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 基础知识 评价技术 第46章课件.pptx
《安全评价师 基础知识 评价技术 第46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评价师 基础知识 评价技术 第46章课件.pptx(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职业道德(二)基础知识(三)相关知识,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2安全评价技术基础知识3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4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鉴定内容,(一)职业道德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理论知识-基础知识,鉴定内容,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P48-P74P75-P82P83-P136P137-P182P183-P238P239-P251P239-P251P252-P275,1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职业危害控制技术3.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4. 矿山安全技术5.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6. 民用爆破器材7. 烟花爆竹安全技术8.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9. 其他安全技术,理论知识-基础知识,鉴定内容安全
2、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P48-P741防火、防爆安,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教材基础知识,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5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6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第7章 矿山安全技术,第8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第9章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第10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教材基础知识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 1 节 防 火 基 础 知 识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 1 节 防 火 基 础 知,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一、燃烧与火灾,二、点火源及其控制三、消防设施,四、建筑灭火器配置,五、初起火灾的扑
3、救与人员疏散逃生,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一、燃烧与火灾二、点火源及其控制四、建,一、燃烧与火灾,1、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会同时出现火焰或可见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即为火灾。,(2)发生的必要条件,燃烧一般应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和点火源。,这3个要素通常缺一不可。,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知识要求】,一、燃烧与火灾1、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A类火灾B类火灾C类火灾D类火灾E类火灾F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是有机物质,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引起的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
4、煤油、柴油、甲醇、乙醇、沥青等引起的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甲烷、氢气等引起的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等引起的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燃烧引起的火灾。,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2、火灾的分类火灾分类(GB 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6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是有机物质,如第1节,3、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阴燃则是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爆燃是指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
5、,靠自热或外热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3、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4、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1)火灾防治途径,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分为评价、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2)阻燃方法,高分子材料阻燃化技术主要通过阻燃剂使聚合物不易着火,如果着火也使其燃烧速度变慢。阻燃剂按其使用方法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两种。,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4、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分为评价、阻燃、火,接收器,发射器,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5、火灾探测原理(1)接触式探测接触式探测是利用某种装置直接接触烟气来实现火
6、灾探测的。(2)非接触式探测非接触式火灾探测器主要是根据火焰或烟气的光学效果进行探测的。,接收器发射器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6、灭火原理及基本措施(1)灭火基本原理,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火灾发生后,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4种,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6、灭火原理及基本措施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2)灭火基本措施,掌握了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以了解预防和扑救火灾的原理。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3个条件同时存在,,所能采取的基本
7、措施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点火源,,阻止火势蔓延。,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2)灭火基本措施掌握了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以了解预防和扑,烟气控制两条途径:挡烟和排烟排烟有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防烟分隔、烟气稀释、加压、空气流、浮力,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灭火剂: 气体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烟气控制,烟气控制两条途径:挡烟和排烟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7、火灾危险评价,应用较多的火灾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安全检查表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蒙德法,预先危险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数值模拟方法,因果分析,管理疏
8、忽和危险树分析(MORT)。,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7、火灾危险评价应用较多的火灾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二、点火源及其控制,1、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也可以是机械能。,根据点火源产生能量的来源不同,点火源可分为火焰、火星、高热物体、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摩擦、化学反应热、光线聚焦等。,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二、点火源及其控制1、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2、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1)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2)电气火源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3)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成
9、因及控制方法(4)静电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2、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1)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2),三、消防设施,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元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四部分组成。,2、灭火系统,灭火系统分为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和干粉灭火系统。,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三、消防设施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2、,四、建筑灭火器配置,1、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及危险场所划分,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
10、火灾应选用抗溶性灭火器。,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四、建筑灭火器配置1、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及危险场所划分扑救A,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决定也可选择粉状石墨灭火器、专用干粉灭火器,也可用干砂代替。,扑救E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扑救F类火灾应选择动植物专用灭火器。,危险场所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扑救E类火灾可选,2、建筑灭火器的配置,建筑灭火器的配置主要依据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灭火有效
11、程度、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设置点的环境温度、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一般规定: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2、建筑灭火器的配置建筑灭火器的配置主要依据灭火器配置场所的,五、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1、初起火灾扑救的方法和原则,1)断绝可燃物;2)冷却;3)窒息;4)扑打;5),断电;6)阻止火势蔓延。,2、火场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3)自救、互救逃生;,4)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五、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1、初
12、起火灾扑救的方法和原则,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第 2 节 防 爆 基 础 知 识,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一、爆炸的概念,二、爆炸极限,三、粉尘爆炸的特点,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一、爆炸的概念二、爆炸极限三、粉尘爆炸,一、爆炸的概念,1、爆炸的机理及其分类,广义上讲,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 【知识要求】,一、爆炸的概念1、爆炸的机理及其分类广义上讲,爆炸是物质系,(1)按照能量的来
