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bingzhe经济学论文.docx
《pobingzhe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obingzhe经济学论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 际 经 济 贸 易 学 院 专业、认真、严谨、坚毅 “经世者”专业技能挑战赛队名 :破冰者案例 :自选案例题名 :盗版软件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09年11月关于案例互联网实验室09年5月26日发布的2008中国软件产业盗版率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软件产业销售额达7573亿元,把盗版软件按市价折算为经济价值计算,相对于软件产业的价值盗版率由2007年的20%下降为15%。按当年安装的应付费计算机软件套数计算,盗版率由2007年的56%下降为47%。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有效
2、的根除。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盗版呢?政府为什么要打击盗版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盗版现象累禁不止呢?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反盗版策略呢?目录1、引言42、盗版软件存在的基础与原因62.1软件产品的特点62.2盗版软件的需求基础62.3盗版软件的供给基础92.4基于供求相互作用的均衡分析102.5制度与管理策略因素分析123、盗版的社会福利分析13(一)短期社会福利分析14(二)长期社会福利分析154、浅谈增进社会福利的对策184.1从政府角度184.2从厂商角度215、结论216、参考文献25盗版软件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摘要:软件盗版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盗版商的生产和分发,二是最终用户盗版。对于前者由于破坏
3、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因此将实行限制。最终用户盗版是指个人、企业或机构未经授权复制软件拷贝。软件盗版除了给软件行业带来比较大的损失之外,还会影响日后的软件创新问题。于是,研究软件盗版的存在因素就是一个十分有理论价值和商业实践价值的工作。对于软件盗版,要在分析其对各相关方的行为、绩效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等方面,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对应的策略来规范该行为。在本文,我们主要分析中国盗版市场形成的需求基础以及供给基础,总结出盗版存在有其必然性;另外通过对盗版的社会福利长短期分析,得出盗版在不同时期对社会的影响不同;最后对盗版的治理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关键词:盗版软件 最终用户 需求基础 供给基础 社会福利 1、
4、引言 新华社2009年5月12日报道,由微软、苹果、ADOBE等组成的国际商业软件联盟(BSA)和著名行业研究机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进行的年度调查显示,由于个人电脑拥有量增加以及网上下载越来越便利,全球软件盗版情况日趋严重。亚太地区软件盗版率为61%,高于前年的59%,软件生产商因此损失1526亿美元。世界各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盗版问题,而且,尽管各国都在采取措施打击盗版,但盗版率并没有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盗版现象如此猖獗,其背后有着强大的利益推动力。但是,这种追逐利润的做法却对世界各国均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对我国的影响是,在经济上不利
5、于我国的软件产业的发展;政治上对我国的信息安全有着潜在的风险;文化上,盗版软件的是一种“拿来主义”的思想。由盗版衍生而来的如“山寨”等现象也不容忽视,它直接反映出一个民族创新维度空间正在逐渐缩小。因此,我国盗版软件的治理也显得刻不容缓。Burke(1995)、Goral和Sanders(1998)、Husted(2000)、Marrow和Steel(2000)等使用横截面数据对盗版软件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采用2002年全球五大洲43个国家横截面积的数据,通过建立相关的回归模型得出的结论。,结果表明人均收入、文化因素以及制度因素对软件盗版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尽管如此,巨大的经济利润是盗
