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信息化规划V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企业信息化规划V3.docx(1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施工企业信息化规划目 录第一章 信息化概述一 施工企业信息化概述二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规划2.1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背景2.2 如何进行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1、规划纲要2、规划内容3、规划落地4、规划实现2.3 信息化规划目标1、指导思想2、发展目标3、发展重点4、保障措施第二章 信息化战略规划一 企业战略梳理 二 信息化战略规划2.1信息化建设原则2.2信息化规划依据2.3信息化战略目标2.4信息化致力于解决的具体问题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规划目标3.1指导思想3.2发展目标3.3发展重点3.4保障措施四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4.1 概述4.2 规范化企业流程体系4.3 管理体系图五 施
2、工企业项目管理应用系统功能说明5.1 PM管理系统5.2 OA管理系统5.3 HR管理系统5.4档案管理系统5.5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第三章 信息管理规划一 信息化组织保障二 信息化制度保障三 信息化运维制度3.1评价考核制度3.2例会制度3.3决策制度3.4激励制度3.5处罚措施四 运行维护体系规划4.1依据与标准4.2体系定义4.3运维体系目的4.4运维体系规划第四章 信息标准化体系一 信息编码规划二 信息分类编码的有关说明2.1代码编号的组成2.2代码的基本结构2.3属性代码表三 企业资源编码体系四 统一项目和独立核算单元编码4.1 统一成本科目设置4.2 统一通用的企业定额及工序、工程部位
3、的编码和名称4.3 统一物资、设备等资源编码4.4统一供应商名称及编码4.5统一分包商名称及编码4.6统一建立项目物资核算库房4.7统一制定核算周期规则4.8统一规范企业的原始核算凭证、汇总表、帐目等的内容、样式及格式第五章 信息化软硬架构规划一 整体规划(规划思想结合中国施工企业信息化)二 系统关键技术和思想三 系统技术平台架构规划四 系统功能架构规划4.1 PM综合项目管理系统4.2 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4.3 AMS档案资料管理系统4.4 OA协同办公管理系统及门户系统4.5 DSS辅助决策支持系统4.6 KMS企业知识库五 信息化总体集成思路5.1 采用“整体松耦合、局部紧耦合”的信
4、息系统SOA架构5.2 充分运用EAI技术、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六 网络及硬件规划6.1 系统部署方案6.2 支持软件6.3 服务器规划6.4 网络架构方案6.5 网络拓扑规划第六章 信息化建设路线一 总体建设思路二 信息化建设原则2.1总体规划、试点实施原则2.2一致性原则2.3渐进性原则2.4科学性原则2.5借助“外脑”原则2.6体现复合模式的原则2.7统一性和可扩展性原则2.8依托于特级考评要求并有所扩展三 实施总体流程3.1项目招标3.2 项目建设3.3 项目验收第七章 信息化建设模式一 建设模式定义二 建设模式分类三 建设模式选择探讨3.1建设模式选择需要考虑的客观条件3.2本公司信息
5、化建设模式的确定第八章 信息化治理体系一 信息化治理含义 增加:(RJ和IT管控书二 信息化治理相关准则(施工企业IT治理内容)三 企业信息化治理相关措施3.1组建信息化治理推行委员会3.2确定信息化治理的原则3.3构建信息化治理架构,明确标准化的范围3.4建立信息化治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第一部分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规划第一章 信息化概述一 施工企业信息化概述1.1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施工企业信息化是指从工程项目规划、招标、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合同、进度、竣工结算等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逐步提高工程项目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使信息对工程项目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的过
6、程。施工企业信息化属于企业信息化范畴,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在分析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划分标准,如图1.2所示。 1信息的单用户使用阶段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中国不少施工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纷纷购买电子计算机。当时,计算机主要用于打字,其作用相当于扮字机。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随着dBASE、FoxBASE等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推广使用,施工企业的部分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编写一些小型的管理软件,如简单的人事管理、工资管理、设备管理等。这
7、些软件都是单用户的、本地使用的软件,没有网络、难以共享,各个软件之间不能共享数据,客观上是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谈不上辅助决策、信息共享和网络运行,计算机只能起到打字和辅助部分管理的作用。图1-2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暂无 这一阶段的计算机数量总体偏少,其使用主要是掌握在计算机人员手中,企业管理人员使用较少。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及数据处理,如施工合同的录入及统计汇总、投标成功率的计算等;另外,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简单的公文处理,如文字的编辑、报表打印等。这一阶段的计算机利用率较低、信息化程度很低,目前,在我国的部分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进展总体而
8、言仍然停留在这一阶段。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电子计算机仍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任何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总是一个不断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信息的局域网共享使用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期,不少施工企业随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纷纷开始组建局域网,在局域网内从文件的共享使用到软件和硬件的共享使用,逐步进入了信息的共享使用阶段。 (1)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进程,特别是随着以太网技术的逐步成熟,计算机网络结构己从主机系统结构逐步发展到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网络结构的改变,一方面可大量节省组网费用;另一方面,客户机朋艮务器系统结构可实现数据的集中处理,也可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和单独赴理,
