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ppt课件.ppt
《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探讨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心理上是如何实现的,其实质与规律是什么,等等。进而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即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习,从而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力。学习理论是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学习的内涵与特征,学生学习的特点。2了解学习的类别。3学习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与不同的规范。,第一节 学习概述,一、
2、什么是学习每一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不论属哪一流派、持何种观点,几乎都要对“什么是学习?”作出回答。因此,学习的定义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包括了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大部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是从广义的角度给学习下定义的。究竟什么是学习?看P3334页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思考这些定义的共同点。,什么是学习,理解: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内部心理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是人与动物(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内部心
3、理较持久的变化过程。,什么是学习,狭义的学习人的学习: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在内容上,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在方式上,动物是自发的,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在性质上,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什么是学习,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地进行的;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具有多重目的性。,所谓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感性知识)。,应该说,人的认识是始于直接经验的,并通过个人的直接经验不断
4、扩大对世界的认识。但个人的活动范围是狭小的,时间是有限的,无论个人如何努力,仅仅依靠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愈来愈不可能。因为人类有记载的历史已有几千年,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知识,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人类的认识已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而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谁也不可能亲身去体验人类已有的知识,所以,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就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到必要的古今中外的科学文化知识,避免重复人类曾经经历过的无数挫折和失败。,例如,人们对物体机械运动的认识,自公元前的亚里士多德,到十七世纪的牛顿,继承了伽利略、开普勒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期间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
5、史,然而,在今天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只需几十个课时就学会了,所以,马克思说:“再生产科学,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之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但科学家最初生产二项式定理时,不知花费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教学过程以传授和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并不否定直接经验在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所学习的书本知识,是经过提炼和概括了的他人的认识成果,一般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的认识成果、间接的经验,是很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东西。学生要把这种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就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个人
6、只有依靠已知的东西、已有的经验,才能认识尚未知晓的东西。否则,学生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将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的。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具有的感性认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时,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偏向是把教学过程同认识过程等同起来,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来发现、获得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走向实用主义的极端,结果往往使学生难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种偏向就是把教学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对立起来,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忽视直观的作用,忽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组织必要的教学实践活动,搞书本至上,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不把书本知
7、识和学生的直接经验很好结合起来,其结果必然导致注入式教学,造成学生掌握知识上的一知半解、生吞活剥。这两者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人为地割裂了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一节 学习概述,二、学习的类别:学习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现象,因而学习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进行各种划分。(一)第一个维度,按照学习的内容来分:1、我国心理学家潘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4)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2、心理学家林格伦的分类:(1)技能和知识的学习;(2)概念学习;(3)态
