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docx
《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XX职业技术学院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一)行业背景1(二)人才需求3(三)建设基础4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6(一)总体建设目标6(二)具体建设目标6三、建设主要内容8(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8(二)依托“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完善“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10(三)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11(四)师资队伍建设25(五)实训基地建设28(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34(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37四、建设进度与预期成果37(一)预期成果37(二)进度安排39五、资金预算44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组长: 李宏达 教授,教务处
2、处长 项目副组长: 周 几 高级工程师,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林 源 高级工程师,福建省电子信息教育中心主任赵雨镜 教授级高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任 项目组主要成员:胡锦丽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陈继欣 高级项目经理,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教育中心经理 赵 民 工程师,福建中教电公司总经理 刘 芳 讲师,信息系统监理师 陈 晖 实验师,信息系统监理师 张超峰 讲师,实训基地主任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物联网即 Machine to Machine,旨在实现人、设备与系统间的智能互连,在业界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3、必须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1、国内外发展现状:(1)在政府层面,美国总统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积极回应,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 使“物联网”概念开始走入大众视线。此后,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各国相继出台了自己的物联网战略,例如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的i-Japan计划,以及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提出的“感知中国”计划;(2)中国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的上一次科技发展浪潮中未占先机,在目前的物联网研发中要力争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分享新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恩惠。而抢占先机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中国要想成为物联网强国,必须加快本土物联网人才的大规模
4、培养,改变互联网时代人才总是从国外引进的局面。(3)推动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在经济社会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正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实现科学发展,必然要求我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当前我国发展物联网,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创新发展与中国创造的水平,加快社会进步的步伐。实践证明,创新发展与中国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科学发展的光辉结晶。另一方面,发展物联网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2、我省物联网发展现状:福建的物联网产品在全国城市网络、网格管理、智能监控、食品追溯、水质监测等系统应用较为广泛。与此同时,
5、技术研发部分也在全国领先。在电子回执、2.4G射频识别、自助终端、物联网操作系统级中间件平台、智能家居系统等领域的研发位居国内领先水平。依托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立了3个RFID应用研究中心。福建的物联网阵营已将技术研发与市场运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00多亿的销售额使这一产业成为福建新兴产业中的老大,而备受福建各方的重视。福建省信息化局资料显示,福建目前在物联网产业链上,已聚集了50多家从事研发、生产、应用、培训等机构和企业。近年来,生产物联网相关设备的厂商年增长率达35%50%,做应用系统的厂商年增长率高达100%200%。福建省信息化局报送的关于促进我省物联网加快
6、发展的意见以及福建省物联网发展工作座谈会均表示,政府领导支持福建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高站位、高起点地加快物联网发展。福建省期待通过加快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带动硬件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指出:海西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宽带接入网和业务支撑网,统筹3G移动网络建设,积极发展物联网。”在由福建省信息化局制定、省政府颁发的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指出了福建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12 年,争取福建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00
7、亿元以上;物联网示范应用和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重点行业示范应用效益明显,重点示范区域智能管理和民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福建将重点建设129工程,即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是指以示范应用带动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以市场资源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闽台深度对接,努力培育并争取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传输网络等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逐步形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目前在全国领先的骨干企业,支持设立物联网技术研发专区,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集聚区。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包括鼓楼示范区和武夷山示范区
8、。9类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包括工业控制类、农业精细生产类、交通物流类、商贸流通类、城市管理类、民生保障类、环保节能类、安全监控类、公共服务类。(二)人才需求到2015年底,我国拟实现以下目标:建立国家代码解析服务系统(Code Solution Service, CRS);建立国家物联网管理中心;积极引导生产、流通、物流行业或者长三角、珠三角等基础条件好的行业或者区域开展试点应用,建立行业或区域物联网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溯源、防伪、跟踪等物联网公共服务。目前,中国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国家发展战略为我国
9、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契机和推动力。物联网的发展是应用驱动的,渗透性很强,会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催生应用需求,给物联网带来新的产业机遇。物联网业务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业链长,涉及通信网络、信息系统集成、自动控制多个领域,需要系统配合。正是因为如此其带动性强,会带动微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的诸多领域发展。从发展看会带动成千上万亿产业的发展。物联网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相关行业的大量人才。中国物联网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规模在未来两年内将增长15倍,在2015年达到200亿元市场规模。同样,一份来自于工业与信息化部的资料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正在快
10、速增长,国内市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的需求增长明显。物联网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高科技市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有研究机构预测,两年之内,物联网所指对象车辆、设备、摄像头、车道、管道的数量将会突破一万亿大关;10年后,物联网可能会大规模普及,届时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比例将高达301,成为下一个一万亿美元级的通信业务。根据福建之窗对中国物联网的需求数据调查表明:十二五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其中智能交通未来5年约有20万的人才需求
11、,智能物流至2013年人才缺口在20万人以上,未来5-10年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电力产业人才将达到百万人,智能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将超出百万,智能工业人才需求目前缺口约需50万人,智能农业的各类专业人才在现代农业“十二五”当中的缺口1000万人以上。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由于物联网起步伊始,目前,我国从事该行业的人才极其匮乏。为了在这个新兴行业中争得先机,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在纷纷抢占物联网人才资源。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指出福建省将重点实施“129工程”,必将带动“工业控制类、农业精细生产类、交通物流类、商贸流通类、城市管理类、民生保障类、环保
12、节能类、安全监控类、公共服务类”等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实施。迫切需要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维护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每年3万人以上。福建省物联网人才建设要依托省内高校和相关企业,共同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共同培养物联网应用人才。总之,发展物联网不仅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断定,国家对物联网行业的推动及其本身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滋生对该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国必须积极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三)建设基础1、现有基础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与物联网应