9、数据可以共享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总之,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可显著提高网络功能。 (2)在这一阶段中,数据库从本地数据库(又称小型数据库)管理发展到远程数据库(又称大型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数据管理工具,如目前常用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SQL Server、Oraclel、Interbase弋Sybase、Informix、DB2等。 (3)在这一阶段中,信息系统不断向纵深发展,例如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专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概念,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一定发展。公用数据库和决策数据库使用越来越普遍;随着运筹学、统计学、模糊数学等学科在信息系统中
10、的渗透,决策支持系统中用到的模型库开始使用;随着专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知识库和方法库的概念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但是,无论是决策支持系统也好,专家系统也好,只是起到辅助管理或辅助决策的作用,而不是代替人进行决策。 (4)在这一阶段中,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境技术发展较快。多媒体技术大大增强了信息系统的功能,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于一体,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数据库从文本数据库已发展到多媒体数据库;用户界面已是多媒体;网络传递的信息已是多媒体;宽带高速传输技术和信息压缩还原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可视电话、电话会议等已达到了实用水平,这些都为信息系统开拓了一个新境界。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1、,使其在仿真培训和规划设计等方面达到更为逼真的程度,实现了虚拟实境( Virtual_ reality)。例如,清华大学研制的连续电视片大三峡中就应用了虚拟实境技术,展示了三峡电站建成后的壮观景象。总之,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境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拓展信息系统的功能,把信息系统推向一个新的天地,在国内的施工企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3信息的广域网共享使用阶段 对于中国的施工企业,应该说从21世纪初开始,纷纷将自己的局域网环境扩展到广域网,MIS软件结构进行新技术革命,从两层发展到多层,从局域网发展到广域网,从C/S软件结构发展到C/S和B/S共有的混合软仵结构,实现在Internet范围内
12、使用软件和共享信息。 例如,某火电工程公司从2005年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改造,将过去的MIS软件进行重大升级,成为ERP软件,新增了许多软件子系统,对原有系统大多进行了重新开发,新上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电子邮件系统。目前,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领导班子着眼于长远考虑,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加重视现代化管理工作。要求通过加大信息化管理工作,实现各项目部与公司部门、公司领导之间,分子公司:与公司部门之间,公司职能部门与公司领导、项目部、分子公司之间,方便地传递各类文件。合同、签报等文种在审核、会签、签发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办公速度,提升了管理水平,基本杜绝了先
13、办事,再请示或补充请示的现象以及文件滞后的现象。公司的管理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分层次地规范各项管理业务,建立管理标准。公司领导层、管理层对信息化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思想基本统一,这一系列的现状对公司推广实施ERP系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ERP软件经过一年多的推广使用的成功案例。 总之,在这一阶段,各个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例如,网上办公系统、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系统、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施工企业正在逐步实现硬件系统与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的集成管理,并达到自动化管理的程度。 4信息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阶段 现在已经感觉到了企业信息系统逐步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
14、方向发展,详见第10章。1.3施工企业信息化目的和作用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比较大的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目的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业主、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等单位的信息共享。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逐步利用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如Internet、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会议系统(EMS)、在线数据采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 ERP)、电子商务等,实现业主、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供应商等单位的信息共享。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施工企业基于企业内联网(Intranet)和因特网(Intemet),可及时发布信息、及时获得业主、客户和市场信息,加快了市场反应,可提高业主
15、、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降低决策风险。 (3)降低企业生产和综合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必然要求管理工作走向过程化、职能划分趋于综合化、组织机构逐步扁平化。这“三化的实现,可不同程度地降低企业生产和综合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4)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如推广使用ERP系统,其前提是首先必须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工作,其目的是保证在系统内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畅通。 (5)信息化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和方法。针对1.4节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泫。例如:要加强
