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市酒类流通管理电子政务平台V1.docx
《满洲里市酒类流通管理电子政务平台V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洲里市酒类流通管理电子政务平台V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满洲里市酒类流通管理电子政务二一五年三月目 录1、项目概况31.1、项目背景31.2科学需求71.3、方案编制依据92、建设思路113、建设目的和总体目标113.1建设目的113.2总体目标134、功能与特点155、建设规范和原则175.1建设的规范性175.2建设原则185.2.1 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原则185.2.2先进性与前瞻性原则185.2.3开放性与标准性原则185.2.4实用性与扩展性原则195.2.5可靠性与稳定性原则195.2.6安全性与保密性原则205.2.7易操作与简单实用性原则205.2.8经济性原则205.2.9本地化原则216、需求分析216.1硬件需求216.2软件
2、需求217、建设架构227.1总体结构图227.2业务流程图237.3流程说明:237.4编码规则257.5标签样式257.6条码样式278、建设内容278.1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288.2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查询系统328.3检验检测系统359、投资构成3610、投资概算3611、相关设备选型3711.2 追溯称39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经过满洲里市政府和商务主管部门多年的努力,酒类流通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酒类流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但是,酒类市场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流通秩序有待规范、流通监管有待加强、监管手段有待完善。为了进一步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继
3、续贯彻落实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保障广大消费者权益,促进酒类流通产业健康发展,我市急需建立一套酒类流通领域市场信息系统和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满洲里市酒类流通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就是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市场监管、溯源管理、打假保真、举报投诉、信用评级、数据汇总分析、政策法规宣传、品牌展示于一体,覆盖了政府、企业、百姓的全方位酒类市场监管系统。为加强酒类管理,规范酒类流通渠道,促进满洲里市酒类流通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2科学需求目前,我国谷物、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构建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平台,不仅有利于确保农产品安全,有效控
4、制食源性疾病,同时对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意义重大。引入先进物联网技术的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监管平台是以食品安全追溯为主线,集农产品生产管理、运输、仓储保管、交易、配送于一体的数字化集成应用系统。依靠各个环节当中的智能信息节点,应用无线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采用智能交易器,将各个节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无线传感网络、3G网络、有线宽带网络与中央数据库相连接,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包装、检测和卫生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追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全方位可溯源的数字化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保障消费
5、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它是一个集生产管理平台、物流平台、交易平台、资金结算平台和信息平台于一体的现代化管理新模式。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运用是将集成各种关键技术,包括二维码、条形码、无线传感和网络传输、视频监控技术等,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物物、物机对话,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短信、电话、互联网视频等方式查看农产品的“身份证”和“履历表” 即从哪里来,谁生产的,什么时间生产的,中间处理环节是否完善等。运用该系统实现农产品的电子支付,产生电子合同,提供交易产品的质量附件清单,将网上交易和网下交易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农产品的电子化交易,推进了传统农产品交易市场现代化交易的整体改造。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
6、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链条中要经过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诸多环节,食品的供给体系趋于复杂化和国际化。在如此长的供应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污染食品的可能,不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监管,实现全程的质量安全监控难度将非常大。因此,信息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只有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才能做到更加规范、有序,才能切实有效的将质量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通过先进的3G、物联网、信息处理和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的唯一性身份标识,把生产管理、投入品使用、检验检测、实时监控、数据采集、信用评估、安全追溯、自动预警等耦合于一体,才能有效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健全。
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体系,是按照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对检测机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的检测数据和农事操作等信息进行采集,应用现代二维码信息技术,将农产品生产的各个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对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全程质量管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迫切要求,有利于界定各环节主体责任,提升各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有利于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可有效实施对违法主体的追究,依法对主体实施有效监管,并对有问题的产品实现召回。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从源
8、头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消费者查询和维权,改善消费预期,促进消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可靠保障,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保障人民健康、维护民生民利、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乃至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1.3、方案编制依据本项目的编制主要依据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以及有关电子政务和农业信息化的文件及相关政策:1. 十八大提出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
9、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3.“国家计委关于印发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的通知“(计高技20021961号);4.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5.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200755号)6.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安全支撑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技术规范(国办发2002240号文)7.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93号令)8.工程建