8、度的学习,学习的类别,3、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指的是能够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 (2)智慧技能的学习:指的是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3)认知策略的学习(元学习):对内的、控制以及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特殊认知技能; (4)态度的学习:指的是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5)运动技能的学习:指的是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学习的类别,(二)第二个维度,按照学习活动的性质或机制分:1、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的分类:反射学习和认知学习。认知学习可分为感性学习与理性学习。理性学习又可分为概念学习、思维学习与技
9、能学习。,2、加涅根据产生学习的情境,把学习分成八类,由低而高顺次排列成一个层级:(1)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包括不随意反应;(2)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条件反射;(3)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合;(4)语言的联合:与第三类学习一样,只不过它是语言单位的连接;(5)多重辨别学习: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6)概念学习:在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对事物抽象特征的反应;(7)原理学习:概念的联合;(8)解决问题:在各种条件下应用原理达到最终目的。,学习的类别,3、盖齐的分类:应答性学习;接近学习; 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4、索里和福德的分类:经典性条件作用或简单联想学习;工具性条件作用和试
10、误学习; 模仿性学习;顿误学习;含有推理的学习。第2、3、4种分类的性质是:力图把学习的联结派和学习的认知派融合起来。5、奥苏伯尔的分类: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过程的性质,则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把这两个维度进行交互结合,可得到四类学习。,第二节 学习理论及其基本派别,一、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学习过程实质是学习心理的形成、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研究学习理论就是试图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即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习,从而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力。2、通过对有关学习法则的大量知识加以概括
11、,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人们容易掌握。,第二节 学习理论及其基本派别,(二)现实意义:学习理论揭示了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有利于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二、学习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与不同的规范个体的经验从哪里来的?先验论:个体经验来自先天或遗传学习论:个体经验来自后天个体如何在后天生活中获得经验?个体如何获得主体经验(心理机能)先天论/经验论/外部活动内化论/个体如何获得客体经验联结论/认知论基本问题与不同的规范图示31,三、学习机能获得的基本派别,1、唯心论的天赋论人物:笛卡儿;康德;彪勒观点:将个体心理机能或学习机能的获得归
12、因于先天或遗传,否认后天的经验、实践的决定作用,违背了唯物论反映论的基本原理。2、唯物论的学习论观点:人的心理机能或学习机能是来自后天经验,但却无法科学地解释后天的经验是如何使主体形成高级的心理机能。,学习理论的探索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3040年代,学习论进入了全盛时期。学习论在国外特别在美国的心理学领域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学派:联结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格式塔理论)。两派理论的对立有其哲学的根源。学习论与哲学家所关注的认识论有密切的关系。哲学家对人们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经验与脑的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一直持有不同的见解。经验论者主张经验是认识的
13、唯一源泉,假设一切复杂的观念都由简单观念的基本材料构成,头脑像是一架由简单元件组成的机器。理性论者主张理性是知识的最初源泉,强调知觉经验的组织与关系,相信感性材料是按照头脑开始时具备的关于先天知觉的某些假定而作出解释的。,四、学习理论的基本派别,四、学习理论的基本派别,这两种见解为学习论的分类与比较提供了重要背景。一切联结理论,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华生的行为主义以及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可归入经验主义的范畴。认知理论,如韦特海默、考夫卡和科勒的格式塔学习论、皮亚杰和布鲁纳的认知发展说,基本上应归入理性主义的范畴。此外,像托尔曼的认知心理学在一些重要问题上采取折中主义
14、的态度,加涅的层次说则基本上采取折中主义的立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哈佛、巴黎、布鲁塞尔、剑桥、耶鲁等)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是
15、一种研究认识的结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心理起源的学说)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基本观点:个体思维的发生过程,就是儿童在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在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与社会经验,从而使图式不断地协调、建构(即平衡)的过程。,一、 几个主要概念 1、图式(或基模)( scheme, schema)。图式是皮亚杰用来描述智慧(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
16、ucture)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初生的婴儿,具有吸吮、哭叫及视、听、抓握等行为,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婴儿能够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行为模式或图式是先天性遗传图式,全部遗传图式的综合构成一个初生婴儿的智力结构。遗传图式是图式在人类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这些先天性遗传图式为基础,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后述),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所以,在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图式。如在感知运动阶段,其图式被称为感知运动图式,当进入思维的运算阶段,就形成了运算思维图式,这在后面还将介绍。,图式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
