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终稿.docx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终稿.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0月2审定:审核:编写:i目录1引言12适用范围23规范性引用文件24总体要求34.1主要目标34.2工作任务44.3指导思想54.4基本原则55主要工作内容75.1信息化资源梳理85.1.1水利数据分析85.1.1.1水利对象及其属性85.1.1.2数据库建设情况125.1.2水利应用分析145.1.2.1水利部门职能145.1.2.2水利业务与政务155.1.2.3水利信息化应用情况155.1.3基础设施分析165.1.4安全体系分析175.1.5支撑保障条件分析185.2水利数据整合共享195.2.1顶层架构195.
2、2.2整合内容205.2.2.1统一水利数据模型205.2.2.2统一数据目录205.2.2.3统一基础数据215.2.2.4统一应用共享215.2.3共享内容215.2.3.1数据目录库215.2.3.2基础数据库215.2.3.3应用共享库225.3水利应用整合共享225.3.1顶层架构225.3.2整合内容245.3.2.1统一用户管理245.3.2.2统一地图服务245.3.2.3统一门户集成255.2.2.4统一数据交换265.3.2.5统一通用工具275.3.3共享内容275.3.3.1通用工具服务275.3.3.2通用应用服务275.4基础设施整合共享285.4.1顶层架构285
3、.4.2整合内容295.4.2.1统一机房环境295.4.2.2统一计算资源295.4.2.3统一存储资源305.4.2.4统一网络305.4.3共享内容325.4.3.1机房环境325.4.3.2计算资源池325.4.3.3存储资源池325.4.3.4网络服务325.5安全体系整合共享335.5.1顶层设计335.5.2整合内容335.5.2.1统一安全管理335.5.2.2统一安全防御345.5.2.3统一安全运维355.5.3共享内容365.5.3.1灾备中心365.5.3.2身份认证365.6支撑保障条件完善375.6.1顶层设计375.6.2整合共享内容385.6.2.1完善技术标准
4、规范385.6.2.2完善管理办法386组织实施386.1部门分工396.2单位分工397保障措施407.1加强组织领导407.2强化新技术应用407.3加大资金投入417.4加强队伍建设417.5开展试点示范427.6严格监督检查42附表1 水利部及流域机构数据库建设现状44附表2 水利主要业务和政务应用49附表3 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68951引言“十一五”以来,全国水利系统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了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特别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灌区信息化、水利
5、电子政务等系统的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提升了防汛抗旱整体水平,提高了水资源管理能力,改善了水土保持工作条件,增强了灌区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了水利部门办公方式的转变,拓展了水利服务社会的手段,有力推进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水利信息化在积极推进的同时,受各项目投资来源不同、建设管理各异、运行维护分散等因素影响,仍存在着互联互通低效、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发挥,随着对水利信息化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水利应用的不断深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水利部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水利数据中
6、心建设指导意见和基本技术要求,对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水利数据中心建设进行部署,取得了初步成效。水利信息化资源是指在水利工作中积累起来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集合,涵盖了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和技术保障条件等范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党的十八大做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实现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要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向全社会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
7、化工程建设规划重点部署了推进政务信息资源、信息共享等建设内容,并专门发文指导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国家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和水利现代化事业推进客观需要,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投资效益,强化履职能力,是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2适用范围本顶层设计适用于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作,涉及在水利工作中积累起来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集合,涵盖了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和技术保障条件等范畴。3规范性引用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国务院关
8、于促进信息消费 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3)“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发改农经20121618号)(4)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202号)(5)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3733号)(6)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水规计2012190号)(7)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水文2010100号文)(8)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基本技术要求(水文2009192号)4总体要求4.1主要目标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主要目标是在水利信息化资源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统筹
