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docx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docx(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首席专家:郑业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第一节 产业状况背景分析一、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一)政策背景 2006年以来,广东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有机嵌入到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实践中,现已在五个领域绘制了产业技术路线图,分别是广东省绿色无铅产业技术路线图、铝产业技术路线图、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产业技术路线图、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产业技术路线图和陶瓷产业技术路线图。 2008年,科技厅进一步加大技术路线图工作实施力度,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09年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制定工作的通知(粤科函计字 2008 1017号
2、)。组织开展创新平台、高技术产业、大农业、民生科技、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公共实验室等领域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在“1017号文”精神的指导下,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牵头组织开展了大农业领域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并发布了关于编制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通知(粤科函农字20081040号)。 (二)产业背景 “十五”以来,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和网上数据资源、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信息化服务终端研发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广东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很快,已初步形成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生产标准化的格局,对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保障我省农业信息化
3、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根据省科技厅的统一部署,充分整合农业、信息技术等各领域的专家知识和行业资源,制定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作为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科学导向。 (三)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通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各领域的应用,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等目的。农业信息产业是新兴产业,具有应用广泛、技术领域交叉、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用技术路线图这一战略集成规划工具对农业信息化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不仅是提高我省农业信息技术创新水平的客观需要,更是促进农业信息产业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意义重大
4、,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摸清“家底”。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广东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还不相适应。开展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研究可以摸清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需求现状,由此分析市场驱动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克服我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瓶颈。 (2)明确突破方向。通过研究广东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能够提高我省农业信息行业研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能够进一步完善广东省农业信息发展战略,更能够通过引导国际科技合作、技术转移和扩散等加快缩小我省农业信息化与国际水平的差距。(3)促进技术集成、资源整合与产学研合作。农业信
5、息化在产业层面上涉及传统农业产业、IT产业、现代装备制作业等多个产业,在技术层面上涉及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多种技术。农业信息化涉及的行业和技术范围广,产业发展需要的外部资源分布广,交叉性强,因此迫切需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产学研协作能力。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有利于形成一个官、产、学、研各界开放、自由、活跃的交流和讨论的氛围,从而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形成。 (4)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提高农业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农业信息化的服务对象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者,包括企业、农户、涉农政府部门等,农业信息化的特点是直接为生产服务,因此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信息服务的产业
6、化、社会化。技术路线图强调“市场拉动”的作用,从解决当前及未来市场对产品及服务需求的角度来寻找最合理的技术发展路径,对促进产业适应市场需求有重要作用。 二、产业地位状况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和农村信息化服务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从基础设施条件来看,广东省已形成东、西、北三大环和珠三角的速率在25GB/s以上的高速骨干通信网络;基础数据网覆盖全省、市、县、乡镇,提供分组交换、数据专线等业务;用户光纤网正向乡镇、小区、机关、企业、学校等延伸,珠江三角洲农村地区已普遍实现有线电视光纤进村;90%以上山区县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电话覆盖率达到了60%;大多
7、数地区已基本实现光纤到镇;另外,有20%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山区县建立了局域网。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00多个县(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600多个乡镇农业工作部门和2600多个行政村配备了上网设备。 2002年以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实施了“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项目,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覆盖全省的信息化服务网络,集成面向“三农”的信息内容,探索信息服务“三农”的技术和运营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直通车工程”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建立了30多个数据库,建立涉农网站180多个,信息服务内容涵盖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全省已经建立村级信息站1000多个,并为5000个村建立了网站,发展
