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__长虹信息化纪实.docx
《蜕变__长虹信息化纪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蜕变__长虹信息化纪实.docx(2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篇 工业转型的不同路径选择中国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而必须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同时完成由半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两个转变,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第1章 信息化背景下的工业化进程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生产将可以是分散式,每栋建筑都可以利用自己产生的能源进行生产,而订单和用户需求也可以及时传达给生产方,而生产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展示和销售自己的产品,这几乎省去了不必要的成本。过去的工厂是以制造无数相同产品为基础,但未来的工厂将致力于大规模定制并且可能看上去更像织布工的小屋,而非大企业的装配
2、线。这似乎是未来信息化的全新憧憬。世界近现代史其实是一部全球经济的工业化史。按照进入工业化的时间序列及其阶段性特征,一般可将工业化分为三种模式:早期工业化的英国模式,中期工业化的美国模式,晚期快速工业化的日本德国模式。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自由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英国工业化模式以自由放任为显著特征,机器工厂代替了人工作坊。英国模式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发展,使其成为19世纪的世界霸主。美国工业化实际上是英国工业化的延续,但与英国模式不同的是,前者把工业化根植在其广阔的土地上美国的“西部运动”成就了铁路、石油、机械、采矿等重工业。美国是全球工业化最彻底和最成熟的国家之一,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
3、命以及两次世界大战都大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制造业的出口导向以及军国主义的战争扩张是德国、日本工业化的两个驱动轮子,日德国模式注重发展教育科技,并在政府干预下迅速改革传统生产体制,建立适合大生产的托拉斯集团,扩张侵略、掠夺财富也是其工业化的主要特征。但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消耗了全球已探明能源的70%和其他矿产资源的60%。西方国家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过量消耗资源的代价。中国曾经是一个错失工业革命机会的国家,一直把加速工业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成就世界瞩目,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很多种工业产品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不过,中国
4、的工业化进程不可能逾越世界工业化过程所经历的各个主要阶段,也很难完全另辟蹊径。实际上,中国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实际上也沿袭了发达国家所走的老路,在工业化进程中,“三高两低”特征突出,即物耗高、能耗高、环境代价高,而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低。信息技术革命为全球工业化提供了另外一种工业化的途径,信息技术更能代表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1969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把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200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信息社会日,现在每年的5月17日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要庆祝这两个节日,这也标志着人类已开始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
5、国家的战略选择,例如,日本政府在2001年制订了电子日本战略(e-Japan),这一战略提出日本要力争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到了2003年,日本推出了电子日本战略二,提出要发展7个领域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知识、劳动就业和行政。欧盟于2000年制定了“电子欧洲”的计划,其目标是每一个居民家庭、企业和政府都进入数字时代,享用最先进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创业精神为支柱的“数字文化”的欧洲,建立消费信任,以增进社会的融合。印度在1998年就提出,到2008年全面实现信息化,其战略目标是“加速推动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2008年印度软件和IT服务业出口已达500亿美元,上述目标
6、已经实现,其网络能力年均增长30%,所有的学校和医院、行业都实现了IT应用和IT教育。1965年4月,Intel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发表文章称,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每年增加一倍,而制造成本则会相应减少。后来很多人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证明,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大约每18个月翻一番,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你的晶体管数目约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信息技术产业仍然遵循着摩尔定律在高速发展。光纤传输的速率变得越来越高,原来光纤取代铜线电缆就是重大的革命,现在一根头发丝细的光纤可以让8000万人同时通话。实际上,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都制定了宽带化发展战略,靠宽带的普
7、及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速,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我国正在实施正在“宽带普及提速工程”。还有,互联网泛在化的趋势,使宽带网络将如同路网、电网、管网一样成为通用型基础设施,深刻地融入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去。随着全球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全球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比如智能电网、智能水利、智能交通。IT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尤其是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公路、供水系统、油气管道和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可以大大提高产品、产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与西
8、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还面临信息化的问题,而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是在完成工业化之后才进行信息化的。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以后实行信息化的,而我国则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就出现了信息化问题。发达国家上世纪中后期先后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我国工业化不能再走老路,要在借鉴别人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色体现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达国家无节制地使用能源资源、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付出了巨大代价,掠夺性的发展给人类和地球带来了灾难。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认为,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居于战略地位,离
