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落后的原因与江苏对比ppt课件.ppt
《安徽经济落后的原因与江苏对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经济落后的原因与江苏对比ppt课件.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十集大型电视剧大清徽商,通过两代徽商经商的坎坷历程和人生命运,展现了徽商的义利观、贾儒观和人生信条,宣传了徽商“义利兼顾,利以义取”以及“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营商精神和商业道德,揭示了徽商重文重教、“亦贾亦儒,贾而好儒”的特点。,王晶,施益枝,卞倩,黄凌月,蒋苏阳,李天逸,祁静,近代文化名人梁启超盛赞安徽“阔水深流, 俊彩星驰”,这是由衷的赞叹!众所周知,安徽省是清朝康熙六年即1667年成立的一个省,以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命名。1952年8月, 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合肥不错, 居皖之中”, 毛泽东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遂把省会定于一个有着五万之众的小县城。在这片13196万
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江蜿蜒东去,淮河奔流到海,把安徽全省切割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区域。淮北是广袤无垠的平原,江淮是起伏绵延的丘陵,江南是郁郁葱葱的山区, 星罗棋布的河湖港汊镶嵌其间。,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冠为天下第一的黄山,有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有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西递、宏村,更有出过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文房四宝之乡江南诗画之地的宣城。明清之际,徽商称雄中国商界六百年,当时就有“无徽不成镇”一说。“安徽人左右了中国的发展”的观点是十分中肯的,安徽人在思想、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深深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安徽的旅游资源在国内排名是前几位。安徽矿藏资源也很丰富,安徽煤炭的蕴藏量
3、占到华东地区二分之一,“晋煤保全国, 皖煤保华东”。马鞍山的钢铁、铜陵的有色金属储量之丰、品位之好, 在全国早已名声鹊起。,旅游景点,黄山风景区,九华山,方特,但是,表面繁华的安徽还有这样的一面,安徽贫困的山区,安徽贫困的山区,安徽贫困的山区,安徽节后外出打工潮,安徽留守姐弟茅屋内相依为命,安徽留守姐弟茅屋内相依为命,安徽留守女孩为省钱去看爸妈每天捡菜叶,安徽留守女孩为省钱去看爸妈每天捡菜叶,安徽留守女孩为省钱去看爸妈每天捡菜叶,孩子们没有像我们这样现代化的教室,孩子们没有像我们这样现代化的教室,社会上的好心人时常会带来温暖,这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安徽的真实面貌。在安徽大量豪华的政府楼
4、外围,还有许多人,他们的生活条件远比不上我们这里。这些人才是安徽发展中最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些图才是安徽多年来经济增长缓慢的真实写照。,然而,与相对发达的省份相比,安徽在现代化发展的搏弈和经济的赛跑中滞后了。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安徽一直面临着政府财力不足、百姓生活不富的尴尬局面。1995年安徽人均GDP比全国低3018%,相差1497元;到2000年,安徽人均GDP较全国低3112%,差距扩大到2211元,而到了2002年,安徽省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到2367元。2008年,全国人均GDP为22640元,而安徽人均GDP只有14249元。30年前,在第一轮农村改革中,首创了“
5、大包干”责任制的安徽, 为什么近些年经济发展脚步却落在了全国的后面?安徽曾经是华东六省一市的成员, 安徽人的华东情结根深蒂固,有与江浙比、向江浙看齐的习惯。但从表1中可以看出,苏浙皖三省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GDP早已不在一个水平上,与经济大省相比,安徽未能比肩而进,而只能望其项背。,数据表明: 2008年江苏省国民生产总值是安徽省的2178倍, 人均GDP是安徽省的2131倍; 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是安徽省的1198倍, 人均GDP是安徽省的215倍。安徽省能源资源比江浙两省多, 但安徽跟江苏、浙江的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差距竟如此之大! 通过下面事例, 可以感受到安徽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安徽茶叶
6、量大、品种也多, 多年来都是常规生产。邻近的江苏收进安徽的茶叶, 进行深加工和包装, 价钱就翻番。江苏的茶园还盖上一层黑幕, 这样采摘期可以提前20天, 不但卖了俏市, 还把市场给占下了。皖北的板栗外销只能卖到3000 - 4000 元/吨,徐州的板栗外销却能卖到8000 美元/吨, 仅仅因为是品种和质量不同, 结果相差如此之大。这说明, 安徽的经济实力还落后, 经营管理的理念、营销方式、手段、渠道等都存在许多问题。,安徽被划入中部地区后, 经济发展状况也未能令人乐观, 各项经济指标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也是居中的多, 居前的少。尤其在人均GDP一项, 安徽的排名位列六省之末。问题已不是颜面和阔气之
7、争, 而是让人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安徽襟江近海, 资源丰富, 人民勤劳, 为什么有着良好的先天与后天条件, 严峻的现实却让安徽人难开笑颜呢? 2008年度, 在中部六省内部, 安徽省GPD的总量8874亿元, 排名第四(见表2)。这一数字警示我们:近年来, 安徽省在中部地区发展落后的整体态势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安徽经济如果再继续徘徊乃至下滑,经济塌陷肯定会困扰着安徽各项事业的发展, 甚至影响到中部地区和全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理性解析安徽,安徽落后原因,解决方案,前景展望,安徽落后原因,分析,-卞 倩 10045001 黄凌月 10045051,第一站,一、物质 资本,通过GDP可以看
