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docx
《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生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汇总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一、诗经(一)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共收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诗经内容丰富,反映的生活面极广,可以说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形式上以四言句式为主,多重章叠句。诗经有“六义”,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内容,后三者指的是手法。(二)作品分析关雎:风诗之始,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历来为人们重视。诗中所歌咏的是人类最原始最永恒的两性相恋。全诗共分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以雎鸠之鸣、参差苻菜为比兴,引
2、出君子对窈窕淑女的苦苦追求和思恋;后两章再以存菜起兴,想象自己在隆重热烈的音乐中与窈窕淑女共享欢乐的情景。在表现手法上,关雎兴而有比,含蓄婉转,赋写铺陈,一咏三叹,体现了诗经主要的艺术手法一一赋、比、兴。诗经中的这类抒情诗奠定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基本美学特征和民族特色。兼葭: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全诗共有三章,首二句均以兼葭起兴,描绘了一幅河上秋色图,营造了一种清虚寂寥、哀婉凄凉的意境,对抒写主人公执着追求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环境烘托作用。全诗在表达上每章只换几字,这不仅产生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还产生了将诗的意境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
3、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浜”,以及“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纸”、“宛在水中注”这些地点的转换,又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凸显了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这首诗的价值还在于它可以超越对爱情的追求的浅层意义而具有更深广的象征意义。“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也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等。二、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瞅邑(今山东曲阜)人。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但总的来说,一生郁郁不得志。其主要活动是聚徒讲学,并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一
4、一儒家。他还整理过许多重要的古代典籍,是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被后世尊奉为圣人。他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教育原则等。论语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三、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义学说,主张行仁政以得天下,民贵而君轻
5、,以民为本。孟子散文的特点:一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之气概;二是善设机巧,引人入圈套,先纵后擒,使之无法躲避;三是常用譬喻说理辩论,在引人注意的同时增强了说服力。孟子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四、庄子庄子,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追求精神上的逍遥自在,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应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全书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
6、“内篇”7篇是庄子自著,“外篇”11篇、“杂篇”15篇是他的门人或后学所著。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变化多端,他用丰富的寓言故事,大胆而奇诡的想象,壮丽纵恣的语言,诗意化地表现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五、左传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尤为突出的是善于描写纷纭复杂的战争。其特点是结构完整,情节精彩,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的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点在叙写战争的来龙去脉和决定胜负的内外因素,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天下提供有益借鉴。六、楚辞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了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
7、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因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句式、结构上自由且富于变化。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就表达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感情热烈奔放,想象奇幻。七、离骚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离骚是屈原遭遇流放之后满怀忧愁幽思写下的,其主要内容一是表现了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与楚国黑暗政治现实的激烈冲突;二是抒发了诗人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怀;三是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四是独立不迁、不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其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继承并发扬了诗经赋、比、兴的手法,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
8、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如以香花香草等美的事物象征美德、君子、贤臣等,以恶花臭草等丑的东西象征恶德、小人、奸臣等。八、司马迁史记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五十二万余字,一百三十篇。从记载历史的角度看,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注重探究历史兴亡的决定因素,且创造了一种新的更有效的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的记史体例一一纪传体;从文学的角度看,史记是司马迁的发愤之作,具有鲜明的爱憎和强烈的抒情色彩,又注重人物描写,写出了一系列人物传记,写
9、人物时又“好奇二着力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这些都对后世文学尤其传记文学、小说创作有重要影响;故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二九、汉乐府乐府本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名称,根据现有的记载,秦朝已设,至汉武帝时重建,由于其职责除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填写歌词、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外,还负有采集民歌的使命,于是后世把乐府机构制作、采集的可以和乐而歌的诗也称为乐府。因此,汉乐府就是汉代的民歌民谣。它的创作特点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崭新的艺术形式。汉乐府诗句式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多种,而以五言与杂言最为常见。比
10、起四言诗,五言诗增加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具有诗体解放的意义,对古代诗歌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二是善于叙事,表现在剪裁得当,对话传神,叙述生动。尤其是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一类乐府诗的出现标志着民间叙事已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三是语言质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十、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汉末,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显著标志。最初收载于文选,因不知作者姓名,也不知具体创作时间,萧统泛题为“古诗二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而不乏润饰,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
