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docx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电子商务是二十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所涵盖的范围却没有统一、规范的认识。仍如传统商务过程一样,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以下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过去,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试想,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网上浏览后,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网上购物,但所购货物迟迟不能送到手中,
2、甚至出现了买电视机送茶叶的情况,其结果可想而知,消费者只能放弃电子商务,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如软件、CD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送给购买者,但绝大多数商品仍要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物流过程。我国的许多网上商店由于解决不了物流问题,只好告诉购买者送货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你就不要在我这里买了,电子商务的跨地域优势也就一点也没有了。1999年9月,我国的一些单位,组织了一次72小时的网上生存测验。测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物流问题,尤其是费尽周折填好订单后漫长的等待,使电子商务的跨时域优势也丧失贻尽。此后的一次市场调查证实,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
3、题是“物流”。再次使人们认识到物流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的地位,认识到现代化的物流是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物流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时至今日也没有最终的标准定论。在这里,我们总结各种电子商务的定义,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的定义如下:1.IBM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ce)。它所强调的是网络计算环境下的商业应用,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也不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下所强调的交易意识的狭义的电子商务(E-commerce),而是把买方、卖方、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在因特网(Inter
4、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结合起来的应用。2.康柏在其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是这样定义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就是引领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业务操作的流程联接”。 3.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上实现物资与人员流程的协调,以实现商业交换活动的过程。 4.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装置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纸介质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这一类电子商务的定义,许多是由美国IT厂商提
5、出的,由于其业务范围的限制,IT厂商往往把电子商务定位于“无纸贸易”。在这类电子商务的定义中,电子化工具主要是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电子化对象主要是针对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并没有提到物流。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而美国的物流管理技术自1915年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通过利用各种机械化、自动化工具及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早已日臻完善。同时,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技术创新的本源是需求,即所谓的需求拉动技术创新。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产生是为了简化烦琐、耗时的定单等的处理过程,以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即电子商务的提
6、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处理上的烦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可见,美国在定义电子商务概念之初,就有强大的现代化物流作为支持,只须将电子商务与其进行对接即可,而并非电子商务过程不需要物流的电子化。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水平,所以,在引入时,一定要注意配备相应的支持技术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否则电子商务活动难以推广。因此,有些专家在定义电子商务时,就注意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美国原始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过程的第二类电子商务概念:1.电子商务是
7、实施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2.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3.电子商务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4.电子商务是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在第二类电子商务定义中,电子化的对象是整个的交易过程,不仅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而且还包括物流;电子化的工具也不仅仅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还包括叉车、自动导向车、机械手臂等自动化工具。可见,从根本上来说,物流电子化应是电子商务概念的组成部分,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电子商务过程就不完整。二、物流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基本要素电子商务概念模型(见图1)是对现实世界中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
8、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电子商务实体是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它可以是企业、银行、商店、政府机构和个人等。电子市场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它由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交易事务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之间所从事的具体的商务活动的内容,例如询价、报价、转帐支付、广告宣传、商品运输等。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帐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
9、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帐等过程。在电子商务下,以上的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有价信息软件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但由于一系列机械化、自动化工具的应用,准确、及时的物流信息对物流过
10、程的监控,将使物流的流动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能有效地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强调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其中,信息流最为重要,它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实现对流通过程的监控。图1 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三、物流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见图2: 图2 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其中“送货,产品接收送货,产品接收”-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1、物流保障生产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材料到位,否则,生
11、产就难以进行;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相反,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那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形式,仍将是无米之炊。2、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定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除了非实
12、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即按照需方(购方)的需求将商品实体由供方(卖方)以适当的方式、途径向需方(购方)转移。而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通过上网点击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告以终结。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如何轻松的商流活动都仍会退化为一纸空文。3、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一家又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要坐在家里