13、用技术相关的系部有软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3个系。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专业主要有:网络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其中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为省级精品专业,也是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办学优势,在国内教育同行中具有良好声誉和较大影响力,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具备了良好的条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软件工程系。软件工程系于2003年被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14、”,2007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中职骨干教师(网络技术)师资培训基地”。 网络技术专业在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建设专业。网络技术专业在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专业。2008年软件工程系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加强校企合作。2010年被福建省信息化局批准为“福建省软件人才重点实训基地”, 2010年省发改委支持我院建立了“福建省先进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系统应用平台”,为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打下良好基础。2011年与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物联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以突出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着重培养学生具
15、备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大行动领域的核心职业能力,开展了以校企合作、双证制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的机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开发了产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有相关教师8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实训教师2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研究生毕业6人。该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相结合的师资结构,其中:检测技术级仪器仪表1人,无线电通讯1人,网络技术1人,计算机技术3人;具有“双师素质”
16、的教师总数7人。兼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人。与该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组装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中小型网络的构建、管理与实施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为院级精品课程。软件工程系实训基地是我院近年重点投资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现已拥有嵌入式实训室、恒锋综合布线系统展示厅、综合布线实训室、神州数码网络实训室、星网锐捷网络实训室、软件人才重点培训基地、计算机组装维护实训室、数字电路实训室、网络服务架构实训室等,并在新大陆科技集团、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福
17、建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2、存在不足(1)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尚处于筹备阶段,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研讨,以适应人才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2)“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还需不断推进。(4)教学团队建设还有待加强。 (5)物联网实训室尚未建立,需要进一步投入资金建设,以达到专业课程实训要求。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总体建设目标围绕福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物联网产业,与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方式,创建“
18、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以“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为核心能力,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满足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及运行管理机制;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建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以福建省信息产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共建中高等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与有条件的中职院校相衔接,开展“3+2”的办学模式试点改革;探索以物联网应用工程项目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力争在2
19、年内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立足福建,服务海西,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二)具体建设目标1、政企校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核心,建立健全政企校三方合作模式,推进政企校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重点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学院,完善章程,细化制度,强化管理,互利共赢。进一步巩固“企亦校、校益企、校企一家”的办学理念,坚持“互利共赢,企业优先”的校企深度融合原则;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生产服务教学,教学推动生产”互利共赢的合作效果。
20、2、建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学生关键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从初学到熟练的成长过程,由浅入深设置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技能拓展模块、技能强化模块、顶岗实习模块等六个教学模块,每学期安排一个模块,每个模块围绕工作过程实施分项目教学。依托“实务专题”课程,结合学生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开展生产性综合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具备“物
21、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个方向的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能力,并组织学生考取相应技能证书。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及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项目的设计工作。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加大核心课程建设,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到2013年重点建设物联网综合实训教程、智能家居应用技术、RFID系统开发与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应用4门专业主干课程,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与企业合作编写4本配套教材及课件。力争2年内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4、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通过引进、培养、聘请高层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派
22、遣教师到企业中实践,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等途径,建设一支由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30名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4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8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具“双师”素质的应占90%以上,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5、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2年内计划投入330万元,建设完成物联网综合实训室、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室、物联网应用实训室3个实训室。建成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实验、实训、科研和服务基地;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尤其是与省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紧密型合作,在现有4家校外实训基
23、地的基础上,到2013年共建6家相对稳定、深度合作的校外教学基地。6、以福建省信息产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共建中高等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与有条件的中职院校相衔接,开展“3+2”的办学模式试点改革。考生前3年在对口中专学校学习,毕业后发给普通中专学校毕业证书。如考生还想继续学习,后2年可以到本校学习,毕业时发给高职院校毕业证书。中高职院校一起参与企业调研,探讨制定人才培养。中专学校以职业基础课和部分技能课为重点,发挥好基础性作用;高职院校以高技能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为主,并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考取相应技能证书,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7、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扩大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对外服务功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网 专业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7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