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技能的学习ppt课件.ppt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技能的学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技能的学习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技能的学习,1,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对技能含义的不同认识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心理学大辞典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皮连生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冯忠良,2,概括起来: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定义的特点1、练习作为技能的形成途径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练习逐渐形成的。技能的形成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初步学会到熟练掌握、由不完善
2、到完善的过程。,3,2、动作方式作为技能的形式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对操作方式的概括和熟练。知识学习所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及怎么样(陈述性知识)、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技能学习所要解决的是完成活动要求的动作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即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4,因此,程序性知识虽与活动动作的执行密切相关,但它仍只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包括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它只是解决活动的定向依据,而不是活动方式本身。要真正掌握技能,不仅要掌握某些程序性知
3、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动觉经验,才有可能实现。可见,技能不仅与陈述性知识不同,而且也不能等同于程序性知识。,5,3、合乎法则作为技能的标志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技能中的活动方式不是任意的动作组合,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执行要求都体现了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符合活动的内在规律,不是一般的随意动作,具有操作程序的特点。因此,技能不同于习惯,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作为技能的活动方式,在活动中通过不断练习而形成动力定型,逐
4、步实现自动化并向能力转化。,6,二、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1、技能与知识的关系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联系和关系的抽象与概括;技能则是对动作方式或操作程序的具体的概括。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同步的。一般说来,技能的形成与发展较知识的获得要晚。,7,2、技能与习惯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洗手的习惯后,只要一遇到这几种情景出现,完成洗手动作就成为他们的需要。习惯形成后不去进行这种动作往往会使人感到不安。如,一个有卫生习惯的人身处于一个肮脏的环境中时,会觉得浑身不自在,非要作一番清扫不可。习惯可以通过简单的重复养成,
5、也可以依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刚入学的孩子,教师特别注意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就是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8,技能与习惯的区别从表面上看,习惯和技能都是若干动作的组织体系,实际上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第一,技能是越来越向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靠近,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也就是说,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9,第二,技能是既和一定的情境,又和一定的任务联系起来的;习惯则只和一定的情境而没有和一定的任务相联系。由于技能和一定任务相联系,所以需要时才那样做,不需要时就不那么做。也就是说,技能是由一定任务所始动,所以它是主动的,需要时就出现,不需要时就不出现。习
6、惯则只由一定情境而始动,所以习惯是被动的。有些动作既可能是技能,也可能是习惯。比如吹口哨,它可以是技能,需要时就吹,但也可能是一种坏习惯,在一定场合(上课或晚自习等)就吹。,10,熟练与习惯的关系熟练是高级水平的技能。它是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但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除熟练外,还有习惯。熟练与习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习惯和熟练都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任何习惯离开了熟练的动作是无法完成的。如有卫生习惯的人,其刷牙、洗脸、洗衣、扫地等动作是很熟练的;有某种习惯的人其动作也是很熟练的。正因为这样,人们在完成习惯动作时,意识的调节与控制作用是很低的。,11,三、技能的分类技能通常按其本身
7、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1、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它是指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操纵器具的动作技能 写字、绘画、骑自行车机体动作技能 田径、体操、唱歌、跳舞,12,动作技能具有下列特点:首先,动作对象的物质性。这是就动作的对象而言的,动作技能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骨骼,具有物质性或客观性。其次,动作进行的外显性。这是就动作的进行而言的.动作技能是由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来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最后,动作结构的展开性。这是就动作的结构而言的,动作技能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13,2、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
8、力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协作、观察、分析等技能。学生在观察、记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也是心智技能的不同形式。智力技能可分为一般智力技能和专门智力技能两大类。,14,专门的心智技能是为某种专门的认知活动所必须的,也是在相应的专门的形成、发展和体现出来的。如默读、心算、打腹稿等技能便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专门心智技能。即阅读技能、计算技能和写作技能。一般的心智技能是指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心智技能,它是在多种专门专门心智技能的基础上,经过概括化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观察技能、分析技能、综合技能、比较技能、思维技能、记忆技能、想象技能
9、。,15,一般智力技能只能通过特殊智力技能得到表现,而特殊智力技能又必须建立在一般智力技能基础上。任何一种一般智力技能的运用,都需要有具体的内容。比如思维。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技能,分析什么对象,综合什么材料,涉及到一定的专业知识,使思维技能在一定的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而在专业活动中表现的技能就是特殊的智力技能。当然,任何一种特殊的智力技能是不能离开一般的智力技能的,如同写作技能离不开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技能,并受一般智力技能的制约。,16,智力技能的特征智力技能就其对象、方式和结构而言,有以下三个特征:1.观念性。就智力技能的对象而言,它并不是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客体,而是这种客体在头脑中