8、农村信息员上万人。科技部认定广东为全国农村科技信息示范省之一,重点支持并向全国推广“直通车工程”的经验和做法。以首批示范点清远市清新县为例,每天以“农讯通”手机短信服务向1200多户种养大户有针对性地群发种养技术信息、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等。该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农村信息化体验机构,每天到体验中心上网的群众在30人以上。三、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对比分析 1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20世纪70年代的工作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重
9、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农业信息化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表1-1为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简况对比。表1-1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简况对比国别主要特点信息化基础条件信息服务体系美国 以农场为基本生产单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广泛将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等应用于农业;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覆盖了美国国内的46个州 根据不同地区条件采用DSL、光纤电缆、卫星、无线接入等方式,拨号上网是最主要的接入方式,上网的农场占全部农场数量的55%,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农产品销售和农场管理 美国首席信息官委
10、员会( CIOC)和农业部首席信息官办公室(OCIO)为农业信息系统互联、兼容和业务协同提供组织保障;由大学、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成立的农业网络信息中心联盟(ANIC),为覆盖全国的会员提供信息服务法国 农民专业化、知识化程度高,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政府将普及互联网行动与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联系起来,以此达到提高农民信息技术素质的目的 政府免费向农民提供基于公用交换网通信的远程信息设备(即“迷你电脑”),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利用电脑实施精细农业和全程实时监控 多元信息服务主体共存,政府部门负责宏观的政策信息、统计信息;合作社、协会等针对会员需求开展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IT制造商致力于农村适
11、用软硬件产品开发日本 以家庭为生产单元,重视因地制宜发展应用型农业信息;注重发展符合国情的日本型精准农业,包括作物生长模型基础研究和精准农业机械研究 政府为农户购买电脑提供补贴,政府投资进行大容量通讯网络的建设,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的耕地面积已超过20% 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全国联机网络,即电信电话公司的实时管理系统(DRESS);把大容量处理计算机、高效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以及个人电脑用户等联结起来(二)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基础设施条件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调查报告,在美国200万家农场中,拥有计算机的农场占55%。对美国农民来说,计算
12、机和因特网就如同拖拉机和气象报告一样重要。法国已有50%以上的农场主使用计算机;日本也有41%的农户利用网络进行经营活动,以收集、利用市场信息和农业栽培管理技术信息为主。 到2003年底,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庭电话95.41部,移动电话90.07部,而同期农村居民上述设备拥有量仅分别为城镇居民的51.4%和26.3%。目前,互联网用户中农林牧渔业用户仅占1.9%。我国农村通过网络提供的科技信息服务仅占19%,能够通过网络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家庭仅为0.8%,通过互联网信息出售农产品的农户不足0.5%。2政府管理与服务 美国农业部下属的首席信息官办公室行使农业信息化主要的管理职能,并能很好地
13、进行部门间的沟通。德国由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并在农村地区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教育和培训。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约束市场各方的行为,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发展政策,促进市场有序运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发挥的主导作用和服务能力严重滞后。一是涉及信息化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信息安全、信息公开、信息共享无法可依。二是涉农管理部门繁多,政出多门,资源整合难度大。三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金使用分散,还没有建立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多元化、市场化机制。3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 一是农业数据库开发方面。美国等发
14、达国家开发了美国农业部农业联机存取数据库( AGRI-CO- LA)、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系统数据库(AGRIS)、国际农业生物中心数据库(CABI)等大型农业数据库,其数据量大,更新速度快,共享程度高。我国也开发了大量的农业数据库,但数据库标准化词库有限,农业各学科的文献分类水平有待提高,数据库的更新较慢。 二是“3S”技术应用方面。美国有专门为农业服务的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资源卫星,开发了一系列性能优越的GIS软件,“3S”技术与现代农机的集成应用程度高。我国在“3S”方面的应用主要走“试用一示范一小范围应用一多点应用”的路子,应用“3S”技术采集的数据实效性较差、信息质量不高、加工能力不足。
15、 三是专家系统开发与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已经研制出大量作物模拟模型、作物生产管理系统和病虫害管理系统,并广泛应用于生产。相比较而言,我国在农业模型方面的开发能力不足,具有生产实用价值的模型很少。 四是农业信息网络应用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约50%的农场拥有计算机,并应用于农产品销售和市场、技术信息获取。我国涉农网站数量迅速增加,但时效性和应用性不强,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突出。第二节 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准备工作 一、任务与愿景 (一)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工作任务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主要通过关键性、共性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科技服务,形成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共识,促进
16、产学研合作,为政府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提供决策导向。通过本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制定和应用,将有效地指导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政策制定、战略选择和实现路径。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4个方面: (1)现状分析和远景预测:广东省农业信息化目前的处境,未来想达到的水平;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的现状、效果、主要经验、发展方向;广东农业信息领域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等要素,如何利用这些机遇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 (2)目标、需求和任务:描绘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在技术层面上期望的未来,实现它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应该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广东省
