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能力建设发展分析.docx
《信息化能力建设发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能力建设发展分析.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绪论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信息组织与检索 信息分析与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 领域信息化 信息化能力评价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 绪论 社会信息化 信息化能力及其表现 信息化能力和竞争力 1.1 社会信息化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会信息化的典型表现人类社会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信息要素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依赖物质材料的增加和新能源的开发,而是依赖信息力量的推动。 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综合信息基础设
2、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2 信息化能力及其表现 国家信息化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国家信息化能力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快慢的差
3、异程度。 企业信息化企业以业务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信息化能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基础条件、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信息化进程快慢的差异程度。 信息化能力的表现形式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能力 信息系统开发一般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信息畅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率利用,信息系统进入使用阶段后的任务是对信息系统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 信息组织与检索能力 信
4、息组织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根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信息检索是一种有目的和组织化的信息存取活动,是对信息集合与需求集合的匹配与选择。 信息分析与服务能力信息分析是在大量搜集原生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处理和评价,形成对经济决策或其他社会活动有参考利用价值的信息成果。其本质在于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 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能力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能够改造传统产业,带动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产业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5、,代表了继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社会发展的方向。 领域信息化能力领域信息化是要以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的方式,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教育信息化等。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当前,信息意识空前高涨,但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情况依然普遍存在,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因此,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信息化能力的表现是多层面的,还可以从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文化、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加以考察。 信息素养即对信息的获取、加工整理、分析、评价、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它既涉及信息内容本身,也涉及信息活动的过程
6、、方法和结果。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应当具备如下能力:知道何时需要信息;知道解决特定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知道如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知道如何组织、分析处理、管理和评价信息;掌握运用信息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技能。 信息意识即人脑对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作用、价值等的认识和反应。它决定了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一个具有强烈信息意识的人,通常对信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对信息价值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信息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形态,人类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变革、社会文化的结构性变革主要是由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而形成的全新的社会基础结构所导致。典型表现:信息
7、和信息技术大量介入人类的生产、生活、娱乐、管理与决策等领域,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促进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IT创新有多种实现途径。在新IT的形成和扩散中,一般可分为技术领先者、技术追随者和技术后来者。技术领先者和追随者通常可以尝到先行者的甜头,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技术后来者不能获取因先行而产生的利益,但仍可从“后发优势”中获利。 1.3 信息化能力和竞争力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生产、生活乃至娱乐的各个领域。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争取实现企业
8、自身的经济利益,并获得有利的产销条件而发生争夺、较量、对抗的经济关系。 企业竞争力生产者以比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其他参数生产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和劳务的能力,或者企业争取用户和争夺市场的能力,决定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基本格局和最终结果。企业竞争力一般是由品种、质量、价格、信誉和服务五个要素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获取利润、谋求生存、持续发展的能力。表现在:一是对最终产品中的顾客利益有突出贡献,创造顾客价值;二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具有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能力系统或能力的特殊集合,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是由于企业能力不同造成的。企业各种能力中的核心部分,可
9、以通过整合和外向辐射等,作用于企业的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整体能力效果。 对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判别20世纪60年代看成本70年代讲质量80年代强调速度90年代突出服务21世纪创新(知识&信息资源) 信息化能力对竞争力的影响 社会信息化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资源、新的财富和新的社会生产力,也带来了国际社会新的竞争方式、竞争手段和竞争内容。 信息经济区于传统经济形态的根本特征: 信息成为主导资源。 信息成份大于物质成份的产品和服务占主导地位。 信息市场成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企业竞争优势有多种表现,如人才优势、资金优势、技术和设备优势、经营方
10、式优势、原材料优势、信息优势等,但在信息时代里归根结底表现为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所营造的信息优势。也就是说,谁取得了信息优势,谁就获得了在市场上生杀予夺的主动权。 例如: 关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切与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关的信息主要涉及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战略等方面。显然,这些信息是为竞争目的而专门采集来的,并且经过深加工发生了增值。充分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是企业信息化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有助于企业在信息化社会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提升竞争力。 以IBM公司为例,IBM公司曾经列出12个竞争对手,对其加以跟踪和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IBM公司对市场竞争趋势的判断出现重大
11、失误,忽视了当时迅速发展的个人计算机革命,仍然认为大型主机硬件设备的研制开发会给公司带来持续的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公司终于陷于严重的困境中,在1991年至1993年,IBM公司的亏损超过147亿美元,成为美国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净亏损户。1993年1月,IBM公司新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盖斯特接任,他提出要“立即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通过努力,IBM公司增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对抗竞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全球市场上客户们的需求,公司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二、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2.1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信息系统及其类型
12、信息系统主要是指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信设备、信息资源、信息用户等组成的人机系统。它不仅能管理信息,而且能搜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输信息,必要时还能向有关人员(特别是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 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型四层结构模型 战略计划层信息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和预测得到的用于管理与决策活动的综合性信息,而不是具体、详细的信息。战略计划层的信息系统在管理方法上通常是建立以数据库、模型库为基础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管理控制层,根据战略计划层的要求,及时给出所需要的带有统计或预测性质的各种管理信息。这一层要求能为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提供用于制定、组织、控制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 操作控制层信