16、宣传和引导,促使施工企业的领导转变观念、重视信息化工作;要加强标准与制度的建设,协调不同施工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要加强施工企业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一提高信息系统项目的成功率。 1.4 特级资质信息化要求分析2007年建设部发文首次将企业信息化水平纳入施工资质标准,修订后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规定申请特级资质,必须具备以下在信息化建设达标条件:“企业已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已建立并开通了企业外部网站;使用了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了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那么建设部为什么把
17、信息化水平纳入到考核范围里呢?我们分析有两个原因: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从而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大的不大,小的不小;大的企业不是很少,小的企业不是很多,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图一 来源于网络 企业价值借助本次企业资质调整促使建筑业业将逐步形成自己的骨干和龙头企业,代表和引领行业经济的发展。产业将呈现金字塔型的结构趋势:在金字塔顶端的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密集、综合型、跨领域为特征的总承包企业;在金字塔中端形成较多的以技术、管理、专业化为主的施工企业;在金字塔低端数量最多的是以专业化服务和劳务服务为主的各类专业工程公司。行业竞争层次拉开,
18、市场格局重新调整。行业收益根据市场层次和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合理分布,改变平均化现状。产业结构调整、规模扩大:中国工程建筑企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不足与扩大规模的矛盾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领导班子将更进一步转变观念,寻找一条符合自己发展的路子,让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效益加强管控增效益:走质量效益型的道路,不单纯追求产值增长,必须加强管控。另一方面,也是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施工企业项目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企业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能对项目有效的监管,而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才能最大程度的给企业管理着提供帮助。促进是施工企业管理方法的变革。中国工程建筑企业发展战略对信息化的要求如下:1、 业务拓展业务
19、拓展需要外部市场研究和行业分析的信息支持。新的业务单元的加入,要求未来的IT架构有比较开放的接口和可扩展性。2、 业务整合基础仍然是最核心的业务板块,也是IT系统需要重点支持的业务领域。目前各个业务单元的协同主要体现在战略定位等集团管控层面,它们之间业务信息集成需求不高。3、 战略实施实现决策层对业务的宏观监控。通过内外部的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来实现决策支持,发现战略实施中偏差和改进机会。4、 资源配置实现对企业基础信息的标准化与统一管理,支持资源信息的共享、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因此,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及信息化考评表针对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应用需求,在要求企业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
20、建设(硬件设施、网络环境、安全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对外门户网站)的前提下,将信息化应用建设的重点内容锁定在“综合项目管理”,实现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实现工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化,同时建立综合项目管理协同平台,实现企业各职能、企业与各项目间的协同管理,实现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这几个方面都是考评表中的必备性指标。为了促进企业的深化应用信息化技术,考评表还设定了电子商务、知识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这几个方面作为引导性指标。当然,虽然财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被列为引导性指标,但事实上办公自动长期以来是
21、很多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起步点,而财务电算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特别是在特级资质企业中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图2 企业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体系 来源网络可见,本次特级资质信息化考评体系,实质也是给出了一个施工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蓝图。从而实现综合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实现项目管理协同平台,实现企业各个主要管理职能领域的信息化,提高施工总承包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和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是一个很明确并且具有深刻意义的行业政策导向。二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规划图三 信息化整体战略规划图2.1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背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息管理一直是施工
22、企业计算机应用的最主要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的20多年来,施工企业各单位、各部门纷纷购买电子计算机。尽管计算机在数值计算、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娱乐等方面都有应用,但在施工企业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始终是信息管理。 (2)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很不平衡。在施工企业各单位,信息化建设很不平衡。到目前为止,大多施工企业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的网络化运行与管理,但经济上比较困难的部分施工企业还没有联网,少量的计算机只能限于单用户使用,谈不上信息共享,信息化程度很低,管理水平也比较低。 (3)信息化建设仍处在迅速发展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各单位纷纷购买微型计算机
