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的题型与方法整理版ppt课件.ppt
《中考古诗词赏析的题型与方法整理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赏析的题型与方法整理版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专项复习,古诗词赏析的题型与方法,复 习 目 标,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一、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策略:从语言入手,通过言语变异现象的分析,把握诗歌形象的特点,理解诗歌传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古代诗歌的分类:思乡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 边塞诗、咏史诗、 咏怀诗、闺怨(宫怨)诗 5、诗歌鉴赏表达公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 (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
2、(某某) 作用。,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权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愤世嫉俗之绪,边塞征战,怀古咏史,人生感怀,羁旅思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鸡声茅店月,人迹
3、板桥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送别抒怀,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思妇闺怨,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民生疾苦,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山水田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诗歌内容鉴赏“六看”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二、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 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
4、言志;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寓情于理)。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 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 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1、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和诗歌意
5、境2、理解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3、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词语的锤炼。,中考诗词鉴赏考点要求,饮酒 (其五)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分) 3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4 如何理解望江南这首词的主题?(2分)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炼字,意境,情感,内容,表现手法,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考点一 内容 情感 意境,考点二 表达技巧,考点三 语言 炼字,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
6、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题目形式】,考点1内容 意境 情感,考点1“内容 意境 情感”,【答题技巧】 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 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雁云、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
7、们的思乡之情。,1、从题目上看,这首词是以什么内容为主题?,题目是“秋思”。这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代表作。,2、本诗出现了哪些意象,表达什么感情?,例,【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词)通过 形象或景物,写出了 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考点1内容 意境 情感,望江南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位女子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就不见归人,写出了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女子的生活状况和
8、内心情感,表达出女子的相思之情。,例,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眼前团聚的珍惜,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结合背景,体会情感,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联系已学诗歌的主题,分析情感,联想
9、关键词语,体味诗的情感,菊花一高雅 莲花一高洁 杨柳一惜别 月光一思念 落叶一失意 春风一得意 浮云一飘零 落日一惆怅 冬雪一冷峻 秋雨一忧愁 鸿雁一思念 流水一叹婉 大漠一苍凉 旷野一凄清 落花一感伤 美酒一壮行 红豆一相思 竹林一闲趣 孤灯一孤苦 秋虫一凄凉 故乡一乡愁 归燕一温情 枯藤一萧瑟 古琴一知音,考点2表达技巧,【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怎样的效果?4、谈谈某句诗的妙处。,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考点2表达技巧,(又叫直抒胸臆),
10、表现手法,(1)衬托,正衬,反衬,(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以小见大,(6)渲染,(7)以动写静,(8)多角度描写,(9)比兴,(10)象征,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 兴,(2)比 喻,(3)拟 人,(4)夸 张,(5)对 偶,(6)用 典,古诗赏析之,表现手法,【真题展示】【 2010 镇江市】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
11、诗人的情怀。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c,【 2010 南京市】 7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
12、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C,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课内示例一,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第一首通过曹操观沧海所看到的水、山岛、树、草、洪波、日月、星汉等意象,表达了他想要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他宽广的胸怀 ,第二首作者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古诗词 赏析 题型 方法 整理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6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