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ppt课件.ppt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ppt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紫外 可见光的吸收特征和吸收强度,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特点: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仪器设备简 单,操作方便,应用广泛等。,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光的基本特性1.光的波动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可以用周期T(s)、频率 (Hz)、波长(nm)和波数(cm-1)等参数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T=c/ =1/= /c,2.光的粒子性光具有粒子性,光是由光子组成的,光子具有能量,其能量与频率或波长的关系为: E=h =h c / h=6.626x10-34 Js例1-1 P2,3.单色光、复合光和互补色光 同一波
2、长的光称单色光,由不同波长组成的光称复合光。物质有色是因其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下表列出颜色与吸收光之间的关系。其中对应颜色的光称互补色光。,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波长及其互补光,互补色光和各种颜色光的波长范围,可作为光度测定时选择测量波长的参考,图中处于对角线上的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例如蓝色光和黄色光、绿色光和紫红色光互补等,二、光与物质的作用,1.光的吸收物质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总是处于特定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各状态对应的能量称为能级,用E表示。基态E0 ,激发态Ej EL=h =E(能级差)【例1-2 】P3,2.物质颜色的产生,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
3、吸收而产生的。,一种物质呈现何种颜色,与入射光组成和物质本身的结构有关,而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吸光质点(离子或分子)选择性地吸收某种颜色的光而引起的。,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情况:,如果对某种色光产生选择性吸收,则溶液呈现透射光的颜色,即溶液呈现的是它吸收光的互补色光的颜色。如硫酸铜溶液选择性地吸收了白色光中的黄色光,所以呈现蓝色。,当白光通过某一均匀溶液时,如果各种波长光几乎全部被吸收,则溶液呈黑色。,如果入射光全部透过(不吸收),则溶液无色透明。,溶液的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完全吸收,完全透过,吸收黄色光,光谱示意,表观现象示意,复合光,物质呈现颜色与吸收光波长的关系见下表。,三、光谱
4、吸收曲线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光子作用于物质分子时,如果光子的能量与物质分子的电子能级间的能级差满足 E=h 光子将能量传递给物质分子,分子获得能量可发生电子能级的跃迁。在光吸收过程中基于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或电子光谱)。,吸收曲线:测定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KMnO4 的吸收曲线,最大吸收波长,max,定量分析的基础:某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与物质浓度关系的有关,2、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任何一种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是不一样的。,若以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某一溶液,并测量每一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收
5、程度(即吸光度A),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应波长为横坐标,所得A-曲线,称为吸收曲线。它更清楚地描述了物质对光的吸收情况。,四种不同浓度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Cr2O72-、MnO4-的吸收曲线,吸收曲线的讨论:(1)同一种吸光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max 。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2)同一种物质浓度不同,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max不变。 在max处,吸光度A正比于浓度C。测定最灵敏。,(3)不同物质吸收曲线的特性不同。吸收曲线的特性包括曲线的形状、峰的数目、峰的位置和峰的强度等。它们与物质特性有关,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
6、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四、光吸收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一均匀的溶液后,光的强度会减弱 。,I0 = Ia + It,透光度T (透射比)Transmittance,定义透光度:,T 取值为0.0 1.0,全部吸收 全部透射,A = lg(1/T) = -lgT,吸光度A (Absorbance),A 取值为 0.0 ,全部透射全部吸收,二者关系为:,定义吸光度 :,2.朗伯-比尔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即 A= bc 式中比例常数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K
7、可用a(吸光系数)或(摩尔吸光系数)表示。 c为吸光物质浓度,b为透光液层厚度。 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2.朗伯-比尔定律,朗伯和比尔分别研究了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和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合称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A=lg(I0/It)=bc,物理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透明的吸光介质时,其吸光度与吸光质点的浓度和吸收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比例常数的取值与浓度的单位有关,吸光系数与摩尔吸光系数,A = kb c,当c的单位为gL-1时,比例常数用a 表示,称为质量吸光系数 Aa b ,当c的单位用molL-1时,比例
8、常数用表示,称为摩尔吸光系数 A b c,a 的单位: Lg-1cm-1,的单位: Lmol-1cm-1,=Ma,M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 溶液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2)不随浓度c和液层厚度b的改变而改变。 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3)同一吸光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值是不同的。在最大吸收波长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max表示 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3.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条件朗伯-比尔定律不仅适用于紫外光、可见光,也适用红外