9、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必然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传统工业化意义上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意义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相互融合、改造优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事实上,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装备、人才、市场等产业优势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信息革命所形成的产业优势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升级换代。信息化、工业化必须融合,才能迸发出巨大潜力,创造出巨额的财富。回顾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0、再到十七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并举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体现了我国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十八大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过去10年,我国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亦即两化融合取得了重大进展,在钢铁、石油、航空、电力、电子等领域,特别是一批大型的企业集团,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信息化方面进步惊人,不少已经达到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水平。工业企业普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仿真
11、等技术开展研发设计,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目前,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超过50%,钢铁、石化等行业涌现一批综合集成应用水平世界领先的大企业,超过3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此外,信息化的发展使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不算创新,新产业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向网络化和数字化迈进的重要载体。云计算、按需定制服务、物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等越来越深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或许将来一部手机可以实现生活中的全部信息化功能,如手机上网、手机电视、手机支付、网络会议、远程监控
12、等,相信这一天也不会太远。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后期英国纺织业的机械化。此前需由数以百计的织布作坊里的工人手工完成的任务汇集在一个纱厂中,由此工厂诞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初期,亨利福特使用了可移动的流水生产线,并开创了批量生产的时代。前两次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了财富,也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制造业正走向数字化。3D打印机的出现为数字制造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如果将来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那么很多个性化的东西就可以便捷实现。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生产将可以是分散式,每栋建筑都可以利用自己产生的能源进行生
13、产,而订单和用户需求也可以及时传达给生产方,而生产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展示和销售自己的产品,这几乎省去了不必要的成本。过去的工厂是以制造无数相同产品为基础,但未来的工厂将致力于大规模定制并且可能看上去更像织布工的小屋,而非大企业的装配线。这似乎是未来信息化的全新憧憬。第2章 家电制造业的信息化生存中国家电业如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技术不断变换中,提升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所有家电企业致胜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信息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如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运营和管理方式,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促进企业产业升级和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众多家电行业来说已迫在眉睫。信息社会需要家电企业信息化的
14、服务方式,当一些诸如ERP、CRM等客户服务管理软件得以逐步应用推广后,信息化服务方式在家电企业也逐步得到应用。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市场化进程,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成就了我国庞大的加工制造业。从某种程度上看,改革开放30多年正是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制造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产业基础。而家电产业是我国众多制造业当中的代表,在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以及国际化等方面最为成功的行业之一。我国作为全球家电制造大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继续位居世界前列,并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家电整机产品出口额在全球出口市场比重超过30%,涌现了一批销售额超百亿元、超千亿元、单类
15、产品产销量超1000万台的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拥有极高的市场份额,而且得到国际业界的认同,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的比重。我国家电业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外延型的发展模式,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过去我国家电工业以大规模低成本制造获得竞争优势,大量的资源投入和高度的外贸依存有效地支撑了我国家电持续高速增长,但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今后家电工业将面临制造成本上升、国际竞争环境变化、技术升级压力和对外依存度过高的严峻挑战。首先面临制造成本上升的挑战,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改善环境和提高社会福利压力的增大,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土地、原材料、劳动力、水电等各类要素成本还将进一
16、步上升。其实,家电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快速提升以满足市场竞争和消费结构变化的要求,将对于家电企业形成了巨大挑战。在此期间我国家电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望快速提升,但总体上仍难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国际著名家电企业的技术水平还在提高,开发出新的技术,客观上要求我国家电企业必须快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此外,今后我国家电工业还将面临国际需求放缓,寻找新的需求增长点的挑战。随着出口市场的增长趋缓,家电企业需要通过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增加自主品牌比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必须将发展战略转向国内市场,通过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国内城市市场消费升级和农村市场消费普及的需要,挖掘新的增长点。面对上述严峻的情
