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
《电子政务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系统分析与设计.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政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期末复习材料1.1电子政务系统基本概念所谓电子政务系统,广义地讲是支持政府政务活动的电子技术手段的集合。 狭义地讲则是指: 建立在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软件以及网络和通信设施基础之上的,在相关法律、 制度约束和规则之下以实现政府电子政务活动为目标的一个人机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主要包括 3 个组成部分:(1)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2)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3)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12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特点一般而言, 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是利用现
2、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这四大职能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通过使用电子政务系统, 可以规范政府公务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办公效率, 增强团队协同工作能力, 实现科学的公文处理、 事务管理、 会议安排和人力管理, 量化运营资源, 预防管理真空, 降低运行成本、 人力资源、 资产资源。 还可以实现便利的信息发布,方便资源共享,增进内部交流,通过公告板、 新闻动态、 内部邮件、 万事通、资源库、 名片管理、 备忘提醒、全文检索等功能统筹个人事务、 整合工作计划、 优化时间管理日程安排,通过系统管理的工作日志、用户管理功能,规划使用权限, 保障系统安全, 拓展应用链接和应用管理。 1.3电子政务
3、系统的构成要素(1)技术要素 电子政务系统是由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构建成的一个智能化的办公系统。是将政府工作由传统的工作平台转移到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平台之上的系统。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由“一个技术平台,四个资源整合”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平台是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集成平台。 四个整合是指政府资源整合、企业资源整合、 社会资源整合及社会服务整合。 电子政务系统是基于大型数据库、 文档数据库、电子邮件、远程通讯以及 Intranet 技术运用来实现本单位与上级单位、 下级单位之间的公文运转、 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快速有效地接收各种上级机关文件、下级单位的上报信息,组织、协调电子政务系
4、统内的各种信息以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其所需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提供服务。 (2) 信息要素 从广义上来说,任何一个信息系统都是以信息为工作对象的,都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系统。政府工作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处理大量的公文,数据与信息可以说是保证电子政务良好运作的食粮。 电子政务系统也就是采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挖掘出信息在电子政务中的价值, 以提升信息的原始价值,同时,利用网络等技术改革政府信息交流方式, 使政府可以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改善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关系。 (3)职能要素 电子政务系统的职能决定了政务系统的基本目的和系统任务,从政府业务工作的角度
5、来划分,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分通用电子政务系统和专用电子政务系统。 A.通用电子政务系统。通用电子政务系统是适用于一般性政府管理的通用电子政务系统,主要负责政府内部的具体事务处理,如政府部门中许多内部业务工作(如人力资源管理、财管理、 公文管理、 档案管理、 资产管理、 政府采购、 物资管理、 工作日程管理和电子会议、政策法规发布等)都具有一定的共性, 针对这些工作的办公系统可以统一规划, 采用全国政府管理的统一通用软件, 这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整个国家电子政务开发费用,还可以缩短电子政务建设周期,共享整个政府信息资源。 B.专用电子政务系统。专用电子政务系统是指针对政府专门管理与服务工作开发的电子政
6、务系统。包括: 负责政务管理的各政务管理系统, 如国防事务管理系统; 外事事务管理系统等;负责行政立法、 执法功能的财政管理系统、 司法管理系统、公安管理系统;负责实施经济行政执行、监督任务的工商管理系统、 税务管理系统、 海关管理系统、审计管理系统、 金融管理系统等; 实施政府服务功能的气象信息系统、远程教育和教育管理系统、科学技术和人才管理系统等。 各专业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建立自己相关的数据库,对这些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各种社会、经济情况,制定各种政府决策。 (4) 制度规则要素制度和规则是电子政务系统中具有规定性的要素。制度制定和确认是电子政务系统基本的结构和运行方式; 规则规定和确
7、认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具体工作方式。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否, 主要看其是否合理地实现政府制定或规定的内容。 (5) 人员要素 电子政务系统中人员要素是系统的核心要素。 电子政务系统作为一个人机系统, 其工作效率的优劣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工作状况。 电子政务系统要充分发挥人机各自的特点, 采用“最大最小原则”, 即人承担的工作量尽可能地小, 信息设备承担的工作量应尽可能地大,在最大限度利用信息设备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人机结合并充分注意人的主导地位,有效地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1.4电子政务的功能和作用1 规范工作流程,节约费用 ,提高办公效率 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要求政
8、府机构精简、工作效率提高,电子政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 传统的政府管理采用科层体制,政令的传达与执行过程环节多、 层次多,需要大量的行政办公经费。而电子政务通过对政府的业务流进行重新设计, 利用虚拟办公、 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简化了政令的执行过程,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电子政府打破各级政府间繁琐的纸质文件传递,用快捷的电子方式在政府上下级之间传递信息,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同时, 电子政务打破了传统的部门林立、 条块分割、 等级森严的政府结构,使各级政府的各部门拥有了统一的服务平台,使公众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原来要数天甚至数月才能完成的事情; 政府也可以每天 24 小时、