6、版行为的主要动力,而背后就是价格机制在起作用。这样,盗版的需求基础与供给基础分析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在了解每一个环节的产生机制之后,才能够采取有效的反盗版措施。在呼吁反盗版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思考这个问题:盗版软件是否真的有害无利?从表面上看,软件盗版对软件的开发商与政府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全球盗版软件研究报告(2003)指出,软件盗版降低了软件开发商和软件零售商的利润,损坏了其企业形象;政府也由于软件盗版而损失了巨额的税收收入等。深入思考后却发现,盗版的出现也有其有利的影响:消费者购买盗版,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对正版不合理定价的一种抵抗,这样可以迫使正版软件的价格下降等。总之,盗版品究竟
7、会增加福利还是减少福利,还取决于盗版存在时间的长短、竞争的最后趋势以及政府与厂商反盗版的有效程度。在知识就是金钱的今天,偷知识也是偷。在我国,大部分人都意识到盗版行为的危害,却表现出“言行不一”,很有可能是没有完全意识到社会的危害与个人利益的相关性。以下我们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分析盗版存在的原因,包括相关的政府、厂商与最终用户分析等;第三部分主要分析盗版存在对社会的长短期福利的影响;第四部分对如何治理盗版软件问题提出相关的实践性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论,主要是对软件行业的未来预期。2、盗版软件存在的基础与原因2.1软件产品的特点软件产品属于网络产品,具
8、备网络产品的特点,正是这些决定了软件产品的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行为与传统的其他产品行为上的不同,主要具备以下了三个特点:一、收益的非“排他性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使用该商品。”。软件产品投入市场后,便可以无限地复制传播。而消费者购买一款软件,将其安装在他人电脑上,并不影响在自己电脑上使用此软件所得的效用。由于技术上的限制,软件厂商无法或很难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将使用权限锁定在为之付款的消费者。二、生产的显著规模经济与边际成本较小。由于软件生产成本主要在开发和研制,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厂商推出市场时无法收回的成本。大,开发完成后,通过复制就产生了大量软件产品,所以其固定成本高而边际
9、成本几乎为零,即边际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总成本的显著增加,此特点导致了正版厂商的垄断。三、网络外部性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根据曼昆经济学原理定义。网络外部性氛围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该产品的消费者给其他该产品的消费者增加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由于用户的增加导致配套市场或二手市场的发展,从而间接增加了该产品对用户价值的增加。本文主要是指随着用户增加而增加的正外部性。综上所述,软件产品可以看作是一种“公有化”的私有商品,这就为消费者“免费搭车”使用盗版软件提供了可能。2.2盗版软件的需求基础任何一种存在于市场的商品都有其市场基础,既包括市场
10、需求基础,也包括市场供给基础。事实上,生产正版软件需要科技含量高的核心技术,研发制造正版软件的成本就相当高,所以通常只有少数几家大型的企业才有这样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去投资开发。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正版软件市场近似地看成是一个垄断市场。现在,我们以图一为例,来分析没有盗版情况下正版软件的供给。 图一 没正版软件的情况下正版软件的供给如图,垄断厂商为实现最大利润,必须满足MR=MC,即图中C点,从而确定了利润最大时的供给量Q0,此时,软件价格高达P0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不断普及,人们对软件的需求大大增加。显然正版软件的价格水平如此之高,普通消费者购买之后将会影响他未来一段时间的
11、消费结构或者降低自己之前的消费水平,这样,理性消费者就会产生对替代品的需求,希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能带来与正版软件相同或相近效用的替代品。不考虑正版软件与盗版软件两者质量的差距,就其内容而言,我们可以把正版软件和盗版软件看成是相同或相似的产品,那么价格就是这两者间的唯一差别。为了方便我们分析与读者理解,我们在这里把正版、盗版软件统称为商品G 现在我们从静态分析,来考察商品G的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 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可知,在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时
12、,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如下图(a),假定商品G1的初始价格为P1,相应的预算线预算线 又称预算约束线,它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为AB,它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1。如果商品G1的价格由P1下降为P2,相应的预算线由AB移至AC,于是AC与另一种较高的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U2相切于均衡点E2。随着商品G的价格的不断变化,以此类推下去,就有无数个诸如E1、E2、E3的均衡点。分析图(a)中上的这三个均衡点E1、E2和E3可