9、共建以及必要补充,优化水利信息化资源配置,建成三级部署(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五级应用(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市级、县级)的水利信息化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应用协同、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并逐步过渡到集中部署、多级应用的水利信息化体系。4.2工作任务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作任务主要包括:(1)信息化资源梳理通过对由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和支撑保障条件等构成的水利信息化体系的梳理,了解和掌握信息化资源现状,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支撑服务关系,通过科学规划、优化配置、统筹共建以及必要补充,明确构建水利信息化资源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2)数据资源整合共享通过水利数据模型对各种水利数据
10、资源进行整合,赋予各类水利对象统一的“身份标识”,经数据与对象以及对象间多方关联,形成有机联系的水利数据体系,并实现对水利数据资源的有序管理和灵活应用。(3)业务应用整合共享通过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构建应用支撑平台,按照业务和政务应用流程及其最小工作环节,将系统分解为可以独立开展应用的服务,再根据不同业务和政务应用需要,构建形成相应的业务和政务应用系统,实现业务应用的整合、共享和协同。(4)基础设施整合共享通过“云”技术应用及统筹改造对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已有、统筹安排在建、适当补充新建必要设备和运行环境,经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形成集约建设的基础设施体系,并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
11、5)安全体系整合共享在统一安全体系规划基础上,对政务内网和业务网进行科学定级,并按照内网分级保护、业务网等级保护的要求,通过系统的整合改造,完善安全管理、身份认证、安全防护、安全备份等内容,形成互补有效的安全体系,并提供可控的安全体系保障。(6)支撑保障条件完善加强对信息整合共享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水利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重点加强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制定,通过技术标准制定,重点解决整合过程中共享与协同的技术问题,通过管理办法制定,重点解决信息共享、应用协同过程中的管理问题。4.3指导思想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12、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动力,以需求为导向,以整合为手段,以应用为核心,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和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实现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业务应用协同。4.4基本原则在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坚持水利现代化方向,紧密围绕事关民生水利的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移民管理等以及支撑上述业务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措施的整合与共享问题,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水利中心工作。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水利信息化资源的共享不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更存在着理念问题、管理问题和利益问题,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加强对整合共享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从水
13、利信息化发展的全局出发,统一规划各类信息化资源,编制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保障整合共享的技术实现。统一标准,各负其责。各级水利单位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时,应首先遵循国家信息化和水利行业信息化有关标准,确保经整合后的水利信息化资源能够切实达到上下左右可共享,不以各种借口独立实施应统筹推进的整合共享工作,避免造成新的信息孤岛。同时,各水利单位也要切实负担起应有的责任,做好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落到实处。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级水利单位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时,应根据广大用户特别是社会公众的迫切需求,本单位当前水利信息化突出矛盾,抓住重点,按照轻重缓急
14、,首先解决急需解决之问题,有序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实现边整合、边共享,最大限度发挥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效率。健全机制,明确责任。各级水利单位开展内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时,根据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工作特点,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明确综合部门、业务部门、信息化支撑部门各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中的责任,切实做好整体工作计划、资源梳理、实施整合和运行维护等各阶段部门责任与机制建设,明确共建、共享各方的责任与义务。5主要工作内容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首先应该了解现有水利信息化资源,分析需求并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实现资源共享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从而保障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目标的实
15、现。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总体框架如图5.1所示。图5.1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总体框架示意图5.1信息化资源梳理为保障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对当前水利信息化资源进行梳理,包括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安全体系、支撑保障条件等方面,做到摸清家底、统筹规划。水利信息化资源梳理主要范围如图5.2所示。图5.2 水利信息化资源梳理范围示意图5.1.1水利数据分析5.1.1.1水利对象及其属性水利对象指客观存在的水利业务涉及的实体或概念,水利数据指描述水利对象的属性,包括空间、业务和关系等属性,以及其元数据。(1)水利对象水利对象划分为自然和非自然两个门类,其中自然类划分