13、,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但试想,他们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异或商家所送并非自己所购,那消费者还会选择网上购物吗?网上购物的不安全性,一直是电子商务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那网上购物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从以上的论述中可见,物流是电子商务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屏弃原有的“重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而忽视物流电子化”的观念,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以进一步推广电子商务。物流概述一、物流概念的产生
14、与发展物流是一个十分现代化的概念,由于它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源于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因为在本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已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将其用于战争活动中。其中所提出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
15、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后勤”一词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又有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法,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因而是一个包含范围更广泛的物流概念。因此,物流概念从1915年提出起(Physical Distribution),经过70多年的时间才有定论(Logistics),现在欧美国家把物流称作Logistics的多于称作Physical Distribution的。Logistics包含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或销售物流即Physical Distribution,可见其外延更为广泛。日本的物流概念是19
16、56年直接从英文的Physical Distribution翻译过去的,1956年日本派团考察美国的流通技术,引进了物流的概念。到了70年代,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目前国内外物流的概念很多,如有以下几个: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 “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
17、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物流术语的国家标准正在修订之中,当国家标准颁布实施时,我国对于“物流”的定义将得到统一。二、我国物流概念的引入及我国传统物流活动与国外先进物流的差别物流概念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从国外传入我国,一条是在80年代初随“市场营销”理论的引入而从欧美传入,因为在欧美的所有市场营销教科书中,都毫无例外地要介绍“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两个单词直译为中文即为“实体分配”或“实物流通”,我们普遍接受“实体分配”的译法。所谓“实体分配”指的就是商品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理性移动。另一条途径是“Physical Distribution
18、”从欧美传入日本,日本人将其译为日文“物流”,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这一概念至今。在物流概念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实际上一直存在着物流活动,即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其中主要是存储运输即储运活动。国外的物流业基本上就是我国的储运业,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差别在于: 1、物流比储运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泛,一般认为物流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而储运仅指储存和运输两个环节,虽然其中也涉及到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信息活动,但这些活动并不包含在储运概念之中; 2、物流强调诸活动的系统化,从而达到整个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化,储运概念则不涉及存储
19、与运输及其他活动整体的系统化和最优化问题; 3、物流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在二次大战后才在各国兴起,而在我国储运是一个十分古老、传统的概念。三、物流的分类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物流活动无处不在,对于各个领域的物流,虽然其基本要素都存在且相同,但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类型。在对物流的分类标准方面目前还没有同意的看法,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本书将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对物流进行划分。1、社会物流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
20、,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大领域。社会物流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的物流活动,研究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物流体系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宏观和广泛性。2、企业物流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物流又可以区分为以下具体的物流活动:(1)企业生产物流企业生产物流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大体为: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辅助材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的“门口”开始,进入到生产线的开始端,再进一步随生产加工
21、过程一个一个环节地流,在流的过程中 ,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余料,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流至产成品仓库,便终结了企业生产物流过程。过去,人们在研究生产活动时,主要注重一个一个的生产加工过程,而忽视了将每一个生产加工过程串在一起,使得一个生产周期内,物流活动所用的时间远多于实际加工的时间。所以企业生产物流的研究,可以大大缩减生产周期,节约劳动力。(2)企业供应物流 企业为保证本身生产的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进行起着重大作用。企业供应物流不仅是一个保证供应的目标,而且还是在最低成本,以最少消耗,以最大的保证来组织供应物流
22、活动的限定条件下,因此,就带来很大的难度。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这一物流过程的成本,可以说是企业物流的最大难点。为此,企业供应物流就必须解决有效的供应网络问题,供应方式问题,零库存问题等等。(3)企业销售物流 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市场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因此,销售物流活动便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需求,最终实现销售。在这种市场前提下,销售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因此,销售物流的空间范围很大,这便是销售物流的难度所在。在这种前提下,企业销售物流的特点,便是通过包装、送货、配送等一系列物
23、流实现销售,这就需要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运输路线等并采取各种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达到目的,因而,其研究领域是很宽的。(4)企业回收物流 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这些东西回收是需要伴随物流活动的,而且,在一个企业中,回收物品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质量,也回占用很大空间,造成浪费。(5)企业废弃物物流企业废弃物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的物流活动。四、物流管理1、物流管理的定义和内容 所谓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
24、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1)、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2)、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3)、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2、物流系统化系统化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怎样建立所希望的物流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物流系统就是指在企业活动中的各种物流功能,随着采购、生产、销售活动而发生,使物的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统。这种系统大致可由作业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商务 物流 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7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