17、行为或思维模式。凡是行动可重复和概括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图式”。简单地说: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皮亚杰将图式视为人类吸收知识的基本架构,因而将认知发展或智力发展,均解释为个体的图式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改变。,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图式的含义。一个5岁的孩子,当被要求回答两根长短不一的木棍(长棍A、短棍B)那一根长,那一个短,他会毫无困难地指出A棍长于B棍,继续让这个孩子比较B棍与更短的C棍,孩子显然也能得出正确答案。但当要他比较A棍与C棍的长短而不显示这三根木棍,这个5岁的孩子就回答不了。而当这个孩子长到8岁,他就能够
18、准确地说出A棍长于C棍。显然5岁的孩子大脑中存在着正确完成A棍与B棍或B棍与C棍两两比较的认知结构,但却尚没有形成在三根棍不放在一起时比较A棍与C棍的认知结构。而当他长到8岁,显然在他大脑中某种东西发展了,因而他得出了A棍长于C棍的正确结论,这个发展的东西就是认知结构即图式。,2、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与顺应是皮亚杰用于解释儿童图式的发展或智力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同化指个体运用其原有图式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即是将新遇见的事物吸纳到原有图式之内。如果吸纳的结果,儿童发现原有图式仍然适合,此一新事物即同化在他原有的图式之内,成为他知识的一部分。顺应
19、是在原有图式不能直接同化新知识时,个体为了符合环境的要求,主动修改或重建其原有图式,从而达到目的的一种心理历程。经由同化与顺应两种互补的适应历程,儿童不但知识因其与环境中事物之互动而增加,且其智力也随其生活经验的扩大而成长。,儿童经由同化历程吸收新知识的例子很多。儿童可能只根据家中的黄狗学到狗的图式,以后如遇到黑狗也会喊它为狗,那就是同化。同化实际上说明了既有知识的类推运用。,幼儿如习惯了用单手抓取物体,若遇较重物体单手无法抓取时,他将自行改变动作方式,用双手搬动该物体。由单手改变为双手的动作,是他为达到目的而主动做出的顺应。,3、平衡(equilibration)与失衡(disequilib
20、rium) 根据皮亚杰的解释,个体能对环境适应,那就表示他的认知结构或图式的功能能够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维持一种波动的心理状态。皮亚杰称此种心理状态为平衡与失衡。当个体既有图式能够轻易同化环境中新知识经验时,在心理上他自会感到平衡。当个体既有图式不能同化环境中新知识经验时,在心理上就会感到失衡。对个体而言,在心理状态失衡时将形成一种内在驱力,驱使个体改变或顺应既有的图式,以容纳新的知识经验。因此,顺应历程的发生乃是心理失衡的结果。经过顺应吸纳了新的知识之后,个体的心理状态又恢复平衡。按皮亚杰的解释,个体经认知发展而使其智力成长,而智力成长的内在动力,实乃由于个体对环境适应时在心理上连续不断地交替出
21、现平衡与失衡的状态所导致。以此推理,每逢经过一次由失衡而又恢复平衡的经验,个体的图式就会因之产生一次改变。个体的图式经过改变后即能吸纳更多的知识经验,结果自然使其智力水平也随之上升。,4、运算(Operation或运演) 皮亚杰的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有四个重要特征: 1) 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然而对于成人和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
22、一动作并预见它的结果。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的条件之一。可以看出,运算其实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是说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都是一些没有思维的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的动作。,2) 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可以继续用上面倒水过程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是可逆性(reversibility),是动作成为运算的又一个条件
23、。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3)运算是有守恒性(conservation)前提的动作。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了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所谓守恒性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装在大杯中的100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是100毫升,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4小块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自然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是具体的例子。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恒性,则儿童的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守恒性与可逆性是内在联系着的,是同一过程的两种表现形式。可逆性是指过
24、程的转变方向可以为正或为逆,而守恒性表示过程中量的关系不变。儿童思维如果具备可逆性(或守恒性),则差不多可以说他们的思维也具备守恒性(或可逆性)。否则两者都不具备。,4)运算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前面介绍过,智力是有结构基础的,即图式。儿童的智力发展到运算水平,即动作已具备内化、可逆性和守恒性特征时,智力结构演变成运算图式。运算图式或者说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个有组织的运算系统之中。一个单独的内化动作并非运算而只是一种简单的直觉表象。而事实上动作不是单独,孤立的,而是互相协调的,有结构的。例如一般地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动作,这时需要动作与目的有机配合,而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形成动
25、作结构。在介绍图式时,已说过图式是一种逻辑结构,故心理运算又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以运算为标志,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对于发展 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有三个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皮亚杰在具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事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可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各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学习理论 概述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8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