13、以看出,在每一个均衡点上都有商品G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与它们一一对应。就是说:在均衡点E1处,商品G1的价格为P1、需求量为X1,图中用点表示。在均衡点E2处,商品G1的价格为P2,需求量为X2,图中用点表示。以此类推,根据商品G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个数值和相应的均衡点上的X数值绘制成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就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即如下图(b)。 图二 上为(a)表示商品价格的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下为(b)表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从图(b)可知,当P1P2P3时,则X1X2X3,即消费者对于价格高的正版软件需求大大少于对价格低的软件的需求。上面分析的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
14、,但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整个软件市场。由于一种商品市场需求量是每一个价格水平上该商品的所有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加总,所以,如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样,市场需求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从而,我们可以知道,就整个市场而言,在假定正版软件与盗版软件所带来的效用相近的前提下,消费者对于价格很低的盗版软件需求量比价格高的正版软件需求量大得多。那么,当正版软件厂商通过提高正版质量,比如说提高售后服务、功能齐全稳定、定时升级、防病毒能力加强等,从而扩大正版软件和盗版软件的差异度,使得消费者认为正版软件和盗版软件带来的效用截然不同时,消费者的选择情况又会是怎么样的呢?解答上述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下“质量产品纵
15、向差异模型”来进行分析。我们将盗版软件和正版软件的价格、质量、效用分别记为P盗、P正、Z盗、Z正、U盗、U正,且满足P盗P正、Z盗Z正。横轴OZ表示软件质量,纵轴OP表示软件的价格,竖轴OU表示软件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消费者对软件的选择取决于软件给消费者带来效用与消费者的预算,由此我们可以作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效用通过质量价格比来衡量,如果质量- 价格比越大,则说明效用越大。即U=ZP,也就是下图三维坐标轴中,平面POZ上质量-价格曲线的斜率。而且,平面POZ上每一条质量-价格曲线的斜率都可以在竖轴OU上找到一个相对应的效用点。假设二:在正版厂商没有提高产品质量前,Z盗P盗= Z正P正。现在
16、我们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在正版厂商没有提高产品质量前,由于Z盗P盗= Z正P正,即U盗=U正,即正版软件和盗版软件的质量-价格曲线的斜率相等,在图中也就是两个,这时,在效用相等的情况下,消费就会倾向于购买价格较便宜的商品,而P盗P正,所以此时,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盗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人使用盗版软件。一旦正版厂商采取提高产品质量,如提高售后服务、功能齐全稳定、定时升级、防病毒能力加强等,从而扩大正版软件和盗版软件的差异度,使得消费者认为正版软件和盗版软件带来的效用截然不同时,就有 Z正Z正所以,Z盗P盗Z正P正即U盗U正,在此时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正版品。图三 质量- 价格纵向
17、差异模型CABP正P盗0U盗U正PUZU正结论:若购买盗版软件所获得的效用大于购买正版软件所获得的效用,消费者将不会购买正版软件,而会购买价格低但质量价格比不低的盗版软件。只有当消费者认为正版软件的质量提高到质量价格比大于盗版软件的质量价格比时,消费者才会不去购买、使用盗版软件。另外,影响软件的购买因素还包括人均收入、文化因素以及制度因素等,特别是制度因素中的关于买盗版的惩罚机制仍不完善。消费者在购买了盗版之后并没有受到法律上抑或是道德上的谴责,这一些外在因素也加速了盗版行业的发展。2、3盗版软件的供给基础盗版软件的存在根本上在于有市场需求基础,但盗版软件毕竟是由厂商生产的,而对于厂商来说,也
