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置课件.ppt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置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置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时诊断治疗与护理,目 录冠心病,目 标,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明确急性心肌梗死定义及临床表现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表现掌握心肌坏死标记物演变熟悉治疗与护理要点,目 标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冠心病,冠心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疾病,因其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冠脉痉挛)常常合并存在,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脂质条纹,中间阶段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复合病变破裂,从十几岁开始,从30岁开
2、始,从40岁开始,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主要为脂肪积聚,平滑肌细胞和胶原增生,栓塞 出血,内皮功能不全,Modified from Pepine, CJ, Am J Card, 1998,泡沫脂质中间阶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复合病变破裂 从十几岁开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正常,脂肪条纹,纤维斑块,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溃/裂隙和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TIA,严重的下肢缺血,临床无症状,心血管死亡,年龄增长,稳定性心绞痛间歇性跛行,不稳定性心绞痛,ACS,*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TIA,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肾病缺血性肠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
3、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正常脂肪,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置课件,冠心病分型,隐匿性冠心病: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心绞痛:胸骨后的压榨样疼痛,持续几分钟,硝酸甘油可缓解。心肌梗死:疼痛更重,可出现心慌、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缺血性心肌病:长期慢性缺血,引起心肌病变,心脏扩大。猝死:没有预兆的突然死亡。,稳定型不稳定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 (ACS)陈旧性,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粥样斑块不稳定,冠心病分型隐匿性冠心病: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具有共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主要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
4、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的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续的急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主要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理,1.引起急性狭窄或闭塞的原因有:(1)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和血栓形成;(2)斑块内或其下出血;(3)冠脉持续痉挛。2.促成粥样斑块破裂的诱因包括: 交感神经兴奋 、饱餐后,血脂和血粘稠度升高、重体力劳动、用力大便、休克、脱水、出血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理1.引起急性狭窄或闭塞的原因有:,中层,管腔,管腔,脂核,脂核,易损斑块,稳定性斑块,急性冠脉综合征 稳定性斑块和脆弱的斑块,稳定性心绞痛,
5、破裂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非闭塞性血栓(白色血栓),闭塞性血栓(红色血栓),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ST段抬高,不稳定性心绞痛 (UA),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EMI),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纤维帽,中层管腔管腔脂核脂核易损斑块稳定性斑块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置课件,病理演变,心肌病变冠脉闭塞后:2030分钟少数坏死 12小时绝大部分呈凝固性坏死 肌溶解肉芽形成Q波心肌梗死:常见心室破裂或室壁瘤形成陈旧性或愈合性心肌梗死:坏死组织在68 周形 成瘢痕愈合,病理演变心肌病变,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变化 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所致 EF值 、SV 、
6、CO 、Bp 、心律失常 心室重构 心壁变薄、心腔扩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泵衰竭 ( Killip分级 ) 级 无明显心衰 级 左心衰,肺部啰音50肺野 级 有急性肺水肿 级 有心源性休克,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注意,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与梗死的范围、部位和侧支形成等密切相关,注意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与梗死的范围、部位和侧支形成等密,(一)先兆,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多在安静休息、非活动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此时应警惕,及时住院处理,可避免发生心肌梗死。,(一)先兆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较久
7、、硝酸甘油,(二)症状,疼痛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等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症状,(二)症状疼痛心,(二)症状,1.疼痛: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发生的部位和性质类似于心绞痛,但多无明显诱因。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频死感。少数患者(多为糖尿病或老年患者)无疼痛或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理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 ,易被误认为胃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或背部上方 易被误认为牙痛或骨关节痛;另有少数人在整个急性病程中无任何明显症 状,日后体检才发现曾患过心肌梗死。,(二)症状1.疼痛: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发生的部
8、位,(二)症状,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系由坏死物质吸收所致。发热一般于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二)症状2.全身症状:,(二)症状,3.胃肠道症状约1/3的患者在疼痛剧烈时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部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致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以下壁心肌梗死多见)。,(二)症状3.胃肠道症状,(二)症状,4.心律失常 见于75%95%的患者,多发生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最为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心律失
9、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若室性期前收缩呈频发(5次/分)、成对、成串(连发3个)、多源性出现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二)症状4.心律失常 ,(二)症状,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时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但如疼痛缓解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且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3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见于约2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休克主要是由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10、也与神经反射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或血容量不足等因素有关。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反复出现,严重者数小时内致死。,(二)症状5.低血压和休克,(二)症状,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系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收缩不协调所致,发生率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右心室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二)症状6.心力衰竭,及时诊断,及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及时诊断,心肌损伤标记物显著增高(CK-MB、TnT/I ) 并且具有下述一项即可诊断1)新出
11、现的病理性Q波2)ST-T动态改变3)典型胸痛症状4)心脏冠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及时诊断心肌损伤标记物显著增高(CK-MB、,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常有进行性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定位、定范围、估计病情演变和预后都有帮助。,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常有进行性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定位、,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 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T波倒置,往往宽而深,两肢对称。急性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无病理性Q波;相应导联ST段压低0.1mV;对称性T波倒置。,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心电图动态性
12、改变,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 超急性期:起病数小时内,高大T波或斜型抬高的ST段急性期:数小时后,ST段弓背抬高,与治理T波相连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到2天内,病理性Q波亚急性期:数日到2周左右,ST段逐渐回到基线,T波平坦或倒置慢性期:数周至数月以后,ST段回到基线,“冠状T”形成(即T波呈V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心电图动态性改变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心电图定位,注:“+”表示典型ST段上抬、Q波及T波变化,心电图定位前间壁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V1+V2+V3+,的血清心肌标记物及其检测时间,项目 肌红蛋白 心脏肌钙蛋白 CK CK-MB CTnI CTnT 出现时间 1 2 2 4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心肌梗死 应急 处置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8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