8、出,江苏省总体的经济水平远高于安徽省,但在几百年前安徽和江苏其实是属于一个省份,是什么原因?,历史原因,政治,经济,物质资本,政治:苏皖分省,二者曾是一个省(两百多年前拆分)其肇始于康熙六年(江南省确定了江苏、安徽两 个布政使司),完成于乾隆二十五年(江苏省确定了一巡抚、两布政 的格局;安徽布政使由江宁府迁至安庆府) 影响:安徽省失去南京和徐州这一南一北两当 时最大的跨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被架 空,来自于其他省市的推动,促进被大大 江苏:郑和下西洋从江苏开始那个时候他们已经走向海 外了 安徽:还没有诞生。,政治历史造就的缺陷,1.历史财富的累积:a.江苏:在清朝晚期,列强的侵入打开了走向外界
9、的大门,当年那些开放的港口现在都发展的很好,无锡,苏州,宁波,南通列强的侵入同时带来了现代的企业和技术,更加刺激了民间资本的投资与发展 安徽:安徽只有一个芜湖b.从隋朝开始,江苏太湖在全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大运河的开通从很久就已经开始民间的财富积累了苏杭的丝和鱼米吴江盛泽平望一带传统的民营纺织业,一个盛泽镇的就已经亿了 2.我国曾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956-1978)国家当时的投入的重点基本在内地,特别是三线地区 影响:a国家对安徽的投资经费位列全国倒数第一,安徽省经济发 展速度全国倒数第一,大部分资金为净流出省。 b安徽省基本是从沿海内迁的轻工业,重工业几乎为零。,3.分税制改革(1
10、994年)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力度,缩小沿海与内陆的差距(失败) 影响:中西部地区被牺牲来补贴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安徽省作为中部之最,元气大伤 。江苏如连云港等部分地区隶属沿海地区,得到较多的国家支持,经济逐渐发展。带动整个江苏GDP的上升。 4.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国乡镇企业的没落 影响: a安徽省当时发展重点在乡镇企业和轻工业,重工业底子薄,国有企业数量和体积都很少,改革时外资与民营资本难以进入,为安徽的外资缺陷和民营资本缺乏,经济的缓慢发展埋下了隐患。反观江苏省政府加大力度吸引外资,存进了资本的流入,并实施一系列刺激投资的政策,增加了可贷资金,刺激投资。,经济历史的弊病,自身产业
11、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物质资本,安徽产业现状,总况:第一产业增幅不大,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重工业为主导,经济效益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对资源利用不够,以牺牲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第三产业总量、发展速度均远远低于其他发达省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以牺牲农业为主。,江苏产业现状,十多年来,江苏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三,二,一”到“二,三,一“的历史转变,可贵的是,这种转变并没哟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相反发达地区采用了以工补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了改善,农业又反哺工业,形成了良性循环。与此同时,江苏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一)产业层次由低向高递进
12、,内部构成不断优化。(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崛起,支柱产业构成明显改善。(三)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劳动结构逐步优化。,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安徽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其农村人口和农村经济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辉煌历史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业现状:,从图上看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快,部分是由于其发展相对落后造成的,且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变动不平衡,从劳动力结构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004年安徽省第一产业从业人
13、员比重为50.8%,高于46.9%的全国水平,这一结果导致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下。这表明安徽在经济发展中没有给予农业以足够的重视。,A.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政策,造成城乡发展机遇的不平等 (城市作为GDP贡献的主要来源,政府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远远大于农村。加大对城市的扶持优惠,更多的忽视了农村的发展。1990年,安徽省农业各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占全省税收的7.5%,2003年上升到21.4%,而同期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由9.4%下降到6.4%,农业税收比重远远大于财政支农比重,且呈不断拉大趋势。使得农业设施得不到改善,农民净收入大幅下降,仅靠农业已是无法生存