23、开始,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各单位的计算机纷纷联网,到今天,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管理的环境从单机模式向网络模式发展,现在基本建立了网络环境逐步向网络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在网上查询信息时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1 2)计算机软件结构从单用户软件向网络软件发展,逐步建立企业信息系统。而企业信息系统(例如MIS)由单项管理逐步向全企业的MIS发展,由辅助管理向辅助经营决策发展;部分企业正在逐步推广使用ERP(企业资源计划)。 3)企业所用数据库从诸如FoxPro、Paradox、Access,等本地数据库向诸如SQL Server、Oracle等远
24、程数据库发展。 4)先进的信息技术如Internet/lntranet、Ems、OA、IP电话等逐步在施工企业信息管理中得到应用。 。 (4)企业内部资源布局分散,管理难度大。施工企业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施工,而施工地点往往与总公司存在一定距离,甚至是很远的距离;况且施工地点不是永久的,可能两年或者几年,如巨大的三峡工程有18年的施工期。另外,一个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往往有多个,表现为多个项目部或者分子公司。这种总公司与项目部在地域上分散、,项目部地点不固定等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难度大,实现全企业人力、设备等资源的集成管理难度大,实现总公司与项目部的实时信息交流难度大。1.4施工企业信息
25、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过去施工企业手工管理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很多,可以总结为以下80字顺口溜:l 库存数量大,资金缺又紧,加班又突击,流程不固定;l 预算不到位,交货不按期,施工周期长,施工效率低;l 成本失控制,盈亏道不明,浪费颇严重,责任难分清;l 信息不共享,数据不统一,市场摸不准,企业难竞争; 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施工企业如果要谋求发展、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要搞信息化。但在实施信息化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4.1 施工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的成功率不高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施工企业各单位购买计算机和软件,实施信息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的信息系统(如早期的数据处理系统、
26、管理信息系统等)项目很多,但大家公认的成功率不到30%,其原因如下。 1客观因素 (1)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有的信息系统落后,跟不上变化的需要。 (2)原有信息系统的网络技术不先进,数据难以共享,企业不得不重新开发。 (3)原有信息系统的多媒体、Web等技术落后,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4)施工企业地域分散、施工地点不固定等因素决定了施工企业信息系统软件的推广难度大。 (5)在过去的若干年内,施工企业的企业制度不固定,制度建设不规范,管理粗放、随意性大、缺少科学性,这些因素决定了信息系统的寿命短、成功率低。 2人为因素 (1)企业领导信息意识淡漠、信息知识浅薄,对信息化建设
27、缺乏热情,将信息化建设任务委托给从事信息系统的技术人员,自己不参与。领导不参与,企业中层干部不重视,很难做好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工作,最终导致项目难以实用。 (2)软件开发部门未能与用户部门进行广泛交流,用户需求不明朗,导致软件难以实用。 (3)软件开发部门的开发技术落后,同时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使得开发出的项目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4)用户单位的信息系统使用人员信息化能力缺乏,热情不高,不愿改变自己原有的工作方式,使得项目难以推广和应用。 总之,施工企业信息系统项目成功率不高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人为因素是主要的。多年来,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专家学者木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
28、功的经验,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正在不断提高。1.4.2施工企业信息化方面缺少必要的标准与规范 中国施工企业的共同点是施工,但各个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不尽相同,导致管理模式不一致。这决定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程度不同,各个企业都是独立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等机制。例如电力施工企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雷同,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统筹协调的组织、机制或制度,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统一的编码与标准 在某一系统内部要共享信息,首先必须解决信息在本系统内的编码与标准问题。日本人奉行“标准是金、规范先行”的原则,说明了标
29、准与规范的重要性。在我国,特别在施工企业内部,除物资的编码外,还需要对施工方案、施置设备、项目的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统一编码,以利于信息资源共享。 2系统内或单位内缺少标准的共享数据库 在信息化建设中,共享数据库建设是重要环节。企业只有建立了标准的共享数据库后,才能做到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基于统一的数据库,才能实现数据一处维护多处使用,才能做到数据完全共享,避免数捃重复存储、数据不一致性等问题的频繁出现。 1.4.3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问题不少 1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 许多施工企业缺少必要的诸如“信息中心”这样的信息管理机构,即使有个别职工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但因为没有专门的机构,例如
