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实务--电子商务下的现代物流技术.docx
《现代物流实务--电子商务下的现代物流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物流实务--电子商务下的现代物流技术.docx(2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商务下的现代物流技术现代物流实务上篇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导论第一章 现代物流简介本章概要:本章从物流的概念入手,分别介绍了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的分类、物流管理,同时从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出发,阐述了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电子商务下物流的特征和物流的发展趋势。学习目的:了解什么是物流,为什么要学习物流。理解物流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电子商务物流的特征。明确面对WTO,我国物流业应采取的对策。学习指导:本章的重点是掌握物流的概念,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本章的难点是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电子商务下物流的特征。结合实际,明
2、确加入WTO给我国物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1物流概述1.1.1物流的概念及发展对于“物流”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解。关于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在英国。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手中。从那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物流一直没有比较明确的概念。1.物流的发展历程二战期间,美国从军事需要出发,在对军火进行的战时供应中,首先引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并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全面管理。二战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社
3、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生产企业为最大限度地追求超额利润,千方百计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引发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方面,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道路己经走到极限,成本再降低的空间很小。从五六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经济研究和市场竞争的重心、开始放到非生产领域特别是商品流通领域。在此期间,运筹学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在运筹学原理的推动下,人们对物资流通渠道进行研究,产生了产品分销的概念。这就是现代物流业的起步阶段,即实物配送阶段。1963年,大量有关流通的新概念传入日本,诸如:“Material Manage
4、ment”, “Business Logistics”,“Physical Distribution”,“Physical Supply”和“Material supply”等。池田内阁期间,为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运输问题,召开了经济审议会的流通分科会,会上决定采用PD (Physical Distribution)方式以改善流通问题。经反复推敲,著名流通学家平原直将PD译为物理性流通、物的流通,日后被人们简化为物流。七八十年代,由于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物资供应系统和成品流通系统的有效性和低成本。对于整个社会生产来讲,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社会物资供应体系的效率,而不仅
5、是生产过程。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实物配送,而且取决于在采购、运输、仓储等生产过程中对材料、零部件、库存品的管理。国外某些成功企业甚至帮助原料供应商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获得较好的原料进货价格。这一阶段被称为全程物流管理阶段。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更新频繁,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原有的流通模式、管理方法和对流通问题的认识,已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增长。所有这些,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了顺应整个现代社会的要求,物流的服务领域也不断的扩大,逐步扩展为生产领域的
6、物流管理,流通领域的配送和消费领域的服务。因此,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电子技术和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诸如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综合组织物流中的各环节,把制造、运输、销售等环节统一起来管理,使物流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以平衡物流的服务优势和服务成本,以期使用户得到最大的满足。实物配送阶段全程物流阶段供应链阶段图1-1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三阶段2.物流的概念 随着物流科学的迅速发展,世界许多国家的专业研究机构、管理机构以及物流研究专家对物流概念做出了各种定义。 美国物流管理权威机构物流管理委员会认为:“物流作为客户生产过程中供应环节的一部分,它的实施与控制提供了有效
7、的、经济的货物流动和存储服务,提供了从存货原始地到消费地的相关信息,以期满足客户的需求。” 美国物流协会认为物流是“有计划地将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由生产地送至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其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系、物料搬运、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料处理及仓库管理等。” 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综合研究所对物流的定义十分简单,他们认为物流是“商品从卖方到买方的全部转移过程。” 1999年,联合国物流委员会对物流作了新的界定,指出:“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存储计划、实现和控制管理的过程。这个定义
8、强调了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提高了物流的标准和要求,确定了未来物流的发展,较传统的物流概念更为明确。 还有一些专家提出了物流的“7R”定义,认为物流就是“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和恰当的条件下,将恰当的产品以恰当的成本和方式提供给恰当的消费者”。在该定义中,用了7个恰当(Right),故称作7R。该定义揭示了物流的本质,有助于我们对物流概念的理解。 不论对物流概念的具体理解有何差异,但是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即物流不仅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物流动过程,还包括伴随这一过程的信息流动。因此,我们可以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指为满足用户需求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