10、的映像。这种映像是观念性的,具有抽象性和主观性。因此,智力技能是在个人头脑内部进行的,既具有主观特色,又是无物质形式的抽象的东西。2.内潜性。就智力技能进行的方式而言,它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言语默默进行的,从外部很难觉察到头脑中加工改造的思维过程。可见,智力技能是一种非外显的活动。3.简缩性。就智力技能的结构而言,它是高度省略、高度压缩的,所以往往难以使人察觉其活动的全部过程。智力技能是一种非扩展性的自动化过程。,17,3、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区别: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扩展性等特点,是外显的肌肉骨骼的操作活动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等特点,是内隐的四位操作活动联系:心智技能
11、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的组成部分动作技能又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和外部体现的标志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18,在确定某种技能到底是属于心智技能还是动作技能时关键是取决于其活动的主导成分。如打字、体操主要是肌肉骨骼的的动作,虽然这种动作也受到人的思维调节支配但它属于动作技能。而阅读、写作、运算主要是人脑内的思维活动。虽然也借助于发音器官和手的动作来实现但它扔属于心智技能。,19,四、技能的作用1、技能的掌握是进行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2、技能的形成有助于对有关知识的掌握3、技能的形成有利于智力、能力的发展。,20,五、技能的迁移与干扰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
12、后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是促进作用,也可以是妨碍作用。1.正迁移。已经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类似的新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影响,叫做技能的正迁移。例如,会开摩托的人,容易学会驾驶汽车等。,21,运动技能的正迁移大致有三种:运动运动迁移,即已经学会的一种运动帮助和促进另一种运动的学习和掌握;语言运动迁移,即练习前的语言训练对掌握运动技能有积极作用;两侧性迁移,即由身体一侧学会的技能迁移到身体的另一侧。,22,在什么情况下,动作技能会出现正迁移呢?首先,不同技能间存在着共同的因素或成分。例如,学过英语的人比较容易学习法语、德语等,因为这些语言不但在词汇的发音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在
13、语法结构中也有类似的地方,因而容易产生正迁移。其次,不同技能间包含着共同的原理。当两种技能受同一原理支配时,学会一种技能会促进对另一种技能的学习。,23,2.负迁移已经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类似的新技能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阻碍新技能的学习和形成,叫做技能的负迁移,也叫技能的干扰。例如,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在刚学习骑三轮板车时,会感到很不习惯,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不及原来不会骑自行车的人。这是因为骑自行车对骑三轮车产生了负迁移。,24,迁移发生在下述情况下:两种技能在结构上很相似,但其中某些成分要求相反的动作方式。例如,在打网球和羽毛球之间就有负迁移的作用。这是因为两种运动的刺激类似(都用球拍打球),
14、而所要求的反应不同,打羽毛球要求手腕的动作,打网球要求整个手臂的动作。共同的刺激情境和不同的反应要求,便产生了明显的负迁移。研究表明,凡是新活动和旧活动的反应相同,而刺激不同时,容易发生正迁移;反之,凡是新活动和旧活动刺激相同而反应不同时,容易发生负迁移。,25,第二节 动作技能,一、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1、动作技能的结构感受部分、中枢部分和动作部分感觉器官在内外环境特定刺激的作用下,将这些信息迅速的输入人脑,进行信息加工并作出指令,调节和支配器官的活动动作,使各种动作协调进行,使自身的肌肉活动适应变化着环境条件,产生某种动作的节律。,26,2、动作技能的特点符合一定的法则、具有顺序性、客观性
15、、精确性、协调性、适应性。3、动作技能的种类(1)精细的和粗大的精细技能是在较狭窄的空间内进行并要求较精巧的协调动作主要表现为腕关节和手指运动。如雕刻、绣花等。它一般由小肌肉的运动来实现。 粗大技能是指运用大肌肉而且经常要涉及整个身体例如游泳、打球、跑步等。,27,(2)连贯的和不连贯的连贯技能是指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动作,动作之间没有明显的可以直接感受出来的开端和终点,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当然这种连续性也会对任务进行不断的调整。如说话、唱歌、打字、弹琴等 不连贯技能具有可以直接感知到开端和终点,完成这种技能时间相对短暂,一般由突然爆发的动作组成。如投掷标枪、射击、射箭等,28,29,
16、(3)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封闭性技能是一种完全依赖内部肌肉反馈作为刺激指导的技能。这种任务闭着眼睛也能完成。如体操。这种技能一般都具有相当固定的动作模式。学习这种技能的关键在于通过反复练习,使动作达到标准的动作模式。 开放性技能,也称开放环路技能,主要依赖于周围环境提供的信息,正确的感知周围环境成为调节的重要因素。如打乒乓球、篮球、排球等。开放性动作技能要求人们具有处理外界信息变化的能力和对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一)动作技能的形成1、菲茨与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30,(1)认知阶段动作技能形成的初期为认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所学的动作技能有初
17、步认识,也就是使学习者对动作方式有所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动作的映像,以便对所学的动作进行定向。,31,正确的表象能帮助人们顺利地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相反,一个人错误地想像了自己要完成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就会出现偏向。清晰而精确的动作表象,依赖于训练者的示范动作以及学习技能的人对示范动作的正确感知。人们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也能在头脑中引起必要的动作表象,帮助人们主动地学习某种技能,并且校正自己的错误。,32,在此阶段,人的动作显得呆板、迟缓、不稳定、不协调、多余动作较多,对动作要有意识地进行控制。人们难以觉察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因此自己不易发现错误。主要任务:对示范动作,或者参考书、参考图示进行观察,
18、需要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组成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像。认知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动作技能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动作技能愈复杂,其认知阶段也愈长。一般的动作技能的形成,其认知阶段不会太长。,33,(2)联系阶段联系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经过反复练习使个别动作联系起来。学习者通过练习把已掌握的局部的、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但各个动作之间的联系尚不紧密,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即实现动作转换时,常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主要任务注意力从认知转向动作,逐渐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34,(3)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育 心理学 第十 技能 学习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8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