重性精神病基础研究,罗和春,周东丰,贾云奎,舒良,. 电针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7,(01) .1977例抑郁症患者中医不同证候构成比分析 胡随瑜; 张宏耕; 中国医师杂志 2003-10-25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黄芫花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2,。秦伯益等【针灸对药物依赖作用的穴位优选】等系列研究。(1995-2004)王忠诚等【针灸镇痛】系列研究(1990-2000)姜佐宁等【针刺对脑啡肽影响】系列研究,3.中西
10、医治疗重性精神病临床研究,朱运斋,康冰,朱庆琪,等.水蛭大黄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16(5):466.罗和春,沈渔邨,孟凡强,等.舒血宁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3):39.Th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Study on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with Electric Acupuncture and Fluoxetine 罗和春; 沈渔邨; Uriel Halbriech; 周东丰; 第二次世界中西
11、医结合大会 2002-09电针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的对照研究 罗和春; 沈渔邨; 孟凡强; 赵学英; 梁炜; 谭春香; 韩毳; 周东丰; 刘平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3-11-25导痰汤加减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刘景利; 马丽; 苏健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03-20比较美罗牛黄宁宫片合并利培酮和单用利培酮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张玉麟; 王义方; 苏健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09-01吴彩云等.中药活血化瘀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年,4.循证医学下中医的临床应用,4.治疗选择的循证要求,I级证据
12、:来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1级证据:来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II-2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的证据; II-3级证据:来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III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4.治疗选择的循证评价标准,A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知讨论该医疗行为; B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医结合 精神科 应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8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