30、有的被安排在行政办公室,有的被安排在总工办,导致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任务不明、职责不清,难以开展信息管理工作。 还有许多施工企业已经设置了诸如“信息中心”这样的部门,但往往这样的部门不受到领导重视,信息中心主任的权限不高,致使开展工作不得力,难以统筹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工作。 2信息系统存在大量重复开发问题 许多业主的信息系统软件功能类同,施工企业的信息系统软件大同小异,监理单位的信息系统软件相差甚微,但这些企业基本都是自己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从国家的层面来说,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严重。 3系统维护困难 由于新技术的引用和体制的改变,存在着企业组织机构和数据流程的重组,这种重组或多或少影响到信息系统
31、的变化。在目前多个施工企业中,由于缺少信息系统的维护人员,致使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更新难以持续,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短暂。 对于此类问题,建议在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合作开发、加强培训等工作,培养自己的信息系统维护人员。当软件开发合同期限结束后,能够自己胜任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2.2 如何进行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1、规划纲要图四 信息化建设方法和步骤2、规划内容3、规划落地4、规划实现2.3 信息化规划目标图5 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2、发展目标3、发展重点4、保障措施三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
32、引领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二、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二)具体目标 1、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总承包类 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
33、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 勘察设计类 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施工类 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以上各类企业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和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2、专
34、项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广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等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改进传统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3、信息化标准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推动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三、发展重点(一)建筑企业信息系统 1、工程总承包类企业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
35、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高效高质量运行。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对重要应用系统实现分级保护,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支撑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重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编码、信息资源(如数据模型、模板等)以及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标准。(2)应用系统设计与施工集成系统重点研究与应用智能化、可视化、模型设计、协同等技术,在提升各设计专业软件和普及应用新型智能二维和三维设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方案/工艺设计集成系统和专
36、有技术与方案设计数据库,集成主要方案/工艺设计软件,创建方案/工艺设计协同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和工程数据库,集成主要工程设计软件,创建工程设计协同工作平台;同时,逐步实现方案/工艺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级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以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理论为基础,完善提升项目管理系统构架、管理工作流和信息流,整合项目资源,建立集成项目管理系统,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执行力。规范与整合项目资源分解结构(WBS、CBS、OBS、RBS等)和编码体系;深化估算、投标报价和费用控制等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估算、报价与费用控制的体系;完善商务与合同管理、风险管
37、理及工程财务管理等系统,提升项目法律、融资、商务、资金、费用与成本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深化应用计划进度控制系统,逐步建立施工管理和开车管理系统。同时,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项目文档管理系统整合与提升项目文档管理系统。优化文档管理流程,建立管理标准,完善文件编码体系;强化以工作流和状态为核心的过程管理和沟通管理,开发推广文档计划、跟踪、检测等控制功能,实现文档产生、批准、发布、升版、作废的生命周期管理,并逐步实现该系统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完善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级材料标准库和编码库,实现材料表、请购、询价、评标、采购
38、、催交、检验、运输、接运、仓库管理、材料预测、配料、材料发放及结算等全过程一体化的材料和采购管理;逐步建立以信誉认证、交易和电子支付等为核心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优化材料供销过程;实现材料库与工厂安装模拟可视化系统的集成;逐步实现该系统与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等系统的集成。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应用工作流、内容管理、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有效组织和利用信息资源,增强运营管理的体系化和流程化,提高远程办公和协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综合管理系统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经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体系和核心业务系统为支撑,建立企业级