9、光;在同一波长下,各组分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A=A1+A2+An(1)入射光必须为单色光(2)被测样品必须是均匀介质(3)在吸收过程中吸收物质之间不能发生相 互作用。,定量分析时,通常液层厚度是相同的,按照比尔定律,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条通过直角坐标原点的直线。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偏离线性而发生弯曲。,4.偏离朗伯一比尔定律的原因,(1)比尔定律的局限性,比尔定律假设了吸收粒子之间是无相互作用的,因此仅在稀溶液(c 10-2 mol/L )的情况下才适用。在高浓度时,由于吸光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小,是相邻的吸光粒子的电荷分布互相影响,从而改变了它对光的吸收能力。,吸收定律成
10、立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入射光为单色光,但实际上难以获得真正的纯单色光。,在实际工作中,为了避免非单色光带来的影响,一般选用峰值波长进行测定。,分光光度计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狭窄光带,而复合光可导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正或负偏离。,选用峰值波长,也可以得到较高的灵敏度。,(2)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3)溶液本身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的形成等化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吸光度。 当溶液浓度c 10-2 mol/L 时,吸光质点间可能发生缔合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吸收。,故: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例: 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2 CrO4
11、2- 2H = Cr2O72- H2O 溶液中CrO42-、 Cr2O72-的颜色不同,吸光性质也不相同。故此时溶液pH 对测定有重要影响。,第二节 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取决于分子中外层电子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通常有三类电子,,电子、电子、n电子,即形成单键的电子、形成不饱和键的电子以及未参与成键的n电子(孤对电子)。处于基态的分子在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后,分子中的成键电子和非键电子可被激发跃迁至* 和* 反键轨道,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分子轨道理论:一个成键轨
12、道必定有一个相应的反键轨道。通常外层电子均处于分子轨道的基态,即成键轨道或非键轨道上。,其跃迁类型有*、n*、*和n *四种,其相对能量 大小次序为: * n* * n * 有机物最有用的吸收光谱是基于 n *和*跃迁而产生的。,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200nm,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如甲烷的max为125nm,乙烷max为135nm。,n跃迁,所需能量较大。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子)均呈现n*跃迁。如一
13、氯甲烷、甲醇、三甲基胺n*跃迁的max分别为173nm、183nm和227nm。, 跃迁,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摩尔吸光系数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可发生该类跃迁。如乙烯*跃迁的max为162nm,max为: 1104Lmol-1cm1。, n跃迁,需能量最低,吸收波长200nm。这类跃迁在跃迁选律上属于禁阻跃迁,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为10100Lmol1 cm1,吸收谱带强度较弱。分子中孤对电子和键同时存在时发生n 跃迁。丙酮n跃迁的max为275nm max为22 Lmol1 cm 1(溶剂环己烷)。,
14、(1)生色团(发色团): 把含键的结构单元称为生色团。 有机化合物中具有n电子和电子的基团产生n*跃迁和*跃迁,跃迁E较低例: CC;CO;CN;NN,2.常用术语,1、生色团与助色团,生色团(chromophore): 在紫外和可见光区产生吸收带的基团称为生色团。因为只有由和n跃迁才能产生紫外可见吸收,而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所以这类含有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N等。,助色团(auxochrome):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
15、能吸收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如苯环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些基团取代后,苯环在254nm处的吸收带的最大吸收位置和强度就会改变。,(2)红移和蓝移:,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取代基)或采用不同溶剂后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红移(长移) 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紫移,短移),3.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物质的吸收光谱与测定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测定条件(共轭效应、溶剂极性、pH等)不同,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强度等都可能发生变化。,(1
16、)共轭效应,当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色团时,按相互间的位置可以分为共轭和非共轭两种情况:非共轭时,各个生色团各自独立吸收,吸收带由各生色团的吸收带叠加而成;,共轭后, 电子运动范围大,*轨道能量降低, *跃迁能级差减小,吸收光谱红移, (摩尔吸光系数)值增大。共轭不饱和键数目越多,红移越显著。下表列出了一些有关共轭结构的化合物,(2)溶剂效应,溶剂不同,同一种物质得到的光谱可能不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溶剂效应。随着极性增加, *跃迁的吸收波长变大, n*跃迁的吸收波长变小。见P10表1-7,无溶剂化作用,有溶剂化作用,蓝移: E n * E n *,红移: E* E*,(3.)溶液的PH
17、,4、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1)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烷烃 CC,CH 只产生* 跃迁,max150 nm,在近紫外区无吸收。因而饱和烷烃可用作紫外吸收测定的溶剂。 如,CH4 max=125 nm; CH3CH3 max=135 nm,饱和烃上H被杂原子取代,*红移,并产生n* 跃迁。 n*仍在远紫外区; 某些n* 可以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 CH4 : * 124 nm , CH3I: n* 259 nm,部分含杂原子的饱和化合物n* 吸收,化合物 max max 溶剂甲醇 177 200 己烷1-己硫醇 224 126 环己烷三甲基胺 199 395 己烷氯代甲烷 173
18、200 己烷 溴代甲烷 208 300 己烷,(2)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跃迁、* 跃迁单个双键,隔离双键:* 跃迁,吸收峰在远紫外区,乙烯 175nm,1,5-己二烯 185 nm烯碳上取代基数目增加, max红移。,共轭双键: * 跃迁红移,增色, 共轭双键中*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带,其特点是强度大(104),max 217nm ,K带的max、max与共轭体系的数目、位置、取代基的种类有关。,双键与带n电子的杂原子相连: 由于n 共轭,* 跃迁能量减小,波长红移。,(3)芳香族化合物,苯:具有环状共轭体系,由*产生三个吸收带: E1 184 nm 4.7104 E2 203 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有机化合物 紫外 可见 吸收光谱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8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