9、每周 7 天向公众提供政府的各种服务,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 2 提高了 政府监管能力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我国开始建设的金关工程、 金税工程等, 大大加强了政府部门对经济信息利用的透明度,使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更加容易,更加全面。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经济成分进一步多元化, 对政府组织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很难适应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政府工作与时俱进, 率先应用和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创造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面对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新特点,当前要特别重视加强政府监管、
10、 维护社会稳定。 3 有利于政府的廉政建设 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使权力展现在阳光之下。 电子政务规范办事流程,公开办事规则,加强和公众的交互。 那些容易滋生腐败的暗箱操作,通过电子政务手段将大大减少。电子政务已被视为反腐倡廉的帮手, 不仅可以方便公众,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更可以防止情面因素的干扰, 从而破坏腐败的土壤。 现已流行的“一网式”或“一站式”政务审批,深受公民的欢迎。 只要审批事项符合政策规定, 已经输入固定程序的计算机一定会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十分便捷。 4 联系公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是以政府机构和政府职能为中心,公众围绕政府
11、部门转。这种模式容易疏远政府与群众的关系。电子政务使得公众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获得政府的在线服务, 他们只需要通过政府的一站式网站和网上链接就能获得政府所提供的服务。 这就能使政府对群众的要求进行更快捷的反应, 更直接地为人民服务。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人民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同时, 通过电子化手段获得信息和提供服务, 使得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平等的关系,公众不再是政府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政府不再是公众行为的单向控制者,政府与公众将建立新型的合作协同关系。“顾客导向” 的政府服务理念进一步导入政府工作的全过程, 政府主要以公众的普遍需求来规划、实施其施政措施。这就要求
12、政府以简化便捷的服务递送、减少重复的作业、 更高的服务水准和速度推进自身建设, 以减少官僚体系的弊端、提供更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从而更好地回应公众的需求。 5 电子政务的示范作用,推动了国家信息化建设 当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发展程度已经成为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及城市竞争力水平的标志之一。在我国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 电子政务已成为关键和重点,以政府先行并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是发挥后发优势, 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由于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使电子政务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
13、化的中心环节。 电子政务的实现所产生的强劲示范辐射作用, 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15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历程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是沿着: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等“金” 字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一条线展开的。具体地说,我国的政府信息化进程可以划分为 4 个阶段, 即起步阶段、推进阶段、发展阶段、全面应用阶段。 起步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 工程, 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的内部信息办公网络。1992 年, 为了推进政府机关的自动化程度,在政府机关普
14、及推广计算机的使用,国务院办公室下发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1992) 25)。该文件下发以后,在国务院办公厅统一指导下,经过各地区、 各部门近十年的积极努力,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推进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初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 1993 年,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订了国家信息化“九五” 规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 国务院要求当时的电子部与有关部委大力协调, 抓好几项重大的信息工程, 即 1993 年 12 月提出的“三金工程”(金税、 金关、 金卡), 政府在经济领域实施信息化建设。 三金工
15、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 是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雏形。 在部分“金” 字工程推动下,部分政府部门的网络建设、 电子化的深度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发展阶段(1999 年到 2001 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并开始在政府部门应用, 从初期政府上网进行信息发布, 到 1999 年初, 40 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 其目标是在 1999 年实现 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 在 2000 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 通过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及相关的一系列工程,实现我国迈入“网络社会”, 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16、和应用项目, 政府站点与政府的办公自动化联通,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使政府站点演变为便民服务的窗口, 实现人们足不出户完成与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至此才真正全面推动了政府信息化。 全面应用阶段(2002 到现在),国家不断培育政府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环境。 2002 年是政府信息化逐渐“由概念变成现实,由争论转入实施,由含混转为清晰” 的一年。 2001 年12 月 26 日,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做出了“中国建设信息化要政府先行” 的重要决策。 2002 年 7 月 3 日,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组织了上百位专家对国家电子政务进行研究,在所发布的文件中,明确了“十五
17、” 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以及发展战略框架,将政府信息化建设纳入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整体发展阶段。 我国政府信息化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各类政府机构 IT 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当完备,网络建设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如税务、 工商、 海关、公安等都已建成了覆盖全系统的专网。 办公自动化、 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适应政府机关办公业务和辅助领导科学决策需求的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地方政府建设数字城市的步伐也明显加快, 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开放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的概念,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城市