10、设标准设计管理规定(建设19994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0.国家标准GB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11国务院关于落实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国发200913号);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13.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14.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1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57号);17. NYT 1761-2009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通则;18.NYT 1430-2007 农产品产地编码规则18.NYT 1431-2007 农产
11、品追溯编码导则19.GBT 16986-1997 条码应用标识2、建设思路3、建设目的和总体目标3.1建设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监管与全程追溯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检测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使设定范围内所有用户单位的质量安全追溯智能化,管控全程信息化,数据处理智能化,信息传输网络化,评估预警模块化,监管服务程序化。一是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使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管达到全覆盖、无遗漏,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齐抓共管,联合行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监管水平,使监管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通过采集获取的农
12、产品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检测检验等环节的数据,自动为每个农产品生成一个唯一的身份证标识,使消费者利用扫描二维码、手机短信、网站查询等方式随时获取到所购产品的种植过程、农资使用、检测结果等信息,出现质量问题,可实现源头追溯。三是实现以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为主要监管对象,以农业投入品安全监控为重点,以 “三品”生产基地为监控源头,以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等为监控节点的监管对象,实现监管全程化。四是提高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时性和准确性,制作更规范的检验报告,彻底改变以往靠人工制作、费时费力的状况,提高检测的效率和质量。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能力。根据系统当前和历史的检测数据,比对预先设定的最低检
13、测数、最低合格率、检测平均合格率等指标,综合分析判断某一受检单位、某一品种、某一检测地区的监测情况,对于异常情况作出预警提示,便于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六是建立信用评价体系。通过调用对受检单位的各种检测数据,参照受检频次、检测数量、合格率等指标自动生成企业的信用等级,便于监管部门及时对生产企业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同时也为奖惩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七是便于各级领导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风险控制工作迈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加快检测信息发布速度,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3.2总体目标利用“大数据”、
14、“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事操作为切入点,在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领域开展从源头抓起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全面推进南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全程信息化。在数据采集、风险监测、实验室管理、数据统计分析、“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质量追溯、风险预警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实现南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智能化、监管全程化。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技术集成示范向生产环节前移和延伸,通过试点建立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测系统,根据信息网络服务发展需求和率先实现农产品安全的目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各科技项目的信息资源,为了更有效的服务永宁县
15、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百姓餐桌食品安全。项目将选择永宁县辖区的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试点,在其农业设施基地的温棚内,安装农业生产智能化控制及远程视频(含会商或诊断功能)系统的试验点。安装农业精准化管理与检测系统,该系统能收集存储室内的环境变化数据。温棚室内数据包括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等。对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检测的数据结合当地天气预报提出温室近期管理注意事项和采取的措施。建设农产品远程视频(含会商或诊断功能)系统,与批发市场信息平台中的远程视频系统实现有效对接,保障系统运行环境匹配兼容,实现批发市场实时可以调取生产环节的视频信息,了解生产、施肥和用药等情况,达到生产到流通
16、的信息传递无障碍,实现终端消费预警、查询和追溯。实现远程农情监测、灾害监测预报、重大病虫害防治方案与田间管理措施播报、农情动态消息专报等。面对现阶段农业技术专家不足,围绕农产品规范化栽培、关键生产时期专家决策等专家远程会诊、农业主管部门农情会商的需求,集成引进农业视频/语音会商系统等开发农情远程采集智能终端和远程交互式专家会商服务系统,开展远程交互式农情专家会商技术研发与服务。同时,利用远程交互系统进行生产技术远程指导培训、农业生产问题远程交互式咨询、农业专家联席会诊等日常培训,加强农业灾害的监测与防控,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在批发市场环节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并与“索证、索票”制度
17、和批发市场门禁系统相结合,完成入市农产品的信息采集和存储。提高市场农残检测中心的检测水平,不断扩大检测范围和检测项目,构筑批发市场产品质量安全关。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通过在生产基地采集的视频信息的传输,与批发市场视频监控系统有效对接,实现有效监控和信息传递。市场通过采用智能IC卡先进技术,实现智能交易终端与多台智能交易器(或电子秤)的相互连接和自成网络。实现每笔交易通过无线局域网络以及有线宽带网络将数据传送至市场信息平台数据库,在系统提供资金结算服务的同时,智能IC卡和电子台称的使用可以自动完整地把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平台数据库,生成带有条码的电子交易凭证,实现终端消费查询和
18、追溯。项目的建设对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最终形成数据共享、透明管理、流通追溯、惠及百姓的科学监管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永宁县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百姓餐桌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功能与特点 系统把检验检测、实时监督与控制、信息采集与发布、信用评估、追溯、预警、信息沟通与共享等耦合于一体,实现了食品安全检测监管功能的高度集成。 业务功能模块化设计,不同用户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业务流程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流模块和报告模板即可,从而保证软件既具通用性,又能实现个性化服务。
19、 多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开发设计了常见快速检测仪器自动获取数据的接口,可实时或定时对检测数据进行采集上传,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又避免了检测人员误操作和人为篡改数据。 普通报表转成WEB报表。通过报表模板和ActiveForm技术结合自主开发的JinReport控件,完美的将普通报表转化成了WEB报表,同时还结合进了图表的显示,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原有的技术和资源,解决了重复开发的问题。 根据拟合曲线进行预警。网格中的数据按照预先设定的预警等级根据预警级别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起到静态预警的作用,特别是系统实现了通过计量经济学中的最小二乘法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对真实的监测数据进行拟合,生成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满洲里市 酒类 流通 管理 电子政务 平台 V1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7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