17、况,中国家电业如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技术不断变换中,提升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所有家电企业致胜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信息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如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运营和管理方式,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促进企业产业升级和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众多家电行业来说已迫在眉睫。信息社会需要家电企业信息化的服务方式,当一些诸如ERP、CRM等客户服务管理软件得以逐步应用推广后,信息化服务方式在家电企业也逐步得到应用。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家电业在技术、设备等硬件基础上的差异越来越小,构建一个依靠硬件主导的差异化品牌显得越来越困难,信息化已经成为家电企业实现快速、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内
18、的家电企业应当注重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以此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际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对信息的掌控速度成了家电企业致胜的关键要素之一,谁能够迅速地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谁能够迅速地同供应商一道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的需求,谁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而良好的信息化能力是家电企业获得速的一个根本的保障。在整合供应链竞争的过程中,快速的市场反应是家电企业致胜的关键要素之一,企业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国际大型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具有了很大的优势,国内的家电企业也必须注重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家电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还可以从企业规模的扩大、营销体系庞大化、技
19、术发展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市场开拓国际化等方面去理解。首先,家电企业规模的扩大将伴随着管理的复杂化,就必须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从家电企业发展历史来看,国内家电企业已经从生产单一产品逐步走向多元化,通过兼并重组企业规模实现外延式扩大,通过垂直产业链实现内生的增长。这些因素都大大扩大了企业的规模,长虹集团、海信集团、TCL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等国内主要家电企业员工都已经发展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规模。企业规模的扩大将带来管理难度的增加,造成效率的低下,而借助EPR等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几乎成为所有大型家电企业的必然选择。事实上,长虹、海尔、TCL等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都开始尝试进行企
20、业管理的信息化,为企业更大规模的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为应对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家电企业都构建了营销管理系统。我国家电行业是市场化最彻底、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家电生产企业的市场意识非常强烈。大多数家电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营销网络体系,在城市市场,他们借助国美、苏宁等大连锁渠道商布局自己的销售终端,而在三四级市场他们则通过自建和代理的方式构建营销触觉。一般而言,国内家电企业的营销网点都在35万个之间,而如何管理这些营销网点以及把销售终端信息尽快反馈给公司总部成为家电企业一定时期的难点。构建营销体系的信息化恰是家电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切入点,事实上大多数家电企业都已经完成了这一布局。再次
21、,家电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内生要求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正如前文所述,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产品制造大国,规模化生产本身就呼唤自动化。作为标准化的工业制成品,家电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相对容易完成。在我国家电产业发展早期,在生产过程中更多使用了人力,廉价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当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成本越来越低于劳动力成本的时候,家电生产工厂的自动化就显得很迫切。另外,随着家电企业向面板、模组、压缩机等上游领域的渗透,这些高科技产业更需要借助机器人来完成生产,高洁净度、高精密度、高技术密集度等特点决定了生产环节必须采取信息化的手段来完成。最后,家电产
22、品技术本身的智能化也决定了信息化在该领域的密集应用。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电视走入寻常百姓家中,许多老百姓通过一根网线,就能将电视与互联网相连,通过电视轻松实现上网、在线点播等各种功能。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电视,基本上没有像手机一样有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更多的都是依托手机、电脑厂商提供的操作系统。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语音产品在家电产业的应用开始慢慢普及,在电视机内嵌入“电视语点”这一产品,将语音技术深度整合到电视机中,用户只需要对着遥控器说话,就能轻松找到自己想看的影片或应用程序。此外,家电企业还开发出网络冰箱、物联网空调、智能洗衣机等智能化的家电产品。这些依靠信息技术改造和提供传统家
23、电已经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专家预测,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数字家庭、智慧家居等将成为家电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它们在这方面的布局就是未来的利润希望。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家电企业在产品开发上将越来越采取信息技术,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第3章信息化是家电企业转型支点面对产品同质化、利润率不断下降以及消费者需求日益苛刻等难题,中国家电制造企业“重生产轻服务”的模式将难以维持。从纯粹的产品生产向服务业务模式转型,企业才能更好体现差异化竞争,创造利润并锁定顾客,在新一轮的竞争脱颖而出。而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切入点和手段恰恰是信息化。家电行业是较早实施两化融合的一个行业,物联网、两化融合的一些实例在家电
24、行业都有典型的范例,可以说家电行业是能够体现制造业发展整体水平的一个行业。在家电行业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都具备很强的综合发展能力,导向性和示范性也很强,这批队伍对自己企业战略发展都有特别清晰的思路,对信息化道路也同样清晰。家电业同时处在企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历史转型期,一些代表性的企业还处于领导班子更迭时期,企业模式的转换、转型、调整都需要认清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形式,家电业承载着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跨越的艰巨任务,而两化融合正是实现这一任务通道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两化融合势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贡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社会效益。长虹、海尔、格力在工业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蜕变 _ 长虹 信息化 纪实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7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