18、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1.6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现状分析我国电子政务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例如我国的“金关工程”,虽然是在国家重点支持下发展的,但它的建立也是因为美国的海关管理已实现了电子化,随着我国对美出口的增加,为使两国对进出口货物的管理的同步对接,美国海关要求我海关管理实现电子化而“拉动”了这一工程的实施。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1)基础设施不完备,地区差距大。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些差别主要是表现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上。另外,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
19、的不平衡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发展较快,如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开放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的目标。与这些重点部门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其他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迟缓。 (2)相关法规滞后问题。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制订或修改了相关法律。然而,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订相关的法律。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条件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根据我国目前网络应用和政府信息化发展的水平,政府上网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
20、须制订必要的法律规范。 (3)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大量存在。所谓“信息孤岛”是指在信息环境中,那些彼此相对独立、资源难以共享和兼容的封闭的信息体系。目前,大多数政府部门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业务系统,并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政府办公效率和政务透明度的提高。但是建设初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缺少整体性的统一的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发展规划,各部门独立建设自己的系统,导致“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初衷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也难以实现。 同时,在当前的电子政务建设中,重“硬”轻“软”、重电子轻政务、
21、重应用轻标准、重业务功能轻互联互通等问题普遍存在。从发展来看,也缺乏有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市场引导规范,缺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电子政务的建设涉及到政府各部门,服务对象涉及全社会,需要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标准、法律法规、网络安全保障、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支撑保障,需要从应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方面统一规划。 (4)电子政务标准化尚不完善。制订行业标准是保证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标准化问题影响到整个系统框架设计,所以应该在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就开始着手解决,网络建设要规范,要有统一的规划。目前,不同地方或部门的政府机构正在加快建设各自的网络,在应用层面上用着不同的标准,政府网络没有统
22、一规划。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和异种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大大降低了网络性能和利用率,增加了成本,并对公众带来了麻烦。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实践经验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因此,跨部门、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的需求已十分迫切,电子政务标准化已成焦点问题。 (5)信息安全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安全问题是电子政务开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实际上,不只是国内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国外同样由于安全问题不能得
23、到很好解决而滞后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部门对上网安全的担心,一方面是对在互联网上泄漏公民个人隐私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非法入侵者的破坏。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网络使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所用的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管软件、各类应用系统、数据库、防火墙、网络接入设备、路由器、服务器、调制解调器基本上都是国外公司的产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基本没有。这些因素使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性能大大降低,给我国的网络安全留下严重隐患。同时由于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存在大量网络黑客甚至黑客组织,网上政府是政府在Internet上的形象,网上政府发布的一些重要新闻、重大方针政策、法规具
24、有权威性,如果一旦被黑客篡改,将影响政府形象,甚至造成重大的政治经济损失。1.7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建设政务平台,整合信息资源,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同时电子政务实际上是政府管理改进的一种形式,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而不是电子,电子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提高电子政务水平的关键在于对政府行为、公共管理行为的研究和改进。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标准化。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包含有多种应用系统的综合性的信息系统。由于各类应用系统在应用范围、系统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平稳、高效的运行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政务 系统分析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7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