18、不是有市场需要就会有市场供给。首先,生产正版品的巨大收益导致了盗版品的大量产生。在正版品生产的垄断条件下,源于其垄断价格的巨大垄断利润对其他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这种诱惑使资源产生向该产品聚集的趋势。其次,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不同,软件研发与宣传所占成本要比其他生产成本大得多,尤其要比将软件分销到消费者手中的分销成本大。也就是说,在软件产品开发中,沉没成本(即固定成本)比例很大,而边际成本相对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根据情报杂志软件盗版的经济计量分析(2006)中的假设,q为软件购买者的数量,c1为软件开发、测试与调试的成本(即软件开发完成时的沉没成本),c2为将一份软件送到一个消费者手中的分销
19、成本(或称为介质成本)。根据定义及上文的假设,平均成本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C(q) = TC(q)/q = (c1+ qc2)/q = c1/q+ c2,边际成本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C(q) =TC(q)/q = c2。对于c1而言,c2的量相对很小,这使软件产品的平均成本AC随着数量的递增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呈“L”型曲线分布。这意味着软件生产呈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在软件生产中,生产正版软件的厂商,虽然初始投入较大,但是风险却几近为零而且收入比较固定。然而,盗版软件的生产厂商,面对的是比较大的风险,理论上说选择生产盗版软件的厂商不会多。然而,当盗版软件的技术成本(解密等)与受罚成本取决于法
20、律规定和执法力度远小于c1时,“搭便车”的盗版软件厂商的非法复制软件产品的成本等于正版厂商的边际成本c2。由于c2 c1/q+ c2,成本上的巨大优势给盗版厂商带来了巨额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最后,从我国的软件业看来,不是由于垄断结构导致了企业的垄断的市场行为,而是由于软件业的市场结构强化了盗版行为,进而强化了该软件业本身的市场结构,最终影响行业绩效。从全球看来,软件行业已经形成一个不均衡、不平等的“外围中心”市场结构。我国也不例外,中心是由微软、IBM、甲骨文和Adobe等跨国大企业组成,外围就是我国的5000多家软件企业。通过观察发现,被盗版的软件通常是微软、IBM、甲骨文等企业的龙头产品。
21、计算机的普及对软件的需求剧增,而对软件的潜在需求与实际需求的差异形成一个较大的供给缺口,这种缺口强化了盗版行为。但盗版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进一步恶化了外围企业的生存环境,巩固了核心企业的垄断地位。这样的循环,外围与中心企业的实力差距加大,使得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同时,核心企业基本独占大企业和政府市场的情况下需求具有层次性,大企业与政府为了减少由于盗版带来的信息维护成本而选择正版。,使得剩余的市场空间达不到最小有效规模最小有效规模(MES):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所对应的最小产量 要求,阻止了外围企业的进入。在这种壁垒下,进入正版的研发就有可能转化为生产盗版品。另外,在现有盗版市场存在的前提下,其他
22、的因素也对盗版市场的进一步加大提供了条件。具体的盗版软件的市场供给基础的产生可以由以下框图解释。盗版的实际风险小,收益大盗版软件供给出现保护正版的额外成本制度法规的缺陷软件的更新快盗版软件供给进一步加大盗版软件技术的改进等其它因素行业利润正版软件存在研发壁垒图四 盗版软件的供给机制2.4基于供求相互作用的均衡分析(一)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在此先作一般理论假设,并在假设的基础上建立分析模型。理论假设如下:(1)不从动态方面考虑市场上对软件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即把时间定在一个时间点,从而在这一时间点,整个市场对软件产品的需求不会因外生变量而改变,需求只受价格变化的影响。(2)市场上有正版软件产商
23、和盗版软件产商,他们各自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不同,消费者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正版软件,二是盗版软件。(3)正版软件厂商的需求曲线方程为:Q=a- bP, 正版软件的短期边际成本SMC=c,其中,a、b、c为常数且大于零,P,Q分别为产品价格和数量。正版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决定最优产量,用公式来表示就是:MR=SMC 。(4)盗版软件厂商的需求曲线方程为:Q*=h-k P*,其中,h、k为常数且大于零,但由于消费者对盗版软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在经济学中一般用来衡量需求的数量随商品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的情况。假设Q为某个商品的需求,P为该商品的价格,则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Ed为,要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obingzhe 经济学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663451.html