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PPT课件77人民版.ppt
《宋明理学PPT课件77人民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明理学PPT课件77人民版.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 宋明理学,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南郑中学 黄程,儒学产生,初步发展,春秋,儒家思想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隋唐,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三教合一,理学产生,儒学复兴,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探究学习,“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天理又指什么?,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秩序,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 、儒学的困境: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2)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严重挑战 原因: 佛教传播 道教在民间
2、的兴起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江 南 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道教在民间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
3、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 中国人史纲 同心出版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
4、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2 、儒学复兴运动奠定了理学兴起的基础。(1)唐代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宣传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李翱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韩愈明确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有异于佛老的“道”。他所说的儒者之道,概括地说,也就是指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千百年来,传承儒家此道者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
5、,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这个传承系列类似于佛教所说的法统,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也就是朱子所说的道统。自从韩愈提出道统说以来,历来解说道统者都未能超出韩愈道统说的框架,即从道与统两个方面来理解道统。前者是逻辑的,后者是历史的。甚至可以说,直到现代,人们对于道统的理解也并未超出韩愈的水平。,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3、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原因: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 基本主张: 1、他们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 2、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在北宋新儒学思想家们的持续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
6、变,重忠孝、讲廉耻、励节气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理学就是在这次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宋明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王阳明,程颐,朱熹,程颢,(北宋人,兄弟俩)理学开创者,南宋人,明朝人心学集大成者,程朱理学代表人物,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南宋人理学集大成者,心学开创者,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想一想】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参考:理学家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的境界。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应当就是所谓“孔颜之乐”。而传统儒学的核心价
7、值观就是仁,这体现在传统儒学家的言行中。,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朱熹,2、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理气关系论,先有理后有气(客观唯心主义),“存天理,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4、评价:,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做为官方正统儒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3、成就:,1、理论来源:,二程+张载,理学修养论:,“格物致知”,“理直气壮”,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材料三: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天下未有无理
8、之气。,2、理气关系论(世界本原):,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1、“理”指什么:,朱熹认为“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对个人而言,就是人性、修养。,理先于气,理是世界的本原。,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四: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3、伦理观:,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
9、出“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三纲五常,材料五: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格物:“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理学修养论:,“格物致知”(学习、实践) (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5、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正君心”,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通过格物渠水清澈,活水有源头,致知读书
10、学习是获得知识的源头.,“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点拨】,“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或“真知”)。,明成祖朱棣进一步推崇朱学,钦定编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三部书成为国家指导思想的官方哲学。,【问题导学】,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朱熹,朱棣,程朱理学是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
11、形成的新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1、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2、王守仁(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哲学思想:,伦理观:,良知就是本心,心即理,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 。,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心即理”(认为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发明本心”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求理的方法就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
12、王守仁。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传习录上,心领神会 心烦意乱 心直口快 心想事成 心安理得 心平气和 心猿意马 心有灵犀,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
13、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思想核心:“致良知”,为了遏止伪善的流行,王守仁特别强调:“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陆王心学,陆九渊,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反对“格物致知”,王守仁 (阳明心学) (明代),思想核心:“致良知”,克服私欲,“知行合一”。,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五、对宋明理学的认识,1、宋明理学的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14、。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共同点:,(1)内容相同:,(2)影响相同:,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思想实质);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陆王心学提出“致良知”,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
15、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朱子说:“对,天生的。”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世界本原,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父子关系,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道德修养,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明理学 PPT 课件 77 人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8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