9、间的有效流动,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1.1.2我国物流概念的启蒙及发展历程1.我国物流概念的启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我国古代军事家的“后勤”战略思想。我国开始使用“物流”一词始干1979年(有人认为,孙中山主张“贸畅其流”,可以说是我国“物流思想的起源”)。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术语。但当时有一段小的曲折,当时商业部提出建立“物流中心”的问题,曾有人认为,.物流”一词来自日本,有崇洋之嫌,乃改为建立“储运中心”。其实,储存和运输虽是物流的主体。但物流有更广的外延。而且物流
10、是日本引用的汉语,物流作为“实物流通”的简称,提法既科学合理,又确切易懂。不久,仍恢复称为“物流中心”。1988年台湾也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1989年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并,“物流”一词的使用日益普遍。 2001年8月1日,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正式实施。在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物流(Logistics)被统一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并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总体而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物流业经过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果如下: 第一阶段,从19
11、50年至1952年,我国的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经过战争后逐步得到恢复和新建。大部分流通部门根据物流业务的需要,修建了一些仓库或租用民房储存商品,购置了一部分车辆搞运输;一些企业建立了储运部、储运处科。各大区和一些省市建立了少数仓储公司或储运公司。 第二阶段,从1953年至1965年是物流发展的初期阶段。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设在恢复的基础上有了较快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益兴旺,社会商品流通也不断扩大,商业、物资、粮食、外贸等流通部门相继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储运公司、仓储公司、外运公司等“商物分离型”、专业化的大中型物流企业,以及附属于各专业公司、批发站的储
12、运部、中转站、仓库等“商物合一型”的小型物流企业,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物流网。这些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批物流企业。 第三阶段,从1966年至1976年是物流发展的停滞阶段。十年文革使经济发展遭到破坏,物流业和其它行业一样,陷入停滞状态。 第四阶段,从1977年至1992年的改革开放是物流业的大发展阶段。四个现代化建设使我国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物流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但流通部门专业性的物流企业的数量在增加,生产部门也开始重视物流问题了,并设置了物流研究室、物流技术部等。物流业还发展了一些集体和个体物流企业。在交通运输方面,新建了一些铁路、公路、港口、码头,增加了车辆,改进了技术,提高了车
13、速,部分区段实现了电气化、高速化,开展了集装箱运输、散装运输和联合运输等。 第五阶段,从1993年至1999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这一时期的物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正在对一些老的储运企业进行改革、改造、重组等,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但是这些改革、改造、重组遇到的阻力也很大;一方面,在部分地区建设了一批现代物流企业,以迎接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但是数量很少。这一时期,非公有制的物流企业的数量在迅速增加,外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增加。经过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目前基本上是以储运为基础,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中央直属的专业性物流企业专营生产资
14、料的物资储运总公司和外运总公司,其仓储主要针对内部;(2)地方专业性物流企业地方商业系统的储运公司及粮食仓储系统;(3)兼营性物流企业集物流与商流为一体的物流企业,比重大、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其中大部分是1992年试点建成的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少量有一些批发型、仓储型配送中心。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经过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只能说物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还不能满足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的要求,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物流。1.1.3物流的分类可以按照物流活动覆盖范围的大小以及物流系统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属性及作用的空间范围等对物流进行分类。1.按照物流活动履
15、盖的范围分类 按照物流活动覆盖的范围,物流可以被划分为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1)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发展很快、规模很大的一个物流领域,国际物流是伴随和支撑国际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由于近十几年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东西方之间冷战的结束,以及诸如欧洲等地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国际物流成了现代物流研究的热点问题。(2)区域物流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都处于同一法律、规章、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之中,因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都有其区域的特点。城市物流要
16、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不但要直接规划物流设施及物流项目,例如建公路、桥梁、建物流园,建仓库等,而且,需要以物流为约束条件,来规划整个市区,如工厂、住宅、车站、机场等。物流己成为世界上各大城市规划和建设要研究的一项重点。在城市形成之后,整个城市的经济、政治、人民生活等活动也是以物流为依托的,所以,城市物流还要研究城市生产、生活所需商品的如何流入、流出,如何以更有效的形式供应给每个工厂、机关、学校和家庭,城市巨大的耗费所形成的废物又如何组织物流等等。可以说城市物流内涵十分丰富,很有研究价值。2.按照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分类 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
