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科教学)讲诉ppt课件.ppt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科教学)讲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科教学)讲诉ppt课件.ppt(2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钱志刚,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1.年龄 男性45岁女性50岁2.高血压3.高血脂4.高血糖5.高体重6.吸烟,【发病机制】 脂肪浸润学说,最早提出认为血中脂质以低密度脂蛋白(LDL )残片的形式侵入动脉壁,脂蛋白降解而释出胆固醇、甘油三酯,引起平滑肌细胞增生。后者与单核细胞吞噬
2、大量脂质成为泡沫细胞。 LDL还和动脉壁的蛋白多糖结合产生不溶性沉淀,所有这些就形成粥样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 强调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增多,使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在内膜上,释出血栓素A2. 促使内皮细胞损伤和增生、LDL侵入、单核细胞聚集.平滑肌细胞增生和游移、成纤维细胞增生、血管收缩、溶栓机制受抑制等,都有利于粥样硬化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强调平滑肌细胞的单克隆性繁殖使之不断增生,平滑肌细胞并吞噬脂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反应学说”: 近年多数学者认为各种主要危险因素最终都损伤动脉内膜,而粥样斑块的形成是动脉对内膜损伤作出反应的
3、结果,动脉内膜损伤,从而暴露内膜下的组织。 血小板得以粘附、聚集,形成附壁血栓。血小板可释出包括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内的许多生长因子。对促发粥样硬化病变中平滑肌细胞增生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的机理: 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 冠状动脉血管树形状多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 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较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
4、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时先后出现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复合病变3种类型的变化。 脂质条纹病变为早期的病变 纤维斑块病变为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特征性的病变 复合病变是由纤维斑块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条纹病变:,早期病变、局限于内膜,纤维斑块病变:AS 最具特征性病变,纤维帽(外),脂质池(内),复合病变:,纤维斑块出血、坏死、溃疡、钙化、附壁血栓,动脉硬化,正常动脉,钙化,纤维化,粥样硬化,正常血管横截面,完全堵塞病变病人有不稳定心绞痛/心梗症状,严重狭窄病变病人有心绞痛症状,内膜,中膜,
5、外膜,血栓,50%的狭窄病变病人一般无临床症状,早期脂肪沉积于血管内膜,2022/12/13,17,2022/12/13,18,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正常,脂肪条纹,核心脂质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溃/裂隙和血栓形成,UAP NQMIAMI,缺血性中风TIA,危重的 下肢缺血坏俎,临床无症状,年龄增长,心绞痛缺血性脑病间歇性跛行,ACS,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TIA,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2022/12/13,19,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一、临床分期:1.隐匿期2.缺血期3.坏死期4.纤维化期二、常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和肾动脉,动脉粥样硬化,【防治】预防主要
6、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一般措施2.调节血脂药:降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为主3.抗血小板药物4.扩血管药物,动脉粥样硬化,综合防治措施1.防发病:即一级预防,控制多种危险因 素,预防或减少发病;2.防事件:预防AMI和心脑血管事件3.防后果:绿色通道以挽救心肌与生命4.防复发:二级预防,ABCDE预防对策5.防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和脑中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22/12/13,24,心绞痛发作,一、概念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
7、se CHD),简称冠心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二、流行病学冠心病是危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年龄: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 力劳动者多。发病率: 我国近年呈上升趋势,占心脏病死 亡数的10%-20%。 欧美国家本病极为常见,美国占心 脏病死亡数的50%-70%。,三、分 型(一)无症状型冠心病 (亦称隐匿性冠心病Latent CHD) 无症状,但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 有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 病理学检查: 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二)心绞痛型冠心病 (anginapectorisCHD) 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 足所致。 病理学检查:心肌无
8、明显组织形态改变或有 纤维化改变。,(三)心肌梗死型冠心病(myocardial infarction CHD ) 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 血性坏死所致。(四)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所致。临 床表现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五)猝死型冠心病(Sudden death CHD) 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 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 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所致。 注:上述五种临床类型可以合并出现。,主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其次:冠状动脉痉挛(功能性改变)少见:冠状动脉的其他病变,如梅毒、炎症、
9、栓 塞、结缔组织病、创伤、先天畸形等。,四、病 因,第一节: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生活工作节奏的紧张,本病在我国的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 所引起的阵发性胸痛的一个临床 综合征。,一、概 念,2022/12/13,36,供给需求 (矛盾),1.主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 其他: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梅毒性主动脉炎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二、病 因,3、常见诱因:
10、本病多见于男性,年龄40岁。 常见诱因为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 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予以心脏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缺氧可引起疼痛。,三、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的供血不够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 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心肌氧耗指标:心率收缩压(心肌张力, 心肌收缩强度)平时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65-75%,冠脉循环储备力大(6-7倍)疼痛感觉: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冠状血管异常牵拉或收缩。,2022/12/13,41,心绞痛,冠脉供血,心肌耗氧,心率加快,心肌张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循环血量减少,冠脉痉挛,冠脉狭窄固定,当有下列情况时出现症状:1.劳累、激
11、动 左心衰竭,心脏负荷,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力心率,心肌氧耗量(心肌需血量),2.冠状动脉痉挛休克、心力衰竭、心动过速,冠状动脉血流量进一步 ,心肌血液供给不足(供求矛盾),心绞痛,3.严重贫血血液携氧量不足心绞痛,(一)病理解剖 冠脉造影显示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 1. 有1、2或3支动脉直径减少70% 的病变者各有25%;5%-10%有左 冠状A主干狭窄。,四、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2. 余15%无明显冠状A狭窄,提示心肌缺血。缺氧 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循环的小A病 变,血红蛋白和氧解离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 动,心肌代谢异常等所致。,(二)病理生理 1.心绞痛发作之前:常有Bp升高、心率增快、
12、肺A和肺cap压升高心脏和肺顺应性。 2.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左心室收缩力下降,心搏量和心排血量,LVEDP和血容量增加等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变化。左室壁可呈收缩不协调现象。, 症状(symptoms) 1.部位(position) 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五、临 床 表 现,疼痛部位,2022/12/13,48,2.性质(quality) 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绞痛、胸闷或有窒息感
13、、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五、临 床 表 现,3.诱因(induced factors) 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疼痛发于劳累或激动的当时。早晨好发。4.持续时间(duration) 一般疼痛出现后3-5min以内逐渐消失(30min)。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5.缓解方式 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可在2-3min内使之缓解。 停止原来诱因即可缓解。,2022/12/13,50,抓住五大特点: 1.部位 2.性质 3.持续时间 4.诱因 5.缓解方式, 体征 sign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 心绞痛发作
14、时: HR、Bp。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 S1 有时可听到S4或S3奔马律; 偶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S2逆分裂 或出现交替脉。,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laboratory finding and special examination, 心脏X线检查 无异常或可见心影增大,肺淤血征等。,心绞痛患者大多数能生存很多年,但有发生AMI和猝死的危险。 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心功能。,八、预 后,预防:主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治疗原则: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 减轻心肌的耗氧; 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九、治疗(treatment),冠心病的防治,A阿司匹林 (Asp
15、irin) 抗心绞痛 (Anti-angina)B B -受体阻滞剂 (BBlocker) 血压控制 (BP control)C 降低血胆固醇 (Cholesterol Lowing Drugs) 戒烟 (Cigarette Smoking Quiet)D 控制饮食 (Diet Control) 控制糖尿病(Diabetes Control)E 教育 (Education,exercise),2022/12/13,57,(一)药物治疗 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首先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此外,应积极处
16、理危险因素。,2022/12/13,58,改善预后的药物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TX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有患者只要没有用药禁忌证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Omg/d。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2022/12/13,59,2.氯吡格雷:通过选择性的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ADP受体而阻断ADP依赖激活的GPIIb/IIIa复合物,有效地减少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主要用于支架植入以后及阿司匹林有禁忌证的患者。该药起效快,顿服30Omg后2小时即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常用维持剂
17、量为75mg/d,l次口服。,2022/12/13,60,3.受体阻滞剂:最近公布的多种受体阻滞剂对死亡率影响的荟萃分析显示,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接受受体阻滞剂二级预防治疗,可降低相对死亡率24。 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受体阻滞剂心脏保护作用较差。,2022/12/13,61,推荐使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受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从较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以能缓解症状,心率不低于50次/min为宜。 常用受体阻滞剂剂量见表2。,2022/12/13,62,常用受体阻滞剂药品名称 常用剂量 服药方法 选择性普奈洛尔 102Omg 每日2-3次口服 非选性美托洛尔 25-100mg