11、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故对后世影响极大,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十一、“三曹”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后人合称之为“三曹”。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诗作燕歌行二首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是建安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十二
12、、建安七子建安(汉献帝刘协年号,公元196220)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三曹”之外的优秀作家。其中王粲的成就最高。十三、陶渊明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曰靖节,丹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是晋宋时期著名隐士、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
13、田园诗这一新的领域。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歌有三类,一是田园诗,二是咏怀诗,三是饮酒诗。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薄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在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的桃花源诗并记中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的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他的人品和诗品对历
14、代文人有着持久而深入的影响。十四、南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可分为“吴歌”和“西曲”。吴歌出于以建业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今存曲目二十四种,诗歌320余首。西曲出于荆、呈人樊、邓一带,今存曲目34种,诗歌140余首。南朝乐府民歌有民间作品,也有文人拟作,内容上绝大部分为男女恋情,风格深婉缠绵,清新艳丽。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常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用以取喻起兴。南朝乐府民歌中著名的作品有最长的抒情诗西洲曲、最感人的抒写生死不渝的爱情诗篇华山畿25首等。北朝乐府民歌多产生于五胡十六国至北魏时期,作者为鲜卑、匈奴、羌、氐、汉等各族人民,今存诗约70首。内容上比较丰富多样,有反映征战不息给社会、百姓带
15、来灾难痛苦的,有反映北方民族的人文风俗、性格气质的,也有热情大胆表露爱情的恋歌等。艺术上多直抒胸臆,气盛词质。代表作品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十五、王勃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表现出其横溢才华的滕王阁序。这是一篇用严整精美的骈体文写成的赠序,文中描绘了滕王阁的景物和宴会的盛况,并借机感怀时事,抒写怀抱
16、,发不平之鸣。全篇文辞瑰丽,笔法摇曳多姿,典故运用自如,一气呵成,颇具感人的力量。十六、陈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为人有大志,有远见卓识,爱国忧民,不畏强暴,轻财好施,任侠使气。曾任左拾遗等职,一生郁郁不得志,最后惨死于一酷吏之手。陈子昂文学上最突出的贡献是旗帜鲜明地革新齐梁华艳文风,提倡风雅比兴,汉魏风骨,指出好诗应该写得“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并努力付诸创作实践,从而将唐代文学导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其代表作是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他是初唐最杰出的文学家,对当代及后世文学发展影响均很大。十七、盛唐边塞诗人边塞诗是以描写边塞守边生活、边塞
17、奇异风光、边地民风民俗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初唐、盛唐因为守边或拓边,边关战事频繁,也有不少文人因公事或为了寻求功名来到边塞,因此边塞诗创作逐渐繁荣,至盛唐出现了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顽、崔颖等一批杰出的边塞诗人。他们大多有从军入幕的戎马经历,擅长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的体裁表达杀敌报国的豪情,揭露军中矛盾,描写边塞生活的艰苦,抒发乡思边愁以及表现塞外奇异风情。这些作品洋溢着昂扬的时代精神,不仅有一定的思想意义、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十八、孟浩然(一)作者简介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都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世称“王孟主要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临洞庭湖赠
18、张丞相等。(二)作品例析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诗是访友之作,描写了乡村优美景色,抒发了友人之间真诚朴素的情感。诗的开头先写访友的缘由,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酒菜相邀,因而欣然前往,心情自然轻松而愉快,这也就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着重描写到故人庄园所见优美景致:绿树青山。见面后把酒闲话农事,则又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构成一幅悠闲恬淡的风俗图画。临别之际,诗人进一步主动提出重阳再约,反衬出这次相聚意犹未尽。“就菊花”三字既点出重阳时令,又显然具有高洁人格的象征意味。十九、王维(一)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父辈开始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他与孟
19、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诗佛”之称。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他都能准确、精练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为一个整体。王维又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山水诗多入禅境,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终南别业等。(二)作品例析使至塞上是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勾勒出祖国边疆的壮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喜悦、自
20、豪和对大唐军威的颂扬之情。诗的首尾两联均借汉代历史典故叙事,非常精巧。“大漠”两句历来为人传诵。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孤烟直”、“落日圆”,画面富于立体美和律动感。全诗动静相间,有声有色,荒凉中有生气,寥落中含壮美,已达到情辞兼胜的艺术境地。二十、李白(一)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的气质个性。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现存诗九百多首,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
21、的艺术写照。主要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等。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诗多表现自我,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之势。(二)作品例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立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在惆祝莫测、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全诗信手写来,笔随兴至,内容丰富,构思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极富浪漫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拘格律,体制宏放,堪称杰作。二十一、杜甫(一
22、)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有杜工部集传世。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即“安史之乱”前后,所以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尊奉为“诗圣二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即事命篇”的新题乐府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
23、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二)作品例析登楼为忧时之作。首联总领全篇,见繁花似锦而伤心,是因“万方多难”,因果倒装,起势突兀。颔联写登楼所见,“锦江春色”、“玉垒浮云”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颈联坚信朝廷不改,警告寇盗莫侵,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尾联转思当今君主昏麒无能如蜀后主刘禅,而自己空怀诸葛之志,却只能吟诗自遣而已,以忧叹之结回应开篇“伤心”。诗中之景纯是情怀,情怀抒发全凭意象,且声宏气阔,气势雄伟,一向被称为“杜诗之最上者二二十二、韩愈(一)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掌握 中国古代文学 知识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7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