39、综合管理系统,为决策层和职能管理层提供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企业项目与组织分解结构,建立项目核算和管控体系,加强经营、综合和执行计划的管理,实现预算、调度、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层面的统筹、协同、分级管控和资源优化配置。辅助决策系统逐步建立企业数据仓库,并利用商业智能(BI)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依据决策理论,逐步建立辅助决策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与智能企业门户收集、整理、组织和整合描述设计对象和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源,研究知识管理机制与体系及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工具、方法、过程,建立知识管理的体系和系统。基于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企业数据仓库,整合企业内外网络信息资源,逐
40、步建立智能企业门户,方便知识的利用,形成企业信息资源中心与个人信息资源中心。2、勘察设计类企业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按需提升局域网、广域网和通信系统的性能。网络的主干带宽与客户端带宽能满足应用需求;条件具备时采用万兆网络平台,满足国际合作、异地协同工作及多媒体应用等需求。加强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如虚拟专用网技术、3G无线通讯技术等,重视工程项目专网的建设。适时更新和配备计算机设备,提高存储与备份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应用需求。配备有效的网络管理工具,实现对企业局域网与广域网、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根据信息安全建设规划和应用需求,逐步
41、建立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具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信息安全体系。(2)应用系统推进BIM技术、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技术应用,提升和完善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与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研究发展基于BIM技术的集成设计系统,逐步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共享及协同。企业运营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等系统,并实现上述系统的集成;建设企业门户网站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探索研究电子商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提升。生产经营管理。完善包含经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技
42、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与企业运营管理等系统有效集成,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3)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探索发展信息资源产业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科学采集、广泛共享、快速流动、深度开发、有序配置、有效利用。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包括勘察设计标准、规范和标准图数据库,建筑材料、部品、工艺和设备数据库,岩土工程、区域水文地质、地下工程和相关检测监测数据库,建筑方案和典型设计数据库,以及工程项目信息与文档数据库等。建设企业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设计图档、文档、图书、期刊、技术资料、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数字化管理。探索研究勘察设计知识的采集
43、模式和表达方式,构建勘察设计知识库,积累并科学利用勘察设计知识资源,辅助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制定企业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相关标准,重点研究制定资料信息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电子工程图档信息等标准,为行业数据共享创造条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勘察设计企业的特点,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并研究相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信息保障。3、施工类企业(1)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求,梳理、优化企业管理和主营
44、业务流程,整合资源,适应信息化处理需求。 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覆盖下属企业的专用网络,并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网络的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借鉴其他企业标准,制定本企业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建设基础信息编码及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标准。应用系统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全面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实现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设备、工程项目等管理的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相关知识的采集和管理方法,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实现知识管理
45、系统化,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知识资源再利用平台。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仓库,逐步发展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2) 一级施工企业 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应用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材料等三大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3)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 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应用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财务资金及物资材料等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6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