18、每日2次口服 1选择性美托洛尔缓释片 50-2OOmg 每日1次口服 1选择性阿替洛尔 255Omg 每日2次口服 1选择性比索洛尔 5-lOmg 每日1次口服 1选择性阿罗洛尔 5-lOmg 每日2次口服 、选择性,2022/12/13,63,4.调脂治疗:从TC4.68mmol/L(180mg/dl)开始,TC水平与发生冠心病事件呈连续的分级关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LDL-C。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TC和LDL-C,并因此降低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治疗还有延缓斑块进展,使斑块稳定和抗炎等有益作用。冠心病患者LDL-C的目标值应2.60 mmol/L(100mg/dl),对于极高危患者(确诊冠
19、心病合并糖尿病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目标为LDL-C2.07 mmol/L(80mg/dl)也是合理的。,2022/12/13,64,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应严密监测转氨酶及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及时发现药物可能引起的肝脏损害和肌病。采用强化降脂治疗时,更应注意监测药物的安全性。,2022/12/13,65,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应该使用ACEI。所有冠心病患者均能从ACEI治疗中获益,但低危患者获益可能较小。,2022/12/13,66,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应与预防心肌梗
20、死和死亡的药物联合使用,其中有一些药物,如受体阻滞剂,同时兼有两方面的作用。目前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主要药物包括三类: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2022/12/13,67,l.受体阻滞剂:用药后要求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min,严重心绞痛患者如无心动过缓症状,可降至50次/min。只要无禁忌证,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性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有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紊乱、有明显的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禁用受体阻滞剂。,2022/12/13,68,4.其他治疗药物。1)代谢性药物: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通过调节心肌能源底物,抑制脂肪酸氧化,优
21、化心肌能量代谢,能改善心肌缺血及左心功能,缓解心绞痛。可与受体阻滞剂等抗心肌缺血药物联用。常用剂量为60mg/d,分3次口服。2)尼可地尔:尼可地尔(nicorandil)是一种钾通道开放剂,与硝酸酯类制剂具有相似药理特性,对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可能有效。常用剂量为6mg/d,分3次口服。,2022/12/13,69,(二)非药物治疗1.血管重建治疗 (1)PCI(2)CABG2.顽固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1)外科激光血运重建术(2)增强型体外反搏 (3)脊髓电刺激,2022/12/13,70,(三)危险因素的处理 1.患者的教育 2.吸烟 3.运动 4.控制血压 5.调脂治疗 6.糖尿病7.代谢
22、综合征 8.肥胖,2022/12/13,71,病例分析1,李XX,男,73岁,因反复胸闷、心悸入院。问题1:如何对该病人进行病史询问?,2022/12/13,72,病例分析1,1.病史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症状的特点: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因、缓解方式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病状诊治经过病程中的一般情况:如病后的精神、体力状态,食欲、睡眠、大小便。,2022/12/13,73,病例分析1,2.有无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吸烟)3.与鉴别诊断有关的相关病史4.其他(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家族史),2022/12/13,74,病例分析1,男性,73岁,反复胸闷、心悸1年 患
23、者1年来反复出现胸闷、心悸,以左胸前区为主,有时向背部放射,伴有乏力、出汗不适,为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作,每次持续5分钟左右,休息后可缓解,不伴腹胀、腹痛、嗳气、返酸,不伴咳嗽、咯痰及恶心、呕吐等不适,与进食及呼吸无关,未重视及特殊诊疗,症状反复发作,无明显加重趋势。起病来,精神欠佳、食欲一般、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2022/12/13,75,病例分析1,既往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吸烟50年20支/天,不嗜酒。查体:Bp 130/80mmHg,P 82次/分,R 16次/分 肥胖,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界不大,心律齐,82次/分,未闻及杂 音,腹无压痛,双下肢不肿。
24、,2022/12/13,76,病例分析1,问题2: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022/12/13,77,病例分析1,最可能的诊断是:冠心病,2022/12/13,78,病例分析1,问题3:为了进一步确诊,如何对该患者进一步检查?,2022/12/13,79,病例分析1,1.静息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2.胸片:未见主质性病变3.超声心动图:左室后壁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 常4.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肾功能正常 血脂:总胆固醇 6.3mmol/L 甘油三脂 2.3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3.5mmol/L 高密度脂蛋白 0.8mmol/L,2022/12/13,80,病例分析1,问题4:
25、该患者还应进一步检查吗?,2022/12/13,81,病例分析1,进一步检查: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ST段下斜性下移0.1mv,2022/12/13,82,病例分析1,问题5:如果没抓到患者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应怎样进一步检查?,2022/12/13,83,病例分析1,进一步可行下列检查1.动态心电图2.心电图负荷试验3.放射性核素4.冠状动脉造影5.其他检查,如冠状动脉内超声等,2022/12/13,84,病例分析1,问题6: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2022/12/13,85,病例分析1,入院诊断:1.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2.高脂血症,2022/12/13,86,病例分析1,问题7:该患者该如何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 心脏病 本科 教学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6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