14、,部分农业劳动力开始流出。此外,农村信贷资金外流严重,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非常困难。2003年,全省农业信贷只占全部信贷资金的8.3%,加上乡镇企业贷款也只占11.9%。 ),农业逐渐落后的原因,B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还不协调扣除价格因素,第一产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90年的37%下降到2003年19.2%,农业的发展速度远远慢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农民仍不富裕 表现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安徽省农民收入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7至2003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4.1%,1.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 2.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和温
15、饱型人口还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5%,但仍高于全国3%的水平。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农户仍高于全国26.5%的水平。,农业逐渐落后的原因,由于农民收入低,消费不足,农村消费市场持续不振,对内需市场缺乏拉动力。2003年占总人口79.4%的农村人口,消费品零售额只占28.5%,而占人口20.6%的城镇居民却占据71.5%的零售额。,3.安徽省农民收入的增速长期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2003年城镇和农村收入之比为3.2:1。由于城镇居民享受了各种福利和补贴,加上此因素,实际的城乡差距应为56倍。,C.装备老化失修,多年未有更新,测量精度
16、不断下降 至今仍然沿用前苏联时代的土钻法取土,烘箱烘干。很多台站的烘箱已严重老化,温度控制失灵,不便操作。土钻法取土,劳动强度大,对盛夏高温干旱天气,灵活度欠缺。一支笔是指从农气业务普遍开展、推广至今,始终是手填笔录的操作模式,自动化水平低,农业气象业务,仍然是停留在每个小数点都要人工动手输入。,反观江苏:江苏省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对现代农业的贡献率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力支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针对技术需求主体变化,大力建设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发展落后的原因,D.技术落后: 农业气象测报水平仍停留在刚建站的阶段。虽然这中间观测手段作过调整,比如土壤水份观测,
17、曾推广过中子仪,但终因误差太大,土壤水分对比的方程难以标定而难以推广;农气测报仍然是手工抄报方式,省局业务处也推广过省农气中心的农气业务软件,但是始终未能在全省推广。这些严重损害了农业的生产率,使得原本面积急剧缩小的农业单位生产率也在不断缩水。,反观江苏:1.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组织体系建设,使小农经济尽快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契约一体化”农业经营模式。3“混合型”农业经营模式,“公司+ 合作社+ 农户” 。超市农业”则以超市为龙头,通过建立标准品质体系,建设原料生产基地,并根据超市经营业态的要求对农产品进行分级、整理、包装、储运、配送,形成一体化的产业体系。4.“农业园区”农业经营模式,农业
18、发展落后的原因,E.人才流失严重,知识老化,缺少新鲜血液的输入 : 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偏高;一线业务培训缺乏,气象业务人员的知识老化,计算机农业普及程度低下,农气业务自动化和现代化缺失。F.主管机构缺乏统一有序的管理 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管理缺乏,管理薄弱,无专门人员负责,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答,业务检查流于形式,导致农气人员对工作责任心和动力的缺失,工作态度以应付年终检查为目的 .,回顾综述第一产业,安徽: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政策,造成城乡发展机遇的不平等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还不协调( 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农民仍不富裕 ,城乡发展不协调,差异化过大)装备老化失修,多年未有更新,测量精度不断下降 农
19、业技术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知识老化,缺少新鲜血液的输入主管机构缺乏统一有序的管理20c50-90s,实行工业兴国,以牺牲农业等第一产业为代价来发展工业。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村劳动力队伍庞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低下,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难以适应现代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导致了安徽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导致农民对农业的发展失去了信心,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技术的落后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率的低下,加上大量农业用地被养殖业等占用,农业更无法发展。,第二产业-工业(经济效益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
20、,工业历史:计划经济时期,安徽基本上只有是从沿海内迁的轻工业,重工业几乎为零 工业现状:安徽重工业化倾向明显,重工业比重过高,轻工业比重偏低。且重工业生产率低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以2005年为例,在工业产值中,轻工业占30.5%,重工业占60.5%。大量污染严重的工业从省外流入。而由于安徽发展地落后,生活水平的差异,大量的工业劳动力流出。,工业缺陷原因,a.因为安徽产业发展所倚重的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长期由大型国企垄断经营,市场化程度较低, 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并且调整难度大,使得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不能全面发挥,经济缺乏竞争活力; 反观江苏省实施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外资,实施投资优惠促进中小投资
