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第9章 炒法ppt课件.ppt
《中药炮制学第9章 炒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学第9章 炒法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炒 法,一、 历史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嚣盐令黄”的记载。集韵中有“熬”金匮玉函经中提出了炒制。二、含义,三、分类清炒法:炒黄牛蒡子 炒焦山楂 炒炭干姜 加辅料炒:麸炒枳壳 米炒党参土炒山药 砂炒鸡内金蛤粉炒阿胶 滑石粉炒刺猬皮四、目的,五、操作方法 分为手工炒和机器炒。1手工操作优点: 设备简单,适合小量生产。锅位和作用 斜锅便于炒制、便于出药 平锅适合少量药材炒制、一锅多用操作程序 烧锅 投药 翻炒 出锅 摊开放凉,2机器炒制(1)平锅式炒药机 适用于种子类药材的炒制(2)滚筒式炒药机 不适合易粘的药物。(3)电脑程控炒药机。 受热均匀、生产效率高。,六、注意事项:1火侯适宜。 武火多
2、用于炒炭、砂炒 文火多用于炒黄 中火多用于炒焦、蛤粉炒等2 受热均匀。 大小分开炒、勤翻动。,第一节 清炒法,一、含义二、分类 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目的1增强疗效。如王不留行、焦麦芽等。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牵牛子等。3缓和药性。如葶苈子等。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地榆、荆芥等。 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如槐米等。,四、注意事项1炒黄防焦化 炒焦防炭化 炒炭防灰化2大小分档,火力适宜。3炒前锅要预热。4 炒制均匀,出锅迅速。,A炒黄 (包括炒爆)(一)定义(二)工艺 药物锅内(用文火或中火)不断翻动至所需程度,取出放冷。(三)标准 黄而不焦(1)药物断面呈黄色(2)颜色加深(3)发泡鼓起(4)爆
3、裂(5)逸出固有气味,(四)注意事项: 防焦化。一般用文火,但有些用中火,如苍耳子、水红花子、王不留行等。(五)适宜药物 适用于果实种子类药材 (赤芍、槐花、九香虫、海螵蛸),(六)现代研究 1“逢子必炒”的科学道理 种子类药物一般富含油质,种皮质坚致密(坚硬的种皮保护种子免遭外力破坏,油质提供种子萌发的养分)。因此外界的水分不易浸润和渗透。经加热炒制,种子受热,表层组织细胞失水,干燥收缩,内部组织细胞中的水分汽化,产生膨胀压,使药材膨胀鼓起。当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皮层组织即破裂,表现为种皮出现裂隙或爆花。药材外皮产生裂隙,内聚力降低,便于粉碎;裂隙亦有利于水分的渗入和有效成分的溶出。,2“破
4、酶保苷”的原理 苷类是一类具有苷元和糖缩合(失水)而成的环状缩醛衍生物。含苷类药物往往在其不同细胞中还含有相应的分解酶。酶是一类多肽类活性物质,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会迅速将相应的苷水解,生成苷元(或次级苷)和糖。切制成饮片后破坏了药物的细胞壁,饮片在贮藏、煎煮过程中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溶媒令苷与相应的分解酶接触,发生分解反应,从而使苷类的含量下降,影响疗效。酶为一类多肽类物质,受热会变性失活,故而加热破坏酶的活性,有利于含苷类药物的保存。,白芥 白芥子,芥 子【处方用名】 白芥子【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历史沿革】 唐代有蒸熟捣(千金);微熬(外台)。宋至明、清基本沿用前法。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
5、生用、炒黄等。【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经。【功效】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炮制方法】 1.芥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2.炒芥子 文火 炒至颜色加深,有爆鸣声,断面浅黄色,有香辣气。,【炮制作用】 生芥子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如控涎丹、白芥子散炒芥子缓和辛散走窜之性,温中散寒,温肺豁痰利气 如三子养亲汤缓和辛温之性,免伤阴耗气。利于粉碎和煎出,利于成分的煎出。杀酶保苷,保留有效成分。适合临床不同需要。,【炮制研究】 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 (芥子酶的分解) 白芥子苷 白芥子油 (助消化、祛痰),萝卜 莱菔子,莱菔子(炒香、炒响)【处方用名】 萝卜子【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炮制学第9章 炒法ppt课件 中药 炮制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8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