17、农业信息相关领域及产业的技术、产品、服务的发展趋势,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近、中、远期目标愿景。 (3)技术壁垒和研发需求分析: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和技术壁垒,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具发展前景的研究开发路线;为了实现广东省农业信息化预期的愿景,官、产、学、研各方需解决哪些问题,包括需要各自解决和协同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解决相关问题的时间序列和达到预期目标的历程。 (4)编制技术路线图:绘制农业信息技术研发需求路线图,包括优先研发需求技术路线图、风险一利润路线图、技术发展模式路线图、综合技术路线图等。 (二)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愿景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是以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为指导,汇
18、集官、产、学、研各界专家对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方向的共同看法,以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文献分析法、SWOT分析法、雷达图分析法、专家头脑风暴法等研究方法为手段,沿着“市场需求一产业目标一技术壁垒一研发需求”的研究路径,绘制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其具体愿景有以下6个方面: (1)制定全面、综合的调查问卷,在全行业开展广泛的调查,为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提供充实、科学的依据; (2)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路线图研究案例与资料,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特点,为广东省农业信息化路线图制定提供借鉴; (3)打造广东省农业信息化产学研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研讨会、网络等多种形式,营造开放、自由的讨论环境,
19、汇集、整合产业界的智慧和资源; (4)明确广东省农业信息化中长期发展的技术路线,提供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建议,为科技主管部门决策提供支持,促进配套产业政策的落实,人才、资金、资源的合理分配; (5)描绘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未来发展水平,打破技术壁垒,缩小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差距,为广东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6)绘制出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在省内达成共识,在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界定产业范围和边界 (一)范围与边界制定依据 广东省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在方法论上主要依据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在产业发展导向上主要依据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05-2020年)、“十一五”
20、时期全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年)。 (二)范围与边界 针对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国内外农业信息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分析与专家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了广东省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的边界与范围,具体内容见图2-1。 在确定产业的边界与范围后,利用德尔菲法请专家对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涉及的6个产业领域进行评分,分值为“1、2、3”三档,分值越高,表示该领域的重要性越突出 关于重要值的计算方法,以下关于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要素的重要值同此。经统计后,利用各产业领域的平均分值作雷达
21、图(图2-2)。 从图2-2可以看出,各产业领域的分值排序为:生产过程(2.39)、决策预警(2.36)、资源管理(2.17)、流通与质量安全(2.13)、推广示范与展示(2.07)、村镇管理(1.82)。说明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农业决策与预警信息化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最重要,但总体来看,各产业领域的分值相差不大,说明农业信息化产业链关联度高,贯穿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各个层面。 三、工作方案及进展 为确保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的顺利进行,组建了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工作团队,明确了工作团队成员(包括首席专家、顾问专家组、研究小组、秘书组),确定相关成员的工作职责与分工,制
22、定了研究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一)技术路线图实施团队 1团队组建 本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工作团队由首席专家、顾问专家组、秘书组及6个研发小组(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农产品流通及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化,农业科教、示范推广与展示信息化,村镇综合管理与乡村生活信息化,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农业决策与预警信息化)的有关人员组成,技术路线图工作团队组织架构如图2-3所示: 团队人员:首席专家:郑业鲁(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 顾 问:刘家平(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处长研究员) 邱俊荣(广东省农科院科技处 处长研究员) 专家组:张虹鸥(中科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 洪添胜(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3、 院长教授) 黄建民(广东省农业厅信息中心 主任高级农艺师)俞守华(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副院长教授) 郭治兴(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王众(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 科学总监副研究员) 秘书组:黄红星(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夏宁(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副主任副研究员) 何绮云(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梁俊芬(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统计师) 研发组(负责人):李泽(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主任助理研究员) 黄红星(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张禄祥(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主任助理研究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农业 信息化 技术 路线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68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