13、息用来显示天天要重复的操作过程,通常利用事务数据处理模块、报表生成模块和查询模块来产生事务活动的单据、统计报表和查询应答。 事务数据处理层,信息系统的前述三个层次主要是辅助不同层次的管理活动,第四个层次即事务数据处理层则侧重于为其余所有内部信息辅助活动提供基础。 信息系统无处不在 信息系统的结构 - 信息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分布状态、排列顺序和作用方式。它既可以是逻辑结构,也可以是物理结构。 信息源 - 各类原始数据的来源。信息系统以这些原始数据为搜集和处理对象。 信息处理器 - 承担信息的加工、存贮、检索、传输等任务。 信息用户 - 信息系统服务的对象,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提供给
14、信息用户后,往往可以有效地帮助其进行决策和选择。 信息管理者 - 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以及系统实现后的系统运行、协调和维护工作。 信息系统虽在特定的组织内,但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有物质、能量、资金和信息的交换。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变量、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由基础部分和功能部分组成。其中,基础部分包括组织制度、信息存贮、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功能部分是针对组织的各项业务而建立的信息处理系统,对企业而言,可能包括质量管理、产品销售、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2.1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信息系统
15、及其类型 信息系统主要是指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信设备、信息资源、信息用户等组成的人机系统。它不仅能管理信息,而且能搜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输信息,必要时还能向有关人员(特别是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 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型四层结构模型 战略计划层信息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和预测得到的用于管理与决策活动的综合性信息,而不是具体、详细的信息。战略计划层的信息系统在管理方法上通常是建立以数据库、模型库为基础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管理控制层,根据战略计划层的要求,及时给出所需要的带有统计或预测性质的各种管理信息。这一层要求能为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提供用于制定、组织、控制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 操
16、作控制层信息用来显示天天要重复的操作过程,通常利用事务数据处理模块、报表生成模块和查询模块来产生事务活动的单据、统计报表和查询应答。 事务数据处理层,信息系统的前述三个层次主要是辅助不同层次的管理活动,第四个层次即事务数据处理层则侧重于为其余所有内部信息辅助活动提供基础。 信息系统无处不在 信息系统的结构 - 信息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分布状态、排列顺序和作用方式。它既可以是逻辑结构,也可以是物理结构。 信息源 - 各类原始数据的来源。信息系统以这些原始数据为搜集和处理对象。 信息处理器 - 承担信息的加工、存贮、检索、传输等任务。 信息用户 - 信息系统服务的对象,经过加工处理后的
17、信息提供给信息用户后,往往可以有效地帮助其进行决策和选择。 信息管理者 - 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以及系统实现后的系统运行、协调和维护工作。 信息系统虽在特定的组织内,但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有物质、能量、资金和信息的交换。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变量、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由基础部分和功能部分组成。其中,基础部分包括组织制度、信息存贮、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功能部分是针对组织的各项业务而建立的信息处理系统,对企业而言,可能包括质量管理、产品销售、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2.2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
18、实施 系统分析:进行需求调查,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逻辑方案完成系统软、硬件的设计。 实施阶段:将设计阶段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运行的系统。 (一)系统分析 1需求调查包括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 初步调查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了解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结合用户提出的系统建设要求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要考虑经济上、技术上以及运营管理上的可行性。 详细调查的目的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广泛地搜集资料,为系统需求分析、组织结构和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等各种分析活动提供资料。 2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能够
19、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发现和处理系统调查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修改和删除原系统的不合理部分,在新系统基础上优化业务处理流程。一般采用业务流程图进行业务流程分析。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主要工具是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1)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DFD)是一种全面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存储和处理的逻辑关系的图形工具,是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DFD进行数据流程分析只关注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包含数据输入、传递、处理、存储、输出等,以此来考察和分析数据处理模式,发现和解决数据流程中的问题,并不涉及任何具体的组织机构和处理工作。 (2)数据字典 DFD只能描述系统逻辑
20、功能的总体框架,数据流程中有关数据的其他详细信息需要利用数据字典进行定义。数据字典就是对数据流图上所有成分的定义和解释。主要条目包括:数据流、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外部实体。 编写数据字典时,对数据流图上各种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易理解且唯一;命名、编号要与数据流图一致,必要时可增加编码。 4描述处理逻辑 数据字典可以定义DFD上简单的处理逻辑,复杂的处理还有必要进一步说明,描述复杂处理逻辑的工具主要有:结构化语言、决策树、决策表。 结构化语言:由“IF”、“THEN”、“ELSE”组成的规范化语言。 决策树: 一种图形工具,左边结点为决策结点,与决策结点相连的成为方案枝,最右
21、方的方案枝的端点表示决策结果。 决策表: 当判断条件多且相互组合,相应的决策方案较多时,采用决策表(表格)的形式,为描述这种复杂逻辑提供了表达清晰、简洁的手段。 5系统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开发项目概述。 第二部分:现行系统概况;新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系统需求说明;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包括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存储分析、查询分析、数据处理分析等。 第三部分:项目实施计划,包括工作分解、进度和预算。 (二)系统设计 任务: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逻辑模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系统的总体和详细设计,实现物理模型,为系统实施提供依据。 1系统总体设计 (1)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
22、。包括系统的硬、软件资源以及数据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主要有集中式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2)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根据系统总体目标和功能将整个系统合理地划分成几个大的功能模块,每个大模块又分解成几个更小的模块,并正确地处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联系、模块内部的联系,以及定义各模块的内部结构。 (3)数据存储的总体结构设计。确定数据的总体结构,各类数据记录和数据项的逻辑描述、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各类数据文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存储设备和存储格式;确定数据存储的空间分布;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 (4)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方案的选择。配置系统软、硬件环境,确定网络系统结构。 2系统详细设计 (
23、1)代码设计:代码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实体类别以及属性的一个或一组易于计算机识别的特定符号或记号。代码设计的原则:唯一性、标准化与通用性、合理性、稳定性、可扩充性与灵活性、具有规律性、简洁性。 (2)数据库设计:包括三个阶段。概念结构设计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一般用实体联系模型(E-R图)表示。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完成的概念模型转换成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物理结构设计是为数据模型在设备上选定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以获得数据库的最佳存取效率。 (3)输入输出设计:输入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输入内容、输入格式;用户界面设计;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检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化 能力 建设 发展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6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