21、者的创业计划进一步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以往安徽省政府或各个部门、各个地方政府制定的目标中GDP或总产值的数量指标和速度指标占有重要地位,导致一种追求高速度的偏好。片面追求总量目标,追求高速度,忽视结构问题的指导思想无疑会导致工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加深工业内部的结构矛盾,造成资源浪费,降低经济效益。反观江苏:大力支持且自主研发资源能源替代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工业衰落的原因,C. 安徽长期的高等教育发展地落后导致劳动力水平的低下。企业缺乏系统的劳动力培训导致工业水平的落后,生产率的低下,每单位劳动力产出低下。反观江苏:不断崛起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提高了单位劳动生产率。D.
22、工业结构的眼中失衡,常年以大量消耗资源的重化工业为主导,资源的耗费,环境的污染产业失衡。反观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崛起,支柱产业构成明显改善 倾向能源节约型。,消费 ,生产,出口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地三驾马车,安徽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其他省份,对工业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工业落后等导致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又促使恩格尔系数下降迟缓,如此恶性循环加上人口的大量流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因素,回顾第二产业衰落的原因,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市场经济缺乏竞争活力。资源的市场配置率低下。错误的经济决策:片面追求数量增长,忽视了结构的发展,导致结构失衡,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下。单位劳动的生产率低下:中高等
23、教育的缺失资源耗费环境污染,不利于长期的发展目标。,第三产业(服务业、旅游业),安徽,(总量、发展速度均远远低于发达省份,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安徽第三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但第三产业的比重却增长缓慢,这说明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供给却没有同步增长,呈现出一个明显的非均衡特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而且波动性大。,安徽第三产业弊病,从第三产业结构发展来看,水平偏低。现代服务业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它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素质,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高层次的服务。安徽第三产业主要是传统的商业和其他服务业,而高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如金融、保险等行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产值占
24、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仍比较低,离“三二一”发达结构类型还比较远。因此,不管是三次产业结构水平还是内部各行业结构发展水平总体都偏低。,安徽第三产业弊病,地区差异来看,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突出。 社会劳动力分布不均 各地区地域差异致使经济发展重点不同 城乡发展政策扶持的差异使得城乡差异增大,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总体:人力资源充裕,但人力资本不足安徽是全国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截至2005年末 户籍人口总数占全国的4.98%,居全国第八位。 (国家统计局网站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已经不只是土地、劳动力的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更多地表现在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
25、高。因此,仅仅数量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的概念已经不能反映问题实质,人力资源要通过开发转化为人力资本,即人力资源在数量基础上的质量水平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根本动力。、,人力资本问题,1、人多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村人口增长较快,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却逐年减少,年均递减0.3%,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由1.6亩下降到1.2亩,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农民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实行集约经营,着重提高土地生产率,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不显示优势,这就使得农村人口在农业内部就业容量日益缩小,人多地少矛盾的直接结果是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而第二三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 经济 落后 原因 江苏 对比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6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