16、地表和地下两个大类,非自然类划分设施和非设施两个大类;地表与地下两个大类分别划分为集储水单元和输水通道两个中类,设施大类划分独立工程和组合工程两个中类,非设施类划分行为主体和行为客体两个中类;每个中类下划分1个以上的小类(即对象类),小类可根据需要无限制扩充。对象类共划分四个等级,其中2个大类、4个中类和8个小类实现了全覆盖,基础类可按照规则进行扩展,详见表5.1所示。(2)水利数据水利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政务数据,以及描述这些数据的元数据。基础数据指两项以上水利业务或政务应用需共用对象编码、名称、空间、时间以及其他属性;业务数据和政务数据,又称专题数据,指主要由某项水利业务或政务使用
17、的数据。基础数据主要在水利对象产生时相伴而生的编码、名称、空间、时间等特征,在对象存在的整个生命周期最为稳定。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和空间形状,空间位置由对象代表点所在的经纬度描述,空间形状根据不同比例尺表现为点、线、面,由一个或多个经纬度坐标串描述。时间数据包括水利对象产生时间等。表 5.1 水利对象分类表大类中类小类基础类级别自然地表集储水单元流域一级流域、二级流域、三级流域、四级流域、五级流域、六级流域、七级流域湖泊输水通道河流(段)未确定、干流、第1级支流、第2级支流、第3级支流、第4级支流、第5级支流、第6级支流、第7级支流、第8级支流侵蚀沟道地下集储水单元水文地质单元输水通道暗河非自
18、然设施独立工程观测站水库大坝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水闸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橡胶坝水电站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泵站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渠道堤防(段)1级、2级、3级、4级、5级淤地坝水井塘坝窖池倒虹吸渡槽涵洞组合工程水库灌区引调水I等、II等、III等、IV等农村供水非设施行为主体水利行业单位行为客体流域片区水资源分区一级水资源分区、二级水资源分区、三级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区划一级水功能区划、二级水功能区划地表水水源地地下水水源地取水口排污口取用水户退排水户主体功能区取水许可
19、证基础数据还包括在水利对象在调查评价、设计、监测等环节产生的共用数据,调查评价阶段赋予的特征属性包括河流长度、汇水面积、河流比降、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等数据,设计阶段赋予的特征属性包括水库特征水位、特征库容等数据,监测阶段的实时数据如水情、雨情、墒情、水质、流量、泥沙、冰情、潮位、工情等数据。专题数据主要指不同水利业务或政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专用数据,主要指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农村水利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水库移民管理、水政执法管理等业务行为中产生且其他业务不需要共享的数据,专题数据主要是面向过程和事件。(3)元数据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在水利数据采集、生产、
20、存储过程中产生,描述数据内容、质量、状况等信息。元数据包括对象、对象类和数据集等三个级别,上一级别元数据主要从其所包含的下级元数据中通过萃取、追加等方式产生。对象级元数据描述具体的水利对象,每个对象有唯一的元数据,主要描述对象的产生、编辑、维护、评价等信息。对象类级元数据描述同类水利对象的集合,主要描述对象类的覆盖范围、引用、管理者、对象数等描述性信息。数据集级元数据宏观地描述数据集合的概括性信息,主要描述数据集的内容、维护更新、参照系等描述性信息。5.1.1.2数据库建设情况水利部和各流域机构结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等重大项目
21、,两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等专项工作,以及各项日常业务工作,初步建设了一些数据库。地理空间信息方面,水利部集中组织开发了1/25万水利基础电子地图,并分发到各流域机构,各流域机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内容丰富。同时,各流域机构还结合自身需要在局部开展了其他比例尺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东中部地区1/5万水利基础电子地图正在实施。特别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在水利部建成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数据库,包括河流湖泊、水利工程(含灌区和地下水取水井)、经济社会用水、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水土保持和行业能力等,其中9900万余个清查对象的基本业务信息、900万余个普查对象的详细业务信息、550万余
22、个普查对象的空间数据。水文数据方面,自上世纪70 年代以来,水文数据库建设持续开展,入库内容以刊印的水文年鉴数据为主。2009年10月到2012年12月,流域机构和省级水文部门共36个单位开展951个国家重点水文站水文数据库建设工作,收集了这些站建站以来到2008年的水文整编数据,数据量近5GB。这些数据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提供了共享,成为国家水文水资源科学数据共享项目的主要支撑,为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重点项目提供了水文数据支撑。水资源方面,结合全国水资源规划工作,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已进入数据库,部分流域还在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数据库建设方面开展了初步建设。同时,水
23、利部、流域机构还通过日常水资源管理积累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信息。水土保持方面,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数字黄河”和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项目,建设了以县为单位的1/10万水土流失空间数据库。农村水利方面,水利部积累了大型灌区分布、基本情况、工程改造情况,中型灌区基本情况,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雨水积蓄利用、中低产田管理、牧区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的部分项目管理等信息。农村水能水电方面,通过全国农村水能资源调查,掌握了全国农村水能资源分布情况。通过农村水电管理,掌握了全国农村小水电、农村电网生产管理的基本信息。水利行政资源管理、水利科学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利 信息化 资源整合 共享 顶层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70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