17、消费者而创造价值、连接上游与下游而形成的组织网络。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供应链中的物流活动应按照专业化原则进行组织,即在整个供应链上,可以有不同类型的物流。(1)供应物流 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供应物流,也就是商品生产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流。对生产企业而言,供应物流需将原材料配送给工厂,它的主要客户是工厂,它处理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商品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由于原材料与零部件的数量之间有固定的比例关系,因此,供应物流的功能就是强调原材料的配套储存、分拣、及时配送、加工和预处理等。对于流通领域而言,供应物流是指在为商品配置而进行的交易活动中,从买方
18、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中所发生的物流。由于供应物流占用大量的企业流动资金,因此,对其严格管理使其合理化对于企业的成本至关重要。 供应物流不仅要保证供应的目标,而且还要以最低成本、最少消耗,来组织供应物流活动,满足限定的条件,因此,就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现代物流学就是基于非短缺商品市场这样一个宏观环境来研究物流活动的,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供应数量的保证是容易做到的,而企业竞争的关键则在于如何降低这一物流过程的成本。为此,企业供应物流就必须解决有效的供应网络、供应方式和零库存等问题。(2)生产物流 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产品库的产品发送为止,这一全过程的物流活动称为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制造产品
19、的企业所特有的,它需要与生产流程同步。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不停地移动、流转形成了生产物流。因此,生产物流合理化对工厂的生产秩序和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制造型企业的物流系统有两种:一种是为制造活动提供支持的物流,它的功能要求与供应物流相同;另一种则是为制造商的产品分销提供支持的物流。国内外的应用实例都表明,制造商自己直接建立分销网络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其市场覆盖面要广、分销能力要强,市场信息的收集与传递要及时,因此,要求在区域市场上运输和配送商品的能力要很强,需求预测及订单处理功能要完善。(3)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指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营利益,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
20、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环境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因此,销售物流活动便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要求,最终实现销售。在这种市场前提下,销售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因此,销售物流的空间范围很大。企业销售物流的特点就是通过包装、送货和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实现销售,这就需要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以及运输路线,并采取各种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达到目的,因而其研究领域是很宽的。(4)分销物流 专业批发业务的物流作业具有大进大出和快进快出的特点,它强调的是批量采购、大 量储存以及大量运输的能力,大型分销商需要大型的仓储和运输设施。另外,分销商属于中间商
21、,需要与上游和下游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换,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接口和高效的信息网络。(5)回收物流 企业在生产、供应以及销售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这些东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随物流活动的,而且,在一个企业中,若回收物品处理不当,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质量,同时还会占用很大的空间。(6)废弃物物流 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和处理的物流活动。3.按照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 可以按照物流活动的承担主体,划分为企业自营物流、专业子公司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这三种物流形态目前在市场上共同存在。物流的成长变化过程反映了现代物流社会化发展的一种变化趋势。(1)企业自营物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多
22、数企业都是采用“以产带销”的经营方式,因此,其物流运作的规模、批量、时间都是在计划指导下进行的,企业自备车队、仓库、场地、人员,自给自足地自营物流的方式成为传统企业物流的主体。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以销定产”成为企业新的运作模式。小批量、多品种、高速度和准时供货等市场需求对新型物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一些企业明显地感到灵活多变的物流运送需求和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正在逐渐成为企业竞争中的压力,为了从物流成本和速度需求的双重枷锁下解放出来,许多企业开始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2)专业子公司物流物流专业子公司一般是指从企业传统物流运作功能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专业化
23、实体。它与母公司(或集团)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它以专业化的工具、人员、管理流程和服务手段为母公司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企业自营物流相比,专业化子公司更加注重对物流过程一体化的管理和物流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能使物流效率最大化,并能有效地控制总成本达到最低水平。一些规模较大的专业化子公司还可利用自身的专业化优势为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3)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为了更好地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以及降低物流成本而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做法。这是跨国公司管理物流的通行做法:按照供应链理论,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在该领域具有专长或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公司互相协调和配合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物流 实务 电子商务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7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