13、源分类,爆炸可以分为3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2)按反应相态的不同分类,按反应相态的不同爆炸可分为 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3类。,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1)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爆炸可以分为3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2、爆炸反应历程,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发生爆炸,有链式反应和,热反应两种不同的历程。,链式反应有直链式反应和支链式反应两种。历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热反应历程是指危险物受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在某一空间内进行时,如果散热不良会使反应温度不断提高,温度的提高又会使反应速度加快,使得热大于失热,导致爆炸发生。,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2、爆炸反应历程
14、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发生爆炸,有链式反应和热反,二、爆炸的极限,1、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性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参数。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它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惰性介质、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点火源等。,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二、爆炸的极限1、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爆炸极限是表,三、粉尘爆炸的特点,1、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粉尘爆炸是一个瞬间的连锁反应,属于不定的,气固二相流反应。
15、,从粉尘爆炸过程可以看出,粉尘爆炸有如下特,点:,1)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气体爆,炸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2)爆炸感应期较长。,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4)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现象。,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三、粉尘爆炸的特点1、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粉尘爆炸是一个瞬间,2、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评价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特征参数是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
16、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2、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评价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特征参,2、控制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消除粉尘,控制火源,适当增湿。对于产生可燃粉尘的生产装置,可以进行惰化防护,即在生产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使实际含氧量比临界含氧量低20%。,控制产生粉尘爆炸还可以采用抑爆装置等技术措施。抑爆装置由爆炸压力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和抑爆剂发射器组成 。,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2、控制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
17、施是缩,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5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6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第7章 矿山安全技术,第8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第9章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第10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8章,第五章,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第五章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及理化性质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及理化性质,一、生产
18、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1.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在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的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的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中,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尘。,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知识要求】,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1.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此外,还包括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2.分类,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19、3类。,(1)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及其化合物等,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此外,还包括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2.分类生产性粉,(2)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物,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2)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二、生产性
20、粉尘的理化性质,1.粉尘的化学成分2.分散度,3.溶解度与密度4.形状与硬度5.荷电性6.爆炸性,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1.粉尘的化学成分3.溶解度与密度第,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1.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2.湿式作业,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3.密闭抽风除尘,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4.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第五章
21、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第五章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二、治理措施,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二、治理措施第2节 生产性毒,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1.来源,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自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2.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知识要求】,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1.来源在生产过程中,生
22、产性毒,二、治理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办法。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2.局部排气罩,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分为3种类型。,(1)密闭罩(2)开口罩(3)通风橱,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二、治理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1.,3.排出气体的净化,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1)确定净化方案的原则,1)设计前必须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化指标。,2)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
23、和综合利用方向,应,符合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3)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相一致。,4)落实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3.排出气体的净化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2)有害气体净化方法,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1)洗涤法。洗涤法也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完成沉降、降温、聚凝、洗净、中和、吸收和脱水等物理化学变化,以实现气体的净化。,2)吸附法。吸附法是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接触,使有害物(吸附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物理吸附)。,3
24、)袋滤法。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2)有害气体净化方法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4)静电法。静电法是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电后,向沉淀极移动,碰到集尘极即释放电子而呈中性状态附着在集尘板上,从而被捕捉下来,完成气体净化的方法。,5)燃烧法。燃烧法是将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使其转化为CO2和H2O,达,到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的方法。,4.个体防护,属于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有防腐服装、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4)静电法。静电法是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电后,向沉淀极移动,,第五章
25、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第五章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一、噪声二、振动三、辐射,四、高温作业,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一、噪声四、高温作业,一、噪声,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1)生产性噪声的分类,生产性噪声可分为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3类。,(2)生产性噪声的特性(3)生产性噪声的危害,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知识要求】,一、噪声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2.噪声的控制措施,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评价师 基础知识 评价技术 第46章课件 安全评价 评价 技术 46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8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